文 / 青海省平安公路段 张万里
本文以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处于该地区路网的关键位置,设计全长约31km,总投资体量约为25.4亿人民币。该项目建设全线共计21座桥梁、7座隧道,且桥隧总长占该项目全长41.54%,为该地区桥隧比最大的路段。项目主线路段按照双向四车道展开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设计宽度为26m。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程建设,公路往往具有投入大、工期长、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的外部因素,结合不同工序综合考虑其潜在风险。
该项目地处具有较为丰沛的降水及光照,根据当地统计资料可知年平均气温约为21.4℃、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450mm、年日照时数约为2004.7小时。此外,按照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较低。整体来看,建设地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制约较少,但需要注意的是降水量丰沛且途径水系复杂,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建设当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这一地形地质特点也对项目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项目全线桥隧占比较高,约为41.54%。根据已有统计资料分析发现,来自气候环境的风险主要集中于暴雨,但就历史数据来看其发生频率较低;同时,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也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将显著提升工艺技术的复杂性;本项目建设地所处环境受震害影响的风险较小,可基本忽略不计。因此,本项目的环境风险综合评估较低。
本项目沿线地区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少数民族习俗产生影响。同时,公路项目同时也可能牵涉到民生问题,譬如农田耕地占用及住宅拆迁等都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若处理不当,甚至还将对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带来安全风险,譬如发生预期之外的工程中断、设备损坏、材料失窃等。对于这一类潜在风险,需要在项目开始初期做好预案。
此外,还应将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内。由于本项目为新建公路项目,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原有自然环境受损,引发水土流失、农田占用、河流改道等问题。同时,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噪声、粉尘、振动等不文明施工现象,使得民众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防止。
从我国社会宏观经济状况来看,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数量都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尽管受制于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长处于较为缓慢的状态下,且复杂的国际形势为经济运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就长远来看我国工艺技术的创新存在巨大的机会,这为工程建设项目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我国良好的金融条件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也能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该项目正处于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重点时间下,路网的扩张有助于促进科学进步、文化交流,因此经济环境较为有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年,相对较长,且工程造价比较高,是一类投入高、密度大的建设项目。且该项目资金以建设企业自筹为主,因此在资金结构上严重依赖于融资,但融资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的干扰而发生成本上升。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建设期内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常常会发生物价变化、通货膨胀等,进而导致材料、设备及人力等主要成本的上升。
该项目的体量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全线共有桥梁21座、隧道7座,这也对施工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项目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导致设计方案、技术选择存在不合理。此外,在施工开展过程汇总由于不同工序之间存在技术差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容易产生参差不齐的处置效率。承包商在开展工作时对于各项工序的理解不足也会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
对于本项目而言,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大多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因此技术风险相对较低,总体处于可控的范围内。而来自于工程材料的风险,譬如钢筋、水泥等,则由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能够有效避免采用不合格产品带来的质量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本项目施工所涉及到的设备、机械比较繁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且其中许多设备已经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的不可控。此外,对于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单位都应当按照现行规范要求选择资质合格、经验丰富的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参建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考虑到本项目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其地形地势条件比较复杂,且其桥隧比占比较大,需要多种技术工艺支持,因此技术风险比较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风险因素在与技术风险及设备风险。
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因此在项目建设初期就需要对自然灾害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做出全面的考虑,结合当地历史数据预测建设期内的灾害风险。调研发现该项目所处地在夏季存在洪水、暴雨等灾害,且同时存在火灾风险。在项目早期就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将自然灾害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技术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到建设地的自然气候影响,同时还需要提醒承包单位,要求其根据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将气候对工期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降水较为丰沛的季节,应当时刻关注气候变化,并根据项目设计方案配备相应的防水、排水方案。应当特别关注生活区、建设区的排水措施布置,尤其是钢筋、水泥等材料的堆放区应采取适当的防潮措施,并重点加强防漏电保护,提升项目开展的安全性。若降水对施工进度、质量的影响不可避免,则可通过优化工序搭接来减弱其不利作用。
不可抗力风险广泛存在于项目全周期的各个环节中,这也就需要技术人员能够转移风险。本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因此其中潜在的风险就比较突出,借助保险来转移风险能够通过较为低廉的保费获得抵抗风险的能力,其中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能够在这一方法下得到有效补偿。此外,目前在工程中常见的一类转移风险方法即是选择适当的承包商合作,借助招投标的方式来将部分风险转移至承包单位。
公路常常需要跨越农田耕地,这也就导致征地拆迁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牵涉到民众的利益需求,若其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控制征地拆迁可能带来的风险,与上级主管单位积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征地拆迁体系。在本项目中并未发生阻碍工程正常开展的现象。基于城镇预期规划,采取折迁户集中安置等方式,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针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环保风险,做出针对性的防护方案,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点:
1.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建设用地的保护,尤其是植被保护。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土地破坏,应当附加适当的植被来恢复绿化。特别地,若由于土方开挖等工序需求而出现土体裸露应及时加固,或者也可采取薄膜进行覆盖。在施工结束后再另行采取防护措施进行恢复,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2.合理处置噪声、大气污染
若施工作业面距居民区比较近,则施工所带来的噪声不可避免地会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所以就需要技术人员能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并可采取加装隔音设施的方式来阻隔噪声的传播。
公路建设需要土方开挖、回填等,因此现场常常伴随泥土、粉尘等,加之大型机械设备的穿梭,扬尘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所以在居民区附近就需要及时洒水。在运载卡车进出场地时也应当做好覆盖、洒水,将扬尘污染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建设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所产生的建设废弃物应在项目初期做好处理规划,废弃物的处理应尽可能选择荒地等便于填埋的地区,如有必要还可建立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方案。取土应尽可能选择荒山,减少对农田耕地的占用。
4.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
公路项目牵涉到许多内容,且与各个领域、单位存在工作交叉,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因此在问题出现早期就应积极与各方取得联系进行协调。同时,与社会各方之间的良好沟通也能够显著减少问题发生的风险。与项目承包商之间的沟通,能够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按照预定周期、质量完成工作,同时也能够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与当地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也能够大大减少可能出现的治安问题。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数量的不断发展,项目风险管控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传统风险管控理念的落后、管控技术的陈旧表明我国项目开展的水平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特别是对公路这一类投入大、周期长的项目而言,欠缺可靠的管理措施将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在实际工程中,风险的管控需要技术人员从决策上予以充分重视,且在明确项目潜在各项风险的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