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探索

2022-10-18 03:09董尚斌
绿色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林地树种景观

生态林地在建设多年后,普遍存在林相单一、林木密度高、长势不良、病虫害严重、水体多年淤积脏乱等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间伐、移植、补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优化群落结构,提升林分质量。以原有乡土树种为主,增加引种观果、观花、色叶等景观效果优美的乔木树种,适当搭配一些灌木、草本及地被,丰富植物品种,提高景观效果。修复重塑林地内水系,改善水体环境。最终构建出一个群落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植物品种丰富、景观优美、水质干净整洁的生态林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空间。

1 项目背景及施工难点

奉贤新城中央生态林地二期位于上海市奉贤南桥新城 06 单元,总面积 27.8 万 m2,工期近 3 a,主要内容包括林地抚育、景观提升和水体整治,以及园路贯通、桥梁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该项目工期长、范围广、工程量大,林地内植物品种单一、土壤环境复杂、水域多且分散。景观提升所使用的个别品种乔木规格大,栽植和养护难度较高。因此,整个项目对于施工工艺、成本控制等要求较高。而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林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造成的破坏。

2 生态林地保育技术

2.1 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对林地内的树种分布、栽植密度、现状等进行梳理和分析,制定针对性、标准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方案(表1)。目前,林地主要乔木品种以香樟、杜英、女贞、欧美杨、广玉兰等为主,胸径规格 10~40 cm 不等,普遍存在枯萎死亡,长势衰弱,密度高或空秃等问题。

表1 林地保育技术措施和处理方案

2.2 疏伐和利用

主要通过对林木的疏伐,并结合一定的卫生伐、透光伐等,将枯萎死亡的树木伐除,降低林地密度,并将林分郁闭度控制在 0.6 左右[1]。疏伐的树干和树枝就地粉碎,为鼓励有机废物循环利用[2],将粉碎物经过收集、分类、堆放发酵等措施后,覆盖土壤表面,该措施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分流失,起到很好的效果。尤其对盐碱土壤有较好的治理和维护作用,对抑制杂草生长起到一定作用。而结合项目中的林间园路铺设,粉碎物也可以作为园路铺材使用。

2.3 补植和复壮

对于空秃区域进行补种,补栽植物优先选取适生性强的乡土植物,如无患子、栾树、乌桕等,同时林下撒播花籽,丰富植被群落。部分长势较弱,但规格大的树种,进行复壮,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树冠修剪、定期施肥、树干注射营养液。对因病虫害等外源因素破损的树干进行修复,做好树体支撑和固定,防治折断和倾倒[3]。栽植密度过高的适地抽稀移植,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

2.4 有害生物防治

根据林地内树种调查其主要发生的有害生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表(表2)。调查中发现,由于该生态林主要树种为香樟,其香樟齿喙象[4]发生非常严重,通过对树干喷洒 3% 高效氯氰菊酯、人工挑除树干幼虫和投放花绒寄甲等措施,后期调查树干香樟齿喙象幼虫排粪情况发现,排粪量显著减少,防治效果较好。对于红蜡蚧、日本壶蚧等,根据其活动习性,在若虫孵化器使用药剂喷洒防治,防效可达 95% 以上。而对于林下恶性杂草的处理,主要采用物理手段,即割灌机割除,尤其是加拿大一枝黄,在开花前完成割除工作,并进行一定深翻破坏地下根茎。

表2 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计划表

2.5 物种多样性保护

施工过程中,对于发现树冠上有鸟巢、树干有野生动物巢穴的树木,以及不影响施工目的的林下灌木和幼苗,尽可能原地保留,并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包括乌桕、朴树、苦楝、重阳木、火棘、海桐等鸟类食源乡土树种[5],保留或就近移栽。机械作业时尽可能避免对林地内的树木、植被等造成破坏受,保护林地的内野生动物和鸟类。

3 景观绿化栽植技术

3.1 分析掌握植物习性

本次景观提升中设计的植物有 100 余种,其中约 45% 的植物为非乡土树种,个别植物栽植和养护的要求较高,且部分乔木规格较大。为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达到设计要求的景观效果。在栽植前,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等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及以往施工经验,梳理出此类品种及影响其施工质量和成活率的品种难点重点,在原有施工工艺的基础上,优化栽植方法和技术要点,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养护技术措施(表3),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提高栽植成活率。

表3 部分植物栽植和养护的难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3.2 植物材料质量把控

对于进场苗木材料,加强质量把控。确保乔木的土球完整、包装稳固不松散,土球直径大于胸径的 7~8 倍,树冠饱满、匀称。灌木和地被等植物以容器苗为主,长势健康,根系发达,容器不脱落。进场植物材料严格做好检疫工作,各类植物确保无病虫害才能进场栽植,尤其是易爆发病虫害,且危害严重的树种,如北美枫香上的枫香刺小蠹,若进场时未做好检疫和相应的防治措施,后期会造成该树种的枫香刺小蠹大面积爆发,造成树种大量死亡[6]。而且,严格做好植物材料的检疫,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本土群落出现新的病虫害。

3.3 栽植前的土壤改良

对范围内整体土壤情况进行调查分类,在前期清表工作进行时,将林地内土质较好,符合栽植条件的绿化表土进行收集,统一堆放和利用。而土质较差的区域,先清除直径 10 cm 以上的石块、建筑垃圾,再使用有机肥和营养土改良,提高有机质含量。栽植时,乔木树穴和喜酸植物栽植区域,针对性的添加山泥、泥炭及适量有机颗粒肥等介质土与原土拌合的方法,进行局部的土壤改良,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 pH 值。结合疏伐工作,利用树干粉碎物,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确保栽植土的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好。

3.4 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合理调整安排施工工期,结合树种物候特性,将栽植时间调整在春秋季或非花期。对于不可避免的非季节栽植或大规格乔木,采取增加土球规格至 9~10 倍,运输时覆盖保湿薄膜,进场后当天完成栽植,大规格苗木注射营养液复壮,树冠搭设遮荫网架,栽植后通过增加浇水频率、树冠喷雾等方法确保成活率[7]。木兰科等忌积水植物,栽植前先进一步改善栽植区域内排水力,适当提高土球的高度并进行培土栽植,避免根系积水腐烂死亡。对于香泡、红千层等不耐冻的树种,在栽植后的第一个冬季,使用棉布、薄膜等材料进行保暖包扎,防止冬季受冻害死亡,确保植物安全越冬。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该项目绿化栽植的成活率达到了 98% 以上。

3.5 施工期的精细化管养

在完成栽植工序后,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通过精细化的养护管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新栽植树种的长势和冠形。包括合理的整形修剪,美化树型,优化水肥管理,提高植物长势。采取科学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防止植物受到病虫害侵袭等。对于如樱花这种萌芽力强、成枝条力弱的花灌木,需要在确保成活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影响冠形进行整形修剪,以免影响景观效果和冠形恢复。结合现场实际环境因素,对于阴生灌木、地被,如八角金盘、茶梅等,在栽植初期因上木树冠还未达到设计的郁闭度,在夏季光照较强的季节,通过使用遮荫网,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死亡。对于喜酸性的植物,定期施酸性肥,降低土壤 pH 值,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4 水环境修复和营建技术

4.1 水体环境修复

针对林地内河道淤积、驳岸坍塌、水质脏乱等问题。为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以及结合的生态、景观功能的需要。首先对区域的水体、岸线进行重塑,驳岸两侧以Φ20 cm 杉木桩,打至 1.5 m 深,稳固驳岸。在保护河岸原有水生植物前提下,采用了人工清淤。结合提升改造,栽植再力花、梭鱼草等提升景观效果,栽植睡莲、荷花等提高水质净化力,投放鱼类、虾类等,丰富水系群落结构。

4.2 小微水体生境营建

在林地里,结合现有生态系统和原有地形地貌,通过开挖连续贯通的浅沟,并在底部铺设防水毯,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将积水处改造形成小微水体生境,在意境上营造溪水的景观。通过收集天然降水,提高雨水利用率,既能在雨季提高林地排水率,又能在旱季积水用于养护,还能为林地内的野生动物、两栖动物、有益昆虫等提供生存和活动的环境。据文献记载,奉贤的中央生态林地也是上海少有萤火虫栖息地之一[8]。所以,营建小微水体生境,为萤火虫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5 结 语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目的是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林地提升改造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以景观提升为目的,还需要考虑如何保留原有林地面貌,提升林分质量。将林地保育、绿化栽植和水环境修复营建等施工技术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案,优化施工工艺,采取生态环保、高质量、精细化、影响小的施工技术措施,在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和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林地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栽植成活率和质量,从而达到林地景观提升的目的。从长远看,也有效降低了未来林地绿化管养的成本和难度。最终为构建一个群落结构合理健康、生态系统稳定、景观优美的生态林地,为保护林地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猜你喜欢
林地树种景观
景观别墅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火山塑造景观
树种的志向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树种的志向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