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三类经典形成性评价模型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2022-10-18 01:48:46蔡旻君齐岳丹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2年5期
关键词:证据学科评价

蔡旻君 齐岳丹 刘 芸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思想的萌芽最早在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课程评价模型中隐约可见,正像他所说的,“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1]。但他自己以及使用其著作的人却着重强调评价的总结性,反而忽视了评价的形成性,即改进课程与教学功能的一面。1963 年,克龙巴赫在《通过评价改进课程》一文中明确提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方面”[2]。自此,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持续存在下来。20 世纪90 年代左右,在“市场理论”的影响下,优胜劣汰成为主导英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到教育评价中,使得教师将总结性评价放在评价实践的首位,形成性评价几乎无人问津。这种结果导致学生评价领域问题丛生:评价过于强调分级和选拔,致使低成就的学习者丧失了学习动机;评价经常被用于管理而牺牲了学习功能;等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领域急需寻找到促进学习的评价方法。为此,1998 年英国教育研究会(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评价小组委派布莱克(Black)和威廉(William)围绕3 个问题对英国中小学形成性评价现状展开调研,形成了“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研究成果。在美国,斯蒂金斯(Richard J. Stiggins)的促进学习评价研究与布莱克、威廉等人在英国的研究遥相呼应。至此,为迎接全球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成性评价,人们也更清醒地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功能的实现和具体情境息息相关。芭芭拉·米恩斯教授认为,形成性评价的这种属性就如同测试效度一样,主要是基于如何使用信息来评价的,而不是囿于工具本身固有的、独立的使用情境。[3]

尽管布莱克和威廉的形成性评价理论为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也被认为是形成性评价的可能理论,并提供了关于哪些组成部分可能被认为是评价必不可少的指导,但他们并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对于形成性评价应该如何开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择了国外三类经典的形成性评价模型,结合不同学科的应用情境分析比较三类模型的异同,为进一步推动教学评价实践和实现形成性评价功能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的应用阐析

形成性评价的服务对象并不唯一,亦不能孤立地就评价方法应用来探讨评价功能的实现,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予以实施。结合不同的学科教学场域,目前经典的形成性评价模型主要有适用于数学学科的SVMI 循环模型、适用于语言与艺术学科的UDL 阶梯模型和适用于科学学科的LOOPS循环模型。

1. 适用于数学学科的SVMI循环模型

SVMI(the Silicon Valley Mathematics initiative)是指美国硅谷数学计划,主要是为了应对加州大学学生数学成绩不佳问题而开发的形成性评价模型。[4]SVMI 行动理论的前提是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实践的循环来改进教学。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了解学生是如何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的;基于学生在任务中表现出的知识和观念,教师可以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换句话说,就是要获得学生的学习证据,用学习证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脚手架”,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图1 展示了SVMI 形成性评价模型的4 个环节。(1)选择和执行任务。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一个有价值的任务库,从中选择合适的任务来执行,并将执行结果与标准样本进行比较。教师选择和执行学习任务分3 个步骤进行:首先,指定学生可能成功的领域,也就是学生基于目前水平可以做到的事情;其次,预测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领域,体现学生仍需学习的技能或概念;最后,教师提出并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3 个步骤会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并将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上,便于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2)检查和分析学生作业。教师通过分析作业完成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趋势,了解学生的学习误区或取得成功的策略,提取学习证据,从而获知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会记录学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难,并基于对学生理解优势和差距的了解制定教学计划。教师用这种方法记录学生学习中的证据,是提高自身处理学生学习需求能力的第一步。(3)教师自我提升。教师通过作业分析结果得知应该怎样改善教学,通过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自我。该环节要借助“教师工具”,将学生的学习证据及数据统一输入“教师工具”中。该工具可以将学习证据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展现,教师可根据显示结果将学生的学习方法、错误理解进行分类,重新思考合适的教学方法。(4)再次教学。该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估任务,以加深他们对核心数学思想的理解,并建立一个更好的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概念基础。在这个环节,教师将重新设计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再次结合教学单元内容进行教学,通过收集并分析学生的最终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中获取最终的学习信息。

图1 SVMI循环模型

2. 适用于语言与艺术学科的UDL阶梯模型

有些中学生在阅读时没有任何想法和思考,也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去支撑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大多数教师没有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孩子在阅读中的障碍,也无法设计出解决方案。为此,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认为,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基于数据做出决策,而评价过程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些数据。

应用特殊技术中心(The Center for Applied Special Technology,简称CAST)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教育研究和发展组织,它创造了一个数字工具——战略读者,这个工具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决策方法,为教学提供支持。数字阅读环境加入后,基于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是否会为所有学生带来更好的阅读指导,成为战略读者的研究重点。之后,战略读者将形成性评价整合到基于网络的识字环境中,支持个性化需求,提供支架来支持学生理解阅读,监控学生的阅读进步。这里,主要介绍其学习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简称UDL)。

UDL[5]是一种应用于教学方法和有效教学实践的教育框架,也是一套课程开发原则,旨在为所有的学习者规划学习机会。它帮助构建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的可变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习并做出适合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基于UDL 原则的策略阅读设计模型,是根据学生需要而设计的,为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学习的选择方法,以便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用适当的学习路径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施展能力。它也可以让教师监控学生的进步,加强教学策略,创造性地使用策略阅读激发师生间的互动并保证学生可以有意义地学习。策略阅读通过提供灵活的教学和评价环境来适应个体学习差异,从而体现出UDL 的原则:(1)学了什么(表现);(2)怎样学的(行动和表达);(3)为什么学习(参与)。为了创造UDL 的环境,这套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满足以下要求:提供多种促进理解的方法、提供多种行动和表达的方法以及提供多种参与方法。学习者在阅读训练中,从新手到可以独立思考学习的过程,很好地证明了该原则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作用。UDL阶梯模型详见图2。

图2 UDL阶梯模型

3. 适用于科学学科的LOOPS循环模型

科学教师鼓励学生经常去检查和解释想法,鼓励学生去实验、收集、分析和提取数据,并让学生通过课堂对话和科学性的辩论建立对事物的理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开始可以运用数字传感器收集数据,使用复杂的工具分析数据,并可以就物理现象开展计算机交互活动。在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数据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但技术支持评价的挑战在于,从收集到的巨大的信息量中管理和构建意义,并利用这些意义来指导教学。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资助的LOOPS(logging opportunities in online programs for Science,指在线科学项目中的登录机会)项目[6],是物理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学习科学家在协和联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伦多大学开展的一个合作。它的目标是给教师提供及时的形成性反馈,以便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获取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教学选择。

LOOPS 的技术和课程在美国加州和马萨诸塞州的6 所学校得以应用,使用者有10 位教师及其学生们。支持科学教学的关键是把LOOPS 循环嵌入教学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同伴和教师的学习对话来调节的。学生把完成的作业提交给教师,作业就会呈现在教师电脑端的智能辅导系统上。该系统提供了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每一步操作与时间、进步的信息、帮助个别学生的提示以及对全班学生作业的见解。[4]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和学生互动,也可以通过投影将学生的作业向全班展示,通过同伴对话和师生对话引导课堂讨论。教师端浏览数据并反馈给个体是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在该环节,教师首先要使用计算机模型进行教学,研究课堂使用的策略和模型,其次就是思考如何把形成性反馈构建到活动中去引导教学。图3 展示了LOOPS嵌入科学课堂的运行循环模型。

图3 LOOPS 循环模型

三、三类评价模型的共同价值基础及差异

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的出现,一方面完善了形成性评价理论,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将形成性评价用于指导教育教学。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都以改善教学和满足学生需求为主要目标,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指导,进而指向评价的形成性功能。但是,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是基于不同学科形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类评价模型既存在共同的价值基础,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属性。

1.三类评价模型的共同价值基础

(1)选择学习任务,引出学习证据

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是教师获取学习证据的有效工具。基于证据的评价(evidence-based assessment)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即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收集学习信息,用于判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改进以达到目标。[7]学习证据是形成性评价的基础,有口头、行为、表情、书面等呈现形式。不过,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某些过程性的学习证据难以获取,从而导致评价功能难以很好发挥,甚至出现一些负面效应。[8]在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中,教师在正式教学前都选择了较为恰当的学习任务,从而很好地获得了学习过程信息。当然,学习任务本身应该是公开透明的,教师不要带有某种强烈的目的性去引出证据,因为这样的证据往往带有误解性,学生可能会隐瞒或伪造自己的学习证据。只有当教学没有受到外界影响,教师得到的证据才是真实可靠的。

(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马尼·汤普森(Marnie Thompson)等人曾说:“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把学生的学习证据用来调整教学,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9]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认知特征、欲望需求、爱好需求、价值取向及创造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在任务中呈现出的思维方法,教师要提供个性化的即时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方案,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学习化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过程中,学生具有元认知驱动,可以在学习任务中监控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若能经常训练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问,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就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所以,教师开展评价时不仅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自我学习。

(3)及时有效的反馈,调节教与学

为了改进教与学,及时有效的反馈成为形成性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反馈是以缩小实际水平和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如果不能缩小差距,则不能称之为反馈。[10]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中,学生将学习证据反馈给教师,学习证据被解释之后,教师再将结果反馈给任务的完成者——学生,同时调整改进教学,缩小学生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此时的反馈是有效反馈。有学者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视角提出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反馈,从而让学生能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11]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反馈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核心,需要及时有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迅速觉察到自己现在的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努力缩小差距,使反馈真正起到作用。

(4)满足学生需要,激励学生学习

学生需要是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需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三维目标。从教师角度来看,让学生达到三维目标,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就满足了。但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及其本身要发展的目标,不能盲目教学。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理解为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达到可能会发展到的水平,教师激励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支持学习”的反馈[12]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效途径。在评价时,及时和正确的反馈能让学生专注于完成学习目标,享受学习过程。

2. 三类评价模型的差异分析

(1)评价过程的重心不同

三类模型分别是形成性评价在数学学科、语言与艺术学科以及科学学科中的应用,不同学科对应着不同的课程标准;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形成性评价在学科中应用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总归遵循着形成性评价的原则。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而且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SVMI 形成性评价模型面向数学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数学学习评价特点,强调在后续的学习中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充分体现了“导向、诊断、反馈、强化、激励、改进和长远发展”[13]这些改进学习的评价作用,继而通过改进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语言和艺术学科是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所以说,语言和艺术学科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学科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准备阅读的支撑性材料,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训练直至学生可以独自完成阅读训练。UDL 评价原则在语言与艺术学科的嵌入,不仅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提供阅读策略,也能帮助学生逐渐完善阅读的思维过程;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反馈能力。对于学生阅读的评价,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科学领域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希望学生能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素养。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需要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理解科学的自然现象并解决简单的问题;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科学还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融合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强调不同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LOOPS 模型正是利用了计算机传感技术来捕捉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动作路径。总之,对于科学领域的教学评价,要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为目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2)评价实施的方法不同

三类模型的应用都是以形成性功能的实现为目的的,但结合具体的学科评价场域,各自依据的方法原则却有所不同。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来看,它强调获取学习证据和反馈,用以改进教与学,其实注重的是对学习过程中数据的处理,SVMI 模型的应用就是通过过程性评价来实现形成性评价功能的。过程性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倾向于“过程”与“发展”,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14]当然,用多种方法确定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改进教学[15],教师就要收集学生的学习证据,并将这些学习证据转化为缩小差距的反馈,这些要素都被放置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也就被认为是教学的一部分。所以,过程性评价是融入教学的评价,SVMI 模型将评价融入数学思维教学,发展形成性评价功能,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教学。

语言和艺术学科中UDL 原则的运用,是指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和支持学习,包括获取、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3 个阶段,它强调学习者的参与,也强调教师监控学习并适应不同阶层学生的学习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整个阅读环节中,不同的学习行为表现数据会被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评价,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方法从浅层次引入深层次方向。

科学学科中使用的LOOPS 模型立足于“学生—教师—学生”的循环,强调将学生的表现通过可视化的途径分享给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之后通过师生讨论来形成反馈策略。在LOOPS 模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表现数据,也就是运用表现性评价来实现形成性评价的功能。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多在真实情境中得以运用,所以能够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LOOPS 模型应用于科学学科这种偏向真实环境的科目,记录了学生的表现路径,且计算机技术能帮助教师获得学生当前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思的数据,采用表现性评价更能发挥评价的功能。

四、启示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突出教育教学实绩。[16]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为教师开展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步骤。同时,为切实减轻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负担,在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评价的各种作用时不要忽视其潜藏的学习功能。我们应该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反馈是实现形成性评价功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对评价过程的支持。

1. 形成性评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

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而功能则是事物或方法发挥的有利作用。形成性评价有别于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前者指一种发展功能,而后两者则是具体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应该以这些评价方法来促进形成性评价功能的实现。正如布莱克等人认为的那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利用评价反馈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适当地调整教学的。[17]从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来看,当前许多一线教师还是认为它是作为一种评价方法被运用于教学的,他们简单地把学生的课堂反馈作为弥补教学的要素,只需要学生在上课前学会之前的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后续知识体系与能力的培养。我们只能说,这些教师运用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就。殊不知,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构建形成性评价理论,实现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当然,不同特点的学科可以使用的评价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据学科特性、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情况等选择适合的教学评价手段,如果有益于教与学,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使得“1+1=3”成立,综合发挥评价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2. 反馈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核心

在形成性评价中,反馈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习证据和改进教与学之间的纽带。反馈不仅是教师告诉学生其目标的达成程度,还应该在既定情况下,明确任务实现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有利于促进学生改善学习。[18]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为了消除学习者的学习差距而产生的信息,学生必须理解并将反馈信息应用于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反馈的有效性,达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3. 须重视信息技术对评价过程的支持

技术支持的评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信息收集,丰富已有的信息处理方法,为学习效果评价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汤普森说:“形成性评价的中心思想或本质是以学生的学习证据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4]从教师层面看,学生的学习证据不仅能被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增强教师调整教学的力度和频次。在传统基于学习证据的评价中,教师只能依靠纸质作业和试卷等来评价学生,其作用相对来说是有限的。随着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证据更加便利,在不同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智能化产物,打开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黑匣子”。通常情况下,智能工具可以以可视化的数据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时的路径、方法以及教师反馈情况等。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

4. 突显学科基本素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不同学科强调学生的不同能力。那么,评价何以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下,评价既可以促进学生一般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可以要求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不同学科素养。如形成性评价在数学学科的运用中强调学生的反思,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形成性评价在科学学科的运用中强调项目开发的过程,要求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展示应用性知识及其能力;形成性评价在语言、艺术等学科的运用中则强调真实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有利于学生知识运用的情境。

总之,三类形成性评价模型具有关注学生、改进教学的共同诉求;三类学科的教育评价实践,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评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我们应掌握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和异同之处,将不同的评价模型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进而探讨和实现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猜你喜欢
证据学科评价
【学科新书导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22
手上的证据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