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荣
(内蒙古开放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到,“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2]。远程教育涵盖农林学科,在推进远程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农林学科课程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园艺作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园艺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园艺产业也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设施园艺技术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设施园艺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设施的历史、概念,各类园艺设施的介绍及设施作物的栽培方法等。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技能。以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每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教学大纲对教学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指导教学全过程,为做好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教学设计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新农科思维,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状况,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形式化,不断强化专业课堂的育人功能[4]。
设立新教学目标,不仅以教授园艺设施的相关概念、历史、知识及技术要点为主要目标,更应注重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环境,在提高产品生产水平、助力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型复合型农业人才。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确立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加大德育力度,以新农科“四个面向”(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新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科学探索创新精神,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讨论区功能,创建师生互动讨论区,以教师引领、学生主导的形式进行专题式讨论,就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思想提升,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引导讨论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要求及内容,并通过学习平台分享教育资源,如视频、音频、文字材料等,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实时远程学习活动,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师生互动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模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即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部分,思政元素的融入促使原有教学内容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更新。任课教师、责任教师通过梳理课本,挖掘原有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并深入研究,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达到隐性教育目的。课程内容的选取避免泛泛,要科学抓取,找准契合点,以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内在联系。不必每次授课都有所体现,但对于融入的思政元素,需全面深入挖掘,并与课程内容自然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5]。“设施园艺学”是一门教授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学科专业课,目的是培养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设施园艺专业人才。现代农业在种植园艺作物时,为了更好地防控病虫害,增加作物的生长时间,通常会使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进行栽培。该门课主要教授学生园艺设施的相关知识、设施调控技术及设施作物栽培方法等内容,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在现代农业实际生产中使用园艺设施的能力。通过教材内容梳理与思政元素的挖掘,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创新独立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入点,详见表1。
表1 “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融入设计表
绪论中对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进行了介绍。我国关于保护地栽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的《汉书》中,记载内容表明我国在2000 多年前已可利用保护地设施栽培多种蔬菜。根据古人记载,保护地蔬菜栽培分别在唐朝、元朝及明朝有所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中实践,战胜自然,不断革新,创造了多种保护地类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教师在介绍本部分内容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但从古人的记载中也可发现,由于处于封建社会,人民生活贫困,保护地栽培产品只为少数统治阶级所享受,所以保护地栽培的发展极其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地蔬菜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落后走向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渐改善,农业得到充足的发展,国力越来越强盛。绪论中还论述了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园艺是一条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地位。在坚持精准脱贫的道路上,设施园艺发挥着重要作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使用,相比露地生产可提升园艺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在政府支持下,农民通过园艺设施进行生产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借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设施园艺对推进我国脱贫攻坚发挥积极作用的认识。
现代园艺设施覆盖材料大部分为塑料材质,且使用寿命通常较短,更新频繁,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白色垃圾,所以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教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提升学生对科学伦理的重视,产生对科学及自然的敬畏之心,利用好科学技术。进一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环境保护,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及环保观念。
园艺设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栽培环境,人的活动可影响各个环境要素。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均可人为调控,以上所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园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这样一个相互影响的要素体系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关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说明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进一步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理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持续发展观与全球治理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近些年,我国园艺设施的发展越来越快,规格由小型向大型发展,建构由半永久向永久式发展,内部设施由简单向复杂发展,整体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如果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忽略科学性,则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或影响栽培管理,使资源利用率无法达到最大化。园艺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设计者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学等知识,才能完成好园艺设施的设计及建造工作,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内涵对于园艺设施的设计建造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应在课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工匠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在园艺设施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栽培方式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耕地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给学生讲授无土栽培的现状及技术要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引导学生树立利用科学技术改良农业生产的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农业工作,培养农业产业现代化人才。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学科或者课程学习的最终社会目的,也是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所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可形成协同效应,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针对性。远程教育也应对各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推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设施园艺的出现与发展顺应了人类进一步发展的目的,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惠及了人民群众。以“设施园艺学”为例,研究农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践行“四个自信”、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融入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以及正确的科学观念与工匠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设施园艺的出现对人类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而崇尚科学、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与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学风,使学生扎实掌握设施园艺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设施园艺技术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利用科学技术,诚实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农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为我国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落实国家政策,培养新型人才,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根据教育部的整体要求,各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影响面,使学生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身心健康。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原来只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专业理论与思想政治均过关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讲授,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促进课程、教师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