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宇
(丹东农业科学院 辽宁 凤城 11811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结构等因素影响,大豆作为粮食和油料兼用型作物,以及豆粕在饲料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备受国家及相关产业关注,大豆产业已经涉及到粮食安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提高油料、大豆产能和自给率。为此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提高产量为核心,兼顾品质等因素,经多年杂交选育,培育出大豆品种丹豆21,并结合多年栽培生产经验总结出配套的增产增收栽培技术,为丹豆21的大范围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丹豆21大豆品种原品系号为丹2008-35,由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丹豆12号为母本、铁豆9809-2-1(铁岭农业科学院)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2008年配制杂交组合,收获F0代种子40粒,编号为F1035。2009-2011年采用单株选择,田间编号分别为F1035、F2145、F3海205、F4078、F5124、F6097。2014年参加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所内品种鉴定试验,2015年参加大豆所内新品系比较试验,2016年参加辽宁省多点试验,2017-2018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2017年开始在省内试种、示范。于2019年初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豆20190016)。
丹豆21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椭圆叶、灰毛;平均株高100.8 cm,分枝2.1个,主茎节数21.6个,单株荚数54.7个;完整粒率93.6%,虫食粒率1.2%,褐斑粒率1.5%,紫斑粒率0.7%,霜霉粒率0.5%,未熟粒率1.3%,其他粒率1.2%,百粒重19.7 g,黄脐;生育期132 d。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连续2年检测,该品系籽粒粗蛋白含量(干基)43.98%,粗脂肪含量(干基)19.41%。
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该品系对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为2.38%;对SMVⅢ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为1.59%。
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测,该品系中未检出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或pat基因、Cp4-epsps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
该品系在2015年所内新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234.5 kg,比对照增产25.0%。
2016年在辽宁省内进行多地区预备试验。在凤城市草河区、庄河、瓦房店、大连、鞍山市岫岩县的大豆品种比较试验5个试验点中,平均亩产192.9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5.1%;其中,4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9.7%~27.0%,1个点减产4.4%。
2017-2018年度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经过2年6点12点次试验,平均亩产为195.0 kg,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3%,居复试品系第3位。其中,2017年6个试验点,平均亩产196.0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3.8%,居该组参试品系第8位;4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6.8%~28.3%,1个点减产0.6%,另外1个试验点因增产幅度大于30%试验数据未被采用。2018年6个试验点,平均亩产194.1 kg,比对照增产12.9%,居该组参试品系第9位;6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2.7%~21.1%(表1)。
表1 丹豆21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018年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平均亩产202.4 kg,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5.6%,居该组参试品系第2位;6个点均增产,增产幅度为3.8%~26.6%(表2)。
丹豆21适应性较强,其生育期适中,可在辽东南晚熟大豆区广泛种植。
选取非重茬、迎茬地块,要求地势相对平整、排水性能良好、通风透光,土壤肥力达到中等即可。地块开阔,其上无电线杆、下水井等其他障碍物,以便于机械作业及无人机打药操作,以节省人工成本。了解前茬作物生长情况及田间杂草种类和繁茂程度,便于后期除草药剂的选择。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秋翻耙地,有效清除田间病原体深埋草籽,改善土壤结构,为来年春天播种打下良好基础。播种前1~2 d进行春耕起垄,如果春耕起垄过早容易滋长杂草。
依据种植地块的土壤肥力可选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 000~3 000 kg/亩,结合秋翻耙地一齐施入地下;也可依据情况随春耕起垄时施入大豆专用肥或复合肥25~30 kg/亩。
根据地块大小选择适宜的播种机械。面积较大的地块选择柴油播种机进行大面积播种。面积较小的地块选择手扶滚轮式播种机。机械播种时应随时注意下种情况与用种量,防止因机械故障或缺少种子造成缺苗断垄等情况发生。丹豆21在辽东南大豆晚熟地区以5月上旬至6月上旬结合天气状况与土壤墒情适时播种为佳。播种株距适宜在30 cm左右,行距60 cm,每穴2粒种子(根据播种机条件,尺寸可自行调节株距与用种量,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亩保苗1万株左右。
4.4.1 苗前除草 播种后依据天气情况,选用机械喷药进行苗前封地除草。以雨后清晨无风且地面潮湿时进行机械喷药为佳,机械喷药操作时注意调整好喷洒高度及喷洒速度,宜慢不宜快。每亩用48%广灭灵(异恶草松)60~70 mL+90%乙草胺100~150 mL,兑水30~40 kg,均匀喷施于土壤表面。对于前茬杂草丛生的地块进行药剂喷洒时,可适当提高药量。
4.4.2 苗后除草 根据苗前除草状况及苗后田间杂草种类,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行苗后除草。如杂草零星分布,可采取人工锄草或人工喷洒除草剂及时控制杂草,把杂草扼杀在萌芽中是增产增收的保障。
4.4.3 中耕除草 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及田间杂草繁茂程度,合理制定中耕除草次数与时机。一般在大豆整个生长周期进行2次中耕。中耕可以有效除草,还能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大豆根部更好地生长,有利于提高大豆抗倒伏性,便于机械收获,进而提高产量。
4.4.4 喷施矮壮素 肥水较大的地块会造成大豆前期生长过于繁茂,后期容易发生倒伏造成减产,还不利于机械收获从而增加人工成本。应根据田间生长情况酌情确定矮壮素的喷施时间与浓度。一般在肥水较足的地块植株生长到40~50 cm时喷施矮壮素以控制植株生长。
4.4.5 虫害防治 大豆食心虫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故将其作为主要防治对象。大豆食心虫一般于8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可采用无人机喷药防治。一般用敌敌畏、吡虫啉、菊酯类等杀虫农药喷雾防治。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如发现蚜虫及卷叶虫等虫害应尽早进行喷药防治。
适时收获也是丰产丰收的重要手段。收获过早影响产量,而收获过晚将增加烂粒及机械收获时的破碎粒数量。待大豆成熟后叶片、叶柄脱落,摇晃植株发出响声时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机械收获。收获时注意收获质量,同时注意田间损失率和清洁率。及时进仓保存,同时注意防潮及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