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产业培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0-18 00:58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曾维启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杭州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杭州发展

□ 文/龚 勤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曾维启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未来产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生命科学等与工业技术交叉聚合为驱动,能够显著带动技术融合创新、产业深度变革、生产力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产业,具有战略性、先导性、高成长性等特征。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对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变革重点领域进行前瞻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先导示范区。

2022年1月,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生物工程、前沿新材料、先进能源、元宇宙等领域,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路。

杭州作为全国创新活力之城,早已将发展未来产业作为引领新时代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第一城”创建的重要路径。

杭州未来产业布局现状

产业生态布局启动早

杭州早在2017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在组织保障上,明确由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全市未来产业的发展工作,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组建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在人才保障上,对未来产业领域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的项目资助。在土地保障上,对于未来产业发展项目,优先纳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重点保障,并可按创新型产业用地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要求“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杭州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超前布局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高水平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未来产业发展在较多领域与全球同步,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基础。

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重大科技创新是发展未来产业的源头性内生驱动力。围绕重大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杭州以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抓手,国家实验室将实现零的突破,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北航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等大科学装置相继启动,拥有省实验室7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打造出矩阵式战略科技力量。

杭州的源头性技术创新布局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一是发挥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优势,重点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等未来产业。二是建设未来产业特色小镇。以硅谷小镇、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青山湖微纳制造小镇、西溪谷区块链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高标准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未来产业发展平台。三是建设未来产业孵化基地。萧山区政府与微软中国共同合作打造智能制造孵化基地,聚焦大数据与AI应用,为入驻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启动发展新模式

杭州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产业、合作、服务等模式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规模发展的新型业态,形成产业创新新增长点。

一是创新产业模式。打破产业发展边界,探索“未来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拓展和延伸。如钱塘区打造“未来产业+5G”,将5G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引进的未来产业。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与大院大所大企的战略合作,打造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依托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在未来产业技术上的优势力量,共同打造未来产业科技高地。如杭州市与西湖大学联合建设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政府主导、“政府+企业”等多种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如西湖区与浙江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成立脑机研究中心与成果转化运营公司,重点推进脑机智能相关研究与应用,助力产业培育孵化。

杭州部分未来产业情况

元宇宙产业

2022年,杭州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在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布局元宇宙产业,高水平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具备良好的研发资源优势,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商汤科技“智能视觉”等高性能开放平台助力视觉智能建设,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创新机构持续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人工智能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梯队,2021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收2038.5亿元,420家企业纳入省统计范围;基础算力能力位居全国第二,全市算力规模达到69634核(物理核数),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人工智能(昇腾)计算中心、浙江云计算中心相继落地。

2022年3月,余杭未来科技城提出了XR产业发展计划,并在4月发布了首批23个2022年度XR产业专项,迈出了杭州塑造元宇宙生态的坚实步伐。

干细胞医疗产业

杭州在干细胞医疗产业领域布局多年,得益于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发展后劲强大。

2011年,浙江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在杭落地,成为全国7家国字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之一。浙江生创成立了生创全球细胞资源库(私人健康生命银行),为宫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转化和应用提供支持,用于治疗特发性纤维化的“宫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已获得国内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易文赛生物是国内最早开展干细胞资源库建设的企业之一,目前存储各类综合性间充质干细胞资源1万余份。同时,政府层面大力支持,发布了市级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管理办法和创建指南,首批5家以企业为载体的中心正式落地。

基因编辑产业

杭州现有基因编辑及相关领域企业20 家,其中6 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额最高的为启涵生物,A 轮累计融资已超过1 亿美元,最近一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细胞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研究。

除西湖实验室、良渚实验室2家浙江省实验室专注于基因编辑外,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也相继开展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杭州市与西湖大学联合建设的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

尽管杭州基因编辑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但未来前景乐观。

脑机智能产业

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深耕脑机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浙江大学拥有以郑筱祥、吴朝晖、段树明等专家为代表的创新团队,牵头建设了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2020年9 月,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杭州目前拥有脑机智能相关先行企业16 家,其应用领域涉及医疗健康、智能生活、教育、娱乐等多方面,其中医疗健康领域是最大应用落脚点。2021年12月,全国首个脑机智能产业园区在西湖区落成,目前已有臻泰智能、柔灵科技、天化科技等企业入驻。西湖区与浙江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成立脑机研究中心与成果转化运营公司,重点推进脑机智能相关研究与应用,助力产业培育孵化。2021 年11 月,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项目(临港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在余杭签约落地,总投资为25亿元。

机器人产业

杭州在机器人领域长期布局,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未来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拓展养老、教育、医疗等行业应用,机器人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形成了以萧山为核心的产业阵地。目前,全市共有机器人研发企业40 余家,海康机器人利用自身视觉领域领军优势,重点研发工业视觉机器人,深度赋能智能制造;国自机器人和新松机器人围绕巡检、物流、制造、光伏、电力等领域,累计开发了87款单品和10余款整体解决方案,成为杭州综合类领域的主力军。

未来通信产业

杭州量子通信产业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萧山区率先建设了量子通信城域示范网;九州量子作为龙头,承建和运营了贯通浙江的全球第一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沪杭线”;迪普科技是“京沪线”的安全产品供应商;阿里云公布了首个云上量子加密通讯案例。但在全新的零功耗通信领域,杭州与全国整体同步,尚处于空白。

新能源产业

杭州尚未有企业开展锂硫电池业务,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风汽车杭州研究中心率先开展了锂硫电池探索研究,但均未形成产业化应用。同时,杭州氢能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较大的制氢企业,仅有杭氧股份在氢气纯化、中泰深冷在氢气液化方面有较好优势,日风电气在氢燃料电池变换器生产制造上有一定基础。

新材料产业

杭州涉足高温超导主体较少。

永磁集团打造了国内首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的永磁轨道,开展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系统预研。在气凝胶领域,杭州尚无代表性产业成果,浙江大学高分子系于2013 年研制出了当时世界最轻的气凝胶材料,表明了杭州在该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在石墨烯制备及下游应用领域,杭州出现了一批石墨烯相关的中小企业,其中有4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一些本地大型企业也通过合作、参股或者专利布局等方式开始不同程度地涉足石墨烯领域。

杭州未来产业培育的对策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市布局

成立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方案,启动创建工作。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力量集中研究、编制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立足杭州、面向未来,有所为有所不为,融入全国尤其是长三角优势资源,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布局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重大未来产业项目。

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要设计出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专项制度,只要符合杭州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引育、企业孵化等,都要纳入专项之中,积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统筹的未来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将未来产业打造成杭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结合各区县现有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一批以“未来产业”为核心的、纳入省级战略层面的万亿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引领全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

加强政策研究,推动产业集聚

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整合各项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杭州未来产业的扶持力度。学习兄弟城市的政策,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切实贯彻落实现有创新政策,加快政策配套细则的出台和实施。在即将出台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支持。

设立专项创投基金。建议大幅扩大市级财政支持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重大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提高对未来产业项目资金的支持比例和限额。在市、区两级设立百亿级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扩大产业投资规模。

加强基础创新,营造创新生态

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未来产业科技攻关计划,加快未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打造未来技术创新策源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布局,确保关键核心技术供应。围绕创建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好“超重力场”“极弱磁场”2个大科学装置,形成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研究院、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的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构建全球化未来产业创新孵化网络,建立未来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实施未来产业标准引领计划,创建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地。

重视未来场景应用建设。通过建设未来技术早期应用场景,开发未来技术跨界应用场景,搭建典型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建设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地。

构建梯度化的未来产业梯级培育体系。通过培育未来产业企业成长梯队,布局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培育新型“十联动”产业生态,发展未来产业集聚地。

加强未来产业人才引育。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全球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
杭州发展
杭州明达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图说共享发展
杭州漫画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