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珮 吴秩珊 陈小娜 陈婷 王素梅 尹航 叶美金
新生儿窒息目前是全世界新生儿智力障碍、脑瘫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新生儿围生期最为常见的疾病[1]。对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助产士、麻醉科的相关人员开展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胎儿平稳安全过渡到新生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2]。新生儿复苏是产儿科医生保障其安全过渡的重要手段。然而采用传统的理论集中授课形式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其培训效果却并不能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有研究显示[3],传统教学模式常为灌输式教学,学生通常觉得枯燥并且捉不住重点,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近年来,许多学科逐渐开始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然而单纯的微课教学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4]。因此本研究中采用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微课为载体,对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参与学习与反馈的模块化教学。文章对120 名产儿科医护人员进行分组培训,比较传统授课与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医院产、儿科120 名学历均为本科的实习生与住院医生,以实习生与住院医生比例相似为前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名。观察组:男生34 名,女生26 名,年龄23~37 岁,平均(27.76±3.26)岁;对照组:男生32 名,女生28 名,年龄24~37 岁,平均(28.10±3.12)岁。两组的年龄、学历、性别比例等考前检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观察组采用传统理论集中授课形式进行培训
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与操作两个部分,统一由授课老师集中授课,授课老师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与反复示范。
1.2.2 对照组采用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形式进行培训
(1)微课制作:微课制作之前需根据编写教案脚本、构建视频框架。教案脚本内容包括:早产、足月、濒死、羊水污染等病例,根据新生儿复苏流程编写新生儿初步复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6 个动作的详细流程解析师范。视频主要由相关经验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医护人员进行演示拍摄,严格执行新生儿复苏规范流程操作拍摄,视频剪辑,需插入文字、图片等解说,便于受训人员理解与记忆,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5~10 min。教学视频通过网络发送到微信群或共享网盘等平台,方便下载与复习。
(3)微课结合环式模块化教学[导言(bridge-in,B)、目的(objective,O)、前测(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后测(past-assessment,P)、总结(summary,S),BOPPPS]的实施:①导言:课堂开始先播放关于新生儿复苏知识与重要性微视频引入课程,激起受训者的兴趣;②目标:通过导言微视频引出新生儿复苏的病例与各个动作流程与作用,明确学习目标,让受训者明白课堂需要掌握的内容;③前测:根据学前预习微视频,师生互动,老师对预习内容进行相关问题提问,了解受训人员预习的效果;④参与式学习:受训人员通过视频学习理论知识与操作,课后实践模拟演习,老师通过现场或者线上形式对不规范操作进行纠正;⑤后测:课后对受教人员线上或线下进行理论与操作进行抽查;⑥总结:受教人员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与总结。
(1)理论及技能考核:以《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 年北京修订)》[5]为基础制定考核内容与考核评分表,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两个部分,理论知识通过笔试形式进行评分,操作考试内容为新生儿初步复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6 个操作,由考核组现场进行评分,考核最终评分按比例进行综合打分,综合成绩60 分为合格。
(2)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满意度进行收集,问卷内容包括激发医护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规范流程操作重点难点掌握、医护人员理论与临床实践操作联系的能力、医护人员临床评估能力得到提升、医护人员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医护人员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7 个评价内容,为“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考核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现场作答收回,有效会后率为1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初步复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观察组操作规范率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复苏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较 [名(%)]
观察对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平均满意率为90.95%,医护人员对该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较高,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满意度评价 [名(%)]
微课教学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的时间短,可解决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缺点[6]。有研究将微课教学应用于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结果显示,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满意度[7]。但是单纯的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分散,可能导致知识点孤立,对学生全面学习培训内容具有不利的影响[8]。研究采用的是BOPPPS 的方法。BOPPPS 教学方法起源于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并且已有多篇相关的文献报道[9-11],此教学模式在我国运用作用效果已得到认可。BOPPPS 是一种重视受教人员能全方位参与学习以及反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强调受教人员参与的教学闭环循环过程的模型[12]。研究问卷调查结果中,微课结合BOPPPS 模块化教学观察组对改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以及重难点掌握满意度均在85%以上,可提现改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课程的优化作用。
受教人员学习微课知识的同时受教师指导,结合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教师充分了解受教人员的预习、学习以及复习情况,更有利于帮助受教人员充分熟悉新生儿复苏的操作与理论知识[13]。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课结合BOPPPS 模块化教学的医护人员综合成绩及格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观察组的新生儿初步复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6 项规范操作合格率亦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中观察组医护人员对该方法可提高流程规范操作的掌握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等的满意度已均在80%以上。微课是依靠互联网在相关平台上进行教学视频发布的方法,具有教学时间短、方式灵活、内容多样、学习面辐射较广等特点[14]。微课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与感染性,对受教医护人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15]。通过预习-了解-学习-互动-操作-总结的方式,有条理的为受教人员对知识与学习方式进行梳理,同时师生互动形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操作知识细节的掌握与印象更加深刻,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知识点重难点认知模糊、学生理论与实际不能相互联系的缺点。
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行新生儿复苏,是否复苏成功与人员的应急能力、各个相关人员的合作默契及其重要,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自主判断能力以及团队成员间保持良好沟通、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等非常重要[16]。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受教人员对微课结合BOPPPS 模块化教学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临床批判性思维均由90%以上的满意度。研究中的微课根据标准化模型进行设计,设计临床上各个不同的病例,并通为受教人员模拟演示各个案例的新生儿复苏过程,使受教人员明确各自的角色职责。且本研究中课程设计有课后受教人员对课程互相讨论总结环节,有利于互相了解对方的作用职责,从而提高团队人员的配合默契度,在抢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课录制需要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课后还需要与学生交流,并且通过学生反馈予以解答,并进行总结。而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本身处在繁重的教学与工作任务,往往无法估计微课的录制与课后的答疑与总结。因此,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的推广人勋在一定的难度性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教学、推广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积极改进。
研究中微课形式教学可有话传统授课形式的枯燥、受训人员注意力有限、难重点难掌握等缺点,结合BOPPPS 模块化系统弥补微课过于碎片化的短板,二者联合,可更好地发挥出两种方法的优势,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流程规范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其教学效果亦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