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昌海 李文翎
7月11日,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宣布暂时关闭公司负责运营的“北溪–1”两条天然气管道支线,进行常规维护。“北溪–1”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该管道关闭维护将加剧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欧洲难以找到合适气源,若天然气价格应声飙升,欧洲通胀将再度加剧,波及民生。
俄天然气市场专家季伊万·莫宁表示,受管道暂时关闭影响,7月“北溪–1”供气量可能降至13亿立方米,与6月相比降幅近60%。数据显示,5月经该管道对欧供气量为54亿立方米,6月为32亿立方米。
俄罗斯是欧盟最大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国。2011年建成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向欧盟多国输送俄罗斯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是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最大股东。
意大利能源巨头埃尼公司发布声明说,俄气已表示自当日起对埃尼公司的供气量从每日3200万立方米减至2100万立方米。据斯洛文尼亚媒体报道,俄罗斯对斯洛文尼亚主要天然气分销商吉奥普林公司的供应量可能比平时减少25%。
6月早些时候,俄气以技术原因为由把经由“北溪–1”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令欧洲市场承压。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对俄实施了多轮制裁,也亟待摆脱对俄能源供应的依赖。欧盟4月宣布,8月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6月,欧盟批准对俄实施部分石油禁运。但由于内部反对声高涨,欧盟今年不太可能在天然气问题上再对俄发起新的制裁。作为反制措施,俄罗斯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卢布结算令”4月1日生效。目前,俄气已先后宣布暂停向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和丹麦等拖欠天然气款并拒绝以卢布结算的欧洲国家供气。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警告说,俄罗斯可能会完全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欧洲现在需要做好准备。
欧盟原计划在今年年底将天然气库存比例提升到90%,以应对未来的“气荒”,目前各国都在争相储气,平均储气量已经超过50%。俄罗斯选择在此时对天然气供应下手,立即让欧盟陷入被动,届时中小企业和受影响严重的家庭能否安然过冬面临不小压力。
德国商业联合会BDI的卡斯滕·罗尔(Carsten Rolle)表示,在之前对“北溪–1”管道进行定期维护期间,为了弥补缺口,俄气曾通过波兰亚马尔–欧洲管道或通过乌克兰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然而,罗尔对当下的情况并不乐观,他说:“有人担心,今年俄方不会这么做。在大幅削减‘北溪1号’管道流量后,俄方并未通过其他渠道来弥补缺口。而未来,俄还能以各种技术原因为借口对管道进行维护,以此延迟对德国天然气供应。”
德国存储运营商协会INES负责人塞巴斯蒂安·布莱施克(Sebastian Bleschke)表示,在俄流量已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北溪–1”管道的中断将考验市场继续存储天然气的能力。而对于一些德国存储站点而言,机会之窗正在关闭。
德国天然气库存已满约58%。尽管这已经接近季节性平均水平,但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表示,由于通过“北溪–1”管道天然气流量下降,使得难以实现11月90%的目标。哈贝克担心,“北溪–1”管道在维护后可能无法恢复正常流量。
眼下,欧洲天然气期货交易价格是去年6月的4倍。且因为通过“北溪–1”的流量下降,仅7月初,欧洲天然气期货的价格就上涨14%。而为了填补俄方减少供应而带来的缺口,德国能源商不得不在现货市场高价采购天然气。德国Vattenfall Energy Trading GmbH的交易主管Frankvan Doorn在埃森市接受采访时表示:“价格上涨表明,市场预计‘北溪1号’管道失去的流量将一去不复返。”他说,“市场认为,管道流量不会回到5月份水平。如果从今天到夏季结束的流量现状仍无改善,那么我们将无法达到德国生产生活所需的天然气存储水平。”
根据网络监管机构BNetzA的数据,在6月22日,德国天然气储存设施的每日装货率下降了约50%,是自6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北部雷登市和南部靠近慕尼黑的沃尔弗斯堡市更是处于低于10%的危险低水平。由于这些仓储设施位于多孔岩洞中,这意味着填满它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对此,高盛警告称,俄罗斯“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在本月维护结束后可能无法恢复全部输气量。这与德国官员的担忧一致,德国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德国官员担心,北溪一号管道在维护后可能不会恢复供气,这可能会导致天然气价格进一步飙升。
高盛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虽然我们最初假设北溪一号在维护结束后会全面恢复输气量,但如今,我们不再认为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当前,欧洲多国纷纷怀疑,这条管道是否真的需要维修,同时也担心,10天后俄气会不会如约恢复供气。此前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就表示,俄对欧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德国也担忧,如果年度维护结束后“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依然关闭,德国天然气供应可能出现“崩溃”。
分析人士认为,对俄能源依赖让欧盟遭到制裁“反噬”。欧盟各国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各行业物价普涨,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刷新数十年来的新高。自“北溪–1”天然气输送量被削减之后,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近50%。
从民生角度来看,欧洲国家普遍社会福利较高,关注购买力和民生问题,对通胀包容性非常低。如果通胀持续走高,更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从经济角度来看,如果欧洲未来能源成本高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会导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众多行业成本上升,对于欧洲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会带来负面影响。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由于俄气供应减少,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大幅上升,今年冬季欧洲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达40%。
目前而言,短期内欧洲能源危机很难破局。即使俄乌冲突全面缓和,原油供应缺口仍难以完全弥补。目前,伊核谈判进展缓慢,欧佩克各国也不愿意加速增产计划,欧佩克3月份石油产量增长仅为9万桶/日,至2860万桶/日,远低于此前25.3万桶/日增产目标。在“缺气”背景下,欧洲可否用煤炭等其他能源代替,用以破解能源危机?答案同样不是肯定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欧洲碳减排是大势所趋,重启煤电等无异于“开倒车”。其二,与天然气一样,欧洲煤炭也高度依赖俄罗斯,难以找到替代卖家、填补缺口。其三,传统能源供给受限是共性问题,都难寻替代品,价格同步高企或将在能源转型期持续。站在能源转型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天然气、煤炭,原油等其他传统能源新增产能不足是大势所趋,再考虑到储能尚未大规模普及,绿色能源高波动注定也难以缓解,或使得能源价格等持续同步高企。对于欧洲等能源体系脆弱的经济体而言,能源困局的持续时长或超预期,并带来显著的中长期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