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如鹤,许姣丽,陈雯,田泉
(1.广州大学 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2.五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继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后,2019 年3 月18 日,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专业课教师,时刻提醒自己教书育人是职责和使命,在教学中与青年学生一起感受中国元素的力量,能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客观看待我国在某专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国情,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组织设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客观分析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结合最新发展热点问题,让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通过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专业认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并建立起民族振兴的信心,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张苗苗系统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问题,从其本质特征、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而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保证其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不仅有利于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能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对学生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邱伟光认为有效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实现育人目标,教师是关键因素,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此外,必须要有实践活动方案制订、实施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实施。彭曼丽等指出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课堂教学上应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佘双好和周伟、袁杰等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价值、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及课程思政的应用要求与对策四个方面出发作了相关总结,提出在进行有“思政元素”的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和精品课等思政课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都从课程思政这一宏观角度上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部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了相关解读和思考。
由此可见,学者们在理论层面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基本厘清了其内涵要义,充分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实施的可能路径,但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通过“三全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往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比如戴斯玮认为应通过引用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袁敏华等指出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从而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黄慧霞等提出了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完善考核模式等建议来促进课程教学。郝德永指出“应基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科学知识的思想理念、价值规范和文化精神等归纳、推理出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品德修为、公平正义、使命担当、诚信友善和职业道德等教育性要素”来构建相应的课程。
本文所指的本科应用型专业,主要是指有明确的行业依托背景、具有明显应用需求的专业,具有亲产业性的明显特征,其专业课程具有实用性、技术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这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的改革还很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未能适应行业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事实上,这类专业课程蕴含了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亟待挖掘应用。因此,从应用型专业本身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出发,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董小龙等指出,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度挖掘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落实教师育人使命,发挥所有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导向,真正在课程教学中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谁来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有效衔接,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思路
富海鹰等基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针对工科培养体系中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类型课程的代表性案例和解读方法,所提出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对于本科应用型专业而言,应通过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将行业特点与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细化思政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做到思政元素“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践、进生活、进心脑”,思政教育“像春风、像细雨、像阳光、像空气、像营养”。
1.改革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学改革总体目标是: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建立学生价值塑造与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建设需要,适应我国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要求,符合企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发挥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教育效果,让教师发挥价值引领,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2.改革内容
(1)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以往的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没有进行思政元素设计,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体系(见表1)。具体来说,应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人才培养和大纲的设计理念上,不仅是为了呈现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及知识点,还要注重搭建基础课、通识课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价值体系。二是在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设置上,在基础知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当代中国国情元素,培养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意识;通过引入中国面临的问题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复杂多变的客观实际中,思考本专业所在行业与产业面临的困难及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三是在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上,应该强化课程思政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基本理论和政策,还应该培养学生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全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且建立运用基本理论解释中国的行业与产业发展的能力,从而将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有效统一,充分体现育人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表1 专业人才培养思政教育体系
(2)制订课程教案,有机融合思政元素
巩雪等指出,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更加可以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专业所属的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而提升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制订详细的课程教案,把内在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找到思政教育介入的契合点和着力点。另外,挖掘思政元素要注意把握与专业课教学的均衡性,在课程教案中进行合理设计,要起到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实践的融合作用。思政元素的挖掘必须遵循精准原则。一是要准确,紧紧结合专业学习由专业知识自然生发,不能牵强附会;二是要精确,做好思政点与知识点的匹配,不能贪多,不能淡化专业教学。通过精心编排课程教案,把主要专业课程的每一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发掘出来,思政元素就能真正贯穿全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3)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基于应用型专业课程具有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启发性、探究性和参与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提问、课后阅读、分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并且运用雨课堂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
(4)加强教师修养,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自身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将之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当加强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高尚的教师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的理论与知识,更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必须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爱”、用“真心”去教导和关心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内容要完全覆盖课程思政目标,梳理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联系、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专业知识点,根据所在行业和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实际案例及新闻时事等教学要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运用雨课堂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选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思政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师和课程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谢如鹤等指出,教学团队的特征是“目标一致、志同道合、分工协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和特色鲜明”。因此,首先要形成基于专业的课程思政团队,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设计,科学制定主要课程的思政教学大纲;其次是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和第一责任人,其教学效果好坏和教师本身的理论与道德水平紧密相关。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党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采用“寓道于教,寓教于乐,寓德于教”的改革路径:“教”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道”是“教”要实现的目标,“乐”是“教”实现“道”的方法,“德”是对“教”的效果的评价和检验。梳理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联系、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专业知识点,认真组织教学材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形成具体化的课程教案。
1.寓道于教: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和润物无声的工作。课程思政元素是实现思政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每一章节内容特点,引入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基于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结合最新的实际数据和案例,能够让思政理念很好地渗入到课堂中,滋养每一位学生。比如对所在专业领域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学生能从中得到直观感受,体会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国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寓教于乐: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成效
课程思政是在显性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的隐性教育,应认真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规律,以成果为导向,科学设计授课方式和组织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体上的教学思路是:明确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结果。
3.寓德于教: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科学评价学生素质
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考核,运用过程性评估方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采取多元化、多主体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习效果。建立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思政达成度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思政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从而持续改进各个教学环节。
构建“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切入点,从融入思政要素的教材与教案编写、思政教学资源的建设,搭建由“教师—专家—学生”三方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教师主动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关注学生特点并吸收学生反馈与建议,以多视角搭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全课程的切入点和教学资源,讲好中国案例和中国故事,培养中国未来企业的“管理自信”和“产业自信”。
综合运用内容驱动式、启发诱导式、小组讨论法和互联网+混合式等教学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全程育人的教学效果;运用过程性评估方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引入课堂表现考核、作业考核和阶段测评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检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PDCA 循环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备课、授课、考核讲评和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在具体实施中,每个章节专题授课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前思政元素准备—教学情景创设导学—课内学习、互动、实践—研讨提升再学习”的四阶段。在“课前思政元素准备”阶段通过雨课堂等方式提前把思政素材发布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学习。
在“教学情景创设导学”阶段,根据本行业与专业的特点,通过短视频、动画、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学习资源引申专业教学知识目标,并以此提炼出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内学习、应用、实践”阶段,主要围绕专业课程理论知识难点要点展开教学互动,着重于蕴含思政元素的概念、知识点和原理的讲解与应用;在“研讨提升再学习”阶段则是在专业理论、实践讲授完后再次通过一个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案例进行重点剖析、学生集体进行专题讨论完成专业知识总结与思政功能加强。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如图2 所示。
图2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项目的准备阶段。深入分析本专业所属行业的特点和思政元素,制定本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及与各课程模块的对应矩阵,继而对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明确各课程需要达到的思政教育目标,再提取各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制定相应的学习评价方式和标准。
试点改革阶段。选定本专业有一定基础的部分课程为改革对象,在课程教学中实施新的课程思政改革。构建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编写包含思政元素及实施方法的教案,与部分同学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适应情况,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
深化改革阶段。在试点阶段性教学结束后,对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下一轮课程思政教学持续改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到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反馈结果。根据达成度计算结果及时总结并自查,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反思并进行优化。
总结并推广阶段。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第二轮课程思政改革,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并修改评价方式。整理各课程思政资料和网络资源,修订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目标达成度指标体系,推广到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中。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常态化的教学工作,百年树人,久久为功,方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所提出的本科应用型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及实施路径需要进一步细化,而且即使同属应用型专业,不同专业及其所在的行业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具体设计时,尚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