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的报道特色

2022-10-18 01:46张爱珍
传媒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救国时报华侨

文/张爱珍

1935年12月9日,在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份、也是至今唯一一份海外党报。在43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发行量最高时多达2万份,尽管该报存世时间并不长,但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扩大中国革命的国际影响方面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该报在新闻报道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救国时报》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特殊历史语境下党报与对外报道工作的交互逻辑,为当代党媒海外报道工作提供借鉴。

一、面向国内外受众进行抗日宣传

《救国时报》的受众在国内外均有分布,一方面要满足海外侨胞对国内抗日态势及时了解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国内受众对世界形势以及华侨援助全面掌握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决定了该报在内容上的基本特色。

在国内报道方面,《救国时报》设置的“祖国要闻”栏目,对国内抗日态势进行集中报道,正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思想、战略和抗日成果。党内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都是这个栏目的重要内容。比如,《救国时报》先后刊发毛泽东著作和文章20篇,包括《毛泽东氏发表关于停战抗日之重要谈话》《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毛泽东氏与北方青年的谈话》《毛泽东先生宣称必须更加团结坚持抗战》《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告全体同胞书》等。这些都为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国外报道方面,《救国时报》设置了“国际消息”“侨胞生活”栏目,放眼全球,集中反映全球侨胞参与抗日救国运动情况、华侨居住地政府政局变动、世界侨胞来信来函、各地抗日工作总结等,如《华侨爱国巨商胡文虎捐助国内建设事业》《新加坡侨胞反对压迫学生运动》《全欧里昂侨胞响应国内学生救国运动》等,促进华侨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并为建立抗日团体提供沟通桥梁。

二、开辟抗日宣传直通渠道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民众主要依靠小范围的人际传播获取中国的抗战消息,而《救国时报》的诞生为海外民众开辟了及时、直接了解相关信息的有效渠道。

一方面,《救国时报》坚持全方位、多形式的正面报道,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红军长征及其他重大革命事迹,揭露国民党的反动劣行,以正视听,为赢民心夺取舆论阵地。比如,关于东北抗联的报道,在现存的144期中,有70余期都涉及这一主题,形式包括专栏文章、抗日捷报、抗联文告、烈士传略等。这些报道立体化呈现出东北抗联英勇无畏的集体群像,不仅提高了东北抗联的国内外影响,推动了东北抗战的广泛发展,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华侨对中共抗日政策的理解,以及在行动上对全国抗战的支持。

另一方面,《救国时报》坚持大力度地批评报道,揭露和批判日军侵华政策及军事动态、日军罪恶暴行及日军与国民党的微妙关系等,如《蒋介石集中大军堵截西南抗日军》《日寇攻宁大肆残暴》《日寇的残杀奸淫灭绝人性》等报道,向国内外民众敲响了抗日救国的警钟,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爱国情怀。

三、形成报纸、精英和普通读者的多向交流

《救国时报》每期通常为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主,最后一版则以读者互动为主,并形成了两个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讨论专栏,即“民族出路问题论坛”和“救国阵地”。

《救国时报》非常注重普通读者的信息反馈。自创办之日起,该报就设置了读者来信板块,每期报纸至少刊登一篇读者来信,这些信件或是来自东北义勇军,或是来自海外华侨以及国内民众等,其中既有对报纸提出指正和意见的,也有表达思想救国之情的,还有提供经济救助的,或是发表时事评论等。对于每一封读者来信,编辑部都会认真对待,不仅设置专栏进行刊登,而且会对提出的意见或问题予以答复,有效构建起一个双向交互平台。

同时,《救国时报》也非常注重知识精英群体的意见,通过专业讨论打造开放的思想交流平台。如专设的“民族出路问题讨论”栏目,先后发表过宋庆龄、冯玉祥、李宗仁、蔡廷锴、杨虎城等抗日将领与进步人士的观点、演说、文章等,同时对各党派代表、爱国将领、爱国团体等精英人士的救国宣言、爱国言论、抗日纲领等进行集中刊载,这不仅丰富了报纸内容,避免了同质化问题,而且集思广益、开放思想,提供了更多抗日方案与声音,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达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

为实现精英观点与普通读者观点的交流与传播,报纸还设有“救国谈”专栏,其中以小杂文、议论文为主,风格轻松幽默、通俗易懂,有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容易实现严肃政治观点的轻松化传播。如第12期“救国谈”中《记徐狗子事》,借浮夸的相声艺人徐狗子之嘴,嘲讽了蒋介石“敷衍”的抗日行为,其中语言诙谐幽默,大大冲淡了政治的严肃性,深入浅出地完成了多维度的交互传播。

四、平衡经营的经济性和新闻性

《救国时报》在实际经营中,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出版增刊专号和其他主题策划活动,在维持采编印刷成本整体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传播效果。

《救国时报》自创刊之日起就通过刊登商业广告以解决经费问题。它通常将广告放在第四版底部,偶尔也会进行“头版头条”式的刊登,基本是书籍刊物的广告启事,如为中文杂志《全民月刊》刊登广告等。另外,除商业广告外,该报还通过招股、引资的方式来支持抗日书籍印刷业务,如《本报组织图书出版部招股启事》《本报代销条例》等,在解决运营经费紧张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让利于受众,扩大发行量。

另外,《救国时报》在突出新闻传播实效性的同时,致力于中华文化出版的海外输出,形成了报纸与图书一体化的传播格局。如在“救国阵地”栏目,长期选载刊登或直接出版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书籍,引导受众展开更为广泛、系统的阅读,以进一步掌握相关抗日政策、形势等,形成更为稳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曾经出版《西行逐日记》,真实讲述了作者叶夏声赴欧美考察的经历。另外,报纸发表的关于东北、西北抗日故事,成为海内外受众了解全球形势及国内抗日动态的重要渠道,并引发读者思考民族国家的未来出路,真正实现了抗日宣传和救国教育的有机统一整合,有效强化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

除以上所提到的四点之外,《救国时报》还借助国外报道为华侨团体提供有效协助,完成组织建设、经济援助等活动,如帮助欧洲各国华侨团体成立全欧华侨救国会,并由此直接带动了其他相关组织,如纽约与南洋等救国会先后成立。

从以上对《救国时报》报道基本特色的总结中不难发现,海外党媒兼具海外媒体与党媒的双重属性,因此,它在服务对象、报道内容、媒体功能等方面也体现出双重性特点。《救国时报》的经验虽然具有时代特征,但它在本土化与国际化、新闻性与经济性、严肃性与娱乐性等方面的平衡之术,为我们打造外宣媒体以及党媒海外传播提供了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救国时报华侨
华侨华人儿童的权益保护与成长关注
身在异国他乡,海外华侨华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我的华侨老师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老飞人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常人等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