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中关注儿童学习主动性的驱动性问题设计

2022-10-17 05:30王孟萌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蜗牛驱动儿童

王孟萌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第一中心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102)

项目活动对提高儿童学习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驱动性问题为项目活动的探究提供抓手,当儿童寻找驱动性问题的答案时,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随之发展。然而,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对儿童学习主动性表现特点及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深入分析,常常忽略问题提炼对儿童学习主动性的驱动作用。研究者立足X 幼儿园实际,对该园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学习主动性的现状进行调查、整理,在对幼儿园项目活动中儿童学习主动性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聚焦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对儿童“学习主动性”进行观察、分析,并梳理总结出适宜的教育建议。

一、项目活动中儿童学习主动性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儿童学习主动性的概念内涵

霍力岩认为,主动学习主要强调幼儿在活动中与“物”的互动和与“人”之间的互动。她提出儿童主动学习包括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往和主动合作五个维度。[1]研究者借鉴霍力岩的观点,提出学习主动性直接指向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主要表现为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通过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与周围环境进行良好互动,从而获得并建构新经验;学习主动性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经验的一种学习品质。

(二)项目活动的概念内涵

项目活动强调师幼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能接住幼儿抛出的问题或话题,并进行适宜的引导,从而使幼儿对这一项目主题保持兴趣,并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探索,甚至发展出新的活动。[2]裘迪·哈里斯与丽莲·凯兹认为,项目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对有价值的问题或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寻找解答。[3]本研究中的“项目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围绕游戏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通过探索交流、经验分享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意义,从而进行深入探究,建构相关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三)项目活动中儿童学习主动性的特点

研究者随机选取小、中、大年龄段各3 个已完成的项目活动,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借鉴霍力岩的观点,研究者结合数据分析,整理出项目活动中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主动性的特点(见表1)。

表1 项目活动中儿童学习主动性的特点

二、项目活动中儿童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研究者立足班级开展的项目活动,通过观察并记录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主动学习行为,根据观察量表中各维度和阶段的描述,对幼儿学习主动性进行记分,并将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主动性的测查成绩作为原始数据进行统计运算。从数据分析中,研究者发现:小班幼儿在各项目组中的学习主动性差异小,中大班幼儿在各项目组中的学习主动性差异较大。同时,各年龄段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学习主动性的各指标发展不均衡,教师在项目活动中更为关注幼儿的问题解决和提问等。

针对以上情况,研究者通过对项目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追踪记录,结合影响幼儿主动性学习的相关因素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学习主动性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项目活动的启动背景

在分析教师记录的项目活动时,研究者发现,驱动性问题触发的项目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问题意识以及师幼、幼幼的互动性更强。可见,项目活动的启动背景影响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二)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在数据分析中发现,驱动性问题与幼儿生活情境密切关联多的、能引发幼儿认知冲突的、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项目活动,在不同年龄段里的学习主动性的得分都比较高。可见,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影响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三、项目活动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真实性

学习是主动与知识互动的结果。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源自幼儿真实生活情境,才能触发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并驱动幼儿对所探究项目的持续深化。

例如,“六一”节,大班幼儿布置了一场画展,中班幼儿逛完“画展”后,也希望能在幼儿园举办一场属于自己班级的画展。

驱动性问题设计:如何设计制作一款让平面纸质作品立起来的展示架?

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幼儿进行为期三周的项目探究,内容包括:1.了解画展展示架的种类、功能,确定制作展示架的款式;2.了解展示架的结构、材料及制作过程,准备制作的材料;3.画出展示架及展厅的设计图,并根据设计图制作展示架;4.参与布展,并对展示架进行实践检测,发现问题并改进;5.成果展示。

(二)挑战性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诱发幼儿在原经验的基础上,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加工和存储信息,接纳新的知识,巩固或者改变原有的认知,[4]从而积极构建高阶认知。驱动性问题是一种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支架教学”。[5]

例如,大班幼儿很快就要毕业了,即将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关于“毕业”的话题。从他们的闲聊中,能感受到他们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事想做。那么,“毕业”之于儿童意味着什么呢?教师可以如何支持他们在人生的第一个“毕业”阶段获得更有价值的收获呢?

驱动性问题设计:你希望的“毕业活动”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在毕业前或毕业那天做什么事情?

于是,一场关于“我们的毕业”的项目活动在儿童议事厅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毕业季的方案策划、商议、论证、分工、实施以及最后的派对。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幼儿不断向自己发出挑战。游戏项目设定、规则设置、场地选址,自助餐营养搭配、菜单、摆台,儿童影院选片理由、时长、场地、票务等,在一个问题的驱动下,一个多月的项目活动,幼儿获得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次次成长。

四、项目活动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链接儿童真实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当驱动性问题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时,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更易被激发。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从幼儿的行动、对话中,找寻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记录,从幼儿身边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捕捉适宜的问题。可以从幼儿之间的对话中,直接引用他们的问题,支持幼儿探索生活中看得见的内容;也可以提取幼儿愿意探索的事件,加以总结提炼,作为驱动性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动机。

例如,幼儿园的空中花园是幼儿的秘密基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如蜗牛、蚯蚓等。幼儿经常拿上放大镜、小铲子到空中花园玩。一天,钰垚幸福地跑过来,一脸惊喜地说:“哇!有蜗牛!它会爬,还是活的,我在韭菜地里找到的。”其他幼儿都围了过去:“我也找到了,这边还有1 只。”“1、2、3、4……原来空中花园中有这么多蜗牛。”当这个事件发生时,教师抛出问题:“哪里可以找到蜗牛?哪里的蜗牛最多?”幼儿接到问题后都兴致勃勃,项目探究随即启动。他们开始尝试在幼儿园各个角落寻找蜗牛,记录环境情况和蜗牛数量,分析环境的特点与蜗牛数量的关系等。在问题的驱动下,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唤起。项目活动中,从发现蜗牛到对蜗牛与环境关系的讨论,幼儿主动寻找、记录、发现,对环境和动物的关系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总结出在下雨天蜗牛会爬出来,蜗牛喜欢藏在潮湿、有土、有草的地方,并找到不少蜗牛的秘密基地。在整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着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匹配儿童身心特点,引发适度挑战

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不仅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还能适度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努力保持沉默,认真且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和观点,分析每个想法和观点背后的原经验和认知,思考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什么水平,以此判断幼儿的需要以及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的帮助策略。在此基础上,利用情境激发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开放性、渐进性的驱动问题,启发幼儿不断思考、发现、猜想、验证,在适度挑战下找寻并非固定且唯一的答案。

当幼儿面临某种困境时,可以设计需要通过探究,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的驱动性问题。例如,“自然角里的蜗牛越来越多,要怎么知道哪一只蜗牛是自己的?要怎样认养蜗牛?”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开始寻找各种解决的方式。他们利用一日活动的碎片时间观察蜗牛,记录观察结果,回家查阅关于蜗牛外貌特征的资料,并积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找到多种认养蜗牛的方式。再如,幼儿起床后发现他们的蜗牛都爬出了盒子。烨和泽拿一块纸皮和双面胶,开始给蜗牛的家做屋顶。在一个星期的摸索中,他们发现自己做的屋顶太麻烦,拿的时候很不方便。于是,一个新的驱动性问题产生了:“如何设计一款适合蜗牛居住又便于我们观察的房子?”幼儿对于蜗牛的家特别上心,从帮助蜗牛建屋顶,到找到合适的容器,帮助蜗牛创造喜欢的环境,他们的探究中涉及测量、空间、平衡、对称、材质、制图等方面的考量。

总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质疑、争论和接受的过程。[4]驱动性问题是能够连接学习目标和项目过程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探究和寻找解决方案的需求,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又驱动幼儿的主动学习。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作为驱动性问题。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找寻驱动性问题,[6]创设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将问题导向关键核心经验的构建,从而推动其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蜗牛驱动儿童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蜗牛说
小蜗牛
留守儿童
蜗牛(共3则)
六一儿童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