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2022-10-17 03:39刘光玉胡小霞杨世坚
物流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战场数量力量

刘光玉,孙 栋,胡小霞,杨世坚,杨 淑

(1.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综合保障团,天津 300182;2.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天津 300161)

0 引 言

战场联合搜救能力是现代军事力量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战时凝聚军心、保存战力、提振士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作战空间的不断拓展和作战样式的不断演变,未来作战对于战场联合搜救的要求不断提升,搜救能力建设成为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军的战场联合搜救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搜救力量规模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开展体系能力评估对于找准短板弱项、确定建设重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军搜救能力评估研究,多为对某一类型装备单装搜救能力或某一单项指标的研究,缺少对专业搜救力量和体系能力评估研究。本文采用基于任务指标要求和基于任务完成度的评估方法,分别对专业搜救力量能力和体系搜救能力进行了评估,为全面准确评估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能力、找准力量建设差距不足、指导力量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相关概念

1.1 战场联合搜救体系。战场联合搜救体系对我军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权威的概念解释。《军语》中与搜救相关的概念,也只有“直升机搜救”和“海上联合搜救”,但其内涵也与战场联合搜救相去甚远。

针对能力评估需要,本文主要从联合搜救对象、联合搜救行动、联合搜救主体3 个方面剖析战场联合搜救体系内涵。在联合搜救对象上,包括参与作战的落水人员、失事人员、失散作战人员、伤病员以及失事飞机、舰船等特定目标;在联合搜救行动上,包括实施定位、搜救、营救、援助、转运和现场急救、集相关作战与保障支持于一体的联合行动;在联合搜救主体上,包括陆、海、空军,武警部队,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军分区、武装部系统,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民航、民船、地方企事业等有关单位。

1.2 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架构。战场联合搜救力量涉及搜寻、卫勤、投送、战斗、支援保障等多种专业类型,牵涉陆、海、空等多军种职能部门以及海事、卫生、救捞等地方机构和单位,力量体系构成要素多元,体系架构联合复杂。按照专业搜救类型和搜救行动流程,结合战场联合搜救力量运用实际,本文区别军内、军民融合两类力量,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以及专业力量和兼用力量,构建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体系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架构

按照要素评估和体系评估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推演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分专业搜救力量能力、体系搜救力量能力进行评估。

2 基于任务指标要求的专业搜救力量能力评估方法

2.1 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战场联合专业搜救力量所承担的任务情况,专业搜救力量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搜救类型适应性、搜救规模满足度、搜救时效满足度、施救能力满足度、搜救信息化水平、搜救环境适应性等6 个指标,如图2 所示。

图2 战场联合搜救专业搜救力量评价指标

2.2 能力评估流程。区分各军兵种各类专业搜救力量,对照赋予搜救任务要求,按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每种专业搜救力量进行评价,找出搜救力量建设薄弱环节。具体评估流程为:(1) 力量规模分析,重点对主要搜救装备类型数量、专业搜救人员数量、配备专业搜救设备器材情况进行分析。(2) 任务类型及需求分析,重点对专业搜救力量的主责任务、协助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包括搜救区域范围、搜救任务样式、搜救地域环境、搜救对象数量等。(3) 指标满足度评估,重点从搜救类型、搜救规模、搜救时效、搜救信息化、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逐一对专业搜救力量能力进行评价。(4) 存在差距分析,重点从编制人员数量、人员专业构成、搜救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战场联合搜救专业搜救力量能力评估流程如图3 所示。

图3 战场联合搜救专业搜救力量能力评估流程图

3 基于任务完成度的联合搜救力量体系能力评估方法

3.1 评价指标。基于任务完成度的评价指标主要为获救人员数量比率V。

其中:N为获救人员数量,N 为需要搜救人员总数。

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搜索能力,包括搜索时限T、搜索区域范围D;捞救能力,包括陆上海上打捞时限T、紧急救治水平H,可捞救人员数量N;救治能力,包括救治医疗水平H,可收治人员数量N;后送能力,包括途中紧急救治水平H,可后送人员数量N,后送时限T。战场联合搜救体系能力评价指标如图4 所示。

图4 战场联合搜救体系能力评价指标

3.2 能力评估流程。根据战场联合搜救任务行动类型,结合不同方向作战准备需要,考虑具体作战行动样式,选择典型战场联合搜救类型,按照搜寻定位、打捞救援、紧急救治、伤员后送的流程,对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搜救能力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流程为:(1) 作业想定。设定与实战相符的搜救环境场景,给出作战背景、搜救环境条件、搜救区域范围、搜救规模数量等具体作业想定。(2) 参与力量分析。对战区范围内参与搜救的军内专业搜救力量和兼用力量以及军民融合力量进行分析,并对参与搜救各类力量的分工进行界定。(3) 搜救流程推演。按照作业想定,从启动联合搜救程序、部队先期实施自救、专业搜救力量展开作业等步骤,逐步推演战场联合搜救实施效果。

3.3 评估示例。以海上大规模作战为背景,在渡海登岛过程中,海上运兵船艇受敌打击沉没,大量兵员落水,由于受到船艇结构形式、船舱布置、船艇受到炮火打击部位和烈度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落水人员情况均不相同。按照一般情况进行估算,其中,受炮火打击、未及时出舱、落水后溺水的死亡兵员占20%,被炮火打击受伤、船艇沉没时碰划伤以及落水时其他受伤的人员占20%,体征状态良好落水人员为60%;测算在沉没船艇附近可迅速搜索人员占85%,被海水冲走的人员占15%。船艇沉没区域确定,搜救范围为半径100 公里范围,海况等级4 级以下,搜救环境条件良好。

战区范围内军内专业搜救力量包括海军、空军、陆军、联勤保障部队相关海上航空搜救、水面打捞救援等专业搜救力量;军内兼用搜救力量主要包括部队自身卫勤保障力量、海上医疗卫勤力量、运输投送力量等;军民融合力量主要包括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地方海上专业救援力量等。

按照搜、捞、救、送的联合搜救流程,依次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当海上搜索时限T超过X小时(根据季节水温、海况具体确定),被搜到人员将失去生命体征;同理,当落水人员打捞时限T和后送时限T超过一定时限X、X小时,被搜到人员也将失去生命体征。当落水人员所在区域超出能够抵达的搜索区域范围D时,将无法完成搜救。一个区域内当落水人员数量超过可捞救人员数量N时,其他人员将无法被搜救;同理,当落水人员数量超过可收治人员数量N以及可后送人员数量N时,人员一样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紧急救治水平H,应按照编配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救护装备情况确定,根据伤员具体情况,取一定比例数值Z;同理,救治医疗水平H和途中紧急救治水平H,也将取值Z、Z。

按照上述作业想定,战区联指立刻启动联合搜救程序,各搜救力量第一时间开赴事发海海域并依次抵达,根据协调好的负责区域及任务分工先后开展相关搜救工作。主要搜索范围在事发海域100 公里范围内展开,以事发后72 小时为搜救有效时间计算,事发第一时间依托部队自身卫勤保障力量和船上救生力量实施自救,附近船舶利用船上设施实施一定帮助。经初步估算,整船获救人员数量比率约为50%至70%左右。主要看部队船只出发前是否做好充分自救实施准备和相关训练,在事发后第一时间能够保持到救援力量到来。因此,除强化各支专业搜救力量外,加强部队自身搜索救援能力建设非常重要。

4 结束语

本文着眼全面准确评估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能力,按照要素评估和体系评估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推演相结合的原则,分别设计了基于任务指标要求的专业搜救力量能力评估方法和基于任务完成度的专业搜救力量体系能力评估方法,并以海上大规模作战渡海登岛过程中运兵船打击沉没为例,推演搜救流程,分析评估了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搜救能力与效果。总体来看,我军的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建设,还存在专业搜救力量建设类型尚不完善,力量规模仍有差距,特别是专业搜救装备、设备、器材水平还不高,信息化水平和环境适应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中远海搜救整体能力较弱,无论是搜索还是施救都存在很大难度,搜救成功率依然较低;战场联合搜救力量体系训练尚未规范,专业与兼用力量之间、军内与军民融合力量之间协作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猜你喜欢
战场数量力量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统一数量再比较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头发的数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