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2022-10-16 13:35:02袁莹王荣花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感染率病原菌创面

袁莹 王荣花

(1.西安大兴医院医务处,陕西 西安 710082;2.西安大兴医院骨三科,陕西 西安 710082)

临床实践指出,受内外界因素影响,烧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的几率较高,同时创面感染也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致死原因,因而对烧伤患者创面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其预后的重要手段[1-5]。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烧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呈现较显著的规律性,护理人员如能够及时清创、适时引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创面感染率会明显下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诊的122例烧伤患者,其中70例男性,52例女性,年龄18~63岁,平均(36.23±4.21)岁;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18~62岁,平均(35.95±2.69)岁,对照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18~63岁,平均(36.91±4.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符合烧伤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3)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者;(2)合并感染性疾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予补液、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治疗,并给予综合性辅助治疗(吸氧、通气等),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测,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和脉搏等体征。同时责任护士每天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患者创面污垢后,由创口深部取样,并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样本实施细菌培养,记录患者不同时期细菌感染状态并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将122例患者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式如下:(1)环境护理,通过对以往烧伤感染患者病例的分析,得出外部环境因素是诱发创面感染的主要原因,因而本次对烧伤患者实施预见性环境护理,每日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同时每日最少对病房实施2次紫外线消毒,维持病房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40%,每周对病房空气实施病菌培养,使细菌量小于200/m3,患者的被褥等实施煮沸消毒,减少家属探望次数;(2)饮食护理,抵抗力下降是诱发创面感染的重要原因,可通过饮食干预提高患者抵抗力,针对患者进食困难、食欲不振的现实,制订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一方面降低食物对患者刺激,另一方面加快患者肠粘膜代谢,提高其抵抗力。

2 结 果

2.1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率、病原菌及构成比 经分析显示,122例烧伤患者中有98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80.33%(98/122),122例患者共检出231株病原菌,病原菌及构成比分析显示121例创面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比52.38%(121/231),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比43.29%(100/231),真菌感染占比4.33%(10/231)。见表1。

表1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率、病原菌及构成比

2.2烧伤创面感染与年龄及烧伤面积相关性 经分析显示,随着烧伤患者年龄及烧伤面积的增加,其创面感染率也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烧伤创面感染与年龄及烧伤面积相关性

2.3烧伤后不同时期感染发生率对比 经统计对比显示,烧伤后7~10 d为创面感染的高爆发期,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烧伤后不同时期感染发生率对比

2.4不同干预组烧伤感染率对比 经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烧伤后创面感染率为72.13%(44/61)低于对照组97.28%(54/61,P<0.05)。

3 讨 论

个体出现烧伤后,会出现较明显的应激反应,其心理、生理、代谢、免疫等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受热力作用,个体的部分细胞会出现变性或坏死,导致炎性介质释放量激增、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不断渗出,表皮出现水泡,而且烧伤后个体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兴奋性会增高,对其肾脏血液灌注和水盐代谢产生影响[5-7];同时烧伤后个体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会出现下降,影响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甚至可引发全身性的非感染炎性反应综合征[8-10]。本文作者通过对122例烧伤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发现,122例患者中有98例患者发生率创面感染,感染率为80.33%,同时经病原菌构成比分析发现感染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比41.84%,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比43.88%,真菌感染占比14.29%,该结果说明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构成较为复杂,通过单一抗菌护理效果可能不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烧伤患者年龄及烧伤面积的增加,其创面感染率也呈递增趋势,分析其原因与患者年龄的增加会对降低其机体免疫力有关,同时烧伤年纪的增加也会导致其机体应激反应强度增大,各类炎性因子分泌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免疫失衡。最后本文还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患者创面感染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烧伤后7~10 d为创面感染爆发期。本文作者针对上述烧伤创面感染原因的分析,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通过环境、饮食等方面的干预来尽量降低各类感染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干预实验组患者创面感染率为72.1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97.28%,这说明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切实能够降低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率。

总而言之,烧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呈现较显著的规律性,护理人员如能够及时清创、适时引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患者创面感染率会明显下降。

猜你喜欢
感染率病原菌创面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环球时报(2022-04-07)2022-04-07 19:30:02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5:58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应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