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在生命的荒漠,用朴实坚韧培植绿洲

2022-10-15 02:59山东杜云信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9期
关键词:内耗二舅宁宁

山东 杜云信

事件回放

7月26日,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以下简称《二舅》)在社交平台呈刷屏之势。工作日下午,视频首发平台B站上,实时在线观看人数始终保持在10万以上。

这一由B站UP主“衣戈猜想”创作的短视频,用11分半的时间回溯了主人公“二舅”充满波折、苦难却丰饶的人生。天才少年因赤脚医生的误诊成了残疾,放弃学业学做木匠,凭着手艺走遍天下,结交各路好友;青年时扛起家庭的责任,给亲人制作新婚的所有家具,为养女买房耗尽半生积蓄,人到中年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任劳任怨。在村里,他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帮村民修理各式各样的电器、玩具、劳动工具,清贫度日,一生未婚。

该视频于7月25日上午8时上线B站,当天深夜至第二天上午热度飙升,26日傍晚,播放量已经近千万,弹幕数突破4.4万。网友“歌钟十二街”对该视频的评论得到了超8万点赞:“看似置身事外淡淡地叙述,偶有玩笑话穿插其间,文字背后的情感足以动人至落泪……像一场时长极短的电影,匆匆而过转眼就迎来结束,这又何其像是普通人的一生。”

“二舅”的故事,重叠了许多普通人的身影,引发观众的广泛共情。两万五千条评论中,不少观众回忆起自己的至亲,“像极了我大舅”“特像我爸爸”“想起了我的外公”。这些普通人往往藏于市井,却如二舅一般身怀绝技,奉献他人。网友“素心一缕”说:“我爸也是木匠,做了很多家具,爱看书爱研究,会接上下水、暖气管,铺瓷砖,修各种小家电,种地。我问他,爸,你咋啥都会呀?他说,这就是生活。”

不少观众则联想到余华的小说《活着》。余华在序言中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段对“活着”的阐述,用于形容二舅苦难而坚忍的一生,非常贴切。

八面来风

《北京晚报》张悦:从“天才少年”到“残障人士”,生活的重击没有让“二舅”失意颓废,他们或许随遇而安,但永远不会自暴自弃。“二舅”不是高高在上的完人,也没有随时自愈的能力,却能够在消化了苦痛之后继续与生活一较高下。他朴实而坚韧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展示出的勇气和智慧,才是直击人心的力量。

“重报网”:二舅对孤儿的善良,对母亲的孝顺,对兄妹亲情的珍视,他的积极乐观、心灵手巧、助人为乐,都是自小在教科书里就听到的内容。

“新京报”:人们被二舅的人生所打动,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具有强大韧性的个体生命,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丰富性。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这种真诚是动人的,也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语文李寨主”: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思考导致苦难的原因,找到补救的方式。如何避免“二舅”式苦难再度上演,如何让“二舅”的余生有保障,过得更好?这是感动之外,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网友“好好活着”:小时候,老天爷跟二舅开了个玩笑,二舅却笑了老天爷一辈子。

网友“骑驴看唱本”:当生活硬塞给你一个酸柠檬的时候,要努力把它酿成一杯酸甜可口的柠檬汁。

网友“明天你好”:其实,当我们放慢脚步,回眸记忆中的二舅们,或许就不会再精神内耗了。

时文链接

嘘!别吵到那个聪明的灵魂

7月25日,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经历苦难却依然对生活饱含热爱的“二舅”,让很多网友既同情,又敬佩,觉得既催泪,又治愈,很多人建议让二舅去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赚钱,改善生活。原作者发文回应:“让二舅安安静静地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

和很多网友一样,看这个视频,感觉像是在读一篇散文,轻松诙谐地讲述着一个老人的人生经历,他的优秀,他的跌落,他的消沉,他的重生,他的期盼,他的现实,他的抗争,他的自适……

看完二舅如河流般跌宕又平静的故事,在压力与竞争中变得僵硬的我们,会感觉久违的放松,连呼吸都变得绵长而柔软,一呼一吸,时间放慢脚步,思想飞到林间。

这大概就是作者所说的,治好了“精神内耗”吧。发现“跟自己较劲”的无谓,感知到“向命运埋怨”的徒劳,看到了“就这样活着”的重要。这并不是看到有人过得更惨,从而偷取的安慰。真切地触碰到有血有肉的人性之力后,感觉血液流速开始加快,感觉眼前的景物更加鲜明,感觉活着有多么美好,这其实是看到有人如此坚强而随性地活着,被鼓励了。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二舅真的是个极聪明的人,迄今为止的人生,他没有得到过命运的眷顾,被出身耽误,被病痛打击,被残疾限制,但即便是在如此糟糕的烂泥地里,他的聪明依然如同超级月亮一样,光芒四射,肉眼可见。

因为聪明,所以读书时成绩优秀,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明白了世间的常理;因为聪明,所以他看看木工就会了,习得谋生之道,在谷底给自己找到了攀援的绳索;因为聪明,才没有在命运的重击下彻底崩溃,而是将眼前的日子过好,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因为聪明,所以他不疾不徐地跟着时间前行,孝顺老人,爱护孩子,敦亲睦邻,让自己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二舅能一直念书,上大学,必然成为栋梁之材,但是谁又能说,在变故生生折断了他的翅膀之后,依然坚韧乐观地在生活的小水塘里游泳的他,不是世间难得的人才呢?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好在,草泽亦有草泽的广阔与芬芳。

聪明的二舅,一定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普通人偶尔出名,成为网红,吸引粉丝,直播带货,这一套流程,如今被玩得风生水起,顺水推舟,轻舟动辄飞过万重山。

但二舅恐怕更想用自己的双手,去造他人生的船,哪怕不过万重山也可以,哪怕只在村里的小河中来去也可以,那条小船上,有他亲爱的母亲,有他疼爱的女儿,有他不曾虚掷的一生,有他轻盈而饱满的梦。

嘘!要议论的话,也小点声吧,别吵到那个聪明的灵魂。

金句选粹

1.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2.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3.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4.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5.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

6.二舅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养女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地伟大着。

7.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8.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9.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10.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11.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重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多维解读】

1.面对苦难,人要活得有个人样。二舅是年轻人诗意回归的引路人,在如刀的命运面前倔强又骄傲地活着。他命途多舛,遭遇过无数打击和苦难:因医疗事故致残、因残疾被迫退学、拖着残躯养家糊口……这些经历搁一般人身上,可能要沉沦一辈子,但他没当回事,没有沉沦在苦难中,反而对生活依旧充满好奇和干劲,在哪里都能开出花来。他拖着残疾身子,竭尽所能好好活下去,在巨大的苦难之上,咂摸出人生不多的一丝丝甜。

2.懂得付出,才能完成自我救赎。二舅的一生,总是在付出。他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无微不至关照,换来宁宁成为全村最孝顺的女儿;他为村里人修电器,做家具,成为全村都尊重欢迎的人。因为付出,在村子这个小社会,二舅有他独特的存在感,成就感。他是残疾人,但更是别人的及时雨。

3.好好活着,人生就有意义。二舅扎根于乡村,那里是他的根。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养女需要抚养,身边的乡亲需要他的木工手艺。生活的齿轮逼着二舅从沉沦的泥淖中挣脱,并将二舅打磨成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模样。难能可贵的是,二舅仍有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的一份闲情野趣,自制二胡、自学算命,活出生活的厚度和细节。

【适用话题】平凡与伟大 苦难与乐观 内耗 拒绝躺平

猜你喜欢
内耗二舅宁宁
远离“精神内耗”,守护孩子“心灵之门”
材料作文“精神内耗”导写
“一舅二舅”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书法家 韩宁宁
五行真经
五行真经(17)
二舅和狗
二舅
二舅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