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2例并文献复习

2022-10-15 03:44:02雷金艳张玉姣王秀红马美燕任媛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日友好医院封三门脉

雷金艳,张玉姣,王秀红,马美燕,任媛媛

(1.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I科,天津 300192;2.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 100029;3.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9;4.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山东荣成 264300)

病例1,患者女性,67岁,主因“乏力、腹胀1年余,呕血1d”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1年多前就诊当地医院考虑“肝硬化、腹水”,建议患者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患者拒绝,予利尿消肿后出院。1d 前外出聚餐后呕血1 次,色鲜红,量不详,随即就诊于我院。查生化:谷丙转氨酶(ALT)15IU/L、谷草转氨酶(AST)22IU/L、总胆红素(TBIL)8.42μmol/L、白蛋白(ALB)29.6g/L。血常规:白细胞(WBC)2.58×109/L、中性粒细胞(N)1.77×109/L、血红蛋白(HBG)56g/L、血小板(PLT)4×109/L。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自免肝抗体谱均为阴性。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腹部超声:肝回声稍粗,胆囊壁毛糙,胆囊炎,胆囊息肉。胸腹盆CT(图1A,见封三):肝硬化,脾大,胆囊多发结石,腹水。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肝内胆管走形正常,未见扩张。给予输血、抑酸及内镜下治疗后病情平稳,未再呕血及黑便。为明确肝硬化病因完善肝穿刺活检(图1B,见封三),汇管区间质纤维化,门静脉闭塞,未见相应口径的门静脉。结合临床及病理报告,最终诊断为: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

图1 A 病例1腹部CT影像图。肝脏表面欠光滑,呈波浪状改变,左右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脾大,腹腔积液。

图1 B 病例1 肝脏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片。汇管区间质纤维化,门静脉闭塞,未见相应口径的门静脉(HE×200)。

病例2,患者男性,52 岁,主因“间断黑便2年”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2年前进食硬食后出现黑便,就诊当地医院,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予止血治疗后出院。2020年因“黑便”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肝穿刺检查并送至我院王泰龄教授病理会诊(图2B,见封三),小汇管区周围带门静脉分支明显扩张,并疝入周围肝实质内。患者2021年7月于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住院。查生化:谷丙转氨酶(ALT)19IU/L、谷草转氨酶(AST)18IU/L、总胆红素(TBIL)22μmol/L、白蛋白(ALB)35.5g/L;血常规:白细胞(WBC)1.76×109/L、中性粒细胞(N)1.24×109/L、血红蛋白(HBG)84g/L、血小板(PLT)40×109/L。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15.8s、D-二聚体1.54mg/L。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自免肝抗体谱均为阴性。行门脉CTA(图2A,见封三):门静脉、脾静脉增宽(门静脉主干1.96cm、脾静脉1.29cm),门静脉主干、左支、脾静脉可见血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镜:食管中下段可见4 条静脉曲张呈串珠样改变,红色征(+),使用Boston套扎器自贲门口开始套扎治疗。术后规律应用那屈肝素0.4ml(3800IU)Qd、奥美拉唑20mg Q12h、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 治疗。结合临床及病理,最终诊断: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形成。

图2 A 病例2 腹部CT影像图。肝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脾静脉增宽,脾大,腹腔积液。

图2 B 病例2肝脏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片。小汇管区周围带门静脉分支明显扩张,并疝入周围肝实质内(HE×100)。

讨论文中提到的2 例患者均为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该病是一类临床较为少见的血管性疾病[1],起病隐匿,特征是在没有肝硬化或基础肝病导致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下,出现一系列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等,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发生率较低[2,3]。文中病例均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门脉高压症状重,而肝功能损害相对较轻。关于INCPH日本和印度学者报道相对较多[4],日本以中年女性多见,平均年龄50~69岁;印度则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0~35 岁;我国学者报道该病男女比例相当[5]。INCPH 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6],可能因对该病缺乏统一命名及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仍相对有限,常被误诊肝硬化,特别是在没有肝活检情况下,其发病率可能远远被低估。

INCPH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代谢、凝血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肝脏病理诊断对于本病尤为重要[7,8],其中闭塞性门静脉是INCPH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也是门脉血流阻力增加的关键环节,特点是肝内中小门静脉分支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和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者消失(图1B,见封三)。“门静脉疝入”是INCPH 另一特征性病理改变[9,10],即门静脉分支扩张,直接毗邻周围肝实质的病理现象(图2B,见封三)。本文2 例患者分别表现为汇管区间质纤维化、门静脉闭塞和门静脉分支疝入周围肝实质,病理表现典型,临床门脉高压重,且无肝病基础病,故可确诊INCPH。

研究表明[11],消化道出血是INCPH 常见的并发症。上述2 例患者均在消化道出血后确诊,在发病前没有明显的不适。目前针对INCPH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方案包括内镜下治疗、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手术治疗等,对于急性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治疗,同时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12]。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分流术或断流术,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则可考虑脾切除。另有研究显示INCPH较肝炎后肝硬化更易形成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13]。临床对于INCPH 患者如证实存在门脉血栓,排除出血风险,抗凝是有益的。此外,Kumar 等人的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硬化并发症并降低病死率[14]。不少学者建议他汀类药物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基础用药[15]。本文病例2 患者治疗用药给予抗凝药物及血管内皮保护剂他汀类药物(阿伐他汀),临床疗效较好,佐证了抗凝和他汀类药物可能对IPH患者有效。

综上所述,INCPH 临床较少见,常被误诊为肝硬化,临床医师遇到有门脉高压表现而无肝硬化的患者需考虑该病的可能。通过此篇案例报道,加强临床医生对INCPH的了解,在临床上高度怀疑此病时,需及时行肝脏穿刺明确诊断,以减少误诊及漏诊。

猜你喜欢
中日友好医院封三门脉
启事
封三
作品(2022年6期)2022-06-30 09:45:40
封三
大江南北(2022年6期)2022-06-16 09:26:36
封三
孙子研究(2021年1期)2021-05-12 01:01:48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封三
更正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