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马永国,唐春霞
(定西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努比亚山羊原产于非洲努比亚地区,属乳肉兼用性,我国云南、四川、湖北等南方省市引进繁育与推广饲养已有数十年,具有体型高大、生长发育快、多胎高产等优良特性。为了提高本地山羊的生产性能,引进努比亚种公羊与本地萨能山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旨为改良地方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本地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基本一致、健康无病、1~2岁山羊能繁母羊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Ⅰ组为对照组,配备本地山羊公羊1只,Ⅱ组为试验组,配备引进的努比亚种公羊1只,Ⅲ组为1~2岁努比亚母羊10只,配备努比亚种公羊1只。
1.2.1 驱虫 对羊体内按体重一次投喂驱虫药,主要防治肝片吸虫,喂后用健胃散,达到驱虫健胃的目的;体外驱虫用药浴。
1.2.2 免疫 每只羊进行口蹄疫、山羊痘、传染性胸膜炎注射免疫。
1.2.3 饲养管理 试验各组羊只采用舍饲方法,配种采用自然交配,两组饲喂同一配方饲草,怀孕母羊加强饲养管理,羔羊在出生后,让其及时吃上初乳,对产三羔、双羔的母羊给予适当的补饲和人工辅助喂乳措施。其余采用常规饲养管理,供应充足清洁饮水,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1.2.4 试验内容 测试各组产羔情况、成活率、羔羊初生重、3月龄、6月龄的体重、日增重等主要指标。
1.2.5 试验时间 2019年9月~2020年9月。
1.2.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初步处理,SPSS19.0分析。
产羔情况详见表1,显示不同之间组合产羔数。
表1 不同组合产羔情况统计表 只
Ⅰ组对照组(本地山羊)10只基础母羊产羔16只,平均每胎产羔1.6只,其中公羔9只,占总产羔数的56.3%,母羔7只,占总产羔数的43.7%;产双羔6胎,双羔率60%,成活率100%;Ⅱ组试验组(努比亚×本地山羊)10只基础母羊产羔18只,平均每胎产羔1.8只,较对照组每胎多产羔0.2只,其中公羔10只,占总产羔数的55.6%,母羔8只,占总产羔数的45.4%;产双羔8胎,双羔率80%,成活率100%;Ⅲ组(努比亚×努比亚)10只基础母羊产羔22只,平均每胎产羔2.2只,其中公羔12只,占总产羔数的54.5%,母羔10只,占总产羔数的45.5%;其中产三羔的4胎,占比40%,产双羔的4胎,产单羔的2胎,成活率77.3%。
2.2.1 体重测定 从表2中得出,三组不同阶段公母羔的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努比亚纯种繁育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值极显著高于Ⅰ组(本地山羊组合)(P≤0.01),按均值比较,努比亚山羊组合较本地山羊组合不同阶段的体重分别提高19.03%、9.14%、10.26%。努比亚山羊组合与杂交组合Ⅱ组(努比亚×本地山羊)不同阶段体重相比,体重分别高13.50%、0.88%、5.69%,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努比亚公羊的引进,对本地山羊的杂交改良效果显著,Ⅱ组(努比亚×本地山羊)较Ⅰ组(本地山羊组合)不同阶段体重分别提高4.87%、8.19%、4.32%。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体重显著提高。
表2 不同组合羔羊体重测定结果 kg
2.2.2 日增重 分析表3不同组合羔羊日增重得出,每个组合公羔日增重普遍高于母羔;杂交组合Ⅱ组3月龄内日增重高于本地山羊组合和努比亚山羊组合,均值分别高9.05%、2.31%,而后期3月龄到6月龄期间增长效果不显著。
表3 不同试验组羔羊日增重 g
近年来,随着我区羊产业的迅速发展,良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大规模引进纯种羊,成本高、风险大,对于中、小型养殖场和一般养殖户来说不易接受,所以利用我区现有的本地山羊为母本,用引进优质努比亚公羊羊作父本进行杂交,生产肉杂商品羔羊。本试验测定结果得出:
努比亚山羊组合的产羔率较高,平均每胎产羔2.2只,其中产三羔的占比40%,但成活率较低,原因可能由于新引进的品种对于当地气候、饲草结构的适应性还需一定时间,一胎三羔个体初生重差异大,成活率仅58%;而努比亚与本地山羊组合的产羔总数高于本地羊组合,且成活率较努比亚组合高29.4%。
不同组合的山羊后代中,公羔的生长发育较母羔快,基于多数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生长的速度、体重均较雌性快且大。山羊的公羔比母羔约重5%。
努比亚山羊组合与杂交组合不同阶段体重相比,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3月龄内日增重较努比亚山羊组合高2.31%,且杂交组合不同阶段体重及日增重均高于本地山羊指标。努比亚公羊的引进,对本地山羊的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增加的经济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