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在这个“人人入网”的时代特征下,网络成为了体现人民思想政治态度的晴雨表,成为指引社会意识形态的风向标[1]。网络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特性,它的低门槛促进了参与的广泛性,相对平等促进了参与的积极性,便捷促进了参与的时效性。但其互通性导致了易被敌对势力利用,隐匿性又会导致不当言论的肆意传播,多元性还会导致监管的困难。因此规范网络社会秩序,引导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刻不容缓[2]。
2020 年9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力图通过核心数据反映我国网络强国建设历程,在此列举几个主要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图1 网民网络参与度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接受信息,表达意见,交流互通的主流渠道,呈现出了“人人入网”的时代特征。那么这个“网”,是四通八达的便利之“网”,是藏污纳垢的邪恶之“网”,还是用来逃避打击的漏鱼之“网”,取决于我们对网络安靖建设的重视,要求我们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的综合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安靖”的意思是使安定平静。与安全不同的是,安靖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舒适和安逸,不是单单维护传统层面的网络安全,更加强调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保护;与安静不同的是,我们安靖提倡的不是屏声息气,而是聆音察理、洋洋盈耳。
意识形态安全是事关政治安全的老话题了,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活动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成为了诸多国家的切肤之痛[3]。宗教渗透,颜色革命,政治诉求,国内问题等纷纷采取网络舆论的方式来进行,都或多或少对一些国家的传统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W1H 分析法是研究管理学、传播学、新闻学所不能绕开的核心方法[4]。网络舆情舆论涉及人、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意见和看法,因此使用5W1H 方法来分析舆情是如何形成舆论从而对网络意识形态产生影响是有可操作性的,一个完整的由舆情向舆论发酵过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如表1 所示:
表1 网络舆情转化为舆论的要素
Who:当事人、引导者以及受众。网络舆情的当事人是是网络舆论的引导人;网络舆论引导人身处国内还是国外,官方还是个人;是设计好有针对性的网络受众还是自然而然引起社会共鸣。
Why:当事人、引导者以及受众的主观心理态度。网络舆情当事人是自己主动宣传还是被动出名;网络舆论引导者是善意的自愿发声还是恶意的利益驱使;网络受众是盲目跟风,理性支持还是本身就对该事件有着愤懑不满情绪。
When:何时发生的网络舆情。是否存在敏感的时间节点,有无针对性的事件或热点事件可以形成网络舆论。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其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也会大相径庭。每年的春运,因为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会导致网民对全国交通系统的关注度升高。
Where:网络舆情发生的地点。国内还是国外,是否发生在敏感地区,网络舆情可能因为其发生场所的特殊性而使其变得复杂,使简单的网络舆情变得吸人眼球,产生巨大的网络舆论。
What:网络舆情的内容。舆情的触发源决定了舆情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舆情,民众的关注度,民众的共鸣度,民众表达情绪的意愿有很大差别。
以上这些舆情,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很可能会成为引发一系列网络舆论的导火索,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对我们的社会整体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How:这里所探讨的手段,自然就是网络了,这一超级媒介使得我们不论身处国内国外,不论是在风暴中心还是事不关己,都可以无门槛地对事件了解和参与,轻松参与到网络舆论发酵的过程中去。
网络舆情就是上述几种要素的排列组合,进而演变成网络舆论,从而对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因此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会引起社会舆论的事件大多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并从不同程度对我们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但也有网络舆论积极引导正确的意识形态,笔者尝试归纳了几类,如图2 所示:
图2 不同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1)外部蓄意诋毁型:此类网络舆论的主体通常是国外的敌对势力,有民间团体也有官方组织。借助网络,利用一些国际的热点事件来抹黑我国的国际形象,或将我国的一些网络舆情、国内事务或国内矛盾恶意扭曲夸大。从而打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2)外部恶意渗透型:此类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多是被西方势力操纵的国内“发言傀儡”,使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借助网络来对我们的意识形态进行冲击,也就是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所描述的“西方化”。
(3)外部矛盾冲突型:此类网络舆论当事人、引导者以及受众具有不固定性,其经常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也是国内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舆论内容主要是某些国家对一些热点地区、热点事件的博弈和对峙,虽然中国并未直接参与,但这些博弈和对峙也会影响到中国和平发展所需的国际环境。
(4)外部理性交流型:网络上不乏也存在来自外部的理性平和的声音,此类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和当事人多是与我国具有友好关系的外国政府和官方组织,他们将于中国相互合作交流的合作视频和文件放到官方网站上进行宣传,大力引导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的国内舆论。
(1)内部故意煽动型:此类网络舆论的引导者都是带着一定的主观恶性来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舆情当事人可能只是他们利用的一个“小角色”,且一般会挑选特定的受众进行针对性的煽动。
(2)内部利益诉求性:此类网络舆论的当事人一般是特殊群体,在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利益受到损害。自告奋勇站出来通过网络发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从而自己成为舆论的引导者。
(3)内部主流主导型:这类舆论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的舆论领袖来进行引导的,在我国一般是我们的官方主流媒体通过网络对社会领域网民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权威发布,是主动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正向的引导,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4)内部问题发现型:这网络舆论的当事人和引导者具有多样化特征,问题性质的不同,这类网络舆论引导也有截然不同的趋势。政府机构贪污腐败、滥用权力或不作为一丹被曝光,舆论压力基本都会倒向政府那一方,从而降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1)全网舆情实时监测
要突出一个“全”字,针对舆情主体发表的舆论,全网舆情监测平台要进行关键词检索以及定向监测两种方式[5]。对全网舆论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对于经常发生网络舆论的网络舆情阵地要实时监控,防微杜渐;对容易引起网络舆论的敏感词汇要高度敏感,灵活检测,随时随地掌握最新最近的舆论舆情动态。
(2)舆情情况及时分析
要突出一个“快”字,全网舆情监测平台应当实现全天候24 小时不间断的舆情监测[6]。对于有可能出现的舆情事件保持实时监测、快速关注、快速处理,以便快速高效分析舆情情况,进而更好的应对网络舆情,促进网络安靖。
(3)负面舆情准确预警
舆情工作不可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准确区分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7]。对于互联网络上的负面舆情,全网舆情监测平台要准确预警,进而为接下来的舆情工作打好基础,进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4)正面舆情积极引导
对于积极正向的舆情信息,动用足够的网络资源进行引导[8]。可以通过微博置顶热搜,主流媒体发声,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增强积极舆情的曝光度,鼓励网民积极参与到舆情的讨论中来。
在这个网络社交的时代,意识形态极其容易遭受网络舆论的冲击,从而威胁我们的政治安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怎么想,人民怎么看,人民怎么做,都与国家安全同系连枝,休戚相关。
在分析了网络舆情转化为网络舆论所需具备的要素,且在转换中不可避免对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后,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就变得异常重要。要对全网舆情实时监测,及时分析,对于负面舆情要准确预警,对于正面舆情要积极引导,这样我们才能维护意识形态的稳定,从而最终推动网络安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