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纳到演绎:报道框架分析方法回顾与辨析

2022-10-14 12:02彭丽霞
宜宾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阐释学分析法研究者

彭丽霞

(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框架研究最早起源于认知心理学,Sherif认为框架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假设。Goffman的著作《框架分析》首次将“框架”从心理学领域引入传播情景,将框架定义为人们对社会情景赋予意义的一种认知结构。之后,Tuchman在《做新闻》一书中,将框架思想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指出新闻工作者会按照特定的框架分类和处理信息,正是他们头脑中既有框架的存在,才能够迅速有效地完成新闻制作。报道框架指新闻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基本意义架构,这种意义架构可能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些信息来体现。新闻文本呈现出的报道框架折射出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价值判断和制作新闻过程中的准则体系[1]。框架分析常用于传播内容的研究,用来辨析新闻媒体对某类事件或某个特定对象使用了什么框架为公众建构现实。

报道框架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甚至难以捉摸和测量,在内容分析中也难以识别和编码。但随着框架研究的迅速扩张,学界依然涌现出大量的框架分析方面的文献,研究者们都试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提炼出其研究对象的报道框架。Matthes和Kohring曾将框架分析方法分为五种:阐释学方法、语言学方法、演绎分析法、人工整体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并强调这五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2]。Entman又将框架分析方法分为四种,分别是定性分析法(包括阐释学方法和语言学方法)、人工整体分析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人工聚类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法[3]。这两种分类法大体相同,都包括阐释学方法、语言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Matthes和Kohring所提的人工整体分析法与Entman人工整体分析法中的归纳法较为接近,主要是指研究者自行构建框架,并给予操作性定义,然后进行后续的编码分析;Matthes和Kohring的演绎分析法与Entman人工整体分析法中的演绎法相同。

借鉴前人的分类方法,并查阅关于框架分析的大量文献,将从以下五种方法来阐述如何测量报道框架这一抽象变量:定性分析法、演绎分析法、人工整体分析法、元素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在这一分法中,定性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法与以上两类分法相同,人工整体分析法、演绎分析法与Matthes和Kohring相同。需要说明的是,Entman提到的人工聚类分析法当前使用还较少,本文将其作为元素分析法的一种升级版来介绍,而未给予单独分类。

一、定性分析法

定性的框架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定性阅读报道文本来提取框架,这种方法根植于定性的研究范式,一般只能基于相对较小的样本来反映一个问题或事件。目前定性分析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媒体如何建构现实的角度来解释框架的阐释学方法,一种是基于特定词语来建构框架的语言学方法。

阐释学方法通过定性解读以阐释文本中可能存在的框架,并将框架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联系进行新闻媒体建构现实的解释。如Hanson试图阐释印度媒体如何建构国际新闻报道框架,发现在1985-1989年间新闻报道经常使用“慷慨的支持”和“共同利益”等词语把苏联建构成朋友的关系,而在印美关系中反复提及“主权”和“独立”,并结合后续框架分析论证了报道框架在国际新闻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4]。Lewis指出在关于黑人犯罪事件的报道框架中,主流媒体妖魔化市中心低收入社区及其居民,将他们视为城市衰败的罪魁祸首,使州政府免于受到指责[5]。阐释学方法对研究者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通过联合社会背景详细讨论每种框架以揭示出独特的研究发现,有益于知识的积累;但是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其框架提取过程较为模糊,一般以“来自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这样的字眼来表达框架提取过程。如Meyer直接列出政治话语的三个主要框架:公共安全、冷战和有管理的竞争[6]。

语言学方法通过分析新闻文本中特定的词语和句子的选择、位置、结构来确定框架,其主要思想是新闻文本通过特定词语来建构框架。与阐释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在使用语言学方法前清楚地确定了表示一个框架的语言元素。目前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来自Gamson和Modigliani[7]、Pan和Kosicki[8]。Gamson和Modigliani将媒体话语分析分为了框架装置和推理装置,前者包括隐喻、范例、短句、描述和视觉影像五个元素,后者包括根源、结果和体现的原则三个元素,这八个元素构成了框架分析的“诠释包裹”研究路径。如叶柳和杨击通过对新闻报道的修辞和叙事分析,以Gamson的诠释包裹取向分析“胡润百富榜”的相关报道话语,发现媒体建构了一个辩证矛盾的富豪形象,即“原罪”未脱的财富英雄[9]。Pan和Kosicki将框架分析视为一种研究新闻话语的建构主义方法,并将新闻文本概念化为可操作的维度:句法结构、脚本结构、主题结构和修辞结构。Vincze使用Pan和Kosicki的四个结构维度分析经济危机框架,为新闻文本构建数据矩阵,对经济危机报道的各个表达元素展开全面分析[10]。可以发现,语言学取向的框架分析法工作量较大,以至于较难扩展至大样本的标准化分析,而且从众多交织的特征中提取出一个特定框架仍然有一定难度。

二、演绎分析法

归纳式的框架分析法需要以开放的视角分析新闻故事,试图揭示可能的框架矩阵,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适用于小样本且难以复制。但演绎分析法涉及到预先定义某些框架作为内容分析变量,以验证这些框架在新闻中出现的程度;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复制、处理大样本,并且能较容易地检测出媒体之间(如电视与新闻)和媒体内部(如党报党刊和商业性报纸)的框架差异。目前较常使用的演绎式框架分析法来自Iyengar[11]、Entman[12]、Semetko和Valkenburg[13]等文献。

Iyengar提出主题性框架和情境性框架,主题性框架较为抽象和客观,情境性框架主要围绕具体事件展开叙述,后来研究者将这一分法用于宏观性问题的框架分析。Entman提出框架的四种主要功能为问题定义、因果解释、道德判断和对策建议,这成为后来研究者将其演绎为报道框架的依据。如尹连根将四大框架再细分为不同的子维度来分析邓玉娇案的线上公共舆论如何影响线下新闻报道[14]。另外,研究者也会基于Entman的四大框架结合自身研究需求而发展出新框架,如周世禄和王文博对西门子冰箱门事件的框架分析分为事件进展、是非判断、道德判断、对策建议、西门子危机公关和罗永浩回应六个框架[15]。

Semetko和Valkenburg在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下,提出了新闻报道的五大框架:人情味、冲突、道德、责任归因和经济后果,并通过20道题的量表来识别报道中是否存在这些框架,如编码员通过回答3道题来判断该报道中是否含有经济后果框架,分别是“是否提及现在或将来的财务损失或收益”“是否提及所涉及的费用/程度?”“是否涉及追求或不追求一项行动方针的经济后果?”他们还指出尽管简单的是否二分类方式可能导致测量误差较大、变量相关性减弱,但这正好有助于发现清晰的因子结构。五大框架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简便的方法来编码报道框架,成为后续研究中最常用的演绎分析法,对很多议题都有较强的适用性,如媒体中关于某个事件或某个群体的报道呈现等。国内研究者也使用五大框架获得较多成果,张扬使用五大框架比较京沪穗三地的雾霾报道差异,指出三地的冲突框架使用率最高,另外《北京晚报》注重人情味框架,《新民晚报》注重责任归因框架,而《羊城晚报》注重经济后果框架[16]。柳旭东和窦俊娥分别以Iyengar的主题性框架和情境性框架以及五大框架为《新闻联播》中食品安全相关报道进行编码归类,并将框架与事件来源、消息来源、新闻语气等做交叉分析[17]。

可以发现,演绎分析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它要求研究者需要对新闻中可能出现的框架具有预设能力。该方法较适合已经建立框架的研究问题,因为它识别新框架的不灵活性使得它很难保证在分析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时不会遗漏其他重要框架。

三、人工整体分析法

人工整体分析法的研究范式接近于归纳与演绎的结合,即先通过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生成研究所需的报道框架,给予操作定义和编码方案,再通过定量分析识别出研究样本中的框架程度。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特定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提炼更加清晰明确的框架,如Rae和Scott[18]在关于精神疾病的报道框架研究中使用了病耻感和反病耻感为框架展开分析。该方法不同于阐释学方法的地方在于,其论述重点不在于详细分析框架的具体呈现和文化背景,而在于不同框架的定量比较。从阐释学方法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取框架的透明性,如果不指明框架发现的识别标准,那么这种评估也会陷入方法论的黑箱。事实上,许多研究依然存在框架提取过程不透明的问题,如Simon和Xenos在方法描述阶段表示研究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生成所需框架[19]。当然,该方法也具有同演绎法一样的局限性,那就是限制了识别新框架的灵活性,多数研究在编码方案中加入一个其他框架来归类那些不能被编码的新框架。

在人工整体分析法的研究中,部分研究的框架提取离不开报道主题的归纳,如李海波和郭建斌在对“老人摔倒”相关报道的框架分析中,将框架定义为新闻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某种模式化的表达方式,于是先编码出11个报道角度,再对这些角度进行分析,合并成4个报道框架[20];甚至有的研究直接用“主题框架”的概念,似乎暗含着既是报道主题亦是报道框架的涵义[21]。关于报道框架与报道主题的区分,本文认为,在多议题研究中,每个主题都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框架,每种框架也可能涵盖到不同的主题;但在特定议题的报道中,为克服框架与主题的界限模糊性,则需要研究者在表述方式上做到清晰、明了。

四、元素分析法

元素分析法是指将新闻报道拆分成不同的元素来单独进行分析,无论是从不同层次来细化框架,还是从不同的结构以拆分报道,该方法都在框架分析前先界定清楚研究中所涉及的具体元素。臧国仁认为框架至少包含高、中、低三层次,高层指事件的抽象意义或主题,通常较难识别;中层指主要事件、历史、归因、影响、评论、描述、观点等几个部分;低层指框架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符号等,也即字、词、句以及由这些语言形成的修辞或比喻[22]。张克旭等通过这三层次对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展开报道框架分析[23]。陈阳将臧国仁的框架三层次转化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宏观层面回答“这是什么”,即主题;中观层面指主要事件的内容、进程、结果、影响、评价和态度等;微观层面指报道的语言和修辞[24]。Tankard等制定了一套框架机制和表格,以测量框架及其特性,是由11个指标构成的“框架清单”:新闻标题(主标题、副标题)、新闻图片、图片说明、新闻导语、消息来源、引语选择、引语强调、文章标识、数据和图表、文章结论[25]。后来许多研究者借鉴这一清单,从构成角度量化所研究问题的报道框架,如余霞和赵斓从报道时间、报道数量、体裁、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立场六个元素来分析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26]。

元素分析法的优点是对一个研究问题的报道框架展开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但是众多元素罗列在一篇论文中,难以总结出特定的一个或几个框架。Matthes和Kohring基于框架是框架元素的聚类思想,提出了先人工编码各个框架元素再通过聚类分析提取框架的方法,后来Entman称之为人工聚类分析法。这个方法的优点不仅在于它最后会归类为特定的几个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比直接编码抽象框架更加可靠,因为编码员在框架元素的编码过程中并未带入框架思想,也不知道会提取出何种框架。Matthes和Kohring以《纽约时报》的生物技术新闻为例,以文章为单位,将需要编码的框架元素确定为主题类型、参与方、收益类型、风险类型和正负评价等,然后对编码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文章分组到特定集群中,再将这些集群解释为不同的报道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992-1996年间的生物技术新闻包括经济前景、基因识别、研究收益三个框架,而1997-2001年间则除了前三个框架外,还出现了生物医学前景、生物医学研究和农业食品的利弊三个新框架。可以发现,该方法的缺点是如何确定应该纳入分析的框架元素并无标准;而且从人工编码、聚类提取、再到定性分析和阐释的系列操作步骤,工作量的巨大和复杂使该方法难以应用于大量文本研究。

五、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计算机辅助分析法的思想基础是媒体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些特征,而忽略其他特征来实现框架,这在文本上体现为某些关键词的存在或缺失。新闻文本可以通过重复信息或将信息置于文本内容关键位置使信息更加突出,因此通过探测文本中始终出现的特定词语等方式能够识别框架。若以语言学的认知范式和语义传统为基础,词语是按照不同层次存储于人们大脑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模型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而且考虑到语言在日常生活概念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社会再生产的研究最好在语言层面进行[27]。目前计算机辅助分析法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归纳思想的词典方法和基于演绎思想的句法方法。

Miller提出的框架映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词典方法,该方法与情报学科常用的共词分析法很相似,即提取报道中的高频词,并基于高频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构建矩阵,然后借助统计软件的聚类分析形成框架图;他以湿地话题为例,借助VBPro程序使用框架映射方法提取出几个框架,其中一个命名为自然资源保护的框架由野生动物、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等词聚类而成[28]。后来,Miller等又使用框架映射方法比较总统候选人的新闻发布会呈现的框架和新闻报道框架的区别[29]。之后更多的研究采用语义网络分析法提取报道框架,语义网络分析法在发现潜在的报道框架、比较不同媒体的报道框架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其比框架映射方法中所采用的共词聚类分析的操作便利性和聚类效果更好。首先,共词聚类的步骤较多,需要将制作完成的共词矩阵,制成余弦矩阵导入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较复杂的运算过程容易产生错误或误差。其次,统计软件对超过100个变量的聚类分析的适用性并不好,一是容易将一些高频词单独聚为一类,二是变量多导致聚类组别多而不易命名,在Miller的研究中这些问题也很明显;但语义网络分析主要基于词共现的频率即线的权重为划分标准,所以能够更好地将常共现的词聚在一类中。尽管如此,语义网络和共词聚类的思想基础是相似的,都是基于词共现的框架提取方法;只是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共词聚类分析更适用于小样本或者高频词数较少的情况,而语义网络分析可被用于许多文本大数据的研究情境中。

句法方法的操作步骤接近于演绎法,先拟定需要编码的框架,再指定框架中具体包含哪些词。这种指定关键词的方式比较灵活,其句法命令由研究者判断和试验,如程序可设定为只要包含下列任一关键词则识别为某框架,或设定为组合形式(当A词和B词共同出现在一段中)则识别为某框架。Jasperson等用句法方法研究联邦财政赤字的报道框架,先拟定了四个框架,并为每个框架设定一些词语,比如当识别到所研究段落中包含“斗争”“辩论”“作战”“冲突”等相关词语,则标记这段为斗争框架[30]。Shah等继续用此方法研究克林顿丑闻后仍获得公众支持的原因,他们借助Catpac程序,设置一系列语法关系识别段落中的框架,例如当一定距离内“克林顿”与“成功”共同出现时则标记为这段是对克林顿有利的,当“克林顿”与“攻击”等词语共现时则标记为是对克林顿不利的[31]。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句法命令必须是由研究者经过多次迭代试验,不断创建和改进,最终通过程序编码与人工编码的信度检验才可以正式投入研究,因此,句法方法的编码方式可以看作是计算机辅助的演绎分析法。

有研究者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改进句法方法的框架编码方式,即先通过人工编码为程序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然后设定一些基本的语料代码,再查看机器编码的信度,并不断迭代和改进[32]。这为大数据研究方法应用于框架分析又迈进了一步。当然,词典方法和句法方法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也可以同时应用于一个研究中,如Olofsson等在研究空气污染问题时,先通过新闻报道自动文本编码的词典方法提炼出框架,然后以叙述政策框架为指导的句法方法来分析非营利网站上的组织叙事,从而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叙述框架和新闻媒体的框架[33]。

六、总结

综上,主要的报道框架分析方法的要点详见表1,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和对报道框架的理解不同,目前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归纳式、演绎式及两者结合的三条路径。定性分析中的阐释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词典方法是典型的归纳式方法,阐释学方法囿于其框架发现过程的不透明性以及人工逐篇阅读的局限性更适合做框架的深度阐释。而词典方法的框架发现过程较为客观,适合应用于大数据研究。演绎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句法方法都是典型的演绎式方法,同样面临着识别新框架方面的不灵活性问题,因此需要具备对研究问题的熟悉性才能够制定合适的编码方案。定性分析中的语言学方法、元素分析法则是非典型演绎式方法,其基本思路都是确定框架分析所涉及的组成部分后,再对每一篇报道展开分析,但语言学方法更偏向意义阐释,而元素分析法则是直接的内容分析。人工整体分析法则是归纳与演绎的结合,一般需要先提炼出研究问题的框架及其操作性定义,再进行人工整体编码,当然,该方法在提出框架阶段同样面临着归纳式路径的方法论黑箱。

表1 报道框架分析方法汇总表

这些报道框架分析方法并不互斥,可以在一个研究中先后使用。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阐释学方法定性归纳出报道框架,再结合理论知识和研究需要构建操作性定义和编码方案,接着既可以对新闻文本按篇进行整体编码实行人工整体分析,也可以制定句法命令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编码。另外,语言学方法也能够为句法方法制定编码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而元素分析法是做人工聚类分析的前提等。以上多种方法能够彼此借鉴、相互助益,这为将来探索更准确、可靠的框架分析方法提供了更多可能。这可能是框架分析被认为是一个多范式研究方法的原因,框架分析的多范式取向能够帮助实证研究者更好地阐释研究问题,又能够防止批判研究者想当然地去定义一些意识形态概念。

框架分析为研究者进行新闻报道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但似乎又“框”住了思维。可以发现,只有阐释学方法的框架分析会考虑报道的内容和语境,其他框架分析法大都停留在内容分析层面。现实情况是,任何一篇报道的内容和语境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若研究中只停留在内容层面,难免有失偏颇。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涌入人文社科的研究领域,使得对新闻报道内容层面的研究又进一步缩小为对关键词的研究。如何在新闻报道内容研究的精细化道路上也不忽视对新闻报道语境的考虑,成为研究者们在使用框架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阐释学分析法研究者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阐释学视角解读Witter Bynner《道德经》英译的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