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林
盆底损伤是产妇常见并发症,在妊娠期间,胎儿逐渐发育长大,会逐渐增加对盆腔底部肌肉的压力,严重者可造成盆底损伤,自然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需要高强度收缩,将婴儿推挤离开母体子宫,盆底韧带、筋膜、组织等会过度牵拉,此过程也极易造成盆底损伤[1,2],临床表现为尿频、便秘、阴道松弛,严重者可导致直肠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产妇身体健康[3,4]。临床常给予产妇盆底康复训练,用于恢复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疗效不甚理想,中医护理在疾病康复理疗中运用广泛,具有较高疗效,故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中医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产后盆底损伤疗效,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400例产后盆底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研究组200例,年龄20~38岁,平均(28.12±3.12)岁;平均病程(2.27±0.35)年。对照组200例,年龄21~39岁,平均(28.61±3.35)岁;平均病程(2.32±0.37)年。比较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5]中盆腔器官脱垂标准,子宫脱垂分度标准:平卧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宫颈外口距处女膜边缘4 cm以下,记为Ⅰ度;宫体在阴道口内,宫颈脱离阴道口外,记为Ⅱ度;宫体及宫颈脱离阴道口外,记为Ⅲ度。阴道前壁膨出分度:阴道前壁呈球状向下突出于处女膜缘,记为Ⅰ度;部分阴道前壁突出于阴道口,阴道壁消失或展平,记为Ⅱ度;全部阴道前壁突出阴道口,记为Ⅲ度。阴道后壁膨出分度:阴道后壁突出于处女膜缘,记为Ⅰ度;部分阴道后壁突出于阴道口,记为Ⅱ度;全部阴道后壁突出阴道口,记为Ⅲ度。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分型为脾虚气陷证:小腹坠胀,子宫脱垂,卧则消失,劳则加剧,少言懒语,四肢乏力,面色少华,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苔薄,舌淡,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属于初产妇,20~40岁;③家属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心、肾脏疾病;②合并阴道或宫颈溃疡、不规则阴道出血、急性或慢性盆腔炎者;③合并宫颈、子宫等部位妇科恶性肿瘤者;④依从性差者;⑤精神障碍及无法正常沟通患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患者需充分摄入膳食纤维,清淡饮食,避免劳累,充分休息,告知患者咳嗽及打喷嚏时主动收缩盆底肌肉,并给予患者盆底康复训练,Kegel运动锻炼,指导患者肛提肌及会阴收缩,保持5 s,然后放松10 s,重复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20 min;膀胱训练:指导患者将排尿间隔时间延长,连续干预2个月。
1.5.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干预,口服患者补中益气颗粒(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3 g)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每日3次,每次3 g,并进行情志干预及穴位按摩干预。情志干预:为患者灌输中医中“喜胜于悲”的观念,郁闷情绪会导致患者气机不畅,当患者情绪以忧、思、恐为主,医护人员为患者普及康复干预知识,讲解干预成功案例,提升患者康复信心;若患者以怒为主,需耐心安抚患者情绪;若患者以悲为主,引导患者家属悉心照料,给予患者充分关爱,梳理患者情绪,让患者感到自己生活在和谐友爱的环境里,可以提升患者安全感,对疾病治愈有较大帮助。穴位按摩:对三阴交、气海、关元穴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5 min,每天2次,连续干预2个月。
1.6 观察指标①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PFDI-20),此表涉及盆腔、肠道、膀胱症状,共20道题,总分80分,分数越高,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②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盆底肌无收缩力,计为0分;盆底肌偶有收缩力,计为1分;盆底肌有较小收缩力,计为2分;盆底肌有一定收缩力,合并有压迫感,计为3分;盆底肌收缩力正常,计为4分;盆底肌收缩力较强,计为5分。③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此表含有精神焦虑(28分)及躯体焦虑(28分),总分56分,7分以上为焦虑,分数越高,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④中医证候评分:根据患者:小腹坠胀,子宫脱垂,卧则消失,劳则加剧,少言懒语,四肢乏力,面色少华,带下色白,量多质稀的无、轻、中、重程度,依次计为0分、1分、2分、3分。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5%及以上,为痊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95%,为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70%,计为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无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PFDI-20及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PFDI-20、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水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PFDI-20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PFDI-20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PFDI-20及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身体焦虑、精神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身体焦虑、精神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身体焦虑、精神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高(87.00%)(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产后盆底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经调查显示,妇女产后产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高达33%,产生盆腔器官脱垂的几率高达14%[8]。盆底支持组织由盆膈、泌尿生殖膈、外层筋膜肌肉构成,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构成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参与维持盆底支持结构,位于盆膈深层肛提肌处,Ⅱ类肌纤维参与盆底肌收缩,位于外层浅肌层处,在妊娠过程中会增加盆底组织承受压力,盆底韧带中的胶原蛋白产生溶解,导致盆腔解剖学产生改变,盆底结缔组织变性松弛;分娩时,盆底肌肉过度收缩拉伸,加上婴儿挤压,可导致结缔组织松弛及盆底组织损伤,当Ⅰ类肌纤维受损,易产生盆底支持功能障碍,导致盆腔器官脱垂,Ⅱ类肌纤维参受损,可降低盆底肌肉收缩力,导致尿失禁[9,10]。对于产后盆底功能损伤,需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如Kegel运动锻炼可促进产妇肛提肌及会阴缩紧,膀胱训练,调整产妇排尿间隔时间,促进恢复盆底肌弹性及肌张力,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促进盆底肌协调性,还可防止产后阴道松弛,改善膀胱收缩能力[11,12]。
产后盆底功能损伤在中医中属“阴脱”“阴挺”等范畴,与产妇产伤、气虚密切相关,分娩过程产妇过度损耗气血,致使产妇中气不足,带脉固摄乏力,无力维持胞宫,致以下脱[13],治疗需益气固脱。故产妇在进行中医调理时可给予补中益气颗粒,其主要成分为大枣、升麻、柴胡、陈皮、白术、当归、党参、黄芪、炙甘草,其中黄芪升阳固表、补中益气,为君药;白术、党参可益气健脾、补中,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大枣益气生津、补益脾胃,陈皮理气健脾,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达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托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多糖、黄酮等有效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功能,调节机体营养,促进盆底组织供血,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还可提升结缔组织抗张力及韧性[14]。升麻中有效成分可对抗乙酰胆碱,增强子宫张力[15]。穴位按摩是中医主要调理方式之一,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统摄血液、生化气血、益精、调肝,是妇科要穴;气海属于任脉,可补益精气、健脾益气,是生殖系统疾患常用穴位;关元属任脉,可益气活血,诸穴合用,调理产妇气血,促进任脉气血充盈,促进康复。研究表示,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新陈代谢功能,放松产道肌肉,促进肌力恢复,恢复盆底功能,给予三阴交按摩,可提升盆神经兴奋传导,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还可增强膀胱收缩力[16,17]。产妇较为敏感,多伴随忧、思、恐等情志失调,需给予有效情志护理,调节产妇焦虑、不安等情绪,避免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利于疾病康复[18]。
中医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产后盆底损伤患者,可促进产妇盆底功能修复,陈正雯等[19]给予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训练方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妇盆底肌力得以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PFDI-20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产后盆底损伤患者,可提升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患者盆底肌力。研究组身体焦虑、精神焦虑状态及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高(87.00%)(P<0.05),说明中医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产后盆底损伤患者,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及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产后盆底损伤患者,可提升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患者盆底肌力,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及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