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英雄护青山
——记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护林队保卫金沙江源头绿水青山廿余载

2022-10-14 09:07马朝洪王意迦
绿色天府 2022年8期
关键词:巡山护林野生动物

○文/ 马朝洪 王意迦

子承父志的根秋泽仁

甘孜州石渠县境内的真达乡,地处川西高原偏远一隅,紧邻“中华水塔”三江源,川青藏三省于此交界,金沙江自此一路奔涌入川。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这里的密林山谷中有一个动物王国,白唇鹿、棕熊、林麝、藏野驴等遍布,还有冬虫夏草、贝母、红景天等名贵中药材,曾一度成为盗猎、盗挖分子的聚集地。

当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号角吹遍康巴大地时,一支佩戴“护林员”袖章的队伍在此集结,用顽强的生命坚守雪域高原的每一寸净土,为新时代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的奉献之歌……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98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拉开帷幕,真达乡护林队应运而生,更思村党支部书记甲它担任护林队长。时隔数月后,在1999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真达乡政府的院坝坐满了四面八方赶来参会的村民,这一天乡政府要进一步选定护林队成员。动员讲话结束后,村民们纷纷热议。过了一会儿,13名护林队员在热烈的掌声中,整齐地站在了主席台上,承担起全乡老百姓的重托与希望。自此,真达乡护林队由5人增至13人,完成从初具雏形到正式成立的历史蜕变。

甘孜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止采伐之初,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与理解程度还一时跟不上趟,而那些贪婪的偷猎者更是磨刀霍霍,继续铤而走险挑战法律。经过培训,护林队员明白了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防火,还要负责制止砍伐树木和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

在一次巡山时,护林队发现灌木丛中藏匿一辆可疑的外地牌照车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队长甲它立刻安排了一名队员前往乡派出所报警,自己带着几名队员朝着枪声方向奔去,但整整搜寻了十来个小时,依然没看见盗猎者的身影。随着夜幕降临,队员们只好依偎在岩洞里睡了一夜。

次日,天还没亮,甲它就带领队员们出发了,走到路上发现了一头白唇鹿的尸体,经验告诉甲它,偷猎者不会离他们太远。

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发现了偷猎者的帐篷。当靠近帐篷时,一个人冲了出来,几个队员立马冲上去将他死死按压在地。突然间,帐篷里又冲出一人,举着枪对准刚到场的派出所长,拉动枪栓,恶狠狠地叫嚣着。千钧一发之际,甲它奋不顾身,冲上前抬起枪管,盗猎者扣动扳机,“砰”地射出一发子弹,从甲它耳畔擦过。耳鸣和鼓膜的刺痛带来一阵恍惚,好在甲它和队员们经验丰富,合力擒拿,最终成功制服了盗猎者。

类似的险境还有很多,却没有让队员们打退堂鼓,而是毅然选择前行,他们忙碌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森林和高山草甸间。

由于森林与草场面积广阔,护林队员巡查一次往往需要五至六天时间,如遇下雨飘雪,则十天半月回不了家。每逢此时,他们要么住在帐篷里,要么睡在牛棚中,喝青茶揉糌粑。夜晚气温骤降,睡到半夜时被冷醒,还需起来蹦跳才能熬过寒夜。

长年累月的巡护,风餐露宿,饮食不规律,身体过度劳累透支,多名队员留下顽疾,除了干粮,出门巡山带的最多的是药。

真达乡是石渠县最大的采挖虫草的开放区,每逢采挖虫草季,队员们早出晚归,在卡点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并舍去自己采挖虫草的机会,每天坚持徒步巡山,逐山逐点地在人们采挖虫草的聚居区宣讲。累了,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喝点凉水;饿了,吃点糌粑或干粮充饥。

寒来暑往20多年,护林队员们围着真达乡大小山峰步行了1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山峰、丛林、草甸的每个角落,也用身体力行深深感染了当地农牧民,结下了深情厚谊。在巡山回来的路上,常有村民端来酥油茶、酸奶,拉着他们的手说“辛苦了”。在乡党委政府、护林队的号召下,更多村民加入了护林队伍,护林队从最初5人过渡为13人,再到现在已发展成90余人。

如今,平均每个村就有8名护林员。通过各级政府常态化的打击和治理,以及护林队员的艰苦付出,真达乡的野生动物及名贵植物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白唇鹿种群数量从几千增长到上万头,犯罪分子的气焰被彻底打压下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连续多年未发生盗猎盗伐行为和森林火灾。

一草一木总关情

真达乡护林队不仅守护了全乡广袤的山林与高山草甸,在长年的巡护中,还结识、救助了许多动物朋友。不论是野兔、鸟雀、岩羊这些温顺的精灵,还是狼、熊、雪豹之类的凶猛动物,他们都用心善待。

2017年,队员们在巡山时救助了一只年迈受伤的雪豹,因乡里没有专门的救助站,就暂时寄养在甲它家中,在众人的呵护下,受伤的雪豹得到精心照顾,伤愈后放归山野时,人们发现它基本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于是,护林队员们跟随雪豹走了整整6天,确认它适应了环境,安全回归家园后才离它而去。

2018年3月,护林队在巡山时发现一只幼小的白唇鹿蜷缩在崖石边颤颤发抖,不远处,是一头被撕咬的母鹿尸骨。女护林队员曲加将外套脱下,小心翼翼地裹着幼鹿抱在怀里,大家轮流抱着它下了山。

因情况特殊,经石渠县林草局研究同意,甲它一家负责救助这只小鹿。甲它的爱人巴腰,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它,早上用毛巾给它洗脸,晚上将毛毯捆在其腰部,用奶瓶灌牛奶喂它。白天,小家伙好似主人家一般自在的在温暖的屋里走来走去,晚上睡觉,它常常安逸地趴卧在巴腰身边。

随着幼鹿一天天长大,几个月后,它一天要吃6、7斤牛奶,对于经济状况不殷实的农村家庭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其他队员也纷纷将自家的牛奶送来供小鹿吃。

在巴腰的精心照顾下,小鹿不到半年时间便长得高大健壮,虽然与主人家形影不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大自然。转眼入秋,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送下,这只白唇鹿昂起带有叉角与挺拔的头颅,迈着骄健的步子跑进了森林,它奔跑一阵又停下来朝着送行的人张望,巴腰站在一旁悄悄地抹着眼泪。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真达乡护林队先后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262只(头);放归山林的白唇鹿、獐子、猴子、狼和棕熊等野生动物383只(头)。近年来,护林队做出的成绩也被中央、省、州各类媒体竞相报道,如“手机拍摄三只雪豹幼崽”“雪豹争抢食物受伤后获救”“白唇鹿跌落断崖获救”等新闻事件。

每逢冬春交际,雪灾频发和野生动物最难熬的时节,在真达乡很多地方,无需动员,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按护林队教给他们的方式,分批次来到专为野生动物投食的地方,把草料、食盐等撒在草甸上、灌木草丛边,等待远方的朋友光临。成群结队的白唇鹿等各类动物如期而至,舔食着老朋友准备的食物。它们在水里追逐嬉戏,发出叫声,仿佛在表达感恩。

“见到动物们开心,我们也是满满的幸福感。”现任护林队长根呷说道。为了更好救护野生动物,真达乡正在建设石渠县首个野生动物救护站。

英魂护绿代代传

7月25日傍晚,在真达乡会议室内,护林队组织观看了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生死搏斗》。这部电影的原型,正是取自这支护林队,而在这部电影中与盗猎者斗智斗勇、贴身激战的主人公,正是护林队的首任队长甲它同志。当天,不少护林队员流着泪看完了电影。

说起真达乡护林队,就不得不说首任队长甲它。在护林队,甲它一干就是20多年,仅2020年巡山累计时长就达265天,队员们给他取了个名叫“山大王”。

由于长期在山林和草甸间奔走,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甲它十年前就患上了胃病,不少医生提醒他不适合长期在野外工作,但他说宁愿随身带着药也舍不得放弃这项工作。

2021年3月,甲它因积劳成疾猝然长辞。病床上,他对儿子根秋泽仁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保护生态义不容辞,死而无憾!”如今,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的根秋泽仁回到家乡,子承父志,穿上了父亲留下的巡护服。

走进甲它家,一眼就能看见墙上挂满的奖状与证书,从1998年优秀党员,到2020四川“最美巡护员”,在这些荣誉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

“小时候总觉得父亲是个怪人,也埋怨过他对动物比对家人还好,一年到头都在巡山,经常见不到他。父亲为了守护大山付出得太多了,现在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会继续像父亲一样,守护好真达乡来之不易的自然生态。”根秋泽仁说。

说起父亲甲它的护林故事,根秋泽仁眼中满是自豪。“父亲曾是一名退伍军人,担任过真达乡更思村党支部书记,但他更是一个默默无闻、不畏艰险、乐于助人的护林队长。”

自肩负护林队长职务以来,甲它就带领乡里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认真学习《森林法》及相关知识,充分利用标语、板报与报告会等方式,普及“护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违规砍伐、盗猎、采挖药材对自然的危害,把“人人有责”的思想植根于人心,以榜样的力量教育、鼓舞着村民去敬畏与热爱大自然。

雪域铸英魂,无悔护青山。真达乡万顷苍翠的林海,优质的高山草甸,群鸟飞翔的湿地,以及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作证,甲它带领真达乡护林队,数十年如一日,用雪山般的豪迈坚守岗位,以江河般的宽广奉献山林,永葆军人本色,永怀赤子之心,在普通的岗位上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为后辈们矗立起一座丰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将真达乡护林队的坚守精神不断传递下去。”石渠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像真达乡这样的护林队,石渠县共建立了22支,覆盖所有乡镇,涉及1322名生态护林员。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争取适当提高护林队员补助,加强装备物资供应和专业素质培训,提升现代巡护能力,培养更多后备人才,以更高质量的巡山护林工作,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巡山护林野生动物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柬埔寨护林官员宣誓保卫国家森林资源
再访可可西里
“我每天都会来巡山”
AC313首次进入南方航空护林市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大王叫我来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