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威,伊廷刚
(山东工商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与集聚的过程。城镇化的动力源于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提高的,在发展中具有阶段性规律。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 Norcham)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他认为在S曲线上当城镇化率在30%—70%阶段表明城镇化水平处于加速发展期,这一理论在国内外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山东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2019年山东省的生产总值(GDP)完成71 06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GDP)超过10 000美元,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6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2 ∶39.8 ∶53.0。基本判断是,山东城镇化水平处于诺瑟姆S曲线的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整体进入的较高发展阶段。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以后,产业对城镇化主导推动作用由工业逐步转向服务业,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又能够促进服务业较快发展,这一阶段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关于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成果,典型代表性观点如下。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完成工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揭示,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逐渐超过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Black Henderson认为,城镇化程度高且不同规模的城市,工业与服务业对城镇化有不同的影响[2]。Tiffen认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同时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又能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3]。郭克莎认为,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4]。洪银兴认为,服务业是城市化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与城镇化有互动的关系[5]。江小涓、李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城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重要因素,城镇化进程将对服务业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6]。马鹏、李文秀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之间能够互动发展[7]。李克强认为,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创造了大量需求;服务业是城镇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要把推进城镇化与繁荣服务业结合起来[8-9]。基于山东省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专家学者的前期研究,笔者提出问题——山东服务业对山东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是否显著?为此,本文将展开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重点探究山东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的影响程度和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影响程度。
改革开放前山东省城镇化率上升幅度和服务业增长速度都波动较大,不能发现二者间的动态关系。1978—1984年山东人口城镇化率数据还没有官方统一认定,学界相关研究的指标差异性较大,那么,为探究山东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山东改革开放后的关于二者在1985—2019年35年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本文中山东城镇化水平指标选取人口城镇化率(单位:%),即山东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Urb标记;山东服务业发展指标选取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单位:元/人),用Pse标记,这一指标可合理地反映服务业增长的人均水平。为避免因物价波动、时间序列产生的异方差性,对两个指标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Urb和LnPse标记。全文借助Eviews7.2软件进行计量实证分析。
表1 国际视角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比较
1.平稳性检验
山东城镇化率和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两个变量属于时间序列数据,若想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首先要观察二者间是能否存在协整关系,当呈现两个相同单整阶数的两个变量方可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要对两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为检验变量平稳性,此处采取ADF方法进行。
首先,对LnUrb和LnPse两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LnUrb和LnPse的ADF检验值都分别大于各自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这表明LnUR和LnPS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性的;然后,对LnUrb和LnPse两个时间序列分别做一阶差分,分别用△LnUrb和△LnPse表示,然后对△LnUrb和△LnPse进行ADF检验,软件输出的结果显示,△LnUrb的ADF检验值小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LnPse的ADF检验值也小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这表明△LnUR和△LnPS两个时间序列都呈现平稳性,就是说,LnUR和LnPS都具有一阶单整,具备协整关系的条件[10]。以上检验主要结果见表2。
表2 山东城镇化率、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系列ADF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所谓协整意味着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为检验变量协整关系,此处采用Enger-Granger检验方法,首先对回归方程协整,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首先,建立回归模型,用方程(1)表示,方程中LnUrb是被解释变量,LnPse是解释变量,e为随机绕动项。
LnUrbt=α+βLnPset+et。
(1)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LnUrbt=2.088137 + 0.192665LnPset
t=(81.84486) (63.20182)
经对方程检验,拟合优度很好,F检验和t检验都能通过,这表明山东服务业增长对山东城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
然后,对方程的残差项进行ADF检验。由上式可得残差序列,
et=LnUrbt-2.088137-0.192665LnPset
通过ADF检验,软件输出结果显ADF检验值为-2.770 101,小于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估计残差et为平稳序列,et—I(0),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残差项ADF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LnUrb与LnPs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意味着1985—2019年山东城镇化率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山东城镇化水平与人均服务业增长之间具有协调性。
3.误差修正分析
由上分析,LnUrb与LnPse两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短期动态调整得以维持,变量之间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测度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程度。构建模型采取两步,第一步建立长期关系模型,通过水平变量和OLS法估计出时间序列变量的关系;第二步建立短期动态关系的误差修正方程,将长期关系模型中各变量以一阶差分形式重新加以构造,并将长期关系模型所形成的残差序列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对短期动态关系进行逐项检验[11]。
构建误差修改正模型如下:
△LnUrbt=α+βLnPse+γet-1+εt。
(2)
方程(2)的估计结果是:
△LnUrbt=0.21538 + 0.052935△ LnPset- 0.064780et-1
R2=0.099126 DW=1.139897
估计结果表明,山东城镇化水平变化不仅取决于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还取决于前一期山东城镇化水平对均衡的偏离,误差修正项et-1估计系数为-0.064 780,体现了对偏差的修正程度,上一期偏离的越远,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这表明,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短期波动对山东城镇化率存在正向影响,每年实际发生的LnPse与长期均衡值偏差中的6.5%被修正。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可以发现变量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能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探寻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Granger)关系来检验山东城镇化水平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具有依赖性关系, 作为结果的变量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那么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12]。接下来,构建山东城镇化水平与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如方程(3)表示。
(3)
方程(3)中的k表示最大滞后阶数,t表示年度,εt表示白噪声。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发现其最大滞后阶数为2,然后借助软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山东城镇化率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通过表4可见,LnUrb不是LnPse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在第1期、第2期分别是14.6%、5.5%,表明山东城镇化对山东服务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城镇化是人均服务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分别从第1期、第2期看,LnPse不是LnUrb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分别是80%、50.8%,表明山东服务业增长对山东城镇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服务业促进城镇化的作用不明显。
由此基本判断,1985—2019年山东城镇化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强于服务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发挥沿海开放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工业和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向城镇及园区聚集,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不断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人口城镇化步伐加快。二是过去30多年山东在城镇化发展上推行的主要是大城市发展策略,地级中心城市聚集性强,人口和产业聚集性强,中心城市首位度高,对周边县域及农村人口吸附能力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显著。三是随着人口城镇化的推进,山东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不断改变了城镇需求结构特别是对城镇服务业的需求,城镇服务业得以较快发展。四是山东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工业所占产业比重偏高,城镇工业就业人口比重偏高,然而在2014年之前山东服务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比重都相对偏小,曾一度成为影响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服务业尽管对促进山东城镇化发展有拉动作用,但相比工业的拉动力量还是偏弱,对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力度不够。可见,在1985—2019年期间山东城镇化是山东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山东服务业不是山东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脉冲响应分析
“我们正在研发的自主系统可应用在不同用途的智能汽车上,同时该系统中的机械学习能力还能应用在公司其他产品和服务中。”
脉冲响应分析方法是一种因果性分析方法。脉冲响应分析不关注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关注分析一个变量对其他变量带来的影响,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状况[13]。图1、图2 分别是山东城镇化、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在一个标准差冲击下的脉冲响应图。
图1 山东城镇化对服务业脉冲的响应图
图2 山东服务业对城镇化脉冲的响应图
在脉冲响应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期间数,纵轴表示山东城镇化率或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图1显示,当本期对山东城镇化一个标准差冲击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产生较大响应,随之呈现一个逐期上升的趋势,冲击带来的影响随时间而加强,到第7期最大,然后有所减小。图2显示,当本期对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一个标准差冲击后,山东城镇化有所反应,先小幅度下降,然后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第2期、第3期、第4期出现负向变化,不过反应程度很小,第5期后为正向反应,然后冲击幅度逐渐上升,反应总体上呈小幅正向变化。可以判定,山东城镇化对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会引起服务业的较快发展;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总体产生正向冲击效应,不过冲击的幅度不大,没有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显著性影响。此处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与文中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2.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分析每个结构冲击对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基于方差分解理论模型,利用计量软件对山东城镇化率和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预测均方差进行分解,结果见表5。
表5 山东城镇化率和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预测均方差分解结果
从山东城镇化水平波动看,第1期仅受自身波动影响,随后第2期稍微有点下降,第2期到第6期比较稳定,一直到第10期,总体维持在95.9%—99.6%之间;而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冲击从第2期开始显现,之后一直到第10期总体稍微有上升趋势,在2—10期的波动在0.3%—4.1%之间,对城镇化的作用力度小。从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波动看,第1期就受到山东城镇化与自身波动影响,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冲击影响不断加强,影响的变化量保持上升趋势,从第1期的0.6%逐步上升到第10期的47.8%;山东服务业受自身水平冲击的影响不断减弱,从第1期的99.4%减少到第10期的52.2%。以上方差分解的结论与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1.结论与分析
(1)山东城镇化与服务业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尽管山东城镇化率、山东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都是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变成具有线性组合的平稳序列,二者存在协整关系。这一长期均衡关系揭示,山东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具有协调性。(2)山东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增长呈正向关系。从短期误差修正分析看,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短期内每变动1%,山东城镇化率将同方向变动0.065%;从长期协整分析看,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短期内每变动1%,山东城镇化率将同方向变动0.193%,表明山东服务业对城镇化有正的促进作用,对长期影响的稍微大些,即使这样,服务业增长对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显著。(3)山东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源于服务业推动。由以上实证分析得知,1985—2019年山东服务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城镇化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尽管服务业对山东城镇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这一阶段山东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源于服务业。其原因主要在于,山东是我国沿海工业大省,工业化起步较早,工业体系发展健全,从山东产业结构的占比看,1985年以来工业增加值所占产业比重一直高于农业的比重,1985—2014年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于服务业的比重;从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1985年以来工业的贡献率一直高于农业的贡献率,1985—2015年山东工业的贡献率一直高于服务业的贡献率。综上判断,1985—2019年山东城镇化的经济主要动力来源于工业,同时,近几年山东服务业对城镇化推动力正逐渐加强[14]。
2.对策与建议
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部需求的重要战略,是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进一步加快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如何有效推动山东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如下思路与建议。
(1)推动新型城镇化应保持较快经济增速。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总体认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化发展反过来推动经济增长。山东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较快经济增长,对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迁移、城乡结构改善、出口拉动等起到关键作用。今后山东要整合要素资源,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加快重要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较快增长,才能有效推进山东新型城镇化。
(2)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具有分散广、规模小、门槛低等特点,能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对加快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就高质量发展看,山东的服务业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相对滞后的。经比较发现,尽管山东是经济大省,城镇化水平不高,2019年山东城镇化率是61.5%,全国城镇化率是60.6%,山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到0.9%,但滞后江苏9.1%,滞后广东9.9%,滞后浙江8.5%,同时滞后辽宁、福建、内蒙等省区。同时,2019年山东的服务业占产业结构比重滞后全国平均水平0.9%,滞后广东、江苏省各自水平,在产业规模上也小于它们。因此,山东今后要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质量,重点是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的投资,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出台更有效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切实提高服务业规模和效益。
(3)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工业是山东改革开放来城镇化发展主要动力。不过,山东工业结构还不优。1993年以来山东的重工业所占工业结构比重超过50%,2005年以来超过60%,总体看重工业产业占比偏高。重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人口不多,不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今后山东将继续保持工业大省的地位,建议进一步优化山东工业结构,降低重工业比重,适度壮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城镇可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4)大力发展县域城镇化。山东8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县域,而山东县域城镇化总体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过去山东城镇化的重点是以地级城市为中心而推进的,而小城镇产业动力不足,配套基础设施滞后,难以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建议今后要充分发挥县域的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县城和乡镇服务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引导企业向县城集中连片发展,带动县城、中心镇的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