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宏,胡 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15个省份之一,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是长征壮丽史诗的重要篇章,广西段遗存了大量以“湘江战役”为核心的长征文化资源。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文化保护和建设工作,多措并举,用好用活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湘江战役“一园三馆”自2019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截至2021年6月,接待参观数达5.1万批次,累计820余万人次,成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广西段红色旅游出现井喷式增长态势[1]。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基础理论[2-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5-7]、红色旅游产品设计[8-10]、红色旅游市场营销[11-13]等方面。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王雄青和胡长生[14]认为江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社区参与、文化创意、品牌特色、智慧服务、游客体验这几个方面;宋昌耀等[15]提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点、线、面关系以及差异化、体系化问题;阎友兵和欧阳旻[16]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构建了韶山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文献分析,现有的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多体现在现象描述上,且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而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因此,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历史地位及资源特色,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范围包含桂林市区域北部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以及灵川县,从属红军长征西南段[17]。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是长征壮丽史诗的重要篇章,承载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民族风情独具特色,且以“湘江战役”为核心的长征文化资源颇为丰富,经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方法(GB/T18972—2017),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主要包括2个主类、4个亚类、17个基本类型,资源类型颇为丰富(见表1)。
表1 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类型统计表
2.1.1 优势条件
2.1.1.1 文化资源总量颇为丰富
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军事遗址遗迹、纪念性设施、红军烈士墓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民族政策、红色故事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研究区域共有98处长征文物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6处。截至2019年12月,该区域共有13处长征历史文化展示场馆及纪念设施,其中有3处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8]。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数量颇丰且呈现片状集中分布格局,各类资源独具特色和优势,为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2.1.1.2 长征精神文化底蕴深厚
长征精神是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指引和核心资源。“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桂北6县,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红军将士不畏困难、浴血奋战、一往无前的伟大斗争精神,还能深深体会到军民同心、紧紧相依、共同抗敌的崇高精神,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精神并发扬光大。
2.1.1.3 多类资源组合状况较好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区域内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特色资源在此都有所分布。除此之外,灌阳县千家洞是世界瑶族文化发祥地,瑶族历史人文独具特色;全州县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资源县河灯歌节颇具吸引力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优质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与长征文化资源组合,为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1.4 红色旅游市场基础良好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第一站就去了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对湘江战役作出高度评价。湘江战役“一园三馆”自2019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截至2021年6月,累计接待参观5.1万批次,820多万人次,成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红色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且受众群体逐渐年轻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发展已经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具备良好的红色旅游市场基础。
2.1.2 存在的问题
2.1.2.1 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分布范围较广,资源保存环境较为复杂,且部分处于乡村待开发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尚有众多长征历史文化遗存(如:红军路、红军墓、红军岩、红军桥、红军井、红军树、以及各类战斗遗址等)未被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因此,资源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1.2.2 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多数红色旅游景区仍以传统、平面、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配以图片、文字和解说,缺乏数字技术等先进展示手段,受众群体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这与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消费取向存在相悖的地方;另一方面,传统与新兴、线上与线下的宣传方式融合程度较低,景区宣传力度较弱,宣传策略创意不够,未能将区域长征文化知名度很好地转化为旅游品牌知名度。
2.1.2.3 资源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高
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自然人文资源组合状况较好,在不少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红色旅游产业形式单一、景区布局分散跨度较大、旅游产业链效果尚不显著等问题,导致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线下旅游与线上旅游的融合程度较低,缺乏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2.1 研究方法
2.2.1.1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旅游发展的系统性、规模性和关联性,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研究,初步拟定本研究的指标范围和项目内容。基于此,本研究按照德尔菲法[19]进行专家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专家们比较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选取20位相关领域专家,包括高校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专家,以及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人员等。具体调查步骤如下:第一,结合学者已有研究成果[20-22],并考虑研究地实际情况,大致确定指标范围,并且与已确定的专家们取得联系;第二,将初步拟定的指标编制成专家意见征询表,通过邮件发送给选定的专家们;第三,1周后,回收专家意见征询表并进行分析(发现有2个指标被建议删除,有4个指标存在分歧);第四,将整理后的指标再一次反馈给专家们,邀请他们进行第2轮指标筛选;第五,收回第2轮专家意见征询表并整理,发现专家们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结束调查。通过2轮专家意见和建议,最终得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6个准则层和18个因子层,具体见图1。
图1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2.1.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1973年,Thomas L.Saaty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23],用于解决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成对比较矩阵,用定量方式对定性问题进行描述,最终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值。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构建成对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的标度及其含义
其次,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本研究选用方根法[24]:
根据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编写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专家咨询问卷,本轮共邀请15名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旅游专家进行填写,问卷均有效。对所有专家问卷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均<0.10,符合条件。本研究选取15位专家的指标权重值的平均值,得到各指标的最终权重大小(见表3)。
表3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2.2.2 基于AHP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
2.2.2.1 指标评价层(A-B)权重分析
各指标权重值排序:文化感染力(0.375 3)>产品竞争力(0.226 5)>设施支撑力(0.119 0)>市场影响力(0.106 6)>政府支持力(0.087 0)>管理协调力(0.085 6)。可见,文化感染力是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产品竞争力位于第2位,说明该因素是影响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大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设施支撑力和市场影响力分别位于第3位和第4位,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二者的作用和影响。政府支持力与管理协调力虽然排名靠后,但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景区管理协调能力的提高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2.2 指标评价层(B-C)权重分析
在文化感染力指标评价层中,爱国主义教育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因此关注度高,同时也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在产品竞争力指标评价层中,旅游服务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旅游产品创新、产品线路组合,这说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品和线路创新,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设施支撑力指标评价层中,地理区位条件权重最大,优越的区位条件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可进入性增强,而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忽视,应高度重视。在市场影响力指标评价层中,品牌效应所占权重远大于营销力度和游客规模,由于现代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红色文化市场日渐广阔,各类产品层出不穷,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旅游发展如何定位、打造什么样的品牌对其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在管理协调力指标评价层中,红色遗产保护所占权重最大,也是整个因子层中所占权重最大的,保护好红色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客观需要,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政府支持力指标评价层中,权重最大的是政府支持力,其次是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经费支持,如果各级政府能够更加重视,政策上倾斜于发展红色旅游,并且加大多方面专项资金的投入,就能极大地提高地方办好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对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总量丰富且文化底蕴深厚,与其他类型资源组合状况较好,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红色旅游市场,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但是,目前仍存在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大、资源利用水平和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该地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定量分析结果来看:文化感染力>产品竞争力>设施支撑力>市场影响力>政府支持力>管理协调力,指标层之间的权重差距相对较大,说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在未来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提升和改善。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这段历史是挽救中央红军命运和开始扭转中国命运的重要历程。湘江战役中,数万革命英烈对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坚定、对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红军将士展现出来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度挖掘长征文化价值,梳理历史故事,将广西段湘江战役故事完整串联,让故事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湘江战役精神的广泛传播。
广西段长征文化资源丰富且文化底蕴深厚,产品竞争力是影响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面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资源利用水平不高、资源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促进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红色旅游吸引力成为当下较紧迫的任务。第一,打造长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以体验红军长征文化、推广红色教育为核心,设计具有主题性和差异性的旅游线路;第二,打造一台以《湘江战役》为文化原型,以英雄故事、军民鱼水情等为演艺素材的红色旅游演出;第三,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如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人物、红军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故事、当地特色建筑等串联起来,激发游客的求知欲望,并且有感而发地进行自我表达和向外传播。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已经具备良好的红色旅游市场基础,但是红色旅游体验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满足游客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首先,建立完善的景区参观游客数据库,根据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并且及时向游客输送景区相关信息;其次,优化景区解说系统,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丰富景区的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讲解员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采用多样化讲解方式,以增进讲解的亲近性、互动性;再者,利用虚拟网络设计技术,截取与湘江战役历史事迹有关的部分精彩片段,营造“亲临现场”的“拟态环境”,增强游客自身体验效果;最后,高度重视“沉浸式体验”市场影响力,积极探索沉浸式纪念馆、博物馆建设,满足游客对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的新期待。
打响以“湘江战役”为核心的长征文化红色旅游发展品牌,建议统筹并综合开发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质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长征文化资源,形成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区域特色红色旅游品牌。以红色元素为主导,发展“红+绿”“红+生态”“红+民俗”“红+研学”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特色产业旅游等多产业联动。另外,建立区域间合作机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开发,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
红色遗产保护是评价因子中占比权重最高的,因此要积极开展长征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长征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做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工作。第一,明确落实各级地方政府与有关单位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的职责,成立长征文化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第二,加强长征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第三,加大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力度,营造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第四,各景区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根据自身情况和实践经验提炼出系统化的运营思路,建立一套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
提高政府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政策上相对倾斜,激发地方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性;加大多方面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引进经费,适宜地由高至低统筹安排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整体服务水平;强化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专业人才进入管理层,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