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杰 王江伦 张 荛 李晓煜 刘 刚
(中建七局国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多层住宅一般指6层及以下的建筑,户型多为东、西两户,楼梯是主要上下楼通道。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多层住宅因户型设计合理、楼层高度适宜、社区环境优美、公摊面积小等优点,能满足消费者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与应用。从施工建设的角度看,只有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对现场施工作业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规范性,提高住宅建筑的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下结合实践,探讨多层住宅的施工技术难点与管理工作。
多层住宅的结构体系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钢结构体系,大量使用钢构件形成建筑的主体,具有施工速度快、环保无污染、可预制施工的特点,但对结构受力分析、防止渗水漏水等方面提出高要求,如图1所示;二是混凝土砌块结构体系,主要用在非承重墙的部位,常用砌块有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如图2所示;三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柱、梁、板等均现浇完成,配合外保温系统实现外墙的保温功能,如图3所示。
图1 钢结构
图2 混凝土砌块结构
图3 剪力墙结构
1.2.1 安全隐患多
多层住宅施工期间,前后工序环节具有密切关联,而且施工质量要求高。一旦其中某个细节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安全隐患,对住宅的使用性能带来不良影响。例如:预留消防管道孔洞时,如果预留位置偏差较大,会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屋面防水卷材连接部位处理不当,会造成渗漏风险。
1.2.2 涉及范围广
多层住宅施工涉及范围广,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完工后,多个局部同时施工,一方面考验人、机、料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管理工作变得分散,因此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对此,现场施工时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每个施工行为符合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才能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1.2.3 多工种交叉
多层住宅的建设施工,是一个多工种互相交叉的活动,主要包括土建、暖通、电气、给排水、装饰装修等。施工过程中,只考虑单一工种,忽视不同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就可能出现专业碰撞的问题,不仅延误正常工期,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土建施工中不考虑电气和给排水,没有预留孔洞,没有设置预埋件,为后续施工带来困难。
正因为多层住宅具有安全隐患多、涉及范围广、多工种交叉的特点,决定了施工技术难点重重,以结构抗震加固、楼面板、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外墙保温内墙粉刷为例,总结施工技术难点和方法如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住宅中,基础、楼板和墙体是施工技术的三个难点。基础施工时,要根据地基承载力大小,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楼板施工时,控制好楼板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质量;墙体施工时,重点是防范各种裂缝。此外,抗震加固也是一个难点,依据规范,乙、丙、丁类框架或框-剪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见表1;甲类建筑则要专门研究。其中,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在Ⅳ类场地建设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一般降低20%左右。
表1 现浇结构住宅适用的最大高度/m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缺陷,多见于楼板、预留孔道、施工缝等部位,这是多层住宅施工技术的一个难点。对此,主要从设计和施工两个环节入手,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受力分析,调整布筋方式和混凝土性能,最大限度避免裂缝产生。例如:楼板上层钢筋下移,或下层钢筋缺少支撑,导致钢筋的保护层薄弱,下截面的受力大、应力集中。为预防此类情况,应对施工人员落实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前设置隔板,避免钢筋位移或变形。另外,早期拆模时混凝土承受较大荷载,也可能导致楼板出现裂缝。对此应计算模板支撑,做好细部处理工作,确保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在多层住宅的地下室中,底板是一个整体,而且厚度较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技术难点包括:第一,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常见如排水明沟、盲沟、降水井等。以盲沟为例,分别在底板底部的横向、纵向设置,盲沟宽度500mm、深度300mm,沿着集水井设置坡度;在沟内回填50mm碎石,沟底是C10混凝土垫层,面层铺设沥青,如图4所示;第二,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应选择水化热低、收缩性小的材料,控制好细骨料的使用比例,合理使用外加剂,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第三,优化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例如一次投料改为二次投料,第一次投加水泥、砂、水和外加剂,拌匀后第二次投加碎石,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小内外温差。
图4 底板排水盲沟的设计示意图
剪力墙施工技术难点包括:第一,为保证墙体的稳定性,满足承载力和抗震要求,应严格控制墙体的厚度。1~2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墙体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区域要≥200mm;3~4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墙体厚度应≥140mm,将竖向钢筋配置在约束边缘;第二,留置剪力墙的施工缝时,针对垂直构件,在地下室底板上方300mm~500mm处,可以设置水平施工缝+止水带;底板暗梁或横梁底部,可设置墙身缝;针对水平构件,横向框架梁不能留置施工缝,纵向框架梁、次梁、板等部位,可在梁跨的1/3处留直缝,不能留斜缝。设计图纸上有后浇带,则要利用好后浇带,安排混凝土用量,不再另外设置施工缝。
外墙保温系统是由保温层、抹面层、固定材料、饰面层等组成,将其固定在外墙表面,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外墙保温系统从内向外每一层结构分别是:基层、界面处理层、黏结层、保温绝热层、保护层、增强材料、抹面砂浆、饰面层。施工技术难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计算热阻值,总热阻Rs计算方法见式(1)。
式中hi-第i层保温材料的厚度,mm;
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β′μ-代表混凝土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J/(m3·h·K)。
第二,基层墙体处理时,外墙表面不能有污垢、灰尘,检验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最大偏差≤5mm,超差部分进行剔凿或用砂浆找平。
第三,涂抹面胶浆时,采用分层涂抹法,首层胶浆干硬能碰触后,再涂抹第二层胶浆,厚度约为3mm,直至玻纤网格布全部覆盖。如果底层砂浆已经凝结,先涂刷一层界面剂,然后抹面层砂浆。
内墙粉刷施工工艺流程是:基层处理→塌饼→护角线→刮糙→压光→罩面层施工,施工技术难点包括:第一,基层处理时,将墙面附着物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光滑的混凝土墙面进行打毛或使用界面剂,以保证粉刷质量;第二,抹底层灰时,在混凝土表面刷一层水泥浆,底层灰可使用1∶1∶6的水泥混合砂浆,厚度控制在5mm~7mm,用力粉刷使砂浆和墙面牢靠粘贴;第三,底层灰稍干后粉刷中层灰,厚度控制在7mm~9mm,注意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看阴角、阳角是否方正、顺直;第四,中层灰干到七成,可进行纸筋灰罩面层施工,厚度一般≤2mm,要求压实抹平;稍干后进行压光,不能出现气泡、纸粒、接缝不平等情况;第五,质量控制标准见表2。
表2 内墙粉刷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多层住宅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管理模式有PDCA循环管理、全方位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本研究以全方位管理为例,从制定施工预案、全程质量管理、落实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出发,具体介绍如下。
结合多层住宅建筑项目的特点和现场环境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发挥出指导作用,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①施工预案制订步骤:熟悉工程资料文件→计算工程量→确定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配置人、机、料等资源→确定关键技术路线;②施工方案制订完成后,对可行性进行评估,结合现场环境、设计图纸、规范要求,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优化,避免施工时出现返工;③提出明确的施工管理目标,将总体目标分解至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推动施工管理总目标的实现。
全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①事前质量管理,是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评价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根据轻重缓解进行划分,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形成完善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同时,在项目部内设置质量管理机构,以项目经理和总工为核心,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管理人员要落实岗位责任;②事中质量管理,主要从人员、机械、材料三个方面入手,以材料配置为例,应结合现场施工计划进行材料的调配,既满足施工连续性的要求,又能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材料采购时,遵循货比三家的原则,评估供应商的实力、资质和信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材料入场时进行抽样检测,只要有一个项目检验不合格,就不能用于施工中,及时返厂处理;③事后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均要整理相关资料,以备查验和竣工验收时使用。
多层住宅虽然总层高并不大,但也存在高空作业的情况,安全管理有以下要点:①落实安全交底制度,施工前组织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使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②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使用安全绳,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等;③施工班组内部进行绩效考核,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对于严格遵守规范、服从安全管理的人员,予以表扬和物质奖励,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多层住宅具有安全隐患多、涉及范围广、多工种交叉的特点,现场施工难度较高。文章以结构抗震加固、楼面板、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外墙保温、卫生间防水、内墙粉刷为例,总结了施工技术难点和方法,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