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春萍
现实中,许多全职女性“惨”不堪言。近两年的热播剧中也有不少以全职女性为题材的,《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老公出轨了;《三十而已》里能干的顾佳老公出轨的同时还埋怨她太能干;《甜蜜》里的全职太太田蜜因为老公意外离世,公司倒闭欠了巨额债款,她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了债务大山,迫不得已要重返职场。《职场玫瑰》中顾念的老公不仅吃官司,还在打官司的同时被发现出轨。当这些全职女性由于种种不得已重返职场时,所有人都会质疑,她们还是当初的她们吗?
回归职场前,全职妈妈们遇到的第一道关卡是求职面试。每一次面试,我都主动提及我当全职妈妈两年半的经历。讽刺的是,好几次这成了他们攻击我的理由。一次面试中,我通过一名技术面试官的提问后,和他并排而坐的HR 开始问我问题。过程中,她一直上下打量我,皱着眉,对我很不耐烦。尽管我说明过当全职妈妈的原因,是我生了孩子后决定不找工作,专心带娃。但她武断地认定,真实情况一定是因为我生育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才会在履历上留下空白,美其名曰“全职妈妈”。
她以这个无端猜测为由,大肆降低开给我的薪资。交流到最后,她面无表情地说:“我最后说一下,你的薪资,肯定到不了你的期望薪资。毕竟你都这么久没有上班了,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说完,她开出一个我期望薪资60%的价格。尽管如此,我还在面试最后环节被弃用。
不久后,我接到另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官是一名女性技术人员。她在电话里问了一些与工作有关的技术问题,我对答如流。她有意继续沟通,问我对薪资的期待。听完我的回答,她说话不客气了起来:“你已经全职在家两年半了。”言下之意,是说我离开了职场一段时间,一些技能肯定都忘光了。不知道她是为此怀疑我的能力,还是只为了压低我的薪资,无论哪种可能,她似乎都忘了,刚刚她还对我回答了她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表示满意。我压着怒火礼貌回答她说:“我认为自己很快就能填补上那段空缺。”隔着电话,我听到了她的冷笑声,然后挂断电话。结果自然不了了之。
面对当过全职妈妈的求职者,面试官很难取下“和社会脱节”“黄脸婆”“只会带孩子”的滤镜。因为这层关系,即使入职后和别人做着一样的工作、完成一样的绩效,也只能拿低一些的薪水。当我发现面试时都是女面试官在质疑全职妈妈的经历时,酸楚忍不住冒了出来。面试次数有限,我无从知晓到底是因为女性对生育方面的信息更为敏感,抑或只是她们职务所需,要这样审视我。
在当全职妈妈的两年半时间里,我越来越怀疑自己的价值。当我没有照顾好孩子、没有和孩子很好地相处时,自我怀疑的感觉更为强烈。密集面试那段时间,我圆满地回答了一个个技术问题并得到面试官的认可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反而更自信了一些。
小美的爱人是美国人,怀孕后,她在美国待产。从待产到小孩一岁,小美被迫在家全职带娃。小美的许多同事生孩子后就回归了工作,平时工作节奏紧张繁忙,却也能留出一小段时间陪伴孩子。小美一直以为自己结婚生子后,也会过上这样工作和家庭一手抓的生活。然而,小美爱人认为,有了孩子之后,一家三口更要在一起培养感情,因为小孩的成长需要陪伴。为此,夫妻二人都在努力将生活重心转移至家庭,而小美更是直接做起了全职妈妈。
那之后,小美更确认比起带娃她更热爱工作。刚出生的小孩子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感情,情绪来了就哭,睡觉前更难哄。本就产后虚弱的小美,在带娃的过程中丝毫没有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幸福,精神紧张又无法休息,疲惫又崩溃。
一年后,小美坚持回到职场,在一家国际机构做人力资源经理。由于团队成员都是后组建的,小美又是空降的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带起来并不容易。为了带好团队,小美花了许多心思。从了解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和工作习惯,到为团队成员争取学习培训的机会,小美付出了100%的努力。由于公司业务需求,业务部门要求小美的团队招聘300 名员工。小美又带着团队做方案、跑场地、联系猎头、对接高校、筛选简历、背景调查,经常加班到凌晨。连同事都不停地劝她早点回家陪孩子。小美却说,孩子有爱人和老人帮忙。每当回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每当上班时,孩子还没有醒来。家人对此意见非常大,经常说小美不像一个妈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年。今年小美的爱人利用业余时间开设的工作室逐渐有了起色,他也把心思花到工作上。最忙的一个月,小美和爱人两个人都不顾家。照顾孩子的重担落到了奶奶的头上。由于孩子长时间没有父母的陪伴,老人也没有太多的沟通技巧,孩子在四岁的时候还不会与人沟通,去医院检查,孩子患上了自闭症。当得知这一结果时,小美的爱人责怪她说,“一点也没有当妈的样子,生活家庭都不管”。婆婆也总是说,孩子的成长不能没有妈妈。
小美忽然开始反思,原来自己最重要的角色是妈妈,有一个小生命,要对他负责。做全职妈妈那会儿,小美几乎每天都会带孩子到家附近的游乐园玩耍。回归职场这两年,游乐园近在咫尺,她却一次也没有再带他去过。为了弥补孩子,小美周末带着孩子去了趟海边。没想到,他哭闹着要奶奶,还说“妈妈去上班吧,我不要和妈妈玩,我要和奶奶一起玩”。听到这句话,小美心里五味杂陈。
为了不让孩子的成长留有遗憾,上个月小美辞了工作,她决定停顿一段时间。并不是要为孩子做出牺牲,而是小美觉得自己必须要停一停,看看书、梳理过去的经历,留出一段时间享受做妈妈的时光。
在热播剧《玫瑰之战》中,已做了十年全职妈妈的顾念重返职场,与所有重返职场的全职妈妈一样,她焦虑、忙乱、恐惧。刚到仪盛和律师事务所,领导令仪并不看好顾念,但为了公平起见,还是打算让顾念和另一位年轻男同事方旭竞争。在醉驾案中,顾念成功争取到机会,是因为顾念发现了案子表述中的一个疑点,被告所说的去补习班的时间点和实际对不上号,顾念当了十年全职妈妈,对于各补习班的运营时间非常了解。
案子表述中显示被告对醉驾已经认罪,但被告表述的去补习班的事却不是事实,可见案子中存在疑点。全靠顾念当全职妈妈的这段经历,才能发现补习班这个疑点,这是年轻人所没有的经历,哪怕能力再强的人也不会发现这个小细节,所以顾念成功拿下醉驾案。
个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快速获得提升的,而人生阅历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很多人生的经验是不可能速成的,必须实实在在地去经历。
年轻人有活力、有创新思维、贴合时代,这是年轻人的优势;而中年人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通过表象洞察出问题的本质。年轻人所拥有的创新思维,中年人也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但中年人的人生阅历却是年轻人无法修炼到的。
醉驾案后来有了新证据显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醉驾,可能是故意撞人。顾念结合被告之前所说的补习班的疑点,怀疑被告可能是替他丈夫顶罪的,因为被告是一名全职妈妈,按常理她不可能不知道补习班的运营时间。
顾念和被告沟通,把自己曾经是全职妈妈的事告诉被告,同时也告诉被告自己家里的变故,为了孩子自己重返职场。被告作为全职妈妈,心里最看重的也是孩子,被告是听了丈夫的话,为了孩子才顶下罪名。因为丈夫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哪怕丈夫出轨,被告也忍着。
顾念发挥共情能力,真情实感地告诉被告,全职妈妈也有选择的机会,可以为了孩子重新工作,经济问题并不是大问题,如果替丈夫顶罪了就要坐牢,孩子到时候更无依无靠。顾念感同身受的沟通,成功说服了被告面对事实真相,决定不再替丈夫顶罪。
在职场中,理性思维可以帮助大家进行逻辑思考,梳理关键点,从而解决难题。而人都是有感情的,有很多问题并不是靠简单的逻辑思维就能解决的,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于打开关键人物的心结,这一切靠的就是共情能力。
在日复一日枯燥琐碎的劳动中,很多全职女性陷入自我否定中,她们有种深深的无力感:“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她们忘记了自己也曾在职场中拼搏奋斗。
对于重返职场,她们内心充满渴望,但却对能力多有顾及,心里没底。但是对于一些企业和HR 来说,全职女性的职场空窗期并不代表着她们未来的一无是处,许多企业还是愿意给全职女性重返职场的机会。
孙女士,32 岁,做全职妈妈五年,她在家里的工作内容包含儿童教育、营养配餐、老人护理等方方面面,且超长待机。正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全职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如果一个女性能做全职妈妈,那么她将无所不能。在长时间的全职妈妈角色中,她们在努力维持家庭平衡中练就了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她们感情细腻且工作稳定性强。这意味着,当全职女性想要重返职场时,之前的空窗期无须刻意回避。一段看似劣势的经历,可能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被雇主看重。你能把孩子搞定,把家庭照顾好,又何惧重返职场呢?全职妈妈的这段时间,不都是职业空窗期。有人把手艺变成了创业项目,有人通过兼职与职场保持链接。
刘女士,在做全职太太期间因为孩子喜欢吃点心,就开始学着自己烹饪。做了一段时间后,孩子越来越喜欢,刘女士就将这些点心分享给邻居,受到邻居的好评后,有人启发她可以在网上销售一下。后来,刘女士开始通过小区的业主群接一些零散的订单,再后来开了一家蛋糕店。而在做全职太太之前,她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
还有一些全职女性在带孩子之余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虽然赚得没有全职上班多,但好在时间自由。一位做财务的女性,辞掉了公司的全职工作,做起了兼职,还是原来的业务线,只是工作形式变了。一位教育行业的女性,疫情期间找到了线上培训的兼职,收入也不错。
无论是把手艺变成创业项目还是兼职工作,它都能让全职太太找到一个重返职场的切入点。每个人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点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用全职太太和职场女性来做区分。现在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中年危机”,其实中年并不代表就有危机,中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全职太太也好,职场女性也罢,当你下定决心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时,这件事就简单许多,你要做的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人生阅历其实是最强的职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