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领域将那些渐趋消亡的方言统称为“濒危方言”,“方言濒危现象往往最先从词汇开始,因为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容易变动的部分”
。方言濒危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如共同语或周边大方言带来的语言同化、文化教育因素以及移民因素带来的语言转用、语言族群心理因素导致的语言传承断层等。本世纪初,语言及方言濒危问题在国际上引起了普遍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率先提出了“濒危语言保护”这一概念,并建构了语言濒危程度评级的九项指标体系,鼓励用于全球范围内濒危语言及方言的安全等级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工作,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2015年,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旨在记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语言遗产。这标志着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目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建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两大多媒体语言资源库,持续在线收集和汇聚展示中国语言资源。
东北方言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不断积淀形成的,其方言词语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形象生动,部分词语也伴随着东北影视作品、小品和二人转而走向全国,成为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化符号。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后,越来越多的东北方言词语开始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其中,有一部分词语在民国时期乃至改革开放前经常使用,而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偶尔使用或者尚能记起,中年人对此或毫无印象,或略有耳闻,但不再使用。显然,这些词语已成为即将消亡或濒临消亡的词语,在不远的将来它们有可能会彻底消亡而成为历史词语。
生态语言学主张对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使用现状和活力等级进行评估,其中,词语的使用频率是评价一种语言或方言活力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俗地说,逐渐消亡的词语就是某种方言中逐渐退出交际范围的词语。李国正曾将其界定为:“在这种方言语域背景下,老年群体尚在使用或者曾经使用过,目前还能记起其含义、中青年人群不掌握或基本不会使用的词语”
。在2016~2020年间,笔者曾采用三条途径,对东北方言中的濒危词语进行了收集。
第一,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编写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进行分层次调查,调查对象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沈阳、长春的老年人和五六十年代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沈阳、长春的中年人。通过调查这两个群体对某些方言词语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来确定某个词语是否属于濒危词语。调查对象是:(1)屠治周,1930年出生于沈阳,曾在长春上过小学和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沈阳,生活至今;(2)曲万立,1931年出生于长春,在当地生活至今;(3)白奎声,1958年出生于沈阳,长期生活在沈阳;(4)那振华,1960年出生于长春,长期生活在长春。
Perinelli等在近期研究中报道了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鼠李糖脂具有令人满意的毒理特征[126]。已知鼠李糖脂可作为渗透增强剂(permeability enhancer)。他们也报道了鼠李糖脂对大分子药物的上皮渗透性的影响。
第二,依据民国时期的文献书籍和有声影像资料,对其中的方言词条进行印证。主要资料有金毓黻等于1928~1935年编撰的《奉天通志•礼俗志四•方言》
,以及一些流传至今的当时的有声影像资料,如1928~1932年间拍摄的张学良演讲及生活纪录片、1946~1947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系列新闻片《民主东北》等。对这些资料中所出现的东北方言词语进行整理,然后向老年调查对象逐条确认是否使用过这些词语或者对这些词语留有印象。
第三,受访者的回忆追述。作为我们调查对象之一的屠治周老人,平时记录了很多东北方言词语,其中有不少都是典型的濒危方言词,笔者对此进行了筛选整理。他还在2017~2018年间,凭记忆补充了多条自己年轻时曾使用过的词语。
【走道儿的】过路人。
【小狗碰】小狗碰一下,棺材就会散架,形容棺材不结实。据老人们回忆,民国时期,一些野狗在饥饿时会偷食棺材里的尸体,有的棺材狗儿啃几下就坏了,于是就用“小狗碰”指那些质量很差的棺材。
【马褥子】旧时骑马专用的四条腿大方凳,高半米至一米不等,骑马的人踩着它上马。
【柳罐斗子】旧时东北地区农村挖的水井较深,普通木桶和铁桶打水时容易碰坏,于是就用柳条编织成罐状水桶,柳条遇水后会膨胀,能堵住柳条之间的空隙,不但能打水,而且还结实耐用。
注重文化创新,凝聚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动力。结合“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服务一提高”“一亮五评”等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干部思想道德力、工作执行力。强化学习型机关塑造,建设专家型干部队伍。强化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弘扬实干精神,改进机关文风会风,干部队伍形成讲实话办实事氛围。区局成立两年来,未发生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在企业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全局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喂大箩】由俄语音译而来,可以指柳罐斗子,也引申指水桶。亦作“喂箩”。
【粪箕子】拣粪用具,一般用柳条或者杨树条编织而成,形状像簸箕,上有丁字形提手。
【洋油】煤油。
事实上李咏最让我感动的是女儿诞生之初,他抱着小家伙给她喂奶,竟然流下了眼泪。那段时间,他显得特别多愁善感。他跟我说,看着女儿的小嘴拼命地吮吸奶嘴,一个小生命那么旺盛的生命力令他动容。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没有见他哭过。
【小鞭儿】鞭炮。
在信息管理功能的高级权限中,操作人员可以实现组织人员的管理,包含业余人员的增加、浏览、查询和删除等功能。操作人员还可以实现商品订单账务管理、商品价格的优化定价和商品的节假日促销管理,从而实现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时相系统化管理。高级功能对应的高级权限只对从事特色农产品销售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开放,进而保证数据库访问的数量及次数,做到安全保障可追踪、可查询。
【二踢脚】旧时东北一种类似于“窜天猴”的爆竹,常用于节日、婚庆、祭奠等场合。
【茅厕栏子】厕所。也叫“茅楼儿”。
由表5可知,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成果与由流量推求成果相差较大,10年一遇仅为流量推求成果的52%,30年一遇为35%,而由流量推求设计洪水成果基于长系列实测径流资料,相对更为合理。因此认为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成果不宜直接用于防洪评价。
【外屋地】厨房。旧时厨房都在屋外,故称“外屋地”。
【下屋】仓房。
【取灯】火柴。也叫“洋火”。
【唤头】剃头师傅走街串巷用的一种工具。由铁制作而成,约一寸五宽、二寸长,上下两片,底部有圆把手,弹一下能发出“铮”的声音。“唤头”一响,就知道剃头师傅来了。
【火茄子】电灯泡。旧时农村人没见过电灯泡,由于其形状像茄子,于是就把它叫作“火茄子”。
【大胡琴】架了电线的电线杆。旧时农村人不知道电线杆的用处,上面所架的电线好像琴弦,就把它们叫作“大胡琴”。
【搓板】楼梯。旧时农村人进城看到楼房里的楼梯形似搓衣板,故称“搓板”。
【小房搬家】大客车。旧时农村人未曾见过大客车,看到以后感觉这种车像座小房子,能把家里的东西都装下,于是将大客车形象地称为“小房搬家”。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电力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升级,电力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内部管理工作不断重视,同时也加强了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但目前的用电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了用电检查效果。因此加强对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酒店大堂精装饰中高级马赛克巨幅墙面的施工面积大、颜色多、效果要求高。现场首先把握好基层处理的质量,为马赛克的铺贴提供平整的基础条件。马赛克在正式上墙面铺贴前做好预铺贴,提前根据效果颜色分布排布好各砖位置,在墙面上按照水平和竖向位置先做好标记定位,控制好每块之间的间距,每铺贴完一条要及时进行效果验收,以便整体质量控制,最终铺贴效果良好。
开展校本课程,例如英语戏剧课程,挑选经典作品,以电影导入,使学生了解主要剧情。教师介绍背景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生词汇、短语、句型积累。课程以学生演出戏剧收尾,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
【高桌】旧时地主家给佣人吃饭的长桌子,可供十几人同时用餐。也叫“条桌”。
【水笔字儿】毛笔书法。
【煤核儿】没有燃烧完全还可以用来烧火的煤渣。
【掏裆骑】以前的自行车都很高大,座椅和车头之间有一根大梁,小孩子骑不上去,就把腿从大梁下的三脚架伸进去侧着骑,这个动作叫“掏裆骑”,这种自行车也叫“掏裆”。
【汗褟儿】原来指贴身穿的中式小褂,后来亦指衬衫。
【汗溜儿】用白布做成的坎肩,两侧空开用小布条连着,胸前开门有纽扣。
【筒袖】用棉花或者毛皮缝制的筒状袖子,给双手保暖用,类似于今天的手套。
【羊嘟噜手巾】白色毛巾。旧时的毛巾都是由白布做成的,像羊毛编织的一样。也叫“羊货”。
【文化米】经机器脱粒处理后的高粱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叫作“文化米”。
【馃香铺】旧时指糕点铺。
【馃子糕】蛋糕。
【馃匣子】用纸盒包装好的糕点礼品,逢年过节串门用。
【碗坨】荞麦面做的软饼。
【杠粉糖】绵白糖。
【苏耗子】一种用苏子叶包裹黏米粉做成的糕点。也叫“苏子叶”。
【呼吸囊】口罩。
【吹呜哇的】吹唢呐的。
【喇呼】马马虎虎的人。
【跄腿子】指岁数大的老光棍。东北方言还有一个文雅的称呼叫“鳏夫”。
【外巴秧】非亲生的孩子。
如果今天看到一个老婆婆,坐在河边用铁杵磨针,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乡下人还是城里人,可能都会认为她智力不全或神经错乱。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把铁杵卖给收废品的人,然后到小商店,可以买回一大包针。而且前前后后,用不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梦生】遗腹子。
【养汉的】旧时男子对自己喜欢的女子的一种爱称。“养汉”指女人能养活男人,代表勤劳持家,具有赞美之意。
【老蒯】老婆、老太太,一般用于老年夫妻。
【老登】丈夫、老头儿,一般用于老年夫妻。也叫“老登柜儿”。
【小嘎】小孩。
一个物体在内河航道漂移,受到水流和风力的作用,假设在一定时间Δt内漂移速度相对稳定,那么物体的位置从tn时刻到tn+1时刻的更新为
【堂义】旧时学校雇佣的在上下课时摇铃铛的工人。
【小打】旧时家庭中雇佣的做零碎活的小孩。也叫“搏义”。
【老倒子】农民。
以下词语的释义,有些是依据文献资料中的解释(如《奉天通志•礼俗志四•方言》),同时佐以受访者对该词语义的忆述。有些词语未见于文献资料记载,则主要综合四位受访者对该词含义的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条中的本字尚待考证,本文暂且采用同音字替代。
【抗活的】地主雇佣的农民。
【氓流子】没有当地户口的外来人。
【夹道子】临时用来充当厕所用的偏僻场所。
【抢墩儿】有点学历却找不到工作而在家赋闲的人。
【没牙老】没有牙齿的老头、老太太。
【跳槽的】离过婚的女子。“跳槽”也指离婚。
【打把刀的】离过婚的女子。
【锅台转儿】小女孩。
【带胡鲁子】随母亲改嫁到另一家的孩子。
【争嘴窝子】“嘴窝子”是指后脑勺与脖子交接处的凹陷部位,旧时人们认为小孩的这个部位越深就越能争抢食物。
【连相】容貌长得像。
光电开关采用M12 NPN型对射型光电开关,当发射端与接收端中间有物体遮挡时,接收端有信号输出,一般为低电平;反之输出高电平。由于输出的是模拟信号,需要通过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读取。友善mini2440内置开发板,通过GPIO口引出了AD转换接口,故将光电开关的输出端接到开发板的AD转换口即可。
【凹化】感染化脓。
【火烈拉】急性拉肚子,即“霍乱”。
【压炕头子】晚饭吃多了肚子发胀。
本课题在对轧机升降台液压系统功能原理图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把缝】指甲剪得太短,导致指甲与肉之间裂开而疼痛。
【道道去】形容一个人很自以为是,特别能耐,多指农村妇女。
【起故故丢】形容一个人爱调皮捣蛋。
【大馋】小孩的舌头。
【蛤蟆吵湾】本义是指夏天时青蛙群叫,引申指一群人不考虑他人感受而瞎吵闹。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人员,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基本一致,高校必须明确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正确树立学历继续教育观,积极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改进教学与学习评价方法,注意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满足市场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继续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有老猪腰子】自己有主意,不听别人劝告。
【棒道儿】抬杠,犟嘴。
【调利】欺骗,糊弄。
【怯后】指小孩子一个人在偏僻地方走路,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而害怕。
【横草不过】比喻人很精明。
【借阵点儿】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儿马子】雄性幼马。
【臊猪】公猪。
【地蚕】指蚯蚓。也叫“蛐蛇”。
【反群】牲畜发情。
【打圈子】指给母猪配种。也叫“会猪”“配猪”。
【嘎嘎嘎】唤小猪。
【唻唻唻】唤大猪。
【巴巴巴】唤狗。
【花花花】唤猫。
【红赤蔫】刚孵出的小鸡、小鸟。
【秋锅达子】入秋后孵出的小鸡,也指人在晚年生出的孩子。
【鲁生的】没有经过播种而从地里长出的禾苗。
【秫稭裤】高粱杆外边的套叶。
【细米儿】高粱杆拔下的硬皮。
【割档】把高粱杆劈开。
【割档瓢儿】刮去高粱杆的表皮后,所露出的中间的缥。
【领声】过年时,家中成员集体到祖宗灵位前跪拜,并将生猪抬至灵位前,往猪耳朵内灌入白酒,猪受到刺激大叫,此时,将猪杀掉以示对祖宗还愿。
【拉帮套】过去由于丈夫身患重病等原因而导致无法维持生计,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另外寻找一名男人来担负全家生活。这是旧习俗,现在已经不存在。
【打堂子】临时雇用一些人干活,干完活就解雇。
【扯狼狼狗】小孩子玩的老鹰抓小鸡游戏。
【嚼奶布子】旧时一些小孩没有奶水喝,于是将高粱米煮八成熟,大人用嘴咀嚼后吐出,用布包好挤出水浆给小孩喝。这个过程叫“嚼奶布子”。
【打火操】指军事演习。
【跄屁头】指老百姓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到处逃难。也叫“跄反”。
【打遮儿】指敬礼。也叫“遮一个”“打立正”。
【打千儿】满族的一种礼仪,下对上请安时所用,施礼者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
【安庆】源自满族礼仪。旧时亲家妇人见面时的一种屈膝礼,以示对对方的问候和尊重。
【吃劳劲】旧时上城里的小作坊做零活赚钱,类似于今天的“打工”。
【吃嚼骨】指吃顿好的改善一下生活。也叫“吃犒劳”。
【吃八粥】指红白喜事等宴席。也叫“吃坐席”。
【寻宿】旧时女子出嫁后,过年回娘家探亲不能在娘家住,得去别人家借宿。丈夫死亡或者离婚的女性也不能住娘家,需要到别人家借宿。这都叫“寻宿”。
【看饭碗子】吃饭时间去别人家串门。
【不大离儿】经常、时不时。
【一把动儿】经常。
【后以儿】后来,以后。
【连向】指立马、立即。也叫“连后”。
【早头】从前,早前。
【老老年】很早很早以前。
【上外头去】指去大小便。旧时农村厕所都在屋外,“上外头”“去外头”遂成为上厕所的代名词。
【收桌】本义是指事情结束了,后引申指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后不能再生育。
【走动】指排便,属于委婉用语,多用于中医。
【对火】旧时火柴不常有,一些人要抽烟时没火柴点火,就找正在抽烟的人把烟借过来对着点燃,称作“对火”。
【褶绺子】把事情掩盖过去。
【上赶子】主动办事。
【壮力】通过吃鸡蛋、牛奶等补品来补充营养和体力。
【提喉儿】提醒小孩不要做某事。
【没囊劲】身体疲软无力。
【嘲贺】壮着胆子干一把。
【捞臊】身体太累睡一会。
【捡蛋】把乱七八糟的场面收拾一下。
【挨崩了】指被人厉声训斥。也叫“被剁了”。
【闪】没给好脸色。
【砸孤钉】指赌博时孤注一掷。
【巴拉】靠近。
【老兜】倒数第一。
【靠盘儿】东西摆放得很整齐。
【天头】天气。
【瞧得着的】东西很少,物品有限。
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东北方言中的濒危词语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很多濒危词语其实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旧事物、旧习俗的消失而趋于消亡的旧词语,如“小狗碰”“马褥子”“喂大箩”“拉帮套”“小打”等说法,如今基本消失殆尽了;同时,还有少数濒危词语被普通话词语所取代,如“呼吸囊(口罩)”“打火操(军事演习)”“洋油(煤油)”等。二是很多濒危词语属于非常用词语范畴或者使用范围本身就比较狭窄,如“鲁生的”“老兜”“嘲贺”等,这些不常用的词语也很容易退出人们的日常话语交际。
方言词语调查的传统方式主要是利用《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等进行罗列式调查,即首先列出普通话中的词条,然后调查这些词条在某种方言中是怎么表达的。这种调查方式易于操作,效率也比较高,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罗列的词条数量有限,只适用于调查方言中的核心词汇,覆盖面不够广泛;二是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在语义上经常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很多方言词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如东北方言中的“小狗碰”,用传统的调查方式是很难发现的,因为普通话中并无专门用来指称“质量很差的棺材”的名词,很多方言词语都由于这个原因而与调查者擦肩而过。
对于濒危方言词语的调查,传统的列表式调查方法虽然也能派上用场,但是往往会遗漏不少珍贵语料,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加以补充。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采用两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一些生活阅历丰富且年龄较大的人进行“忆述式”调查。民间一些具有方言文化保护意识的老年人,平时十分关注旧词语、旧习俗,他们往往能回忆出很多“作古”的词语。因此,在采用词汇调查表进行调查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他们通过联想、串联的方式,回忆、“唤醒”与调查条目中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很可能是方言词汇调查表中的“超纲”词语,具有很高的语料学价值。这就是语言学者们所提倡的“调查方言既不能完全脱离工具书,但又不能奉行教条主义,被工具书所束缚”
。二是注重从民国时期记录方言的书籍以及有声影像资料中整理方言词语。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中,往往保存着当时方言词语的记载,对于研究如今逐渐消亡的词语很有价值。同时,民国时期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太原、沈阳、长春、青岛、广州等,当时拍摄了很多有声电影,有些影像资料流传至今,这些资料就包含有大量的方言口语,其中不乏如今已经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的方言词语,它们同样具有很好的语料价值
,有条件的地方或机构可以对这类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以获取语料。
当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旧事物的消亡,方言词语也是如此,部分词语会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逐渐衰亡,这是一种不可逆转、难以人为干预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主要是去记录这些词语,留下这个珍贵的语言记忆。就东北方言来说,近些年来,涌现出很多记录东北方言词语的词典或专著,如马思周和姜光辉的《东北方言词典》
、高永龙的《东北话词典》
、唐聿文的《东北方言大词典》
、尹世超的《哈尔滨方言词典》
、聂志平的《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
等。这些词典或著作所收录的方言词语都有数千条,编撰体例和词语释义也比较完善,这对保存东北方言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方言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一,应当加强词语用字的规范。在目前的东北方言词典中,有些词语的用字仍不统一,如“忽悠”词条,有的词典写作“忽呦”“唿呦”“唿悠”;“磕碜”词条,有的词典写作“砢碜”“科趁”等。面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对东北方言某些词语所用本字的考释;另一方面,对于本字待考或者借用自其他方言/语言的词语,要建立临时的统一用字规范制度。第二,应当加强对东北方言词语使用情况的评估,明晰它们的使用频率状况,确定哪些词语属于已经消亡的词语、哪些词语属于濒危词语。同时,还要给已经消亡、濒临消亡的词语建立语言档案,标明它们的含义和用法。这样做不仅仅是为学界提供研究的素材,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特殊的语言遗产,让后人能够从这份遗产中感知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魅力。
[1]李如龙.汉语方言调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特别专家组.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译.民族语文,2006,(3).
[3]李国正.生态汉语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1).
[5]金毓黻主编.奉天通志[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6]陈忠敏.历史比较法与汉语方言语音比较[J].语言科学,2013,(5).
[7]欧阳国亮.论民国有声电影资料中方言口语的语料价值及整理[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8]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9]高永龙.东北话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唐聿文.东北方言大词典[Z].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11]尹世超.哈尔滨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2]聂志平.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