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某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及事故分析

2022-10-12 13:45
甘肃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陷性土钉兰州市

马 龙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1 引言

受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影响,在西北部地区,尤其是兰州地区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此带来的城市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支护形式由最初简单的放坡、土钉墙支护、桩锚支护,逐渐发展出现了内支撑、咬合桩等支护形式并得到广泛应用。基坑支护形式随之逐渐多样化,使基坑支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到一定提升。同时,由于城市建设步伐较快,基坑支护深度越来越大、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新型支护形式无法得到广泛推广,以及设计施工人员对基坑失稳破坏危害性认识不足,支护过程出现一些失败案例。文章以兰州地区某一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比相似基坑分析,为西北地区尤其是兰州地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2 兰州市气象及地质资料

2.1 兰州市气象条件

根据甘肃省气象局资料显示[1],兰州市多年平均气温9.1 ℃,多年平均降水量311.7 mm,历年最大降雨量546.7 mm,历年平均降水日数75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 446.4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6%。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北地区大致以黄河为界的西部区域,降水开始呈现逐渐波动增加趋势[2]。近年来,兰州地区及相邻地区,均发生了降水量增加,河流出山口径流量增大,湖泊及地下水水位上升等现象,从侧面也反映了降雨增加趋势。

2.2 兰州阶地地形分布特点

兰州位于西北地区典型湿陷性黄土高原分布区,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两山夹一河的典型河流沟谷与高低级阶地分布特点,兰州市黄河阶地分布如下图1所示。黄河低阶地区域,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较薄,湿陷性较小,含水率较大,下部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卵石层以下为砂岩。高阶地区,湿陷性土层分布厚度厚,土层湿陷性大、含水率小,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分布深,下部为碎石类土,碎石层以下为砂岩。

图1 兰州市黄河阶地分布

2.3 水文资料

兰州地区深居内陆,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黄河是流经兰州市区的主要河流,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间歇性流水的沟谷,如韩家河、黄峪沟等,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市区40余公里,丰水年平均流量为1612 m3/s,枯水年平均流量为681 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 064 m3/s。

3 工程案例

3.1 工程概况

文章选取兰州某深基坑失稳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拟建工程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路南侧,拟建物为1栋整体19F局部6F门诊医技综合楼,设有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10.2~13.5 m。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北侧临近城市主干道,基坑南侧、东侧及西侧为小区建筑物及道路,地下管线埋设较为密集。该基坑位于黄河一级阶地区域,具有湿陷性黄土低阶地场地,土层厚度薄、含水率低、湿陷性等级低、地下水位高等湿陷性黄土场地典型特点。

3.2 岩土地质条件

场地地质条件如下:

①全新统人工杂填土层(Q4ml):该层分布连续,杂色,成分复杂,主要为碎石、砂土、粉土、碎砖块、煤渣、白灰等回填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匀,稍湿,稍密。该层层厚为2.9~3.4 m;

②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层(Q4al+pl):该层分布连续,黄褐色,土质不均匀,虫孔发育,偶夹细砂薄层,切面稍见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湿-湿,稍密。该层层厚为2.5~4.2 m,层面埋深2.9~3.4 m;

③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层(Q4al+pl):该层分布连续,青灰色,一般粒径20~100 mm,最大粒径为110~200 mm,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石英质砂岩等硬质岩石,级配不良,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圆状,偶见漂石,骨架颗粒间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弱风化,以中细砂充填,充填饱满。稍密-中密。该层层厚为5.6~6.9 m,层面埋深为6.3~7.5 m;

③1全新统冲洪积细砂层(Q4al+pl):该层分布于卵石层顶部,零星分布,黄褐色,砂质较均匀,稍湿,稍密。该层层厚为0.3~1.4 m,层面埋深为5.8~6.3 m;

④新近系风化砂岩层(N):该层分布连续,棕红色,强风化,细粒结构,薄层状构造。泥钙质半胶结,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成岩作用较差,岩质不纯,所见岩芯呈短柱状及散状,干时坚硬,遇水扰动或暴露地表极易软化或风化崩解,扰动后易破碎,呈散沙状。

3.3 地下水分布条件

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下部卵石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的补给,流向东北,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为8.1~8.4 m,相应水位高程1 504.84~1 505.35 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卵石层的渗透系数40~50 m/d。

3.4 湿陷性分布

场地内2层粉土的湿陷系数δS=0.017~0.039,自重湿陷系数δZS=0.007~0.015,场地地基土的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最大湿陷深度7.0 m。

4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4.1 设计计算依据

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4.2 基坑支护设计

根据对现场基坑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对周边道路、管线及建筑物等进行测量,支护设计考虑施工空间及施工荷载等外部因素,结合勘察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支护桩及复合土钉墙”等方式进行支护,鉴于该基坑事故案例仅分布于场地东侧复合土钉墙部分,文章仅对复合土钉墙部分进行分析说明。

典型断面如图2所示,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理正深基坑7.0软件进行验算,最后一工况安全稳定系数为1.402,满足规范最小安全系数要求[3]。

图2 复合土钉墙支护典型断面

5 基坑支护失稳分析

5.1 基坑支护失稳原因分析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发生局部失稳坍塌事件,坍塌位置位于场地东部,该区域上部为临时道路,宽度约为4 m,道路外侧为1层门房,道路下部存在两条雨污排水管沟,经现场查验,坍塌长度约为15 m,坍塌时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 m,塌方后侧土体最大滑塌范围约为2.5 m,塌方前后现场照片如下图3—图4所示:

图3 基坑失稳前开挖照片

图4 基坑失稳后照片

在基坑支护塌方后,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与询问,得出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总体分析,主要为现场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对基坑危害性认识不足,监管人员能力有限,监管不力,盲目追求工期;

(2)基坑失稳前后照片相差时间约为6 d,基坑施工开挖至预应力锚杆标高处,实施分台阶开挖,对支护有利,但锚杆及土钉抗拉强度均未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立即进行下一步基坑开挖,面层强度及预应力锚杆抗拔承载力均未达到设计要求,盲目进行下一步工序,直接导致上部支护结构强度破坏,基坑失稳破坏;

(3)基坑开挖后,场地土层含水率较大,现场人员未对异常情况进行反馈,后期对塌方区土体进行室内含水率试验,统计值为31.7%、26.8%、22.0%,平均值为26.8%,湿陷性黄土遇水饱和,土体抗剪强度严重降低,与设计使用抗剪强度严重不符;

(4)基坑顶部存在一平行支护剖面方向污水管沟,埋深约为3.0 m,基坑开挖后,未切断管沟污水来源,仅采取简单封堵措施,基坑失稳后可见污水向外渗流,水流量较大;

(5)基坑支护施工过程直至基坑失稳前,现场未委托第三方单位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直至开挖回填,未见变形监测数据,无法对该基坑变形进行预测。

5.2 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建议

(1)加强监管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培训及技术指导,如有异常应及时向设计人员进行反馈,动态化施工,信息化管理;

(2)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尤其是老城区基坑支护设计,应注意对周边环境调查,摸清周边场地雨污水排水方向,管沟破裂应及时改迁或采取严格封堵措施;

(3)严格按照规范[4]要求,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实时预测基坑变形发展趋势,科学指导,减小基坑失稳概率;

(4)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下管线分布较为密集时,荷载常因外界环境而改变,设计荷载应及时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6 结语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基坑支护施工前,应加强监管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培训及技术指导,加强基坑支护失稳破坏性认识;

(2)基坑支护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分步实施,支护设计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严禁实施下一道工序;

(3)水的因素是导致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失稳的主要外界因素,施工过程应加强周边排水管沟管控与监测,防止地下水管沟破裂。当地层条件、外部荷载发生变化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4)湿陷性黄土地区旧城区基坑支护设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下管线分布较为密集,荷载常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应适当增加安全储备,防止周边环境变化或其他不良因素改变影响基坑安全性。

猜你喜欢
陷性土钉兰州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高边坡施工临时支护方案研究
基于Python的FLAC3D基坑土钉受力统计分析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浅析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