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自然主义生态绿化设计探究*

2022-10-12 07:56赵慧蓉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群落绿地

赵慧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0 引言

2022年6月,党中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个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政府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城市建设的范围来看,城市景观绿化对我国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在生态绿化种植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依然薄弱。城市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绿化形式过于单一,设计和项目实践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形式元素,基于生态理念的设计和建设依然落后。

1 城市公园绿地绿化环境特点

城市公园绿地在当今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成为城市绿地的主体,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玩为主要功能、拥有生态调节与防灾等主要功能的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以及在创造健康环境、展现美学特质等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1.1 景观空间复杂性

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客观的复杂情形。城市空间本身和公园绿地景观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受到时间、区域文化、空间转移等影响。所以城市公园绿地的场地空间有着生命动态性和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场地空间设计就变得相对复杂。这种复杂性具体表现在空间表达的造景的语汇上,还表现在多种多样的历史人文的意念抽象之中。公园绿地中的绿化景观空间不仅是外环境中的装饰,而且是人文、自然、时间相结合的社会深层次文化的反映。如今,绿化景观空间的塑造早已是生态学、经验、诗情画意以及生存空间等多维度的复杂场景。

1.2 社会及自然属性

城市的发展大多是以牺牲自然为前提的,而自然主义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出现和发展则赋予了城市回归自然的契机。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植被景观以及其所体现的综合的生态效益和价值必须以自然规律为设计的基本依托。然而,遵循自然设计只是设计中的初级阶段,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包含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结构等社会内容,绿地景观不可能以纯粹的自然景观为目标,因此公园绿地景观中所包含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安全、舒适、便捷等因素是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性的重要内容。

1.3 绿化景观中的自然观

自然观的形成过程是人对自然的实践过程。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所探讨的“自然”多指“自然物的集合”,尤其以植物景观为典型代表。我们之所以认为自然式生态绿化景观能很好地提供和支持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建设,根本的因素是支撑其发展的科学的自然观与中国千百年来自然哲学观非常契合。我国的古代汉语里没有“自然”一词,“自然”一词的出现来源于“自”“然”的两字连用,指自然而然,本来如此。与西方神学影响下的自然哲学观有所不同的是,我国在“天人合一”的有机自然观思维模式下,我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伦道德应与自然同构,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的秩序。基于各种自然关系和作用的现实关切,我国文化中对自然的观察与把握,总结认知世界的实践理论比比皆是,其中还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敬畏。

2 自然生态绿化设计具体策略

在绿化景观中构成“生态”最自然、最不明显又最永恒的标准为植被受生态过程的支配,并能对生态过程作出反应,特别是自然选择。生态过程包括再生、竞争、死亡和腐烂以及养分循环等因素。针对城市公园绿地自然生态绿化设计,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植物选择策略

传统的景观植物选择标准包含了美学特征、功能用途、环境耐受性、商业可用性。但针对自然主义的生态绿化设计和种植,本地物种、非本地物种和外来物种的考虑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其选择和定义变得越来越困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原先某个区域的优势植物物种可能逐渐退化,而原先被引入的非本土植物的适应性则逐渐增强。当绿地景观设计需要体现地域景观特色时,设计者需要多考虑选用本土物种,并通过生态手段营建拟自然化的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才能使新建的植物群落有效地契合原有的绿地自然生态系统,共同实现生态服务的功能。

选择植物新品种时,当单一物种需要成为复杂生态植物群落设计的一部分时,设计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平衡群落中物种间的竞争关系,通过种间竞争抑制优势物种,以实现群落的长期稳定性。

2.2 设计特点和优势分析

绿化设计要紧密结合城市公园绿地的场地类型和特点,考虑场地的面积大小、地理地貌特征、人文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选择设计与场地相符合的自然植被类型或自然植物群落,协助建立和修复城市环境中的生物链。根据几种典型的城市公园绿地类型,列举3种自然生态种植替换传统绿化的优势分析(见表1)。

表1 城市公园绿地自然式生态绿化种植与传统绿化优势分析

2.3 设计原则

自然式生态绿化设计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将植物以拟自然化的形式组合形成有机且稳定发展的群落式种植设计。在该种植设计中所反映的是以生态为前提的设计观,既是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又是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我们试着结合自然观和现代生态设计理论总结城市公园绿地自然式生态绿化设计的设计原则:①绿化设计应满足视觉效果的同时应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状态;②种植不以纯粹装饰为目标,兼顾环境场地的功能结构功能要素;③绿化种植应注重其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低成本维护和管理,提升绿地社会效益;④绿化形式的选择和空间设计应注重城市公园绿地使用者的需求;⑤绿地植被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减少人类干预,以期达到良好的生态稳定性。

2.4 设计方法

植物的组合方式及搭配,很大程度决定了人们如何观察和欣赏它们。优质的植物景观同时又是动态发展的,不同的植物在此消彼长中持续生长。因此科学有效的绿化设计方法和种植管理是绿地景观保持美观生态、维持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2.4.1 绿化层次和结构设计

充分地学习和理解野生或半野生植物的群落层次,并将其应用于种植设计。这是生态绿化有效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设计师做好绿化景观的空间结构,又能简化种植规划并可视化种植实施的过程。

1)地表层种植多样化 在考虑使用怎样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落进行景观设计时,其中一个重要步骤是种植与不同区域的土壤、光照、水分特征相匹配的多样性地被植物,而非单一物种的地被植物。在这样的混合种植中,极端气候或疾病或害虫消灭地面覆盖层中多样植物的可能性极大降低。此外,与单一种植物相比,更广泛的植物种类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纹理、颜色和开花时间,从而提供更大的美学潜力。

2)程式化/抽象化原生植物群落 在景观种植连续设计活动中,将植物品种所在的本地群落或组团程式化或抽象版本作为设计元素。这种对植物分组的设计是基于自然进化群落的植物学和美学所组成的,但它们通常是抽象的,物种组成更简单,面积比自然模型更小,然后设计中将包含原生群落最重要的物种,运用生态和美学上的分布模式进行表达,提高了这些自然群落的独特特征。

这种方法具有在指定地点突出更多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潜力,而不限于“设计开发”之前原场地自然出现的植物群落。这样的处理能较灵活地适应城市景观场地小气候、微环境因为建设或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的环境改变。此外,场地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和活动也可能需要比自然发生的更多种类的植物群落类型。

2.4.2 “增强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

自然式景观种植运用在城市公园景观中存在冲突。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必然是去自然化的。因此,作为设计师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绿化景观看上去有点野生自然的状态,并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支持一定程度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增强的自然”。可通过以下设计手法实现目标:①植物组合要能引发对野生栖息地的联想,具备特殊环境的特点,如水体边缘有茂盛的芦苇和水草丛,林地和开放空地的边缘交叉带有灌木丛和攀援植物等;②允许部分植物自发生长和自播繁衍,但要处于可控范围;③打造自然和半自然的背景,使人感觉人工栽种的植物与自然植被衔接过渡自然;④针对不同场地使用标志性物种,如开阔空地用草、林地下用蕨类和常绿地被植物。

2.4.3 可持续性发展的种植和管理

我们都希望景观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多数类似自然的植被在生物学上具有高度的可持续性,因为如果进行适当的管理,这些植被将在原地保持和重生,并且预期在不增加水和营养、虫害和疾病控制的情况下生长。

具体到生态绿化管理措施,应考虑尽量推广少灌或免灌群落;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采用以上方法对城市公园的自然生态可持续性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结语

以生态为基础的种植概念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尤其在多变、自然环境受损、人造基质密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环境中追求自然主义风格更具挑战性。因此,设计者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中寻求一条平衡之道,在设计中遵循自然的生命力量,从而感染使用中的人们。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群落绿地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考题分析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