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层架式高效栽培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2022-10-12 05:38龚凤萍段庆虎张应香吴淑平关云霄
中国食用菌 2022年9期
关键词:菌袋菌棒出菇

龚凤萍,段庆虎,竹 玮,张应香,吴淑平,关云霄,李 杰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Dicks.)Gray]又名栗蘑,日本称其为舞茸[1],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异隔担子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树花属(Grifola),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菌[2]。灰树花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硒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所含的灰树花多糖(以β-葡聚糖为主)是一种极好的天然免疫调节剂,在防癌、抗癌和保健方面功效显著[3]。灰树花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目前作为一种高级保健品风行日本、美国市场,且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驯化灰树花。目前国内的灰树花规模化栽培主要在河北迁西和浙江庆元,栽培模式主要是覆土出菇或一季地摆接一季覆土交替出菇;也有采用秋季出菇一潮后低温保藏,待第二年春季再覆土的方式出菇[4]。但以上方式都存在子实体因沾染泥土而被污染的问题,严重影响其品质和销售价格。而不进行覆土,仅在地面单层摆放菌棒的出菇方式,不能实现菌袋100%出菇。胡汝晓[5]采用菌棒一侧割口后并棒或联棒的方法来增加菌棒营养促进出菇;胡建平[6]采用第二潮菇非土覆盖方式,用遮阳网、棉毡等覆盖物保湿,能正常形成原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测,灰树花需要通过增加菌袋的透气性和空气湿度以保证正常出菇。

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前者为后者提供营养物质,只有营养生长阶段积累足够营养并达到生理成熟,方可顺利出菇,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陈耀武等[7]发现,香菇(Lentinus edodes)菌丝在温度为18℃~25℃条件下培养25天左右即达到生理成熟,具备出菇内因条件,当内外因条件同时具备时可以顺利出菇。李长喜[8]进行了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研究,发现在20℃培养20 d~31 d,或25℃培养10 d~20 d,菌丝可达到生理成熟。魏帅[9]研究表明,阿魏菇(Pleurotus nebrodensis)菌丝必须经过低温刺激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因此,食用菌有菌丝生理成熟过程,且同一食用菌不同品种的生理成熟期不同。灰树花栽培过程中常出现出菇不顺利、形成原基时菌袋开口处极易感染杂菌等问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虽然能勉强出菇,但很难达到高产,是制约灰树花大规模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适栽品种筛选

1.1.1 参试菌株

主要选用国内灰树花主产区的部分主推品种,参试菌株详见表1。

表1 参试菌株信息Tab.1 Informations of the tested strains

如表1所示,共对4个菌株进行筛选,使用各参试菌株在豫南地区进行层架式栽培,以期筛选出适宜该地区层架式立体高效高产的优良品种。

1.1.2 供试配方

以多年配方筛选结果为依据,得到原种、栽培种及生产栽培的优良配方,详见表2。

表2 栽培配方Tab.2 Formula for cultivation

如表2所示,按照各配方进行配料。拌料时可先将棉籽壳或木屑等主料提前1~2 d预湿,使主料吸足水分;装袋当天加入麸皮、玉米粉等辅料;加入辅料后尽快装袋、灭菌,防止料变酸。以上配方含水量为53%~55%。

总而言之,教育方式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导致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研意识缺乏;(2)科研精神不足;(3)信息获取及利用能力匮乏;(4)科研选题能力差;(5)科研方法掌握不够;(6)论文撰写能力薄弱[2]。

1.1.3 料棒制作

制袋时间为11月至12月,最迟不晚于次年1月上旬,否则将影响出菇。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内袋厚度为0.006 cm,规格(宽×长)为18 cm×60 cm;外袋厚度为0.003 cm,规格(宽×长)为19 cm×61 cm。拌料前提前2 d预湿木屑,防止因木屑芯部未湿透而难以彻底灭菌。装袋当天加入麸皮、生土等辅料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至53%~55%。采用机械进行装袋和扎口,装袋后逐棒检查微孔。一般料棒重量在2.7 kg~2.9 kg之间为宜,装袋要求松紧适中,标准是用手指按压料袋略有凹陷。尽量做到当天装袋当天灭菌,每次灭菌4 000棒~6 000棒。当底层料温达到97℃~100℃时保持18 h~24 h,灭菌结束后焖8 h~12 h后出锅。灭菌后的料棒及时搬进洁净的冷却室,呈“井”字形摆放。待料棒冷却至30℃以下时迅速接种,接种时菌棒温度不可过低,否则接种后菌种不易萌发。

1.1.4 接种与发菌管理

每个品种3次重复,每个重复接种50袋,共计600袋。栽培种选用发菌满袋后10 d~25 d、成块性好且健壮无污染的原种。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经消毒的打穴器打穴接种。每棒打穴1行,共4穴;每个穴直径为2.5 cm,深度为3.0 cm。打穴后手掰菌块接种入穴,接种块要按压紧实、不悬空,同时压下穴孔周边薄膜。接种后加套外袋、打活结、扎口不宜过紧。之后于25℃暗光、干燥、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发菌管理。发菌满袋后,将菌袋刺孔并置于出菇架上进行出菇管理。期间需观察并记录参试菌株的出菇动态,当子实体菌盖背面出现菌孔时采收,测产量。

1.2 菌丝生理促熟试验

使用菌株HSH4进行试验。为探索促熟温度对灰树花菌丝生理成熟的影响,将发菌透料的菌袋置于18℃、22℃、25℃、28℃、32℃温度下进行促熟管理,每个温度下放置10袋。分别于7 d、12 d、18 d时观察菌丝变化及原基发育情况,18 d后全部置于出菇棚进行常规出菇管理。

1.3 菌袋刺孔对出菇的影响试验

选用菌株HSH4进行试验。将发菌透料的菌袋进行刺孔(试验组)、割口(CK)2种处理。刺孔处理即在菌袋发菌透料后,用香菇菌棒刺孔机进行刺孔,孔径为0.3 cm~0.5 cm,孔深为2.0 cm,每袋刺孔36个左右)。观察并记录不同处理对灰树花原基发育和出菇朵形的影响。

1.4 出菇摆放方式比较试验

选用菌株HSH4进行试验。在菌袋发菌透料后进行刺孔处理,然后将菌袋分别进行地面单层摆放和层架式多层摆放,见图1。

图1 单层地面摆放出菇方式(A) 和层架摆放出菇方式(B)Fig.1 The method of sigle-layer ground placement for fruiting(A)and the method of layer frame placement for fruiting(B)

如图1所示,层架式摆放菌袋的间距为8 cm~10 cm;出菇架分3组,左、右两边2组架子单层放1排菌棒,中间1组摆放2排,层架间距为30 cm,共计摆放4层,各组架子之间留宽度为1 m的生产通道。单层地面摆放菌袋的间距为8 cm~10 cm,每2排~3排预留宽度为1 m的走道,共计6排。

1.5 层架式出菇大棚的构造

灰树花属于中温菌,出菇温度以22℃~25℃为宜,豫南地区在春末及早秋的温度条件下均会出菇,而夏季要实现出菇则对出菇棚有特殊要求。根据近几年试验,摸索出一个适宜灰树花出菇管理的标准棚,该棚含上下双层棚,即大棚套小棚。上层大棚宽为8.0 m,长为22.0 m~25.0 m,边高2.2 m~2.3 m,顶高3.0 m~3.2 m;下层小棚宽为6.0 m,长为22.0 m~25.0 m,边高1.6 m~1.8 m,顶高2.5 m~2.6 m。上下棚拱架高度间距50 cm以上,间距越高夏季降温效果越好。上层棚覆盖高密度遮阳网;下层棚安装白色透光农膜;棚底四周安装60目防虫网至卷帘卷起的最高部位,棚门口安装缓冲门。在上层棚顶部安装一道喷带,每隔50厘米安装1个喷头,可以旋转喷水为佳。下层棚分别在棚两边和顶部安装1道喷带,每隔1米装1个喷头,可以喷雾化水汽为佳。

1.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的Waller-Duncan方法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各组处理间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菌株生长发育情况

各参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详见图2和表3。

表3 参试菌株菌丝和子实体形态特征Tab.3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ycelia and fruiting bodies of the tested strains

图2 参试菌株菌丝长势Fig.2 Mycelial growth vigor of the tested strains

如图2和表3所示,菌株HSH3、HSH4菌丝长势好,出菇后菌丝仍具较强生理活性。菌株HSH1菌丝长势较差,菌袋表面不能形成白色菌膜,接种穴四周出现退菌现象。菌株HSH2菌膜较菌株HSH1稍多,但也有个别穴孔出现退菌现象。在第1潮菇出菇时菌株HSH1和HSH2的菌袋吐黄水现象严重,最后在菌袋表面形成一层褐色菌皮,不再继续出菇。菌株HSH3和HSH4的菌丝洁白健壮,出菇三潮后菌袋表面有少量褐变;在出菇前菌袋表面白色菌膜较多,尤其是接种穴附近菌膜更多。

参试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详见表3和图3。

图3 参试菌株的出菇情况Fig.3 The fruiting presentation of the tested strains

如表3和图3所示,菌株HSH1子实体呈黄褐色,朵型较大,分枝多;菌株HSH2菌盖呈黑褐色,朵型较大,分枝多;菌株HSH3菌盖呈灰褐色,朵型中等,叶片向上翘,分枝较少,柄较长;菌株HSH4菌盖呈浅灰色,朵型较大,叶片厚而宽,叶片向下伸展,分枝较少。

由于HSH1、HSH2只出菇一潮,为统一统计标准,只统计第1潮菇的产量,详见表4。

表4 参试菌株第1潮菇产量Tab.4 Production of the first flush fruiting of the tested strains

如表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菌株第1潮菇平均产量差异显著。其中菌株HSH3产量最高,为403.0 g/袋,最大单菇质量为500.0 g;其次是菌株HSH4,为337.5 g/袋;平均产量最低的是菌株HSH1,仅为84.5 g/袋。

综上所述,灰树花层架式栽培宜选择HSH3、HSH4两个优良菌株。

2.2 温度对菌丝生理促熟的影响

不同促熟温度对灰树花菌株HSH4原基发育的影响情况详见表5和图4。

如表5和图4所示,温度对灰树花原基发育的影响非常明显,菌株HSH4适宜的条件是22℃~25℃促熟12 d。其中,菌丝满袋后22℃~25℃弱光促熟12 d即可达到菌丝生理成熟,开始出现原基;25℃促熟处理下原基数量较22℃促熟处理多,菌袋表面吐黄水较少。28℃~32℃暗光培养7 d菌袋表面分泌黄水较多,慢慢形成黄色菌皮;28℃培养18天开始出现原基。控温处理18天后,将菌袋全部移入出菇棚,按自然温度进行出菇管理。棚中继续培养18 d后,32℃处理的菌袋开始出现原基,18℃处理的菌袋未见原基。

图4 不同促熟温度下菌株HSH4菌丝生长情况Fig.4 The myceial growth conditions of starin HSH4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treatments

表5 不同促熟温度下菌株HSH4的原基发育情况Tab.5 The developmental condition of strain HSH4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treatments

2.3 刺孔对灰树花出菇的影响

刺孔对灰树花菌株HSH4的出菇的影响情况详见图5~图7。

图5 刺孔处理后形成的原基Fig.5 Primordium formed after holing treatment

如图5和图7所示,箭头指示部分为原基,可以看出刺孔出菇的方式利于灰树花原基发育与子实体分化。发菌满袋后刺孔,菌棒气生菌丝较多,刺孔20天后大部分穴孔出现馒头状原基。如图6所示,未刺孔的菌袋菌膜较厚,较难形成原基,在适当促熟处理后在袋壁出现多处祥云状凸起,沿凸起边缘划口促进原基生长,但无效原基较多。如图5所示,刺孔处理的菌袋形成的原基呈现球形,原基分化后外形圆整,朵型好,且出菇位置较固定。

图6 割口处理后形成的原基Fig.6 Primordium formed after cutting treatment

图7 刺孔处理下菌株HSH4不同时期的子实体形态Fig.7 Fruit body morphology of strain HSH4 at different stages under holing treatment

2.4 不同摆放方式比较试验结果

不同摆放方式对灰树花菌株HSH4的出菇的影响情况见图8、图9。

图8 地面摆放出菇Fig.8 The fruiting presentation under sigle-layer ground palcement

图9 层架式摆放出菇Fig.9 The fruiting presentation under layer-frame placement

如图8和图9所示,2种出菇摆放方式均可正常出菇。单层地面摆放出菇方式因菌棒接触地面,故受环境温湿度变化影响较小,出菇管理相对容易;弊端是,空间利用率低,夏季高温天气地下害虫较多,尤其是蛞蝓、鼠妇等害虫会对菌丝和子实体造成危害。层架式摆放出菇方式的空间利用率高,同样面积的出菇棚,采用层架式可摆放4层,空间利用率提高近3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由于菌棒不接触地面,有效避免了地面害虫危害子实体,可保证菌棒品质。但层架式出菇需要特殊的大棚,以便控制环境温度、湿度,较地面摆放出菇的管理更为精细。

3 讨论

针对灰树花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在筛选出适应性较好、易现原基的菌株HSH4基础上,进行温度促熟试验、菌袋刺孔试验、层架式出菇管理试验。并对栽培过程中菌丝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发现在温度为25℃条件下促熟12 d对菌丝的生理成熟最为有利;出菇时采取菌袋刺孔方式对原基发育和子实体分化最为有利;层架式摆放方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并且可以避免地面摆放出菇的病虫害问题。

大部分食用菌需要经过生理促熟才能出菇整齐、一致。陈耀武[7]、李长喜等[8]报道香菇和真姬菇均需要在菌丝满袋后进行生理促熟才能正常出菇。靖云阁[10]研究表明,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在发菌满袋后需要在17℃的低温条件下促熟35 d,才能达到出菇整齐一致。本试验中结果表明,灰树花同样需要合适温度促熟才能达到出菇整齐,参试菌株HSH4发菌满袋后在温度为22℃~25℃暗光条件下继续培养12 d效果最佳,大多数菌袋会长出原基;温度低于18℃灰树花菌棒很难长出原基。

浙江庆元等地灰树花出菇多采用划口搔菌方式催菇,这种方法对环境要求很高,菌棒现原基后才能移入大棚进行出菇管理,否则不能正常形成原基,还会出现划口不及时造成原基分化成畸形菇的现象。刺孔对食用菌出菇有重要促进作用。伍淑树[11]研究表明,刺孔可以解决香菇爆发出菇和不出菇问题。贺国强及班新河[12-13]研究表明,刺孔深度、数量多少均对香菇转色出菇有较大影响。姜宁[14]报道二次刺孔可提高香菇菌棒转色率和子实体产量。本研究中通过增加定向刺孔、穴孔朝下养菌环节,解决了灰树花菌棒在出菇棚内不能100%现原基及原基不能正常分化的问题,管理更加省工、高效。灰树花属于好氧型真菌,在菌丝生长后期菌袋内氧气较少,菌丝活力相对较低。试验通过定向刺孔后将穴孔朝下放置,养菌1周左右菌棒表面可产生大量气生菌丝,袋壁菌丝浓白,尤其是刺孔部位形成较多菌毛,为原基形成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待原基分化成珊瑚状时要立即翻转菌棒使原基在袋子上部,通过均匀的光照保证原基分化完全、朵形圆整。

通过优良品种筛选、出菇关键影响因子的研究及配套管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灰树花不能100%现原基、原基不分化、菇形差的问题。同时,层架式栽培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灰树花栽培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解决了灰树花覆土栽培子实体沾染泥土、连作障碍、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为灰树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菌袋菌棒出菇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