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凡十年 高质量发展写就壮美华章

2022-10-12 12:02:30中国报道陈珂
中国报道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陕西省陕西

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8月31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中国这十年·陕西”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向各界亮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发展蝶变的“成绩单”。

10年来,陕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41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实现翻番;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建成世界首个实用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高端无人机等技术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陕西自贸试验区3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西部第一;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油气当量保持全国第一;民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长足进步……

成就已载入史册,征程未有穷期,陕西省将在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经济发展呈现新局面,为迈步新征程积蓄磅礴力量

10年间,陕西不断刷新经济发展的好成绩,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2013—2021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2021年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326.86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有力支撑了陕西省经济增长。2013—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401.55万人,年均增长0.3%;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7%以下,连续多年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任务。

在经济总量之外,陕西在其他领域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10年来,陕西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规上制造业年均增长9.1%,工业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大关。陕西省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2013—2021年,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西安地铁网、高速公路网持续扩大,先后有西宝、大西、宝兰、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地铁1、3、4、5号线等投入运营,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484公里,较2012年增长58.8%,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重大突破。

关中、陕北、陕南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年均增长7.7%,陕西省城镇化率提高13.9个百分点。陕西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约60%的煤炭和天然气外运保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陕西力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总产和单产均创新高。全国唯一农业自贸片区杨凌持续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陕西农业科技在“一带一路”沿线“开花结果”。陕西省科研团队在全球首个发现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实力增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10年来,陕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守正创新,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陕西扎实建设创新型省份,围绕信息、材料等领域培育重大创新平台,启动建设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实施科技项目技术总师制等。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推力达500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实现重大突破……陕西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百项,为嫦娥探月、北斗组网、载人深潜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这背后是陕西科技创新引领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陕西省产业链“筋骨”日益强壮、“血脉”加速打通。

实施创新型企业腾飞行动,打造200支“科学家+工程师”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光子、航空等23条重点产业链……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两链”融合。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3倍,产业结构不断向“新”迈进。2021年,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之打造为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2022年上半年,秦创原带动陕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43.3%。

与此同时,陕西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作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6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累计开行13206列,国际货运干线增至16条,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黄金通道”。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国内17座城市提供“+西欧”集结联运服务,吸引了一批行业龙头前来投资,有力促进了陕西对外开放步伐。

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5年来,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探索“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举措,开通首尔—西安—河内等4条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目前,陕西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6条,通达37个国家和地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排名跻身全球前50位。10年间,陕西进出口总值先后跨越4个千亿元大关,2021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为4757.75亿元,是2012年的5.1倍,贸易伙伴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陕西8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好办”,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国第8位,并成立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为相关主体开辟绿色通道。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擘画山青水美的崭新画卷

10年来,陕西从大气环境、水环境、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等多方面下功夫,让生态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自然更加“健康”。

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陕西省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空气质量达到实施国家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陕西实现完全“拴牢”流动沙地,使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

10年来,陕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4万座,累计拦泥58亿吨,年均入黄泥沙量由2000年的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有针对性地采取重点河流污染治理、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加大工业污染减排等措施,实现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人心。目前,陕西主要河流优良水体占比超过九成。

这10年,绿色发展意正浓。为做好秦岭生态“卫士”,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生态空间修复行动等,陕西省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地建设等保护工程,修订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挂牌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目前秦岭范围建成各类保护地116处,占秦岭陕西段总面积的15.81%,陕西的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朱鹮种群数量从10年前的1000余只发展到7000余只。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无疑是环保领域一场新的变革。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窗口期和重要机遇期。作为国家第一批低碳试点省份,近年来,陕西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深化低碳试点示范等一系列举措,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结构,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积极精准应对“双碳”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挑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持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助力陕西在全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民生答卷暖人暖心,擦亮三秦儿女的幸福底色

陕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倾心倾力谋为民之举、求利民之实。

过去10年,陕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9%。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小木耳、大产业”式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村村基本都有集体经济收益,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去年,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陕西省综合评价为“好”。

倾心倾力,体现在一份份“民生清单”上。数据显示,陕西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0年来共惠及90多万户居民,交通出行等领域“小切口”改革受到群众欢迎,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历史最好水平。提前整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陕西省连续多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构建低保、特困群体和低保边缘户、支出型困难群体以及其他遭遇突发情形的困难群众3个救助圈;不断拓展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建成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在村(社区)建立“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为困难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陕西省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5万个、床位总数30.5万张,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2%的行政村,日间照料中心覆盖70.49%的城市社区。

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随着医疗改革落地推进,陕西省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陕西省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效缓解了三秦百姓看病难问题。紧密型医共体让群众享受到优质可及的医疗资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陕西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3人,是2012年的1.7倍,达到小康社会人均医生指标标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民族旺。今年,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建成开馆、全国首座考古学科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群众可在“家门口”共享高质量公共文化设施。陕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秦大地上赓续发展,不仅“中国好人榜”陕西上榜人数居全国前列,还在文学、影视等领域催生出一批精品力作。在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主题街区带动下,陕西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亿人次。

过去10年间,陕西交出的“答卷”不限于此,也不止于此。考卷常新、本色依旧,“赶考”永远在路上。从“长安号”奔驰千里到空港通达天下,从云横秦岭郁郁葱葱到“引汉济渭”沃野成片,从永宁门大唐遗风到浐灞河畔广厦高耸……苍山如海,水净天蓝,芳华似锦,陕西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陕西省陕西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2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6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8:18:33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06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2
聚焦两会
陕西画报(2018年1期)2018-11-17 19:33:14
走近你,我的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