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刹那 不惧永恒
——读《太阳和蜉蝣》

2022-10-12 01:03刘文睿
新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蜉蝣汤汤太阳

蜉蝣,是春夏之交常在潮湿地带出现的有翅昆虫,寿命仅有数小时到几天不等。因其朝生暮死却羽翼优美,翩翩飞舞而尽其乐,所以古代文人常用作比兴,“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它的寿命虽短,但不妨碍被拿来和时间跨度长的事物对照。在《淮南子·诠言训》中,蜉蝣是和龟作对比的:“龟三千岁,浮游不过三日,以浮游而为龟忧养生之具,人必笑之矣”,形容浪费寿命忧心自扰的可笑。可以说,借蜉蝣的形象抒发不知何去何从的怅然,或须臾之寿比于天地永恒的嗟叹,在我们的文化长河中存在了上千年。

历史的荣光与无奈,似乎都融入那轮辉煌的落日。强汉盛唐,中国古代的两个强势时期,便都是以西安为舞台。汉朝,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而出,把东方文化的神秘精巧与灿烂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敞开了胸怀迎接取经归来的唐三藏和纷至沓来的遣唐使。

《太阳和蜉蝣》就是这样一本既轻巧、又带有经典传承重量的童书。本书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撰文,插画家大面包配图,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生动的画面,描述了蜉蝣短暂一天生命中的见闻,以她与太阳之间的互动,来和读者探讨有关生命的议题。蜉蝣与太阳二者形象的差距之大,继承了以“微小”对“庞然”的传统,只是以此为议题来创作给孩子们看的书,让人忐忑,这会是怎样一个故事。

开篇,小小的蜉蝣在阳光的照射下诞生了,她披着暖霞一般的颜色,冲破水面,兴奋地和太阳问好。此刻她为拥有一日的生命而自满,不知道这世上的生物寿命大部分都长于她。就算是令大地复苏的朝阳,又和自己有什么两样!小蜉蝣热切地和遇见的小生灵们打招呼、自我介绍,像极了人生伊始的婴孩,所有事物都是新鲜的,因为新鲜而充满乐趣。

太阳是无言的。在亘古近乎永恒的时间跨度里,太多生命出生又陨落,一只蜉蝣怎么想或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似乎并不重要。小蜉蝣在晨光中安然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热烈欢快的时光。但正如总是戛然而止的童年,当小蜉蝣遇见了小蝌蚪,小蝌蚪道出一天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天”时,她遭遇到第一个打击。太阳落下即是她的寿命终点,突然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书中画面的色调也跟着转为代表理性的冷色调,提示读者发觉所有生命只是时间长河的“一部分”,仅仅为新生而庆祝的时光会很短暂。

漫漫时间的长河中,一天不足论道。但一天仍可以变为距离尺度,去丈量走过的心路。这是故事中的小蜉蝣所完成的成长,从庆贺出生、承受打击,到坦然面对自我乃至死亡,一天显得不是那么微不足道了。故事结尾,小蜉蝣没入黑暗,结束了她充实的一生。读者马上开始怀念她那可爱、灵动的形象,内心充满怅然。好在天又亮起时,画面里又有新的蜉蝣在阳光的照射下诞生,生命的轮回又带来新的希望。

飞翔是蜉蝣唯一能做的。于是小蜉蝣从低处飞往高处,努力向上飞行来更多地观察“今天”的这个世界。太阳认真地告诉她世界也很广袤,于是书中的图画变为太阳的视角,拨开云雾俯瞰田野、村庄、沧海、山川……这是小蜉蝣无法企及的高度,才飞到树梢,一天就快过去了。这一次,小蜉蝣没有难过,因为她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又似乎都看到了。画面开始变为炙热的红色,仿佛刚出生时,小蜉蝣鼓着红红的脸蛋,表情坚毅,决定飞向太阳——她成长了,余下的规划是向着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前进,而且坚定不移。这一刻就连太阳也为她驻足,仿佛时间的滚滚洪流能够停下一瞬。读到此处,前面思来想去的生命的意义,答案已经昭然若揭。在有限的生命跨度中,人们若放弃诘问转而活出自己的精彩,似乎是更重要的事啊!

这时无言的太阳主动和小蜉蝣说话了,问她是否伤心?柔和的光线从头顶照过来,也照到了读者的心里,画面重新被点亮。于是,小蜉蝣再次开始飞舞,勇敢地向太阳请教“一天”之外的光景。纵使蜉蝣将与太阳共历的时光短暂如同刹那,她的问题却是需要被认真回答的:白天黑夜交替,一年四季轮转……即使可以归为周而复始的“今天”,也是样貌各个不同的。听罢,小蜉蝣陷入沉默,思忖剩余生命的规划;读者也由此展开联想,作为人有近百年的生命时长,这样的一生又能做些什么呢?

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打击。小蜉蝣遇见了野鸭妈妈,想要等她的孩子出生——可是十天她也等不得;随意找到一个花蕾休憩,花蕾也拥有比她更长的时光,只有自己如此微小,不识晦朔……插画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渐失去配色,即将出生的鸭宝宝只能停留在蛋的形状,而艳丽的花蕾也模糊了轮廓,只用色块来表现。原来,在超越生命范畴的领域,小蜉蝣看不真切,更无法展开想象,人类何尝不是如此?读者的心境也跟着她一起落入纷乱的草丛中。

由于历史问题,无相关消防验收意见。《消防法》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C、D泊位竣工验收日期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日期早。

利用蜉蝣的一生在童书中谈论向死而生,是适宜的。和成年人不同,儿童没有那么多人生经历,对死亡的理解是模糊而朦胧的。作者汤汤没有将笔墨放在营造生命短暂的哀伤上,而是用质朴、充满余韵的语言暗示小读者生命的意义,用恰当的方式来告诉他们“知死而后生”。绘画方面,插画家大面包在配图中运用了水彩、丙烯、蜡笔、铅笔、碳粉等多种绘画方式,还多处使用拼贴技法,塑造了一个质感丰富、立体的小世界。值得玩味的是,除了故事主线的小蜉蝣和太阳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配角”。比如新生时期小蜉蝣遇见的蜘蛛、蜻蜓、蜜蜂……每一个小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路线,并且贯穿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似乎是小蜉蝣这精彩一生的见证者。图文的和谐一致,赋予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反复观察回味,成人在阅读时也能收获美的感动。

原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悲伤故事。回看全书,不难发现这也是一个巧妙的达观故事。巧妙在于,汤汤把悲凉的“朝生暮死”写成一段充满冒险感的旅程,随着小蜉蝣走出池塘,遇见小蝌蚪、野鸭妈妈、待放的花蕾,故事层层递进,让人一直期待着小蜉蝣的下一个际遇。而情节的递进又被限定在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框架内,小蝌蚪变青蛙要两个月,那还太远;野鸭妈妈孵小鸭要十天,尚无法想象;而花朵盛开,只待明日。“明天是什么?”小蜉蝣问花蕾,她不知道超越一天之外的生命是什么样,没人能够回答她。太阳一升一落,是我们多么习以为常的一件事,这对小蜉蝣来说,却是无法跨越的想象鸿沟。于是在这场天真烂漫的旅程之外,是一抹化不开的哀愁。好在小蜉蝣最终抛却了迷思——旋即读者跟着也抛下对自身命运归处的遐想,生命不就是这样吗?与其花费时间悲叹自身的渺小,不如去珍惜所拥有的。故事在为命运叹息中又回归达致。

我们总哀叹命运有太多不公,这些不公毕竟还囿于人类社会的范畴之内,而括在这范围之外的最大不公,就是生命时长的有限性。作者汤汤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类比起蜉蝣,生命长度是其三万倍,比起太阳,其实一样短得要命,而太阳比起更无限的事物,说不定也只是蜉蝣一只。所有的事物都有终点,因为有终点,而显得更加珍贵。”《太阳和蜉蝣》从生命的有限性出发,向近于无限的对象发起挑战,最终没有停在哀叹命运不公的无力感上,而是悦纳自身的渺小,感恩并珍重。可以说,这部作品将哲学中常探讨的“未知死,焉知生”的观点和童话故事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和小蜉蝣相同,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孤独地为自己而活、作为人类个体的命运必然是走向死亡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存在”。

1949年春,母亲带我到香港投奔二哥。这年我20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二哥要我留在香港帮他做生意,美国的三哥希望我去他那读大学,而我自认为前途在大陆。

建筑设计: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上海臻源木结构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贵州。

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太阳和蜉蝣》可以做到生命教育的启蒙;对成人读者来说,这本童书教给我们,应暂时忘记令我们认清“存在”的那个必然(死亡),去肯定和拥抱生活;对于想要进行亲子阅读的家长读者,不妨为孩子重点讲述小蜉蝣在她短暂的一天之中,曾经竭尽所能地去触碰世界,结识了蝌蚪、野鸭;了解了世界、自然;知晓了生命之外还有生命,水洼之外还有更大的天地……尽管终点归于沉寂,但过程却极为灿烂。人生也是如此,“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宝贵的生命时长不应只是用来记忆波澜,或者去揣摩何为不公,虽然这些阶段都很重要,但还有更多细小的美好值得被记忆。

读罢《太阳和蜉蝣》,相信读者再看到夏日湖畔成群结队的小虫,都能回想起小蜉蝣在柔美的光线中翩翩飞舞的样子。“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不会为其归处而忧心忡忡,也不会为其暮死而唏嘘哀恸,因为每一只蜉蝣,我们都似曾相识。

猜你喜欢
蜉蝣汤汤太阳
小绿的樱桃(下)
哪怕是只丑丑猪(中)
她就在我书架上
黄昏的蜉蝣
太阳几点睡觉
许白与周汤汤
话说蜉蝣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