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近日开启“节能过冬模式”,有媒体称,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节能措施。20世纪70年代,世界先后经历了两次能源危机,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受影响更大。各国政府在重压之下纷纷采取各种应急措施。
1973年10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以中东国家为主的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支持以色列的欧美国家做出石油禁运的决定,到1973年底,国际油价飙升,多年享受低油价的西方国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时,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石油占到了这些国家总需求量的近一半,许多国家石油存量只能勉强支撑一个半月。
欧美一些国家当时都曾筹备实行燃料配给制。实际上,美国的燃料配给票已经印好了,就等着政府一声令下开始发放使用。一些欧洲国家情况也差不多,瑞典和芬兰相关的法案已经拟好,但终因公众的强烈反对而未能最终实施。
虽然美国印好的燃料配给券,后来的结局是躺在国家邮政博物馆中“睡大觉”,但当时的举措实际上已经无异于实行配给制了。首先,对加油加气量进行了一定限制。1974年初,美国有1/5的加油加气站因为无油可加而关闭,剩下勉强营业的也“底气不足”。其次是对车辆采取限号加油加气。根据车牌尾数,每周一三五对单数车开放,二四六对双数车开放,星期天关门歇业。还有就是对车辆实行限速。1974年1月2日,尼克松总统签署了限速法案,将美国车速的上限定为每小时55英里。欧洲各国的限速标准略有不同,但多数也采取了限速措施或提倡民众以经济时速开车。
除了冲着燃油“使劲儿”,各国针对取暖的节能措施也层出不穷。1973年,英国遭遇了史上最寒冷的一个10月,加上石油危机,英国人面临的取暖问题雪上加霜。时任首相爱德华•希思就号召英国民众共度时艰,要求每个家庭冬季只在一个房间开暖气,全家人集合到这个屋里取暖。这一年,英国人还掀起了自二战以后的又一次全民织毛衣热潮,许多家庭不论男女都挥舞着毛衣针上阵,只为了待在室内时家人身上能更暖和些。也是从这年开始,西方时尚界掀起一波毛衣的热潮。无独有偶,后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也曾为了节能,号召美国人在冬天觉着冷的时候就在屋里穿上毛衣,而不是将暖气或空调的温度调高。
一向大手大脚的美国人,面对能源危机不得不节约'起来。1974年1月6日,为了节能,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全国提前4个多月进入夏时制,而且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份。其实,美国不少州是反对夏时制的,上一次全国强制实行夏时制还是在二战期间。为了省油,许多美国家庭改为以电供暖的模式,许多航班的班次减少甚至取消。为节约能源,全国的照明电灯限时关闭,白宫带头执行。白宫箕至加装了一套太阳能电池板,带头使用新能源。美国不少家庭开始给房子增加保温层,后来这一做法逐渐普及开来。在那之前,不少美国人使用家电都是崇尚大功率的,也是能源危机教会了他们节约,为家电设定能效等级标签也是从70牟代能源危机下的美国开始的。
为节能,欧洲国家也不甘落后。英国、挪威、意大利等国开展了“周日无车”运动,倡导民众周日绿色出行。有的国家开始还提出周六也禁车,但考虑到此举对餐饮业影响太大不得不作罢。周日不只禁车,民航飞机和各类船只也一度停运。荷兰政府还发布了限电令,居民的用电量如果超过了限额或将面临牢狱之灾。
能源危机还撼动了美国汽车的霸主地位,原本受欢迎的大排量、高油耗车不得不开始让位给排量小、省油的日本汽车。正是借助能源危机,日本的丰田汽车打开了欧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