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数字学术服务模式研究及启示

2022-10-11 08:31杜杏叶李涵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论文

■杜杏叶 李涵霄*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科研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以数字工具、技术和方法为支撑的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成为了新的科学研究范式[1]。在该背景下,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方式、体系化的知识组织与关联,以及预印本和开放科学等新兴理念不断被推出与发展,改变了科研人员的需求与行为,同时对科技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承载科研学术成果的主要媒介,科技期刊在支撑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面对数字科研环境下日益复杂且深入的科研需求,科技期刊开始探索针对数字学术的新兴服务模式,旨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由学术出版者向科研服务者角色的转型,为数字学术活动提供更深层次的支撑。

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的内涵与外延都较为宽泛,包括科技期刊出版主体(科技期刊出版商、编辑部、数据库商等)基于科技期刊资源(主要是科技论文资源、科技论文关联资源、学术评审资源、学科专家资源等)开展的有利于数字学术的各种服务,可促进或辅助新的科研成果的产出、出版与交流[3]。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意味着科技期刊服务价值链的进一步延伸,已成为科技期刊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大型出版商或出版平台均积极开展数字学术服务,尽管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体系以及相应的标准化服务流程,但仍在该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国外以爱思唯尔(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威立(Wiley)等为代表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不断展开若干战略性收购,将诸多数字学术服务平台或工具纳入自身旗下,为建构面向科研全流程的数字学术服务提供了强大助力,同时这些大型出版集团还通过构建集成的解决方案与决策工具、建立基于“智能内容”的新型数字解决方案等措施[4],将数字学术服务提升至战略重点的高度。国内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及以中华医学会为代表的学/协会也在不断尝试各类数字学术服务项目,例如:中国知网推出的“OKMS——协同创新平台”[5];中华医学会建设的包含全文数据库、临床案例数据库、医学知识库、出版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等在内的服务平台[6]。然而,我国期刊大多为单刊发展,或仅依托小型学科刊群,整体规模较小,与所在行业和学科关系紧密[7],其资源体量与技术能力从根本上局限了数字学术服务的发展,使其在融入与支撑科研全流程的效果方面与国外优秀期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在实践层面已逐渐发展起来,而相应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各项服务内容展开,形成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科研数据服务、开放获取服务、科研成果传播服务等各自独立的研究议程。也有学者从全局视角,提出了科技期刊增值服务,即在基本服务之上,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通过对科技期刊资源的再加工与优化整合,促使科技信息与服务增值[8],并在该概念的基础上,对科技期刊提供的定制解决方案、科研辅助工具、富媒体出版与数据出版、论文写作指导、媒体宣传推广、学术交流平台搭建、科研成果评价等增值产品与服务进行了分析[7,9-11]。科技期刊增值服务研究较为重视数字技术在服务中的应用,也涉及科学研究的多个环节,已形成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研究的雏形,但其概念外延较为宽泛,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尚不能反映科技期刊面向数字学术活动各阶段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面对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整体性研究匮乏、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发展滞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亟需对国际现有优秀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案例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以总结科技期刊面向科研全流程的数字学术服务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行业发展创新服务、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设计

数字学术服务是一个宏观体系,包含各个服务层面及内容,因此根据科研全流程理论划分服务阶段是分析服务模式的首要前提。

1.1 科研全流程概念

科研全流程是指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又被称为科研生命周期。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对教职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科技创新的工作流程,包括发现、收集、创造、共享等过程[12];同年,Humphrey[13]提出E-science环境下的科学研究生命周期,梳理了从研究设计到数据收集、加工和分析,再到研究输出的全过程;英国科学与技术设施研究理事会(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Council,STFC)构建了数字科研环境下的科研模型,把科学研究看作一个包括分析研究趋势、产生研究思路、设计和组织项目、申请项目、进行实验、收集组织数据、分析数据、发布交流研究成果、保存成果的连续工作流[14];基于STFC模型,张晓林[15]于2012年构建了一个涵盖9个环节的科研全流程模型,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研全流程理论。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开放科学环境的影响,科研活动开始向更加开放透明的方向发展,开放科研数据、开放同行评议、开放科研交流社区等形式不断萌发,从而拓展了传统科研活动链条,推动了对科研全流程中新型用户需求及服务模式的探讨。

1.2 分析框架

根据上述科研全流程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本文将科研流程划分为3个阶段,针对3个阶段进行数字学术服务的探讨,3个阶段及代表性的服务模式分别为:针对科研准备期的知识服务、针对论文写作及发表的出版服务,以及针对科研成果发表后的学术交流与传播服务,分析框架见图1。下文将选取典型案例,并从3个阶段出发对其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1.3 案例选取

爱思唯尔是国际知名的科技、医学出版集团,创办于1880年,属于RELX集团,目前已出版了2700多种数字化期刊和43000多种电子书,推出了ScienceDirect、EI、Scopus、Embase等文献检索数据库[16]。基于丰富的数据资源,爱思唯尔提供了众多信息产品及服务,覆盖从知识发现到科研管理,再到数据分析与存储、论文写作与发表,以及成果传播与评价的全链条服务内容[17],是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的优秀范例,因此本文将选其作为调研案例,分析归纳其面向科研全流程的数字学术服务内容与模式。

2 分析结果

2.1 科研准备期的知识服务模式

科研准备期涵盖科学研究的调研与知识发现、选题分析与研究设计等环节。针对这些环节中对于集聚性科研文献与数据以及深层次知识关联与挖掘的需求,爱思唯尔推出众多知识检索与知识发现系统,为科研用户提供科研资源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数字解决方案,同时提供一系列平台工具,辅助科研用户进行知识发现、项目调研、寻求合作对象和文献管理等活动。

图1 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分析框架

2.1.1 知识库及检索系统

功能强大的知识库及检索系统是爱思唯尔服务于科研的基础。(1)全文数据库资源。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是爱思唯尔的核心产品,于1997年推出,涉及24个学科的2500多种期刊和40000多种图书,以及140万篇经过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论文[18-19],具有期刊数量多、学科覆盖面广、数据更新及时、回溯时间长等特点[20]。(2)搜索平台。Scirus是爱思唯尔于2001年推出的专门针对各类科学信息的搜索平台,能够对众多数据库中的资源以及其他报告、专利、期刊、科研网站等科技信息进行检索。(3)强大的文摘数据库资源。Scopus文摘数据库由爱思唯尔于2004年推出,收录了来自全球7000多家出版商的文献,涵盖27个学科领域,最早可追溯至1823年。同时,该库还将预印本资源纳入其内容收录范畴[21]。(4)一站式资源搜索平台。爱思唯尔还发布了一站式资源搜索平台SciVerse,该平台对上述ScienceDirect、Scopus、Scirus等平台进行了整合,提供更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网络开放机构知识库资源和其他相关科研信息也可在该平台检索[22]。

在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爱思唯尔针对学科化、专业化的知识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专题知识库,如:面向应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Engineering Village综合数据库,提供包括Compendex(EI工程索引数据库)、Inspec在内的12个工程文献和专利数据库;面向地球科学领域的Geofacets数据库;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Embase数据库;面向药物化学领域的Reaxys和Reaxys Medicinal Chemistry数据库;面向临床研究的Gold Standard Drug Database药物信息数据库和PharmaPendium药物安全信息数据库;面向影像学领域的STATdx数据库。

这些兼具广度与深度的知识库及其检索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专业知识资源的存储、发现与集聚,并通过数字化与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科研用户,供科研人员浏览、检索与利用,是科研准备阶段的关键知识来源,也是开展数字学术活动的重要基础。

2.1.2 知识关联与知识发现系统

除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外,爱思唯尔还对大量的数据集合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关联与聚类,形成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知识发现系统,以提炼更多潜在的知识内容,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数字解决方案。(1)在医学领域,爱思唯尔提供了包括ClinicalKey、ClinicalKey临床精钥、ClinicalPath、Clinical Pharmacology和Care Planning等在内的一系列辅助临床研究与实践的服务产品,其中:ClinicalKey是医学信息平台,提供各类医学资源,如医学图书、医学期刊、医学影像、循证医学知识、诊疗指南等,并支持医学内容的语义检索;ClinicalKey临床精钥是针对中国用户推出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包括智能的临床搜索引擎、精准的临床答案、前沿临床指南、药物数据及常用临床查询工具等内容服务;ClinicalPath与Clinical Pharmacology同样是支持研究决策的服务产品,前者为癌症治疗提供循证治疗范例,后者则提供经同行评议的循证用药信息;Care Planning将患者故事与临床实践指南相结合,为新的护理计划的研究与创造提供参考。(2)在工程领域,Knovel平台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产品、交互式工程工具以及专业化的工程数据搜索与分类,同时还能够与其他工程软件或知识发现平台集成,以支持知识创造过程。(3)在药物研发领域,Pathway Studio能够基于庞大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关联与特定基因、疾病或生物标志物有关的信息,帮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开展疾病机理研究,确定靶标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PharmaPendium则主要基于药物批准文件与相关比较数据,识别药物安全问题,协助科研人员开展药物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2018年,爱思唯尔拓展了与药物研发公司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方面的合作,推出了基于AI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Entellect平台[23]。Entellect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标准化科学文献及专利资源,提供可开发的模块化数据解决方案,并以人工智能即用(AI-ready)的方式交付数据,为创新制药研究提供了可扩展、可定制的智能化数字知识服务[24]。

2.1.3 系列研究辅助工具

为数字学术活动提供基于流程的科研辅助工具及数字技术支持,是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科研准备期的各个环节,爱思唯尔推出了不同的服务产品及工具,这些工具或支撑单独的科研环节(例如寻找研究领域专家的Expert Lookup),或覆盖多个科研环节(例如提供科研管理、科研合作、资金申请等服务的Pure)。对不同环节所对应的辅助工具进行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在科研项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方面,辅助工具主要支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进度审查等;科研合作支持主要包括人员简介展示、领域专家查找、合作关系分析等;资金申请包括对相关信息的整合、科研经费管理、资金使用监测以及申请文书的写作技能培训等方面;文献管理工具主要包括科研文献或数据的查找、存储、管理、注释、分享或引用等功能。

图2 爱思唯尔提供的科研辅助工具

2.2 论文写作及发表阶段的出版服务模式

针对论文写作及发表的服务是科技期刊的传统服务,过去通常指基础的论文提交、评审、纸本出版及数字出版服务。在此基础上,爱思唯尔不断向外拓展其服务内容,形成了适应开放科学环境的开放出版服务、丰富科研成果呈现形式的富媒体出版服务、针对科研过程数据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与数据出版服务,以及支持论文协同写作的辅助工具服务等模式。

2.2.1 论文投稿支持

爱思唯尔旗下期刊大多使用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论文投稿系统Editorial Manager(EM)。EM支持作者直接在系统上传论文摘要、关键词、版权信息、基金信息、视频等必要信息,同时允许投稿作者实时追踪投稿进度并与期刊联系。除此之外,爱思唯尔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论文投稿的服务,例如向作者推荐投稿期刊的Journal Finder工具与推荐转投期刊的Article Transfer Service服务,以及科研诚信检测工具Publishing Ethics Resource Kit等,这些工具有力地支撑了爱思唯尔旗下期刊为作者投稿提供有效帮助,辅助作者顺利完成论文投稿。

2.2.2 开放出版服务

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与时效性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7],为满足数字时代科研人员对更加快速、更加开放透明的科研信息交流的需求,爱思唯尔推出了预出版、预印本、开放获取出版、开放同行评议等服务模式,旨在进一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促进学术交流。(1)预出版模式Article Impress可以使论文在通过同行评议后就立即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同时可标注论文的卷期[20]。(2)预印本方面,爱思唯尔与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SSRN)达成合作,鼓励研究人员在同行评议前共享其研究成果。SSRN是一个免费的预印本服务器,目前已有超过46万的爱思唯尔旗下期刊的作者在SSRN上传了涉及50多个学科的超过78万篇研究论文,论文年下载量达1310万次[25],极大地推动了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成果的交流共享。(3)对于开放获取,爱思唯尔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服务:①支持开放获取出版。爱思唯尔旗下的2700多种期刊目前几乎都支持开放获取出版,其中包括600种完全开放获取的期刊。②支持绿色开放获取。对于部分已满时滞期的订阅论文,爱思唯尔提供免费的绿色开放获取服务。③推出开放获取转型协议,为研究人员、图书馆员与科研机构提供更多开放获取解决方案。④推出开放获取基础架构。面向科研机构的Digital Commons能够为教职工、学生及研究人员提供开放获取支撑,辅助机构知识库的管理与推广。(4)开放同行评议同样是能够促进科学研究更加开放透明的重要方式,爱思唯尔推出了Reviewer Recognition Platform(RRP)审稿人识别平台,支持审稿人追踪评阅记录和选择是否向大众公开论文评阅意见[26],也可以帮助作者及时了解论文被评阅的状态,是爱思唯尔开放出版的重要内容。

2.2.3 富媒体出版服务

语义技术、多媒体技术与交互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论文呈现形式,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发表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能够以更加专业、丰富与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呈现。2009年,爱思唯尔在其旗下的Cell出版社实施了“Article of the Future”项目,旨在重新定义期刊论文的在线呈现方式,摆脱传统的以印刷为主的出版模式[27]。在初始阶段成功后,爱思唯尔确定了项目的概念细则,并将其推广至其他期刊,覆盖材料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28]。“Article of the Future”的概念主要包含三大方面:(1)提供最佳的在线阅读体验;(2)提供更丰富的论文内容;(3)提供论文相关信息与附加功能[27-29]。其中,论文的浏览与阅读是出版服务的基础,为增强论文可读性,爱思唯尔通过用户调研,对出版格式、论文导航与论文布局进行了细化。在内容方面,爱思唯尔注重内容的可拓展性,支持作者分享更多信息,如数据、代码、视频、交互式图表,并创办了专门的视频期刊(如ScienceTalks),用于发布原创的、经同行评议的科学讲座、教程或新闻等。论文内容的可发现性也是项目关注的重点,论文的补充内容以及与论文有关的外部信息和附加功能可被关联至特定文本处,允许读者随时查阅与使用。

2.2.4 科研数据服务

面对数字学术活动中对于科研数据整理、保存与再利用的需求[30],爱思唯尔提供了从数据整理到数据存储,再到数据发布与出版,以及数据分析与利用等全流程的科研数据服务。首先,爱思唯尔在Digital Commons开放获取的基础架构下推出Digital Commons Data工具,为机构提供科研数据管理计划支持,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整理、存储与共享数据。其次,爱思唯尔面向不同的学科领域,推出专业化的数据管理服务,例如:针对临床研究的Veridata EDC工具,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收集、存储、共享与分析临床试验数据;针对药物化学领域的Professional Services专业数据管理服务,可通过语义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帮助研究人员检索、整合和分析研究数据,提供定制的数据集成与应用分析。爱思唯尔还向用户提供第三方数据知识库,如Figshare,科研人员可在其中保存与共享数据、图像、视频等,并允许其他人免费访问。最后,爱思唯尔不断探索科研数据的公开出版形式,推出一系列研究要素(Research Element)期刊,支持数据、方法和协议、软硬件、代码等研究要素的正式发表,例如发表研究数据的DatainBrief、发表研究方法或协议的MethodsX与STARProtocols、发表软硬件的SoftwareX与HardwareX、发表研究代码的SoftwareImpacts等。

2.2.5 写作辅助工具

论文写作辅助工具主要支持学术论文的写作编辑、进度跟踪、版本记录、格式/语法纠错、无缝协作等方面。Elsa是爱思唯尔推出的面向出版的在线内容创建平台,包括写作、跟踪、协作、创造等功能模块。在论文写作方面,Elsa支持在集中式仪表盘上的写作与编辑、写作的时间安排、完成进度的可视化展示等;对版本记录的便捷跟踪与比较是跟踪模块的主要功能,旨在解决写作过程中版本混乱或丢失的问题;协作方面,Elsa支持从文稿产生到投稿的整个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创造是指支持科研人员创造更加丰富的论文内容,Elsa通过利用相关AI技术,能够对内容标记、链接、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此外,爱思唯尔还推出协助跨语言写作的Translation Services和Language Editing Services等翻译润色服务、辅助科研绘图的Illustration Services,以及为科研人员提供写作技能培训的Researcher Academy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写作辅助工具与研究辅助工具相结合,共同支撑了从研究准备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为数字学术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数字技术与科研工具,也成为了爱思唯尔重要的数字学术服务优势。

2.3 科研成果发表后的学术交流与传播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在线科学交流具有动态多向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用户自组织等特点[31],是科学交流的必然趋势[32]。在该种交流模式下,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成果的传播推广、科研经验的交流分享以及研究影响的计量评价等方面迸发出新的需求,爱思唯尔也因此对论文推送服务、网络传播服务、学术交流社区、科研成果评价等服务内容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2.3.1 论文推送服务

语义识别技术与富媒体出版为论文的语义增强和可视化推送提供了极大便利,催生了图文摘要、要点集合等新型推送方式。(1)图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即由图片与文字说明共同组成的提要,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清晰、简要和可视化的总结,既可以取自论文,也可以另外绘制(图3)[33]。这些图文摘要可以显示在搜索结果列表、在线目录列表和ScienceDirect发布的论文中,帮助读者直观了解论文信息。(2)Highlights是简短的论文要点集合,一般包含3~5个要点,包括研究方法或研究结果等内容,爱思唯尔根据要点将论文匹配与推送至最合适的受众,使读者快速了解论文核心内容[34]。(3)将科研成果传播给非专业的人员也是爱思唯尔考虑的问题之一。Summary是面向普通公众的研究总结[35],强调内容的精炼性与表述的通俗性[7],旨在推动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Elsevier Research Selection(ERS)是一份面向学术记者的研究简报,主要包括近期发表的精选专题论文,这些论文主题大多来自医疗、食品、心理学等公众关心的领域,目的是使媒体与公众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面向专业受众与非专业受众的论文推送服务,科研成果及学术观点能够及时、精准、广泛地向外界传播,在提升科研人员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图3 图文摘要示例[36]

2.3.2 网络传播服务

爱思唯尔为科研成果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指南与工具,例如:爱思唯尔旗下的大多数期刊都为作者提供一个自定义的分享链接,该链接提供对发表论文的50天免费访问权限,作者能够通过任何渠道分享该链接[37]。对于不清楚论文共享方式或权限的研究人员,爱思唯尔引入了Howcanishareit.com共享指南,使作者可根据DOI查询论文分享权限,还提供包括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威立、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等大型出版商或学/协会出版社的共享政策与自愿原则,帮助作者进行论文共享。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社交媒体的发展颠覆了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也为科研成果的传播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爱思唯尔开展了相关培训,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刻地认识社交媒体在科研成果传播中的作用与优势,指导研究人员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成果传播。同时,爱思唯尔还支持作者或读者将论文分享至Facebook、Twitter、LinkedIn、Reddit等国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以扩大成果的传播范围,提升成果影响力与可发现性。通过发布共享政策、分享合法链接与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爱思唯尔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媒介对学术交流的推动作用,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可靠、专业与合法的传播交流途径。

2.3.3 学术交流社区

除网络传播外,爱思唯尔建立或引入了虚拟的学术交流社区,专为科研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科研合作与学术观点推广等提供支持。(1)Elsevier Connect是爱思唯尔推出的健康与技术方面的交流社区,包括作者、编辑、审稿人、图书馆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等模块,以及数据与分析、开放科学、医疗保健、学术事业等热门话题,使各个研究领域或行业的人员之间保持互动联系,并能够及时获知会议培训相关新闻信息。(2)学术合作网络(Scholarly Collaboration Networks,SCN)是支持研究人员发展与维护合作关系的社交平台,科研人员能够在平台上共享学术信息、观点,参与讨论或开展合作[38]。爱思唯尔提供了外部SCN链接以辅助科研用户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如:将SCN与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开发的Trellis建立链接,SCN成员可在该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并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自行创建任何规模、任何学科领域的互动协作小组;Remarq同样支持用户创建交流协作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加入方式、是否公开等进行设置,还支持跨出版商的个人资料的建立与公开,对新的学术论文、期刊或小组的个性化推荐,以及针对论文创建私人笔记和公开评论等功能。(3)近些年,随着科研人员对更加快速便捷与开放透明的在线学术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研究辅助工具(如Mendeley、Pure)在基础功能上向外拓展,不断探索交流社区与学术网络的开发和建设。相比社交媒体,学术交流社区更多面向行业领域内部,支持功能也更加多样,科研人员不仅能利用交流社区分享学术论文与观点,还能建立科研合作小组,在可选范围内交流与公开相关信息,为新的科研成果的产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2.3.4 科研成果评价

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传播载体,科技期刊在客观上被赋予了科研评价的功能[39]。不同于论文发表前的编辑审校与同行评议,发表后的评价通常关注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1)学术影响一般反映在论文被引用或利用的程度、刊载论文的期刊水准等方面。爱思唯尔提供论文的读者数(Readers)、浏览量(Views)、被引频次(Citations)、h指数(h-index)等传统指标,以及期刊的引用评分(CiteScore)、SCImago期刊排名(SCImago Journal Rank,SJR)、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SNIP)、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等评价指标,还支持对不同期刊被引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同一期刊中不同类型论文被引频次的比较等。(2)社会影响主要通过论文分享次数、网络提及次数等替代计量指标进行衡量。爱思唯尔引入了PlumX指标,分为引用、使用、捕获、提及和社交媒体5个类别,其中:引用指标除包括各大数据库的引用数据,还涉及专利、临床指南、政策文件等的引用;使用指标涵盖论文在各大平台被查看、点击、下载的数据;捕获指论文被标记、收藏、导出或订阅的情况;提及指标监测的是论文在博客、论坛、问答网站、维基百科等平台中被提及的次数;社交媒体指标衡量的是研究内容在各类社交媒体中的发布、点赞、评论、转发或评分情况。2015年,爱思唯尔收购Newsflo,旨在实时跟踪全球新闻媒体对科研成果的报道,更广泛及精确地衡量研究对社会层面的影响。Newsflo的功能还被集成到爱思唯尔的其他产品中,如在Mendeley、SciVal和Pure中实现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的社会影响可视化展示。

3 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发展的启示

科技期刊承载着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所必须的论文资源及其关联资源,因此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的诞生是数字科研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以爱思唯尔为代表的国外大型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在近些年大力发展数字学术服务,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服务模式,并凭借对科研环境的敏锐嗅觉与服务产品的精准投放,在该领域占据了首要地位。与之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虽然也具有一定成效,但总体发展仍相对滞后,较少形成体系化、集成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与流程。借鉴爱思唯尔的数字学术服务经验,我国科技期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创新服务理念、开拓服务内容,走好、走稳数字学术服务的发展道路。

3.1 做好知识资源基础保障

论文资源及其关联的数据资源是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爱思唯尔的数字学术服务案例来看,单纯的文献检索与获取已经难以满足用户更加深入的科研需求,对海量期刊文献进行深入的知识挖掘、提取与关联,生成定制化的知识解决方案,是知识服务的基本趋势。相比国外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发展模式,我国科技期刊主要依托学科集群提供服务。这种集群化的发展方式更能凝聚期刊优势,带来资源的积聚效应、增值效应与放大效应[40]。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已经初步发展了一批旗舰型期刊集群,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航天期刊平台、中国农业期刊集成服务平台等学科期刊集群平台也初具规模,汇聚了极其重要的底层资源优势,为我国科技期刊聚集核心资源、开展定制化知识服务提供了便利。然而,其他数量众多的单刊则难以有效聚集资源,更囿于技术能力无法对知识资源展开深入分析并提供知识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该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协作办刊、品牌建设等办刊模式,加快集群化与集团化的发展进程,对期刊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深入挖掘与二次加工,以形成有价值的数据资产与强大的知识资源库,进而开发各类数字决策工具与智能化知识解决方案,为数字学术活动提供重要的知识资源基础保障。

3.2 集成科研辅助工具服务

除数字资源外,数字技术与工具的利用也是数字学术的一大重点,因此科研辅助工具的建设成为数字学术服务发展的关键项目。爱思唯尔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推出研究支持工具,另一方面通过战略收购引入一批成熟的服务工具,并不断在其中拓展社交合作、科研评价等新兴功能,从而试图提供面向科研活动所有环节的研究辅助工具。从实践来看,这些研究辅助工具还相对比较分散,功能上既存在重合,也不够全面,还未实现完全契合科研生命周期的系统整合,但仍然为用户提供了集成的研究辅助服务,供用户进行“一站式”选择与利用,这种方式值得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学习借鉴。我国部分科技期刊集群平台或相关数据库商已具备购买或研发科研辅助工具的能力,也或多或少推出了例如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知网研学、医学文献王等针对部分科研环节的支持工具,但这些科研辅助工具在集成性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更多机构参与其研发过程,共同联合开发或购入支撑项目管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研究过程的智能工具,并将其作为研究辅助工具组合嵌入至已有数字学术服务平台中,打造自身在数字技术与工具服务方面的核心优势。

3.3 创新数字出版呈现形态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成为学术出版的新生态。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发展以网络出版(纸质期刊的网络化)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出版为主,战略方面通常采取与专业化数据库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实现数字出版运营,整体上存在时效性较差、数字化模式单一等问题[41]。爱思唯尔立足于科研用户对更优的在线阅读体验、更开放透明的学术信息交流、更专业的数据保存与共享的需求,积极探索开放获取出版、富媒体出版与科研数据出版服务,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机构拓展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了有益参考。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已发展出网络首发、优先出版等预出版模式,也在积极尝试开放获取出版,或是创办专门的网络开放获取期刊,表明了对于新型数字出版形态的高度关注。未来发展中,相关出版机构可以加强与预印本平台、机构知识库等的合作,试行开放式同行评议的论文评审方式,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在研究要素方面,加强对广泛意义上的科研数据的利用,通过自建数据库或第三方数据库,支持数据的提交、存储与重用,同时重视研究数据的公开出版与引用,增强论文内容的可读性、可拓展性与可发现性,使科研成果能够以更及时、更丰富、更易发现的形式向用户呈现。

3.4 打造高端学术交流社区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加强和保障科研人员信息交流。因此,建立自主可控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是出版界的重任。从爱思唯尔推出的交流服务和学术社区来看,国外出版商构建的科研社区和学术交流平台已深入科研的方方面面,已形成“推送—检索—交流—评价—再发表—传播”的服务链条。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者在打造学术交流社区时还有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如:创建让科学家“依赖”的高端学术论文的汇聚平台,构建科研成果本地化存储及传播的机制,占据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分析结构化语义化的资源,建立作者、读者、信息服务机构、编辑部、评价机构、出版平台互联的出版平台等等。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界及相关机构需要共同参与建设,尽快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社区,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深入的学术服务。

4 结语

在科研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从单纯地提供科技期刊出版服务向为科研全流程提供数字学术服务转型成为科技期刊发展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该问题出发,基于科研全流程理论,对国际典型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爱思唯尔的数字学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爱思唯尔在科研准备期、论文写作与发表中、科研成果发表后的不同阶段均提供了丰富、专业与精准的数字学术服务,较为全面地支撑了数字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根据爱思唯尔的服务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本文从知识资源保障、科研辅助工具、数字出版形态、学术交流社区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科技期刊进一步发展数字学术服务、建设与提升数字学术服务能力的相应建议。本文通过案例研究为我国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但在案例的选取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分析更多国际上的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实例,实现更为全面的数字学术服务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论文
期刊简介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心理学报》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防爆电机》期刊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