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卫平,刘 剑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机场城际铁路(机场西—西安北)全长29.3 km,设站10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6座,地面站1座,采用B型车6辆编组,设计时速100 km/h,于2019年9月开通运营。
14号线(西安北—贺韶)线路长13.8 km,设站8座均为地下站,设贺韶村停车场1座,于2021年6月开通。根据《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机场城际(机场西—西安北)与14号线(西安北—贺韶)将贯通运营,统称为地铁14号线(见图1)。
机场城际(机场西—西安北)单一交路运行,全日平峰行车间隔为9 min 43 s,全程运行时分约33 min。14号线(西安北—贺韶)与机场城际贯通后,单一交路运行,高峰行车间隔为5 min 25 s,低峰为8 min 31 s,单程运行时间约54 min(见表1)。
表1 14号线运营概况
1)机场城际。
机场城际沿线用地开发薄弱,受票价及换乘便利性等因素影响,客流需求较低,自开通以来(14号线贯通运营之前),全日常态化单一平峰,近期日均客流约2.05万人,历史单日最高客流3.19万人次。
2)14号线贯通运营。
根据客流预测报告,2021年底,14号线与机场线贯通运营半年后,全线日均客运量约7.18万人次,高峰小时断面客流0.35万人次/h,客运强度约0.17万人次/km(见图2)。
结合断面和乘降分布情况,14号线贯通后东段客流高于西段客流,西段仍以机场与北客站之间,中长距离直通枢纽出行为主,东段以沿线通勤、生活、通学出行及与北客站交换量为主,通勤占较大比重。
在既有配线条件下,单一交路服务水平均较低。如开行机场西—北客站直达列车,则全线行车间隔不均衡,整体服务水平下降明显。因此研究改造车站,优化开行方案,兼顾东西段不同客流特征需求,尽可能保证均匀行车间隔,避免大间隔出现。14号线既有线路配线图见图3。
2.1.1 线路概况
机场城际段(机场西—北客站)线路长约29.31 km,共设站9座,其中地面站1座:秦汉新城站,高架站6座:渭河南、秦宫、长陵、摆旗寨、艺术中心和空港新城站,地下站3座:北客站、机场和机场西站。14号线(北客站—贺韶)线路长约13.65 km,共设站8座,均为地下站,2021年6月与机场城际贯通试运行。
2.1.2 改造车站选择分析
1)结合车站设置条件,应优先地面站,其次为高架站。全线共设1座地面站,6座高架站,车站选择时应尽量接近北客站。
2)结合运营线路条件、改造实施条件,选择改造影响程度最小的车站。
3)根据机场城际铁路设计方案,秦宫站原车站里程为YDK7+659(新增站),后将其调整至里程YDK9+624,原车站里程位置线路平纵留有加站条件,因此本次研究重点针对秦汉新城站、秦宫站以及新增车站3个方案进行研究(见图4)[1]。
2.2.1 车站线路条件
秦汉新城为全线唯一一座地面站,正线为路基段,路基填方高度约3.4 m。线路平面右线为直线,左线在车站前后分别设4组R-5 000 m的曲线,纵断面左右线的坡段为-3.5‰(250 m)下坡、0‰(585 m)平坡和4‰(241.071 m)的上坡。
秦汉新城站北侧为铁路货北环线,车站距铁路之间现状设有绿化带,车站结构边距铁路约23 m,需在车站北侧扩建站台约3 m,同时新建股道,与正线和存车线衔接(见图5)。
2.2.2 车站建筑及结构改造分析
1)车站建筑改造方案。
秦汉新城站改造主要涉及北侧墙体及部分幕墙拆除、扩建北侧站台、轨道,以及增建轨道的围护结构。
车站北侧改造范围在站台门结构起点YDK11+876至站台门结构终点YDK11+994,共118 m,改造需增加北向站台宽度2.8 m,及轨行区宽度4 m,共6.8 m。增加建筑面积约1 000 m2(见图6)[2]。
2)车站结构形式。
秦汉新城站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混凝土梁筏基础,车站共设置4个附属出入口(两个综合出入口)。该站两侧区间为路基区间。本工程±0.000绝对高程为383.317(1985国家高程标准);地面高程为379.267,轨顶相对标高为-1.050,行车层为站台板下层,相对标高为-1.590(见图7)。
车站主体北侧采用桩+锚索支护。主体围护桩均为φ600@1 000 mm,锚索间距为一桩一锚。锚索锚固段直径φ150 mm,倾角15°,锚索采用(重复分段)二次高压注浆工艺。
3)车站结构改造方案。
按照北侧新增一股道方案,结构需要在既有车站北侧新增一跨单层框架结构,新增结构长度约118 m,宽度约6.8 m。层高为7.74 m。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建议与原结构保持一致,采用混凝土梁筏基础,利于新旧结构变形协调。新增结构通过变形缝与原结构脱开。
4)改造对既有线路运行影响。
a.改造后影响原先建筑北向二疏散口(站台疏散口及物业地下设备区疏散口);
b.车站改造范围在地铁轨道线路与铁路线路中间区域,宽度约14 m,施工过程中需解决施工人、机、料如何运输到施工现场。
2.3.1 车站线路条件
秦宫站为高架两层车站,车站南侧设有一层商业区。东侧线路平面设有R-3 500 m的曲线,其余段落为直线段;纵断面左右线坡段为3.4‰(500 m)上坡、0‰(340 m)平坡和-26‰(300 m)下坡。
秦宫站北侧增设股道,需新建约0.4 km高架桥,并增设两组9号道岔与正线连接。车站西侧原单渡线拆除,并在东侧增设单渡线(见图8)。
2.3.2 桥梁改造分析
秦宫站进站端桥梁孔跨布置为6孔30 m简支梁,出站端桥梁孔跨布置为1联(24.8+25+27.3)m连续梁+6孔30 m简支梁。
1)改造方案。
改造方案需在进站端新建一联3×30 m变宽连续梁(道岔梁),出站端新建一联6×30 m变宽连续梁(道岔梁),接轨区范围外采用6孔30 m简支梁+2孔26.3 m简支梁+1孔24.8 m简支梁+1孔25 m简支梁+1孔27.3 m简支梁。桥梁改造工程量见表2。
表2 桥梁改造工程量
2)实施难度分析。
a.既有线高架桥改造需中断机场城际运营,时间预估约30 d。
b.新建梁体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平推就位,施工场地位于机场城际线与货运北环线之间,绿带宽度有限,实施难度大。
2.3.3 车站建筑及结构改造分析
1)秦宫站车站建筑改造内容。
秦宫站改造主要涉及拆除北侧钢屋架墙体,增建桥梁、站台轨道,以及新增站台上雨棚(见图9)。
车站北侧改造范围在站台门土建结构起点里程右DK9+565.953到站台门土建结构终点里程右DK9+683.953,共118 m,改造需增加北向站台宽度2.8 m,及轨行区宽度4 m,共6.8 m。增加建筑面积约1 000 m2。
2)车站结构形式。
车站站台层以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站台层以上为钢结构,物业开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车站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地下室为一级,站台层屋面一级,抗震设防等级为8度。
3)车站结构改造方案。
按照北侧新增一股道方案,结构需在车站北侧新增一跨两层框架结构,新增结构长度约118 m,宽度约6.8 m,高约为10.80 m。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建议与原结构保持一致,采用钻孔灌注桩,利于新旧结构变形协调,新增结构通过变形缝与原结构脱开。
4)改造对既有线路运行影响。
a.改造范围主要在北侧区域,需增加高架桥梁站台。
b.钢屋面局部破除北侧墙体,在新增桥梁上增加局部钢屋顶与原屋顶连接,对既有线运行不造成影响,但局部破除会影响到结构安全,需要进行结构验算。
2.4.1 车站周边及线路条件
1)车站周边规划及现状。
新增车站位于渭河南站至秦宫站之间,距渭河南站约4.6 km,距秦宫站约2 km。车站设置于规划路与咸铜铁路之间绿化带内,铁路线间距为4.2 m,高架桥距道路红线约9 m,距铁路用地边界约11 m,周边规划为居住和文物保护用地,现状为空地。
2)车站线路条件。
新增车站站中心里程为YDK7+659,轨面距地面约13 m,为高架双岛四线站。新增站前后区间线路平面为直线段;纵坡左线设计为-6‰(300 m)下坡、0‰(350 m)平坡和-3‰(1 250 m)下坡,右线设计为-6‰(300 m)下坡、0.2‰(200 m)上坡、-0.2‰(150 m)下坡和-3‰(950 m)下坡,车站设置于平坡处(见图10)。
2.4.2 桥梁改造分析
新增车站改造范围内桥梁孔跨布置为3孔30 m简支梁+4孔25 m简支梁+1孔26.56 m简支梁+7孔30 m简支梁。
1)改造方案。
桥梁改造以减少改造范围,降低改造对既有线路影响为原则,桥梁改造方案采取。
a.接轨区外新建桥梁,采用简支梁,工程实施时可不中断运营。
b.接轨区范围内受轨道专业要求限制,采用连续梁结构,工程实施需中断运营[3]。
c.桥跨布置采用对孔形式,在接轨位置利用既有桥墩,在其两侧新建辅助墩受力。
改造方案需在进站端新建一联25 m+25 m+30 m+30 m+30 m+30 m等宽连续梁(道岔梁),出站端新建一联5×30 m等宽连续梁(道岔梁),接轨区范围外线路上、下行均采用2孔25 m简支梁+1孔25.56 m简支梁+2孔30 m简支梁。桥梁改造工程量见表3。
表3 桥梁改造工程量
2)实施难度分析。
a.既有线高架桥改造需中断机场城际运营,时间预估约30 d。
b.新建梁体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平推就位。施工场地位于机场城际线与货运北环线之间,绿带宽度有限,实施难度大。
2.4.3 车站建筑及结构改造分析
1)新增站改造内容。
新增车站为高架站,改造中需增加站台、轨道、桥梁,及在既有桥梁基础上重新设计扩建车站功能,满足车站功能疏散要求,增加预算较多。
2)改造对既有线路运行影响。
加减桥梁及新增车站过程中,土建施工会对既有车辆运行产生影响。需合理组织施工工序,避免中断交通。
秦宫站、新增车站方案均需中断运营约30 d,实施改造难度大,国内尚无停运改造案例。故本次研究推荐对秦汉新城站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
1)车站北侧增设股道,与正线、既有存车线衔接。
2)车站北侧墙体及部分幕墙拆除,扩建北侧站台、轨道,以及增建新建轨道的围护结构。
3)对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和门禁进行改造。为新增线路配套设置架空柔性接触网,架设形式为全补偿柔性简单链型悬挂。
1)14号线西段平均站间距3.66 km,东段平均站间距1.70 km,全线平均站间距为2.68 km。
2)限界计算采用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100 km/h,车站设计过站速度不大于55 km/h。
3)列车编组:机场城际段(机场西—北客站)、14号线(北客站—贺韶)均为B型车6辆编组。
4)系统规模:按高峰小时最大开行列车24对/h,最小行车间隔2.5 min控制。
1)改造前。
全线列车开行单一交路(机场西站—贺韶站),直达列车与普通列车开行比例为1∶3,直达列车停靠2站(秦汉新城站、艺术中心站)。在既有配线条件下,14号线开行机场西—北客站直达列车,全线行车间隔不均衡,最大间隔达10 min,整体服务水平下降明显。
2)改造后。
在全线列车开行单一交路(机场西站—贺韶站)的基础上,开行秦汉新城站—贺韶站小交路。直达列车、普通列车与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为1∶3∶1,直达列车停靠2站(秦汉新城站、艺术中心站)(见表4)。
表4 改造后方案主要指标统计表
14号线在开行直达、普通列车的基础上,通过改造秦汉新城站,可开行秦汉新城—贺韶站小交路列车,线路东段行车间隔可优化至5 min左右。
机场城际段(机场西—北客站)与14号线(北客站—贺韶)贯通运营,虽称其为城际与地铁的贯通运营,但其制式标准与地铁基本一致,为两线贯通提供了技术基础。机场城际设计实施较早,在贯通运营 时存在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改造既有站,增开直达列车及小交路,可适当提高服务水平,为运营单位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