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筑梦 智创未来

2022-10-11 05:54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建工绿色北京

从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保护到世界一流的“文化粮仓”开启;从全球首座大盾构扩挖车站到全球最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从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到北京最大综合性会展场馆,北京建工集团聚焦“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主题,在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上带来40余项绿色低碳、智能建造的案例成果、12座沙盘模型以及智慧中心等互动装置,涵盖工程建设、城市更新、环境修复、资源循环利用、养护运维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北京建工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全产业链“造城”能力的探索实践,让公众近距离触摸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无限可能,并向全球展示中国建造和中国服务的日新月异。

作为第三次参展服贸会的建筑业领军企业,北京建工带来更多更新以绿色智慧全产业链“造城”实力服务全球客户的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通过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先试后造”,全力建设世界一流“文化粮仓”;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依托智能建造平台让项目管理实施在“云上”和“指尖”,为打造亚洲最大地下枢纽保驾护航;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以“绿色智造”技术全力打造城市更新典范,为首都北京增添新的“城市地标、文体名片、活力中心”;涵盖公路、市政设施、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建设、管理、养护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管家”,带来全新的城市道路管养整体服务模式。科技赋能,让人们零距离触摸未来城市建设的无限可能,为北京建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增添更强动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建筑面积12.53万平方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以及室外剧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工程。剧院工程建筑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单脊双坡屋顶造型,好似运河古道旁的粮仓,因此也被誉为“文化粮仓”。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由北京建工负责施工建造,为将工程全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剧院,北京建工的项目团队创新探索智能建造,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字赋能。其中4369块幕墙板无一完全相同,细分专业极其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精细的施工挑战,智能建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建工项目团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BIM技术,预先模拟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场景,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到2023年,人们就能在这座凝聚着建设者匠心智慧的超级工程内享受视听盛宴。

作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建工负责施工建造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也首次亮相服贸会。作为北京市服务全国的客运枢纽之一,这座深处地下的工程地下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包括站房核心区、接驳区、咽喉区三部分。车站主体结构分3层,涵盖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轨道换乘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等,属于超大、超深、超宽地下工程。为确保超大、异型主体结构施工,北京建工的项目团队精益求精,并研发了基于BIM技术与物联网自动采集数据及GIS信息融合的智能建造平台,搭载智能安全帽、智能基坑监测等硬件,让项目管理实施在“云上”和“指尖”,为超级工程拔地而起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致力于打造城市更新典范。为将工程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专业足球场,为首都增添新的“城市地标、文体名片、活力中心”,实现“传统外观、现代建筑”目标,北京建工的项目团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中贯注数字建造理念,集成了最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探索研发“绿色智造”方案。地面平整机器人实现10万平方米地面平整智能作业;如臂使指的数字化操控让模板加工比传统木工工效提高10倍以上。还有整合了遮阳、照明、给排水、融雪、光伏发电、吸声降噪等功能的罩棚实现绿色赋能,符合人体工学的国槐绿座椅等等,在建设者的匠心助力下,这座走过60多年岁月的经典建筑正在重焕青春。

在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下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智能建造将成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一直以来,北京建工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包括BIM技术在内的各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身建造管理能力的融合应用路径,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北京建工坚持将绿色低碳创新作为企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将精准降碳、科技降碳、数智降碳、安全降碳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未来,北京建工将进一步加强低碳科技研发,持续整合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做好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的新商业模式和人才梯队建设,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为践行“双碳”战略目标,为全球宜居环境的构筑和城市建造提供充满创新活力的解决方案,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猜你喜欢
建工绿色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北京,北京
再造绿色
上海建工局创设共青团“期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