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内胸腺癌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2022-10-10 08:07:46屈传贵董晨羽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组织学构型乳头状

屈传贵 ,董晨羽

(1郓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郓城 2747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是位于甲状腺或邻近组织内,具有胸腺上皮分化的恶性肿瘤,占甲状腺肿瘤的0.5%以下,容易误诊为未分化癌[1-2]。本研究对3例ITTC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理学分析,重点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和组织学构型特征,为ITTC诊断和鉴别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例1患者,男性,50岁。因体检偶然颈部肿块半年,于2021年1月15日收住本院。例2患者,女性,62岁。因颈部肿块1年伴声音嘶哑,于2015年9月2日收住本院。例3患者,男性,66岁。因颈部肿块1年半,于2017年2月9日收住外院。专科检查:3例均触及颈部较大肿块并随吞咽上下移动。血清学甲状腺功能检查TSH、T3、T4等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均显示右侧甲状腺下极低回声单发实性结节,长径3 cm ~ 5 cm。CT检查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病变稍显强化。3例均显示与颈动静脉关系密切,气管受压左移。例2、例3显示肿瘤侵犯颈前肌群和胸锁乳突肌。均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例1误诊为低分化癌,其余2例均考虑未分化癌。遂均行全甲状腺叶切除,例1并行淋巴结清扫术。

检查方法及结果:常规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充分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购自迈新公司,按说明书操作。(1)巨检 :3例快速标本体积分别为6 cm×4 cm×2 cm、8 cm×5 cm×3 cm、6 cm×4 cm×3 cm,肿瘤最大直径3.5 cm~6 cm,灰白色,分叶,实性,质地坚实。例1右侧腺叶内见0.2 cm灰黄色结节,粗糙质硬,并于清扫组织中检出淋巴结10枚。例2常规送检甲状腺叶灰白质地较实(2)镜检: 肿瘤无包膜,呈膨胀性浸润生长,侵犯周围脂肪(图1)和邻近甲状腺组织(图2)。宽阔的纤维组织分隔肿瘤实质,呈多边形的巢状或梁索状分布,巢和梁索或再由细的纤维所分隔为更小的巢梁,构成特征性拼图和牵手样组织学构型(图1-4)。纤维间质中伴或不伴密集成熟淋巴细胞(图3、4)。肿瘤细胞多边形或近圆形、胖梭形,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胞质空淡或嗜酸厚实,核仁明显,分裂相可见,呈淋巴上皮癌或鳞状细胞癌样形态。例1合并对侧隐匿型微小乳头状癌,清扫淋巴结1枚乳头状癌转移。例2伴桥本氏甲状腺炎。(3)免疫组化:3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5、CD117、P63、bcl-2、cyclin-D1。 1例灶状表达Calretinin。均不表达TTF-1、Pax-8和Calcitonin。弥漫强阳性勾勒出的特征性拼图和牵手样组织学构型尤为显著(图5-8)。(4)病理诊断:甲状腺内胸腺癌。例1合并对侧腺叶同时性微小乳头状癌并淋巴结乳头状癌转移(1/10)。例2伴桥本氏甲状腺炎。

图1 -4 拼图样组织学构型和瘤组织牵手。分隔叶状不规则瘤巢或梁索呈膨胀性浸润生长,肿瘤侵犯周围脂肪(图1低倍放大)和邻近甲状腺组织(图2,低倍放大),肿瘤间质为密集淋巴细胞(图3,中倍放大)或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图4,中倍放大)(HE染色)

图5 -8 弥漫强阳性表达CD5(图5) 、CD117(图6)、 P63(图7)、 bcl-2(图8)及勾勒出的拼图和牵手样组织学构型(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低倍放大)

随访:例1、例2获得随访,时间分别为半年、7年,健康状况良好。例3失访。

讨论

组织起源和临床表现:2022年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把甲状腺内胸腺肿瘤单独归为一大类,包括胸腺瘤、伴胸腺样成分的梭形细胞肿瘤(SETTLE)和ITTC。ITTC为统一的规范术语,而不再使用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STLE)。ITTC表达纵膈胸腺癌的标志物如CD5、CD117等,不表达甲状腺标志物TTF-1、Pax-8等,故被视为异位或异常胸腺分化来源,而非甲状腺起源[3]。ITTC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位于甲状腺下极或甲状腺周围。肿瘤体积大,可累及甲状腺峡部及周围组织。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气管致呼吸不畅症状[4-5]。好发于中年人,年龄分布25~79岁,平均48.8岁,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B超和CT提示肿瘤常位于甲状腺下极,单发实性较大的低回声或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病变稍显强化。肿瘤体积大,显示侵犯周围组织的影像学征象。本组3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无特殊,1例女性,2例男性。病变均位于右叶腺体下极,与周围组织粘连。血清学甲状腺功能检查TSH、T3、T4等均在正常范围内。1例合并对侧腺叶内同时性微小乳头状癌并淋巴结乳头状癌转移,1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ITTC组织学表现大致同纵膈胸腺癌,大体灰白、分叶状、实性。镜下宽阔的纤维组织分隔肿瘤实质,呈分叶巢状或梁索状[6],间质内混有密集或稀少的成熟淋巴细胞。研究观察发现这些肿瘤细胞构成的巢状梁索,不圆整,呈多边形,有棱角伸出或伴分支,细的纤维间质再分隔,且彼此可牵手相连,呈现显著的拼图和牵手样组织学构型为其特征。ITTC组织学类型分为鳞状细胞癌型、淋巴上皮癌型和神经内分泌癌型,其中淋巴上皮癌型最常见[7]。本组3例中2例表现为淋巴上皮癌型,1例形态学为鳞状细胞癌型。免疫组化显示胸腺癌表型,表达CD5、CD117、bcl-2、P63,不表达甲状腺标志物TTF-1、Pax-8。本组3例具有纵膈胸腺癌同样的免疫表型和组织学形态结构。完全支持甲状腺内胸腺癌的诊断,而不符合未分化癌、低分化癌、髓样癌等。

鉴别诊断:(1)SETTLE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是梭形细胞混合腺样成分的双相分化肿瘤。易被误诊为滑膜肉瘤,而与ITTC不同。(2)未分化癌又称间变性癌,见于老年患者,表现为迅速生长的肿块,累及周围组织伴声嘶、吞咽呼吸困难,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很差,常在半年内死亡。大体检查见明显出血坏死,甚至液化囊变,组织形态表现为鳞状细胞癌或肉瘤样癌,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大,坏死边缘排列成栅栏状,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壁显著,缺少ITTC的拼图样构型,不表达胸腺癌免疫标记。(3)甲状腺低分化癌与长期甲状腺肿存在相关性。具有结节状生长方式,是具有浸润性、分化差的高级别滤泡源性肿瘤。呈巢状(岛状)、实性或梁状,为细的纤维间质所分隔。肿瘤细胞小而一致,胞核圆形、浓染、核扭曲呈葡萄干样,核仁不显著,可见肿瘤坏死,核分裂>3个/10 HPF。可以见到滤泡形成的倾向,缺少乳头状癌核特征。该组织学表现与ITTC不同,且没有CD5、CD117等胸腺癌的免疫表型。(4)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 是具有浸润性、分化好的高级别滤泡细胞起源的肿瘤。具有乳头状、滤泡性或实性高分化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且具有肿瘤坏死或/和核分裂≥5个/10 HPF。甲状腺滤泡细胞源性的免疫标记TTF-1、Pax-8阳性表达。(5)高级别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髓样癌的1/4,源自甲状腺滤胞旁(C)细胞。组织学形态有多种表现,出现肿瘤坏死,核分裂≥5个/10 HPF,Ki67指数≥5%,肿瘤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椒盐样”核染色质特点,免疫组化Calcitonin等阳性表达,不同于ITTC。(6)甲状旁腺癌多数伴有高钙低磷血清学异常,以及骨骼、肾脏受累的症状体征。肿瘤细胞质透明或嗜酸,近似正常旁腺的主细胞、嗜酸细胞,免疫组化表达甲状旁腺激素(PTH)、突触素(Syn)等。

治疗预后:ITTC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没有显著的特征性,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原则首选完整手术切除。有时肿瘤体积大,与邻近大血管和周围组织关系密切等,手术难度加大。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存有争议。ITTC是一种相对惰性的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90%[7]。本组3例中,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半年、7年,均健在,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猜你喜欢
组织学构型乳头状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8
分子和离子立体构型的判定
航天器受迫绕飞构型设计与控制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50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HBV相关肝癌组织HBsAg和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遥感卫星平台与载荷一体化构型
两个具stp三维拓扑构型的稀土配位聚合物{[Ln2(pda)3(H2O)2]·2H2O}n(Ln=Nd,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