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和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10-10 07:18薛昊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8期
关键词:创伤性胫骨螺旋

薛昊亮

(东台市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东台 2242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下肢骨折,对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均造成不良影响。胫骨平台是人体膝关节主要负荷结构,由关节面、胫骨近端干骺端构成,同时也是保障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点,若胫骨平台骨折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诱发多种并发症。我国成人发生胫骨平台骨折的概率24%,且近几年随着意外事故发生率的增高,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同比升高[1]。由于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骨块形态多样,因此,常规X线、CT平扫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影响治疗及预后。MRI技术能够多方位、多序列对患者胫骨平台进行扫描,进而获得清晰图像,为疾病进一步鉴别、治疗提供可靠影像支持[2]。此外,新兴的具有多维、多平面重建特点的多层螺旋CT也为创伤后影像观察拓展了思路。本研究旨在对比MRI技术与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东台市中医院接诊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治疗,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②患者骨折时间均少于7 d。排除标准:①正处于妊娠期的患者;②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③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沟通障碍患者。7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2.14±5.23)岁,其中28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伤,19例患者因高处跌坠致伤,15例患者因重物压砸致伤,8例患者因其他原因致伤。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1.5T MRI超导与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检查诊断。(1)使用美国GE Brivo 1.5T超导磁共振设备对患者进行MRI检查:①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平躺仰卧位,选择双脚侧先进,固定线圈后将其中心位置对准髌骨下缘即可,并叮嘱患者脚尖向前。②线圈位置确认后在患者膝关节周围填充软垫,以固定膝关节和胫骨平台的位置,有效降低检查中不自主运动产生的伪影影响。③分别在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实施扫描,其中矢状位开展SE T1WI序列扫描,检查中TR设置为400 ms、TE设置为8 ms;同时开展FSPDWI序列扫描,其中TR设置为2 060 ms、TE设置为30 ms,冠状位扫描时选择FST2WI序列扫描,其中TR设置为2 860 ms、TE设置为70 ms。④轴位扫描时采用FSPDWI序列,重复时间(time of repetition,TR)设置为2 500 ms、回波时间(time of echo,TE)设置为40 ms。所有序列扫描时的层厚均拟定为4 mm,层间距拟定为0.4~1 mm。(2)CT检查方法:使用GE 64排螺旋CT仪,同样指导患者取平躺仰卧位。设备的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为100~280 mA,扫描时层厚设定为2~4 mm、层间距为1 mm,薄层扫描时层间距则为0.625 mm,螺距0.516,矩阵设置为512×512。(3)MRI和CT扫描后获得的数据均需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处理,并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还原胫骨平台骨折的模型,再由至少2名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参与阅片,当所有阅片医生的评估结果一致时,方可给出最终诊断结果;如评估结果不一致,则需开展集中讨论,确认最终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评估MRI与64排螺旋CT检查不同骨折情况的影像情况,包括骨折位置(未显现骨折计0分,模糊显现骨折计1分,清晰完全显现骨折计2分)、骨折粉碎(未显现骨折粉碎计0分,模糊显现骨折粉碎计1分,清晰且完整显现骨折粉碎计2分)、骨折移位(未显示出骨折移位情况计0分,模糊显示骨折移位计1分,清晰显示出骨折移位情况计2分)、骨缺损(未显示出骨缺损情况计0分,模糊显示骨缺损情况计1分,清晰完整显示出骨缺损情况计2分)。②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CT诊断不同分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根据Schatzker标准分型结果为Ⅰ型(单纯出现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劈裂情况)、Ⅱ型(出现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劈裂情况,并伴部分平台塌陷)、Ⅲ型(单纯出现外侧平台中央塌陷性骨折情况)、Ⅳ型(胫骨内侧平台出现骨折)、Ⅴ型(胫骨内侧、外侧同时出现平台骨折情况)、Ⅵ型(合并出现胫骨近端干骺端与骨干分离、涉及胫骨平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64排螺旋CT检查不同骨折情况影像评分比较

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类型骨折情况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64排螺旋CT检查不同骨折情况影像评分比较(,分)

表1 MRI、64排螺旋CT检查不同骨折情况影像评分比较(,分)

方法 例数 骨折位置 骨折粉碎MRI 70 1.65±0.24 1.28±0.23 64排螺旋CT 70 1.61±0.26 1.24±0.22 t 0.946 1.051 P 0.346 0.295方法 例数 骨折移位 骨缺损MRI 70 1.03±0.32 1.52±0.35 64排螺旋CT 70 1.01±0.36 1.49±0.37 t 0.347 0.493 P 0.729 0.623

2.2 MRI、64排螺旋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不同分型检出率比较

经手术病理诊断,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Ⅰ型患者20例,占28.57%,Ⅱ型患者14例,占20.00%,Ⅲ 型患者14例,占20.00%,Ⅳ型患者11例,占15.71%,Ⅴ型患者8例,占11.43%,Ⅵ型患者3例,占4.29%。MRI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I、64排螺旋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不同分型检出率比较[n(%)]

2.3 MRI、64排螺旋CT检查关节积液、半月板等软骨、局部韧带情况比较

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24例患者存在关节少量创伤性积液问题,15例患者为半月板软骨损伤,8例患者局部韧带损伤,MRI鉴别阳性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64排螺旋CT检查关节积液、半月板等软骨、局部韧带情况比较[n(%)]

2.4 病例影像分析

病例1,女,65岁,诊断为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图1)。图①为CT MPR重建矢状位,图②为CT重建冠状位,图③为MRI压脂矢状位,左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平台骨折,图④为MRI压脂冠状位左膝内侧半月板前角撕裂,胫骨平台骨折,图⑤为CT容积再现VR,图⑥为CT横断位。

图1 典型病例影像

3 讨论

胫骨平台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运动系统的急诊骨损伤,一般是由暴力(间接或直接)导致,以高能量的直接暴力为主要来源。交通事故是诱发骨折的重要因素,车辆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人体各区域的骨骼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3]。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运动辅助结构,相比于其他骨骼结构,膝关节更加突出于身体平面,且周围保护组织量相对较少,这就导致膝关节骨骼、周围软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是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较高。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法,其可以直接切开膝关节外侧皮肤、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胫骨平台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进行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治疗[4-5]。但手术前需拟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以便最大程度提升治疗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应激反应等不良问题发生率[6-7]。因此,术前的诊断工作尤为重要,诊断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是手术方案拟定的核心保障。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超导MRI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多层螺旋CT具有卓越的密度分辨力、横断无重叠影像、螺旋快速扫描、多维重建后处理水平,能够满足影像科诊断中对复杂部位解剖病变、微小范围骨质情况等方面的细致就要求[8],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平片X线摄影二维重叠影像、复杂结构、软组织观察的缺陷,对复杂性胫骨平台的骨折病变也有着较高的准确性。骨折影像扫描的具体层厚、细节层面、多层容积效果、运动伪影等方面存在不足,对于骨小梁微小骨折、平行于扫描平面的骨折容易漏诊。此外,CT技术对于关节内胫骨平台塌陷类的创伤扫描准确性较低,且所获的影像呈平面化,对软组织的敏感性偏低,因此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检测准确率不高[9-10]。

MRI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向静磁场内施加某一特定频率的脉冲射频,对氢质子形成激励,引发磁共振效应[11]。当暂停脉冲后氢质子便会在弛豫过程中发出MR信号,通过对这一信号的收集即可完成对空间内影像数据的采集,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多层影像给予立体重建,产生三维影像。超导MRI无电离辐射、多方位成像、拥有无与伦比的软组织分辨优势,是目前观察骨髓骨小梁最敏锐而无创的影像方法。其在钙化辨识、骨皮质结构的细节方向需要与CT互补[12]。Schatzker是创伤后常用的观察胫骨平台损伤情况的分型系统,其严重程度,由低到高为6型,涉及损伤位置、解剖、形态等具体临床关键信息。本研究两种检查方式在同类型骨折情况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病理诊断,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Ⅰ型患者20例,Ⅱ型患者14例,Ⅲ型患者14例,Ⅳ型患者11例,Ⅴ型患者8例,Ⅵ型患者3例。MRI诊断检出率(98.75%)明显高于CT诊断(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关节少量创伤性积液、半月板等软骨损伤、局部韧带损伤等软组织方面鉴别力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多层螺旋CT,MRI技术在鉴别诊断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更高检出率。本研究结果与徐秋玉等[1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诊疗评估胫骨平台创伤性骨折,多层螺旋CT、超导MRI都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相较于多层螺旋CT,MRI超导技术在骨髓挫伤、软组织损伤等方面辨识效果更加明显,检出率更高,能够提供可靠影像支持。

猜你喜欢
创伤性胫骨螺旋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