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登志
(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湖北 黄冈 435400)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病理改变,主要是因肝纤维结缔组织出现增生情况所致,与酒精中毒、病毒、寄生虫、有机磷中毒等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肝硬化结节是严重肝实质损伤的修复反应,以多小叶性再生性结节与异型增生结节两大类型为主。大部分肝硬化会形成结节,且肝硬化结节大部分会出现恶变,恶变后,疾病控制难度增加,极易进一步发展为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因此,及早对肝硬化结节恶变过程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肝硬化结节的常用方法,超声、CT、MRI是影像学技术的常用手段。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疑似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71例,旨在比较超声、CT、MRI在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疑似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具有肝硬化结节恶变相关临床症状;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对文中涉及相关影像学诊断方式、对比剂无禁忌证者;④无精神障碍,意识清醒,认知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确诊为严重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③肝癌患者;④病原体未定型肝炎患者;⑤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71例疑似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0.80±3.60)岁。病程3~26年,平均病程(13.50±2.80)年。临床相关症状表现:食欲下降47例,腹痛腹胀66例,尿黄55例,疲乏19例,慢性肝病体征58例。其中包括反复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66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所有患者均将进行超声、CT及MRI诊断。诊断前,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检查,询问患者有无异感受,嘱咐其保持方式心态积极配合受检。①超声诊断:所用仪器为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仪器频率为(3.5~5)MHz,嘱咐患者在扫描时保持屏气状,并对其展开全肝扫描。对病灶大小、形态进行观察,记录病灶数量。②CT诊断:所用仪器为飞利浦64层螺旋CT(美国GE公司),电压调试为120 kV、层厚及层距均为5 mm,动脉延迟时间设置为25 s,门静脉延迟时间为60 s。取患者适宜舒适的仰卧位,以患者的膈顶为中心延至其肝脏下缘处进行扫描。③MRI诊断:所用仪器为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仪器(德国西门子),对比剂为普美显,相关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置为5 mm、层距设置为3 mm。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展开扫描,采用T1WI、T2WI、T2WI脂肪抑制,注入对比剂后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束后,由本院具有丰富影像学诊断经验的3名诊断医师立即对所得结果进行核对检查以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
以病理检查(手术后切除组织即送至病理实验室加以检查)结果为金标准。①分析MRI、CT与超声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②分别计算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③对比三种方式的肝硬化结节恶变阳性率结果及结节平均直径。④分析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相关影像学特征。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次纳入的71例疑似患者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中共计有69例确诊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肝硬化结节恶变病理切片见图1。MRI诊断中,共计66例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2.96%。见表1。
图1 肝硬化结节恶变病理切片图
表1 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单位:例
经对71例疑似患者施以CT诊断,共计61例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85.92%,见表2。
表2 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单位:例
在71例疑似患者中,超声诊断共计检出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62例,检出率为87.32%,见表3。
表3 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单位:例
MRI诊断效能优于CT诊断与超声诊断,但三种诊断方式诊断效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n/m)]
三种诊断方式对肝硬化结节恶变阳性检出率结果及检出结节平均直径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MRI、超声、CT,见表5。
表5 三种诊断方式的肝硬化结节恶变阳性检出率及平均直径结果比较
①超声诊断:106枚肝硬化恶变结节中共计有73枚(68.87%)为低回声,23枚(21.70%)高回声,10枚(9.43%)等回声,见图2。其中有80枚(75.47%)肝硬化恶变结节图像为成像为多边形圆形,可见清晰边界,21枚(19.81%)恶变结节周边伴有声晕或侧方声影,可见彩色血流,其中5枚(4.72%)恶变结节后方回声增强出现“四周低,中心高”的回声特征。②CT诊断:103 枚肝硬化恶变结节中有88枚(85.44%)占位为高密度,周围稍高密度11枚(10.68%),等密度3枚(2.91%),中心低密度1枚(0.97%)。进一步施以增强扫描发现,动脉期肝内结节为显示明显增强,可见清楚境界;门脉期肝内结节与肝实质表现为同步强化,境界模糊。见图3。MRI诊断:128枚硬化恶变结节中有24枚(18.75%)T1WI高信号,等信号38枚(29.69%),66枚(50.56%)低信号;T2WI高信号99枚(77.34%),等信号8枚(6.25%),低信号21枚(16.41%)。动态增强扫描“快进快出”103枚(80.47%),“快进慢出”13枚(10.16%),持续强化病灶12枚(9.38%),见图4。
图2 超声肝硬化结节恶变图
图3 CT肝硬化结节恶变图
图4 MRI肝硬化结节恶变图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原发病引起的严重肝脏损伤,其中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4]。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疼痛、恶心、腹泻等无特异性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皮肤变化、水肿、出血等特异性临床症状逐渐出现。肝硬化结节是一种修复反应,主要包括有再生性结节、异型或肿瘤性结节等[5-6]。肝硬化结节恶变是肝硬化结节中一种具有渐进性的演变过程,在肝硬化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发生,且较难控制。若未及时加以治疗干预,将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
早期对肝硬化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有利于及时给予患者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超声、CT、MRI是肝硬化结节常用的诊断方式。超声能够较为精准的判断组织增生性结节的形状、大小及血流情况,但容易受到机体骨骼构造、肌肉等的影像,存在较多伪阴影,且其图像不具有典型性,易出现漏诊、误诊等。CT所成图像较清晰,可对病灶形态、大小、占位关系等进行较好的显示,但对较为细小的病变情况难以有效诊断出,软组织分辨度不高。MRI可对病灶大小、形状、密度、侵袭、转移及周围组织血管情况进行全面显示,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诊断准确度,适用范围更广,广泛适用于全身系统的各种疾病[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和CT的肝硬化结节恶变检出率以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MRI诊断。王巍等[10]研究结果表明MRI诊断效能显著优于CT。本研究结果与王巍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肝硬化结节恶变中,MRI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与超声。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诊断方式诊断效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超声、CT、MRI诊断方式在肝硬化结节恶变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其中,MRI方式的诊断效能最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