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10 07:18秦宝琦石媛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8期
关键词:退行性椎体影像学

秦宝琦,石媛媛

(丰台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71)

腰椎小关节是人体脊柱连接的重要关节,具有引导脊柱活动、维持脊椎稳定的功能,在脊柱运动、抵抗压缩、剪切旋转等各种形式负荷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通常将腰4/5、腰5/骶1称为下腰椎关节。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是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当受异常应力、外伤等外因影响时可加剧退行性病变,引起慢性腰腿痛症状,如腰部酸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影响日常生活[2]。因此,及时确诊、早期对症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临床实践表明,传统的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多层螺旋CT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肺疾病[4]、消化道疾病[5]、骨伤科疾病[6]诊断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丰台医院收治的50例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病变,病灶在腰4/5(L4~L5)、腰5/骶1(L5~S1),均为下腰椎小关节;②自愿进行X线、CT检查。排除标准:①伴有强直性脊柱炎、骨结核、骨肿瘤等其他非腰椎退行性疾病;②不耐受CT检查;③检查依从性差的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平均(53.69±21.60)岁;病程0.5~8年,平均(4.25±3.75)年;症状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腰背疼痛,且L4~L5、L5~S1小关节有压痛,9例伴有跛行,7例伴有行走踩棉花样感,16例存有椎体滑脱体征(14例真性滑脱,2例假性滑脱)。

1.2 方法

X线检查:①选用X光机,拍摄正位片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尽量使躯体的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面垂直,腰部靠近检查床台面,屈曲膝部,从患者第12胸椎扫描至第1骶椎。②拍摄侧位片,患者体位改为侧卧位,要求腰椎与检查床面平行,从第11胸椎扫描至第2骶椎。CT检查:①选用GE DISCOVERY CT750HD 64排螺旋CT,从患者的第12胸椎骨上缘扫描至骶椎。②参数设置中,管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层间距2.0 mm,螺距0.55 mm,层厚2.0 mm,扫描视野320 mm×320 mm,矩阵512×512。③先进行常规平扫,采集数据后将其传输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应用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清晰的图像,从多角度、多视角察看患者椎体小关节情况。X线、CT检查均由2名临床经验5年以上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两者意见一致时方可诊断,一旦意见不一致需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

(1)对比X线、CT检查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率。(2)影像学诊断标准[7]:在X线、CT图像中见以下任一项即可诊为退行性病变:①腰椎关节面凹凸不平;②腰椎小关节之间的间隙呈“真空征”或间隙变窄;③小关节有突出骨质增生,或有骨尖、骨赘形成;④出现关节滑膜囊肿,或黄韧带出现钙化;⑤下腰椎的小关节突骨折、脱位。(2)对比X线、CT检查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不完整、关节突骨折、关节间隙真空/变窄、关节脱位/半脱位、关节囊钙化方面的检出率。(3)对比16例椎体滑脱患者X线、CT检查结果,包括椎体滑脱程度、滑脱类型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与CT检查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率比较

X线检查诊断出32例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其X线影像学特征为小关节之间的间隙变窄,而且在正位片中见腰椎关节突有“挖耳勺”样变化,但关节面的变化显示不清。CT检查诊断出43例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其CT特征为:关节面粗糙、凹凸不平,关节面下见有糜烂点,呈低密度透亮区;可清晰显示关节之间间隙的宽度,呈点状、条状的透亮影;小关节囊钙化病变呈点状或弧形的高密度影,钙化病变长度<10 mm。CT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率86.00%(43/50),高于X线检查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11)。

2.2 X线与CT检查对下腰椎小关节病损情况检出率的比较

在50例患者共288个小关节中,X线检查只可显示腰椎关节面的骨质变化、关节之间间隙的CT检查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不完整、关节突骨折、关节囊肿肿胀/钙化、关节间隙真空/变窄、关节脱位/半脱位、关节面下骨质糜烂样变方面的检出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X线与CT检查对下腰椎小关节病损情况检出率的比较[n(%)]

2.3 X线与CT检查对椎体滑脱检出情况的对比

在16例椎体滑脱患者中,CT、X线检查均可检出椎体滑脱,但CT在鉴别诊断滑脱类型方面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X线与CT检查对椎体滑脱检出率的对比[n(%)]

3 讨论

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是普遍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腰椎下关节属于滑膜关节,由与椎体相连的上一个椎体下关节突、下一个椎体上关节突组成的,上下关节突连接处存有隐窝。且关节面附有厚度2 mm的骺软骨,整个关节腔呈前窄后宽形态[8]。腰椎的稳定主要依靠腰椎小关节、椎间盘、腰椎椎管韧带、肌肉共同维系[9]。当受到外界应力作用时,腰椎体、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超过了起传递作用的腰椎小关节就会导致小关节磨损、碰撞,出现损伤。下腰椎小关节病变可导致疼痛,并会牵连多个节段的腰部神经,导致腰腿部出现放射性疼痛。有研究指出,腰椎小关节退变经早期有效诊断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

椎体滑脱指2个相邻近的椎体出现向前或者是向后的移位,为腰椎退变的表现之一。但在实际临床中部分伴有腰椎滑脱改变的患者,往往因峡部骨折表现不明显,而使得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影响临床治疗。X线是传统的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手段,其正位片、侧位片能够显示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否存在侧弯畸形、有无椎体滑脱、有无腰骶椎隐裂、横突肥大出现、髂骶关节是否有异常病变等,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11],但其只能显示部分腰椎关节间隙,不能清楚呈现整个腰椎关节形态,难以做到精细化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CT是通过应用敏感度较高的探测器,其含有超声波、γ射线、X线束等探测技术,可对某一部位实施围绕式断面扫描,实现精准检测的效果[13]。但多项研究显示,CT对下腰椎小关节退变早期诊断及损失分级的效果并不理想[14-15]。多层螺旋CT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能够持续收集CT扫描数据,并可重建图像提高图像的分辨率[16]。此外,多层螺旋CT具有较强的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大范围容积扫描、多密度影重建等,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分析病灶,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立体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对比X线与多层螺旋CT诊断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效果,结果显示,CT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率(86.00%)显著高于X线检查(64.00%);CT检查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不完整、关节突骨折、关节囊肿肿胀/钙化、关节间隙真空/变窄、关节脱位/半脱位、关节面下骨质糜烂样变方面的检出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X线相比,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腰椎椎体真假性滑脱方面更具优势,诊断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更高。分析原因是多层螺旋CT扫描后的重建模式可准确显示腰椎退变的相关征象:①曲面重建技术能够追踪到腰椎部神经根走行、受压情况,并可显示椎管内部、椎间孔内外走行,利于临床准确察看腰椎椎管内外部病变[17];②容积重建技术可直观、准确察看到椎体滑脱、椎小关节和侧隐窝狭窄程度、椎弓峡部裂发生状况[18];③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察看腰椎退变并发的骨质改变、椎间盘、韧带钙化、椎间隙改变等病理变化。因此,多层螺旋CT具有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察看到病变组织的结构、形态,利于提高腰椎退变病理特征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此外,从本质上而言,X线检查类似于二维图像,缺乏一定的立体、直观感,而多层螺旋CT能够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之处,可较为直观地察看真性滑脱的征象,明显地显示出左右两侧的峡部裂情况以及神经管受压直接征象,而且还可有效评估滑脱椎体的上下缘清晰度、椎体后缘的连续性,利于临床准确诊断腰椎滑脱细微病变[19]。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下腰椎小关节病变特点,显著提高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退行性椎体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腰椎滑脱分型研究进展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