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东 袁素萍
(1 寿光市中医医院颅脑外科 山东 潍坊 262700 2 寿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东 潍坊 262700)
脑外伤通常是由猛烈的外力所造成的,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外伤,除了表面头皮伤之外,还包括患者颅骨受到损伤、脑出血等外伤类型[1]。对于发生脑外伤患者而言,其由于其脑损伤所存在的区域不同,在临床上也有不同的表现症状,最为常见的就是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等。除此之外,颅内压的增高会导致患者发生头晕和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重度昏迷[2]。因此,及时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十分重要的,临床的基础治疗主要以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和降低颅内压为主,与此同时,治疗脑外伤最常见的方式是颅骨修补术,该治疗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颅骨缺损而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发生率[3]。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给予患者颅骨修补术对于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及运动功能均具有显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本文特选取64例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分组对照理论,探讨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功能评分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1.1一般资料
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分别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形成时间开展范围,经过统计筛选出64例资料,设置研究用组别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研究组研究资料中,男性总人数共计18例(18/32、56.25%),女性总人数共计14例(14/32、43.75%);年龄最小值~最大值范围为22-65岁,计算平均年龄测验值为(43.63±8.82)岁;常规组研究资料中,男性总人数共计19例(19/32、59.38%),女性总人数共计13例(13/32、40.63%);年龄最小值~最大值范围为21-70岁,计算平均年龄测验值为(44.84±8.4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进行分析,然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检验和诊断措施,同时配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给予患者吸氧、护脑、抗感染等辅助治疗,给予患者心脏监测和营养支持治疗。
于上述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两项手术均在全麻条件下展开。早期颅骨修补的材料选择钛合金网颅骨,合理应用电脑塑型针对材料展开相应的干预,采用中压抗虹吸管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操作,脑室腹腔分流穿刺点选择患者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后性置管,将深度功能之在7-9cm之间;然后将中压抗虹吸管腹腔端安置,长度控制在20-30 cm之间,在患者枕部放置分流泵,完成脑脊液引流操作,密切观察患者颅内压下降情况,同时明确膨出脑组织回缩,保证同骨窗缘保持平行后实施早期钛网颅骨修补术。手术顺原切口切开瘢痕后,分离患者帽状键膜,翻转皮瓣并保证患者颅骨损伤位置暴露,电凝止血操作后利用三维成形钛网行覆盖修补,缝合头皮并保证其美观性。
对照组给予患者脑室—腹腔分流后及脑损伤3-6个月内行颅脑修补术,手术方法参照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4],评价患者的昏迷情况,其中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等三个方面,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分数越低则证明患者昏迷的程度越严重
根据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光反应对患者的瞳孔进行积分分级,瞳孔散大固定为1分,无光反应但是并未散大为2分,未散打且有光反应为3分。
治疗效果:患者GCS评分>12分划分为优;8-12分定义为良;<8分定义为差。
神经功能:采用卒中量表(NIHSS)[5],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
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量表[6],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得越好。
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7],评价患者包括如厕、大小便、上下楼在内的共计10个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高患者自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昏迷评分、瞳孔评分
开展治疗措施前组间昏迷、瞳孔评分参数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呈提升状态,组内相较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昏迷评分、瞳孔评分对比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优良率96.88%比对照组优良率78.13%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
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参数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以观察组评分参数更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对比
2.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总发生率9.38%比对照组的43.75%更低,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对比(n,%)
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除了消除患者颅内血肿和降低患者颅内压、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之外,还应该于临床配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该手术的参与能够有效针对患者颅内血肿对神经造成的压迫进行清除,以此来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颅腔的完整性[8]。由于该措施的有效性能够非常显著的提高患者预后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损伤,因此,能够有效达到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的目的[9]。但是开展颅骨修术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时间段开展颅骨修补术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颅骨修补术虽然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其本身属于一种侵入性手术方式,还是会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产生影响,且侵入式手术也会引发较多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何时开展颅骨修补术展开更为客观的评估和评价[10-11]。研究表明,于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之后,早期给予患者颅骨修补术,相对于延后开展手术措施而言,这种时间间隔较短的治疗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在改善患者颅脑外所造成的颅骨缺损综合征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能有效避免患者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2]。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开展治疗措施前组间昏迷、瞳孔评分参数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呈提升状态,组内相较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优良率96.88%比对照组优良率78.13%更高,P<0.05。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参数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以观察组评分参数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总发生率9.38%比对照组的43.75%更低,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提高患者的瞳孔评分,让患者更快恢复自主意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早期颅骨修补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动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价值;早期给予患者颅骨修补术更有效避免分流管阻塞和分流管移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功能评分及预防并发症具有显著作用,且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动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