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铁柄鲨鱼皮鞘德兴剑长99cm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一单元中,乾隆皇帝的“天地人”刀剑和众多精美匕首将带领我们领略清宫武备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本单元的重点,乾隆年间御制的宝剑、腰刀可以说是清代冷兵器制作的巅峰。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到乾隆六十年结束,内务府造办处按照皇帝的旨意,分四批制作了120 余把“天地人”刀剑。从制作之初绘画纸样,到不断修改后制作木样,再至最终打造完成,无论是刀剑的刃、鞘、柄,还是上面的花纹、装饰,每一个步骤及每一个细节,乾隆皇帝本人几乎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严格把关,不惜工本。
在本单元中,“天地人”刀剑将会根据制作时间的不同,按批次的顺序展示。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走出故宫,如此大规模地展出乾隆“天地人”刀剑亦属首例。乾隆皇帝每一把“天地人”刀剑在其刃的底部都有专属的编号、名字,以及对应图案。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不同批次的“天地人”刀剑在刀装风格上的区别,亦可以观看刀剑名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本次展览的名称为“崇威耀德”,在乾隆皇帝的“天地人”刀剑中也有与其相似对应的名字。
此件展品是乾隆皇帝御用“德兴”剑。剑柄木质,外缠黄丝绦带,护手和柄头为铁鋄金镂空花卉纹。剑身钢质,刃底部近銎处错金、银、铜三丝组成凤凰、云纹图形,一面隶书“天字七号”和“德兴”剑铭;另一面隶书“乾隆年制”款及一人用剑一人拱手图案。此剑重二十四两。
这把剑被命名为“德兴”,是清代以武立国,以德治国的体现,恰好呼应展览名称中的“耀德”。而另外还有一把“天地人”腰刀对应“崇威”,等开展后,期待大家来现场发现它。
在这些“天地人”刀剑中,有一把独一无二的黑漆鞘“太阿”腰刀,你能想象它的刀鞘是用牛角做成的吗。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刀背比寻常腰刀要厚,而这背后也隐藏着一段历史故事:
对页清乾隆 铁柄鲨鱼皮鞘德兴剑 局部
上图:清乾隆 铁錾龙纹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长97cm 宽8.5cm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清 玉嵌料石柄铜叶鞘匕首长45cm故宫博物院藏
左图:清乾隆 铁錾龙纹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 局部
右图:清 玉嵌料石柄铜叶鞘匕首 局部
乾隆十四年五月,乾隆皇帝询问内务府造办处能否做一把牛角啇丝鞘腰刀。造办处经过几次修改后,于六月将“画得镶嵌凿龙什件汉文式啇丝刀鞘纸样一张”呈上,乾隆皇帝准许制作,并将欧冶子所铸名剑“太阿”之名赐予此刀。二十一年四月,其刀刃做成,乾隆皇帝看后很是不悦,直言“太阿刀造的甚属平常,系何人监造令其赔补。” 后经人查实,太阿刀理应用纯钢打造,但制作时却以五斤四两铁、五斤四两钢混合使用,且监造人员漫不经心,致使刀刃硬度不合格。为此,乾隆皇帝下令将相关人等罚俸三个月。同时命人重新用精钢打造刀身,所用材料之费皆由罚俸之人赔补。一个月后,赔补的太阿刀打造完成。或许是用料过足的缘故,这次刀背打造得过厚以致无法入鞘,因此不得不向乾隆皇帝请示,能否“将原牛角啇丝鞘膛往大里收拾”。获准后,这把地字一号“太阿”腰刀才算制作完成。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历史原因,这把刀的刀鞘上下两端均已被刀身撑得严重开裂。展览前夕,在文物医院的专家们对刀鞘重新进行修复后,最终这把刀才得以完美地呈现。
钢刀刃锋,底部一面错银丝横为“地字一号”,纵为“太阿”,另一面横为“乾隆年制”,纵为错金、银、铜丝组成的一人在云月下试刀图案。近銎处以错金银铜丝构成变形云龙纹。护手为铁鋄金圆形盘,镂雕夔龙、火珠、云等纹饰。包饰黄丝绦带,末亦铁鋄金镂刻龙纹,嵌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系明黄丝绦带,饰绿松石珠,两端以铜镀金饰件固定。
此外,众多精美的匕首也是这个单元的看点之一。这些匕首做工精细,造型精美,防身实用性和收藏艺术性于一体。据清代很多档案记载,皇帝的寝宫内、床上都会放置匕首。在这些匕首中,有的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有的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即应系通过贸易、进贡而来。这些形态各异的赏玩小刀为清宫武备的艺术性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