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2022-10-10 08:48杜建华刘家旗
西部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发展

杜建华 刘家旗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最终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两步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并明确制定了时间表,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35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明确、时间紧迫,但是从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上看都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公共品供给不均衡,享受公共服务机会不均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等。特别是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均收入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落后,因此,探索新时代西部地区在新动能培育中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自从改革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对共同富裕进行论述以来,理论界围绕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将共同富裕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

一部分人富裕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暂时的、是手段,其目的是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用简单的经济指标看就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要小于0.4的国际警戒线,居民收入分配结构高、中、低三个层级人群数符合正态分布,而且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相对较高,财富分配要关注全体人民中的贫穷群体。而且共同富裕的主体不仅仅包括当代人,还应该包括子孙后代,要延续到未来。

(二)共同富裕的内容是全面的

共同富裕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还应该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成果的共享。不仅仅追求在物质方面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初级的、基本的要求,更应该包含精神层面的富足和生态方面的共享,这是更高层次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共同富裕也是人人在自我实现和尊严上的平等,城乡居民接受教育、享有的医疗卫生条件、就业机会、养老保障等是平等的,因此,共同富裕的内容是全面的。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一种动态的帕累托改进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要求发挥先富地区和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实际上这就是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但随着帕累托改进,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当先富群体的福利持续增加要以其他人的福利减少为代价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要将“帕累托最优”状态推向另一个更高级最优状态,就要通过影响共同富裕的外生变量打破均衡,进而推动帕累托最优状态向更高层次发展,共同富裕在帕累托改进和均衡的交替过程中,实现从低层次向更高层次迈进,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一种动态的帕累托改进过程。

(四)共同富裕的理论难题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公平和效率的辩证统一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同富裕的理论难题归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将“蛋糕”努力做大,二是分好“蛋糕”。生产力就是生产效率,就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提高生产力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就是把“蛋糕”做大。生产关系就是在财富的分配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就是分好“蛋糕”问题。在生产力中关注人与人的能力差距,鼓励按照边际贡献分配财富,在公平性中要关注资源、市场的公共属性,强调统计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性,但是绝对不是平均主义,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公平和效率的难题解决好。

二、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程度的评价指标

在界定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共同富裕的评级指标体系,需要建立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四个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指标

物质方面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通过经济发展指标体现,主要反映西部省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尤其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恩格尔系数。

1.GDP。通过区域GDP总量反映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区域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反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揭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程度。

4.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反映区域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

(二)公共服务指标

公共服务指标主要反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平合理的发展机会,主要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以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农村特困人数占比等具体指标。

1.财政支出中住房保障支出占比。住房作为特殊消费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大,是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一定程度反映地区社会发展水平。

2.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反映区域居民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和条件。

3.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占比。反映区域居民享有的公共医疗资源和条件。

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农村特困人数占比。反映区域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情况。

(三)文化建设指标

精神文明通过文化建设指标体现,主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状况,具体包括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等具体指标。

1.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区域居民受教育水平,一般与居民精神文化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2.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反映居民享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能力。

(四)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主要反映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程度,包括单位GDP能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GDP占比、森林覆盖率等指标。

1.单位GDP能耗。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反映社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治理能力。

3.森林覆盖率。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三、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落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薄弱

受历史、政策、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依然较为落后,与东中部等其他区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总量小,GDP全国占比低于人口占比,大部分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差距较大,恩格尔系数普遍较高,区域居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不高,整体来看西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偏低。生产力水平低下致使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较为薄弱,限制了共同富裕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合理的发展机会不足

提供公共服务并进行合理分配,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人民福祉的一种制度化手段和机制。西部地区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在财政支出中占比不高,且支出水平较低,相对贫困人口占比高、规模大,导致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教育落后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成员就业致富和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差别的难度较大。

(三)文化建设发展滞后,凝聚力有待增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够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支柱。西部地区各省份居民受教育程度大部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未达到义务教育年限,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消费支出中占比不高,说明西部地区文化建设较为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来看西部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层次有待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凝聚力有待增强。

(四)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意识不强能力有限

西部地区属于我国的生态保障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属于限制开发区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到全国的83%,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重化工项目依然是西部地区投资发展的重点,给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囿于经济基础、发展阶段和路径依赖等综合因素,西部地区单位GDP能耗较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少、占比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不利于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一)扎实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是深化高质量发展,激发效率变革。通过制度改革释放“效率红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方面。要着眼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户籍、就业、教育、财税、养老等基础性关键性制度改革,为全体人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居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勤劳致富的能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增长,使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增加居民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在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改进再分配机制,增加居民收入来源。

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议西部地区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研发资金投入等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聚合更多科技人才力量,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夯实发展的科技支撑基础,加快创新驱动步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强化已有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大相关产业、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缩小与中东部地区及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体居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

一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西部地区要通过自身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倾斜,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均等化。完善与公共服务分配相关的制度,公共服务要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公共服务缺位或浪费。

二是国家予以政策性扶助。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限,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适当进行政策倾斜,使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加快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生态脆弱、不适宜居住、投资建设难度大的地区实施移民搬迁政策,匹配相应的公共服务资源,帮助移民住得下来、生活方便、有工作干。

(三)推进文化建设,凝聚新时代精神力量

一是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文化宣传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思想文化宣传的硬件基础。

二是构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管理和生产经营体制,建设满足人民需要的现代文化市场,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是积极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西部地区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一是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更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针对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投入,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能力。

二是加大科技运用,实现绿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在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重视治污和生态恢复技术的使用,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能力。

(五)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西部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加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西部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发展,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高水平开放。通过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充分发挥自贸区功能,出台切实有效的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出口贸易政策,为西部地区构建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平台。

二是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旅游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将西部中心城市加入国际城市价值链节点。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发展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