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24日,由巴金、靳以主编的《收获》杂志创刊号在上海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当时《收获》杂志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在北京出版,编辑部设在上海。1960年5月,由于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收获》杂志停刊。1964年初至1966年5月,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收获》杂志恢复出刊,主管单位变更为上海市作家协会。“文革”期间,《收获》杂志再次停刊。《收获》杂志1979年第1期,《收获》杂志第二次复刊。在潮起潮落的中国当代文学现场,《收获》杂志依托上海听浪观涛,延续五四新文化血脉,坚守文学独立品格,“把心交给读者”。巴金给《收获》杂志制定的办刊方针是“出人出作品”。
《收获》杂志坚持65年不刊登广告,坚守着其纯文学杂志的立场。这是一本以刊登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等题材的文学杂志。1966年之前,老舍的《茶馆》、柳青的《创业史》、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等作品,都是在《收获》杂志上首次发表的。1979年之后,路遥的《人生》、余华的《活着》、苏童的《黄雀记》、贾平凹的《秦腔》、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莫言的《丰乳肥臀》、金宇澄的《繁花》、李洱的《应物兄》等名作,也都是在《收获》杂志上首次发表的。当然,《收获》杂志也退过许多一线作家的稿子。《收获》杂志求变、求新,唯独坚持“好文学”的标准不变,也因此,才能书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志。
靳以和巴金在《收获》杂志《发刊词》上的第一句话是:“收获”的诞生,具体实现了“百花齐放”的政策。《收获》杂志的创刊号推出了鲁迅未发表过的作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艾芜的《百炼成钢》、康灈的《水滴石穿》、老舍的话剧《茶馆》、冰心的《我的秘密》、刘白羽的《我们的早晨》等。1979年,《收获》杂志复刊后,主编巴金使不少险遭埋没的优秀作品得以面世,使优秀的作家能够重获自信而施展才华。《收获》杂志仍然坚持不拘一格地将好作品带到读者面前,同时也参与并见证了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从早期的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再到影响颇深的先锋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黄金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文学新形式和新观念的青年作家。《收获》杂志站在了文学浪潮潮头,在实际掌门人李小林(巴金之女)的主持下,在1987年第5期、第6期和1988年第6期专门开设“先锋专号”,将全国范围内一些零散的青年作者的先锋小说作品集中推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格非和苏童就是那三期中的主将,还有王朔、余华、马原、北村、孙甘露等一批优秀作家。
《收获》杂志融汇、吸纳了中国当代大多数作家。在《收获》的作者中,既可找到文坛元老,也可找到初出茅庐的作者。“50后”“60后”的作家,王安忆、莫言、余华、阿来、苏童、毕飞宇、格非、迟子建、叶兆言、阎连科、孙甘露……都是《收获》的亲密朋友。“60后”“70后”的作家,须一瓜、路内、小白、钟求是、张楚、弋舟等;“80后”这一代,笛安、张悦然、周嘉宁、双雪涛、孙频、董夏青青等也都是《收获》的基本作者队伍。
《收获》杂志、收获APP开拓新的领域。2021年6月21日,收获APP诞生,是以《收获》杂志积淀近70年的精品内容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国内纯粹的文学阅读平台,同时发售杂志社新近获得授权的电子内容,读者可以在应用中阅读免费电子杂志、试读或购买电子书、发表与交流阅读心得。今年4月23日,《收获》杂志、收获APP携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果麦,联合专业数字藏品服务平台Amall.ART,共同发行全球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此次发行的“盲盒”一共1995份,因为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下了“世界读书日”。而此次发行的盲盒中一共包括梁晓声、刘亮程、李敬泽、毕飞宇、弋舟、猫腻、郝景芳、蒋方舟8位作家的作品。
质谱条件:ESI源为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50~1 000;端板补偿电压:500 V;毛细管电压:3 500 V;干燥气体温度:200 ℃;干燥气体流速:8.0 L/min;雾化器压强:0.7 bar;离子能量:2.0 eV; 碰撞能量:8.0 eV.
开阔视野、敏锐捕捉是文学编辑的职业表现。编辑不光是做案头工作,不光是看书、看稿,更要关心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下走红的文艺作品,要有研究和思考。民主、平等、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是《收获》杂志编辑部的传统,在这种氛围之下,每个人兢兢业业地做文学的“守护者”。一个优秀的文学编辑,要靠学识靠修养,还要靠天赋。罗兰·巴特曾经概括艺术家的三种美德:警觉、智慧,以及最为诡谲的不稳定性。
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文学编辑能对艺术家的不稳定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发现文本的意义。
《收获》杂志取得的成就与文学编辑密不可分。在杂志创建之初,就组成了13人的编委会,包括巴金、冰心、刘白羽、艾青、陈白尘、周而复、罗荪、柯灵、郑振铎、峻青、曹禺、菡子、靳以。2017年,《收获》杂志与“赞赏”IP平台共同开发的写作出版社区“行距”APP正式上线,杂志社编辑部核心力量纷纷入驻,开展写作辅导等服务。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编辑的努力,比如今年长篇专号夏季卷发表的《火车驶向落日》,是“95后”作家武桐在《收获》杂志的处女作,一部16万字的小长篇。武桐是一位年轻编剧,责任编辑和副主编一直与她保持联系,修改了半年多,才最终定稿。
艺术直觉、审美眼光是文学编辑的重要素养。编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以诚待人。文学编辑是作家、读者之间的桥梁,既能尊重作者的想法,又能为读者提供有质量的作品。《收获》杂志编辑部内部保持一种交流机制。每篇稿件要有两位编辑看过才送到主编手里,年轻编辑与资深编辑有所交流、有所碰撞,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也开启了传帮带模式。
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今天所处的当下,文学的发展相对趋于平稳。在这样的状态下,更加考验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的体察,更加考验作家的能力。《收获》杂志有着关注新人、发现新人、培养新人的传统。尽管名家稿源非常丰富,《收获》杂志仍然不断将新的文学创作风格纳入到杂志中,进入新世纪,仍是如此。在2018年第4期的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推出了包括班宇、大头马等在内的9位风格鲜明的年轻作家,平均年龄28岁,“90后”占一半以上。《收获》杂志还专门为青年作家举办线下的交流会,进行“专家会诊”,帮助这些写作者把握文学方向,提高写作技能。
除此之外,《收获》杂志还保持着对网络作家的关注,发表过安妮宝贝、七堇年、张悦然的作品。
《收获》杂志本身也是经典影视作品的IP发源地。《茶馆》《日出》《野火春风斗古城》《美食家》《人到中年》《繁花》……中国无数经典电影的原著小说都首发在《收获》,著名导演张艺谋曾在《文学驮着电影走》中深深致敬《收获》杂志:“无数出色的影片和电视剧莫不是从小说改编而来。文学驮着电影,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改编自余华《活着》的电影《活着》和电视剧《福贵》、改编自苏童《妻妾成群》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王朔《动物凶猛》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的电影《幸福时光》、改编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同名电影、改编自须一瓜《太阳黑子》的电影《烈日灼心》、改编自路内《少年巴比伦》的同名电影……一部部影视作品依托文学经典,成就了几代人的银幕记忆。
《收获》杂志要成为大海,大海是“无界”的。“无界”表明了一种期许,一种追求,文学走出书房,走向广袤的田野大地,让文学为人们的生活、为读者的精神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2.依规处理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的对接关系。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属于国际法的范畴。双边税收协定是由缔约国双方政府谈判后达成的,经过各自国家的立法程序后生效的,因此对于缔约国政府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收获》杂志的文学编辑要维护文学成果,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维护住文学的思想性、时代性,去展现人性,展现百姓的生活。
此项检查主要对线状地物的套合情况进行精度检查,在已有地形图中选取31处地物特征明显的田埂和道路进行精度统计分析。检查情况,如表3。
学习全面、熟悉历史是文学编辑的必要条件。作家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一群人,他们研究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讲好故事。文学编辑的学习不能落后于作家,学习全面了,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做出相对精准到位的判断。文学编辑不仅要学习东方文学史,还要学习西方文学史,从19世纪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都要系统地阅读,这是文学编辑提升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建立对比词汇库,对汉语和日语中的IT领域新词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认为两国语言在新词吸收、形成过程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在汉日语言对比研究、互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两者的这个区别。同时,语言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对于外来新词的吸收也是对外来文化吸取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社会语言学者石绵敏雄认为:日语中大量的外来词对新事物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这种简便易操作的“拿来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石绵1985:168-178)。作为对比语言学的考察,本文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对汉日语IT领域新词进行了比较研究,而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则是一个值得后续的课题。
《收获》杂志在“破圈”中扩大文学的影响力。
今年8月27日,设立“酒鬼酒·无界文学奖”暨“酒鬼酒·无界漫游计划”;在酒鬼酒设立《收获》作家创作基地并授牌;在酒鬼酒设立“里程文学院—湘西分院”。其中,酒鬼酒联合《收获》设立的“酒鬼酒·无界文学奖”暨“酒鬼酒·无界漫游计划”,将从“无界”出发,面向影视、音乐、绘画、舞蹈、戏剧、装置等各个领域开放,涵盖演绎小说奖、传唱诗歌奖、入画散文奖三大板块,意图促进传统“纯文学”跨界、破圈,鼓励、吸纳更多文学爱好者、创作者以多元形式表达文学,让文学在新时代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酒鬼酒还将独家冠名微信视频号与《收获》共同打造的“心如原野,文学无界”直播活动。今年9月8日,《收获》又尝试新的“破圈”,首次以腾讯视频号为载体,通过竖屏直播节目。当天晚上七点半,作家阿来、毕飞宇、淡豹、笛安、韩少功、贾樟柯、李敬泽、梁晓声、彭敏、苏童、余华与音乐人张浅潜、周云蓬带来一个浪漫的文学之夜。他们来到湘西酒鬼酒的酿酒车间,与读者们畅谈文学与音乐,时代与生活。文学之夜希望以作家智慧作为叙事载体,以民谣音乐引发情感共鸣,以全新的方式深度呼应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四个多小时的竖屏文学节目当晚吸引了约230万人观看,在节目结束后亦有不断回放。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杂志难以正常刊印、发行,数字阅读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收获》杂志通过微信公众号、收获APP、收获文学排行榜、收获故事工场等平台和内容的尝试,创造了一个更新的接地气的形象。
钢-混结合连续梁墩顶负弯矩区应力控制措施研究…………………………………………… 车文庆,李传琳(1-141)
《收获》杂志倾力书写新时代的人民史诗,全力实现文学的“破圈”发展和“跨界”传播。一方面,《收获》杂志坚守阵地,努力维护好文学的纯洁性;另一方面,在网络、多媒体、短视频的洪流中,尽量扩大文学的影响力。正如《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所说,“我们第一,不让文学变味,不让文学走形,但又努力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文学影响更多的人。”
《收获》杂志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志。
[1]罗兰·巴特.罗兰·巴特文选[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罗昕.65岁的《收获》发出新邀约:来一场“文学的漫游”[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644408(2022-08-27)[ 20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