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视野中坚定信心

2022-10-09 13:08谭保罗
南风窗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制造业出口经济

谭保罗

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2642万亿元,同比增长2.5%。

自从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以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经济呈现出强大的韧性。进入2022年,除了疫情之外,东欧地区的局部战争和全球气候变化又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这些外部因素必然间接地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如果再考虑到国际贸易博弈的背景,那么完全可以说,我国2022年上半年取得经济增长成绩,已属不易。目前,市场已经看到了全球经济逐步走出疫情阴霾的曙光,而战争也终将于未来的某个时刻结束。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部分外部冲击将逐渐被消除,对经济发展的长期乐观预期不会改变。

但也应该认识到,未来,我们依然会面临很多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的新因素。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那种独一无二的韧性,对全球投资者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同时也决不能忽视那些可能来临的新变量。

韧性与动力

上半年,分大行业来看,一二三产业都出现了回暖,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稳定恢复的势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农业和粮食安全密切相关,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底线之一,稳定的增长很重要;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的基本盘依旧稳固;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萬亿元,同比增长1.8%,可以预期,服务业正在恢复之中。

在第二产业的众多细分数据中,不得不关注制造业。上半年,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8%,较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根基,其稳步复苏说明,经济的基本盘没有问题。

母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相关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政府产业管理部门有效的产业政策,是中国很多核心制造业产业能快速崛起、逆势增长的基本要素。

在制造业中,有一组数据较为亮眼,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9.6%,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个百分点。这组数据代表我国骨干高技术制造业的生存状况,从数据看,它们正在从疫情中稳步走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这一领域的投资也在增长,企业正在为疫情之后的复苏积蓄力量。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1个百分点。

制造业数据中出现了不少亮点,其实不难理解。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芯片一直都是投资的两大热门。不过,芯片热在近期已略有降温,国有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相关的反腐行动也正在推进,这意味着这一领域过去那种狂飙突进式的投资热潮,可能会告一段落。未来,这一领域将进入相对稳健的发展阶段。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势头不减,热火朝天。

数据显示,1至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飙升到了1227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同样占6席。

新能源车产业的蓬勃,只是中国制造业强大韧性的一个截面。母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相关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政府产业管理部门有效的产业政策,是中国很多核心制造业产业能快速崛起、逆势增长的基本要素。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在新能源汽车之外,还可能有更多的制造业新动能会酝酿和爆发,对冲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疫情尚未终结,第三产业势必继续受到影响,但从数据看,第三产业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趋势。比如,高端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经济拉动力量。上半年,金融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不错,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5%和9.2%。它们的增速,都大幅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增速,凸显了强大的产业势能。

各个产业的数据显示出经济的恢复向好,从经济增长的几大推动力来看,中国经济虽然正处在深度的调整通道之中,但韧性十足。

经济的“发动机”

投资、消费和出口一直被称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种形象的说法,一直都是不少市场人士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切口。按照一些机构的分析框架,投资一项主要包括了两个领域的投资:一是房地产,二是制造业。

从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然还没有达到过去的较高水平。目前,房地产企业中的民营地产商还处在深度调整期,即便是某些知名的房地产巨头依旧面临着不小的债务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房地产开工和投资,还不现实。

实际上,进入2022年以来,在一些二线城市,当地的土地拍卖市场一直较为冷清,民营房企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热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有着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依然在逆势扩张。近期,在一些曾经热门的二线城市,拿地的主角都是有着国资背景的地产企业。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端,国资地产商的进取和扩张,的确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民营同行的收缩。

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随着一些城市房价的阴跌,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依然存在,这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恢复。

要让地产投资逐渐恢复,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之下,房地产市场需要的是稳定,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恢复需要的是循序渐进。

除了房地产投资之外,制造业投资也很重要。从统计数据看,投资恢复也在发生,尤其是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数据(同比增长20.2%),更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新变化。

消费是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感知的经济指标,在很多时候,统计数据还不如消费者自身的感知来得直接。不过,作为全球消费者基数最大的经济体,我国线下的消费场景未来一定会逐渐复苏,消费也必然会给经济增长贡献关键的力量。

当然,对消费者个体来说,除了消费偏好之外,消费支出的数据更和消费者的现实收入密切相关。同时,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如果要提振消费,除了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之外,提高消费者现实收入和增强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这两项工作也很关键。

三个外向经济大省出口数据的强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仅仅在于出口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更在于从产业链地理分布的维度上,捍卫了中国的制造业。

疫情之下,出口一直都是中国经济最耀眼的亮色之一。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遭遇多重利空,东欧的战争极大地影响了粮食和能源的价格。与此同时,全球的贸易摩擦并未减少,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甚至一度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就在这种背景下,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让全球投资者为之惊叹。

中国的出口之所以强大,分析维度有很多,不妨从区域的数据来看问题。

在省级行政区中,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长期位居中国出口总量的前三位。2022年上半年,三个省份的出口都出现了大幅的同比增长,其中,广东出口达到2.47万亿元,增长7.3%。广东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出口总值超过2万亿元的省份,出口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高达22%。此外,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出口总量为1.66万亿元,都达到万亿元以上。

三个外向经济大省出口数据的强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仅仅在于出口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更在于从产业链地理分布的维度上,捍卫了中国的制造业。

当下,印度、越南等国一直在国际产业链上与中国展开竞争。虽然它们无法替代中国,但也存在着一些特定产业从中国吸引制造业资本外移的可能性。因此,正视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很必要,而广东等出口大省强劲的出口数据说明,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外部变量

出口是货物和服务的流动,而资本的流动同样是审视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角度。

按照最新数据,1至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折合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来源地更能透露出一些信息。在投资增速靠前的来源地中,韩国、德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8.9%、30.3%、26.8%和17.2%。顯然,世界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资来源地的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外商投资在特定时间段的波动性,这并不是坏事。

外资的进入,当然是基于中国营商环境和产业潜力的因素,但不可否认,宏观的货币政策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说,货币政策环境就和本币币值有一定关系,稳定的本币币值能将汇兑损益风险最小化,这对外资来说非常重要,是国际投资者选择投资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9月以来,不少市场人士都在关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首先,尽管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的确有变化,但基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强大韧性,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双向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此外,全世界的非美元货币近段时间都受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由于美联储收紧货币供应,非美元货币大部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而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并不算大。

不过,市场对汇率的关注的确也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即审视一个国家国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观察。

从今年7月份起,以美联储为首的欧美主要央行掀起了加息潮,这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中东、南美一些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国家,由于美元和欧元的加息,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资本外流,同时,也束缚了这些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

一些货币政策当局不那么负责任的经济体,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放任本币贬值,这将给内部经济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而在那些货币政策当局相对负责任的经济体,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其国内会收紧信贷,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资金价格,从而维持本币对美元或欧元的币值,这对保持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来说,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环境就和本币币值有一定关系,稳定的本币币值能将汇兑损益风险最小化,这对外资来说非常重要,是国际投资者选择投资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中国有着强大的实体经济,也有着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但不可否认,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依然不能完全忽视外部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动。而货币政策也和经济的恢复节奏,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022年上半年,不少全球性投资者开始关注印度。上半年,印度的GDP为1.719万亿美元,增长8.4%,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增速。但回溯过去的几十年,印度的增长一直有着极大的波动性。同时,印度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结构性软肋:它的外汇储备一直不高。即使在经济相对高速增长的最近两年,印度的外汇储备也一直在6000亿美元上下浮动。

中国的外汇储备远高于印度,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49亿美元,是印度的六倍左右,依然维持在高位。富有韧性的实体经济和强大的外汇储备,无疑给了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信心。

也就是说,如果以全球的视野来看,在所有的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猜你喜欢
制造业出口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