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单位: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 创人:王 炜
创 造 人:汤 睿 张建军 张志渊 赵 莉 张庆林 孙 钢 蓝 青 苏 宁 张 翔
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是我国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的重要举措。对传统银行而言,跨境电商生态场景复杂,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现金储备少、抵质押担保少等特点,同时其融资又具有需求急、额度小、使用周期短的特征。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在跨境电商行业更为凸显。
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把握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共 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大背景 下,聚焦跨境电商行业,首创业内跨境电商全流程自动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跨境电商提供了高效、便捷、综合性金融服务。
特别是面对跨境电商领域的业务痛点,渤海银行构建的“N10跨境电商融资服务模式”,创立了国内首个“跨境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FT融资”场景,打造了基于“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协同平台,打通了新零售仓配供应链与物流要素,利用自贸区(FT)平台,将金融服务充分融入到由海淘客户、境外电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仓储企业及境外贷款公司共同构建的生态之中。
在此生态场景下,渤海银行运用云原生中台、机器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前沿金融科技手段进行授信管理、简化流程,将跨境电商的经营场景与银行金融服务无缝对接,实现了审批、放款和贷后的全流程自动化。截至2021年6月30日,渤海银行已通过跨境电商融资服务模式,为31家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折合人民币1亿元的自动化融资。
作为生态级的开放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渤海银行“N10跨境电商融资服务模式”支持更多生态成员的接入,其基本思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广泛适用于其他跨境金融合作领域以及国内电商等电子商务领域。该模式使金融资源更好地赋能跨境电商乃至国内电商,通过大幅提升电商业务整体的自动化程度,优化交易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电商业的发展,在带动外贸增长的同时,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促进了商业流通业发展,带动了创业创新和大量就业。
2013年8月,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适应全球贸易竞争的新格局,国家推动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渤海银行在2014年报请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这样描述的: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银行”)对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的战略定位,是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以及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机遇,给予分行一定的特色业务经营范围,尝试打造一家“功能型”分行,通过不同于以往传统型分行的组织架构设置、业务资源配置、资金成本和考核机制,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打造为一个“试验田”或“出海口”,以此为出发点面向全球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2015年1月,渤海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应运而生。但在起初的几年时间里,无论是在经营管理方式、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都与渤海银行其它一级分行基本相同,“试验田”定位并未落地实施,“先行先试”“准离岸”的一级分行牌照优势一直未能有效发挥。
2019年5月,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李伏安董事长更是再一次明确并提出了“要树立务实而远大目标,明确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把握好“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发展机遇,充分运用自贸业务抓手,创新转型,画好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发展蓝图”以及“逐步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打造成为渤海银行自贸业务的统领行、主导行、推进行”的工作要求和战略定位。2019年末,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积极响应渤海银行战略部署要求,启动全行自贸业务转型升级工作,旨在充分发挥自贸区“运用双账户、连接双市场”优势,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返本归源”,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2020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作为渤海银行系统内第一家特色化定位的一级分行,聚焦分行最新战略定位,认真履行自贸总部管理职能,建设“全行跨境资金管理平台、全行跨境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全行跨境产品研发平台与资产流转平台”,坚定“以自贸业务为抓手推动全行国际业务发展”,准确把握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重点关键领域,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以成为一家战略定位清晰、经营特色鲜明、组织运转高效的专业化分行为努力方向,推动实现“渤海银行自贸业务统领行、主导行和推进行”的战略目标。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通过深入思考基础客户群拓展及银企合作思路,结合自身优势、特色,选取了行业方兴未艾,政策大力扶持的跨境电商作为重点调研对象,旨在拓展跨境电商与渤海银行的银企合作模式。
2020年初起,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作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政策也不断加持跨境电商的发展。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大有可为;7月,李克强总理做出部署,从国家战略层面大力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此外,从国务院到相关各部委均出台或表态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从跨境零售进口试点及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新增,以及跨境B2B出口监管试点等,政策不仅覆盖进出口市场,还覆盖零售和批发模式,政策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坚定了渤海银行大力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信心和决心。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跨境电商市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达到2.11亿人,并持续快速增长。在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环境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2.7万亿元。
2021年3月18日,商务部等6部委下发《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即39号文),正式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新《通知》意味着面向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跨境电商市场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扩容,同时也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随着市场主体参与数量的提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市场势必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期。
1.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力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外贸”的具体体现,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在持续的政策支持下,肩负着国家核心战略使命和国际责任。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规模不再是外贸的决定性因素,多批次、小批量外贸订单需求正逐渐代替传统外贸大额交易,为促进外贸稳定和便利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跨境电商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是在世界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载体,必将提升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破除全球大市场障碍,推动无国界商业流通。
2.提升国内消费者福利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跨境电商是消费时代的产物,回应了国内消费人群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必将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万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者对更高质量、更安全、更多样化商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我国的消费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跨境电商进口以扁平化的线上交易模式减少了多个中间环节,使得海外产品的价格下降。通过大量引入质量品质较好、丰富的海外商品,我国用海外产品培育国内市场,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最终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跨境电商使交易流程扁平化,海外产品提供商直接面对国内消费者,能够提供更多符合消费者偏好的商品。
3.培育外贸新业态、聚力“六稳”“六保”工作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创新国际贸易新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培育外贸新业态、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聚力“六稳”“六保”工作,我行通过服务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商网购在线服务新业态,推动构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和生态圈,着力保持外贸基本盘稳定,在疫情期间为维护国际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末,渤海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经过富有前瞻性的3个月的深入调研,完成了近百页的跨境电商行业分析报告,进一步确定了跨境电商行业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加深了渤海银行深耕该行业的决心,最终选取了某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跨境进口电商企业作为本项目的服务对象。
2020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落实最新战略定位,推动实现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创新转型发展的第一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党委班子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年初即明确提出2020年分行经营管理计划和2020-2022年分行三年发展战略目标,全年紧密围绕最新战略定位,从调整组织架构与部门设置、设定部门与岗位职责、调整与选配人员、建立工作机制与业务运转机制、梳理设计自贸产品、修订制定规章制度流程、建立特色化激励约束机制等基础工作入手,提升渤海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1.重建组织架构,调整部门职责,优化人员配置,确保转型平稳过渡。2019年12月,渤海银行明确了逐步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打造成为渤海银行自贸业务统领行、主导行、推进行的战略定位,打造“全行跨境资金管理平台、全行跨境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全行跨境产品研发平台与资产流转平台”三项主要职能。2020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转型发展元年,建立符合分行最新战略定位的特色化组织架构、部门及岗位设置是分行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紧密围绕实现战略定位和3个平台职能,本着聚焦、精简、敏捷、有效的原则对原部门进行调整。调整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共设14个一级部门和2个二级部门,其中2/3为前台业务部门,整体分为前台业务、中台支持、后台保障3个模块,前台业务部门聚焦战略定位设立管理、平台、自营3大业务板块,中台支持部门及后台保障部门相应增加自贸业务相关职责。
2.优化资源配置与激励约束机制,为转型提供支持保障。紧密围绕战略目标和渤海银行绩效考核导向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2020年绩效考核办法,优化业绩考核指标,聚焦特色业务与产品推进、收益、存款和有效客户数,充分体现总分行经营导向,并以实现精细化考核,体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目的,改革员工及客户经理考核办法。
3.建章立制规范流程,确保业务合规开展。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与合规管理,在推进自贸创新转型工作中及时总结业务推进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涵盖跨境企业开户、跨境融资发放与审核在内的自贸联动业务全流程操作规程,编制产品手册印发全国分行,推动自贸业务规范发展。
4.积极探索符合自贸业务特色的风险管理模式。加强主动风险管理,就业务创新政策、业务创新模式等方面与上海银保监局、人行上海总部、上海外管局、上海金融局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就自贸业务涉及的风险合规问题加强与监管部门事前沟通,用足、用好监管互动机制,确保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创新转型发展依法合规。
5.敏锐捕捉电商业务机遇,以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业务需求为切入点,围绕其生态体系中跨境电商、国内电商和国际物流三大业务场景开展合作,积极寻求渤海银行总行支持,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控模式创新、自动化系统建设。该项目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导流N家跨境和国内电商,并在FT项下成功叙作多笔融资业务,实现了系统业务化、流程自动化、推进敏捷化、风控模型化、业务场景化、资产数字化、数据资产化和项目产品化。
本项目的调研工作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案例分析、举一反三;市场分析、调研诊断;战略定位、实施推进。
1.案例分析、举一反三
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积极寻找符合分行战略定位的蓝海市场,2019年初次试水电商行业,与中国最大的品牌电子商务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该客户一直专注于为品牌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套电商服务,包括IT解决方案、店铺运营服务、数字营销服务、客服服务、仓储物流服务以及全渠道服务。通过对其服务的逐步深入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对市场的融会贯通,敏锐地捕捉到电商业务机遇,勇敢地走上了探索头部互联网生态合作新模式的道路。
2.市场分析、调研诊断
通过分析宏观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我们从跨境电商行业的风险因素、优势因素和融资服务痛点,得出了以下结论。
(1)风险因素
外部环境风险: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从提高关税到加大力度阻止中资进入美国战略行业,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可能带来海外市场订单的不确定性。特别对于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出口跨境电商会面临高额税负成本,使“中国制造”成本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力下降。
竞争风险:国内跨境进口市场潜力无限,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纷纷涉足。不少海外零售商亦推出直邮中国的服务。政策红利和商家涌入容易催生盲目而缺乏规划的跨境市场竞争,导致商品品质风险和结构同质化问题。
政策风险:2013年以来,国务院、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机关出台多项政策扶持跨境电商发展,但是税收政策难以长时间高度倾斜跨境保税。变化中的政策环境会对商检、税收、外汇、海关等环节产生不确定影响,从而给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不确定风险。
汇率风险:目前,国内跨境电商进口平台主要以保税仓和海外直邮两种模式为主。因商品销售价格灵活浮动,汇率变动对海外直邮模式影响较小。但在保税进口模式下,货物需提前运至国内,人民币贬值时,商家已备货品不提价的情况下利润减少,海外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进口备货成本增加。该风险还会随库存量增大而加重,从而制约企业与平台的运营。
(2)优势因素
信息透明化:B2C模式的跨境电商企业各个环节由于信息高度电子化,流程透明度高,物流、三方支付平台收款均可查询每笔订单信息并一一对应,贸易背景真实,相较其他传统行业民营贸易企业,财务不易造假,交易数据可信度高。
头部企业现金流稳定:根据电商平台规则,买家付款物流配送完毕后预付款进行汇款结算,企业回款周期不长(平均15天以内)且时间相对固定,行业中的头部企业由于与优质品牌供应商建立长期且稳固的合作关系,回款现金流稳定,结算资金量和沉淀资金量可观。
(3)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痛点
跨境电商供应链条复杂,中小参与者居多:一条完整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链条,除了层层商品经销渠道,还涉及多类物流(货运代理、跨境物流、境内物流等)、多国海关、质检机构、多类业务支持方(仓库、支付、保险)、多类分销平台(B2B、B2C)等参与主体,且在分销、物流等环节,中小企业参与者众多。
供应链模式多样,专业度要求高:跨境电商供应链有多种操作模式,包括海外仓直发、保税仓发货,对应的仓库选址、库存设置、订单服务时效、物流服务均不同,同时,货物的类型、保质期也影响供应链模式的选择,这对于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和金融服务商,均提出较高的要求。
难以实现订单的全程跟踪:多类参与主体、多种运作模式,导致信息的互联互通非常困难,从商流来看,不同企业使用的订单系统不一;从物流来看,除了国际快递,大多数货代都不具备信息系统管理能力,订单查询靠电话,货物在途监管容易失控,异常问题也无法及时处理。
3.战略定位、实施推进
该项目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自贸转型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能持续带动可观的跨境贷款、跨境结算、派生本外币存款、基础性客户,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业务长远良性发展和客户结构优化作用巨大。作为一个从0到1的项目,该项目凝聚了渤海银行总行领导、总行多个部门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的心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总分行协同作战、敏捷响应的结果,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一是渤海银行总行领导高度重视,全程关心,靠前指挥,关键节点大力推动。行领导对该项目多次批示、亲自支持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亲自接见对方团队,对该项目顺利进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是总分行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环节敏捷响应。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在捕捉到合作机遇的第一时间即成立敏捷小组,班子成员亲自挂帅,并积极寻求渤海银行总行支持,成立了以总行分管行领导为组长、总行各相关部门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共同组成敏捷工作小组,以7×24小时的饱满热情和工作干劲,攻坚克难,并形成每日报送进展、每周总结、不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的敏捷协同工作机制。
三是工作方法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限期推进。注意解剖麻雀,在第一笔业务完成后,第一时间对每一业务环节进行剖析,提出改进方案并立即推动完善,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认真研究关键业务节点,明确工作时间表,分步实施,保证进度,经过总分行多次会议讨论、现场拜访、业务调研,共同推进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是不畏困难,聚焦“疑难杂症”积极寻求解决路径。该项目几乎每一步都面临挑战和突破——挑战和突破常规风险审批思维、固有业务办理效率、定价、异地客户准入等等,需要战略定力,更需要钉钉子精神。敏捷小组锲而不舍,抽丝剥茧,逐步掌握了该项目生态下的运营模式、业务操作、风险审批等创新模式。
特别是在对方提出需在3个月内将跨境电商线下流程数字化、线上化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遇到了空前的业务压力,敏捷小组不分昼夜的研究设计,积极寻求渤海银行总行支持和指导,推动该科技项目被列为渤海银行总行重点项目优先支持,终于在8月27日成功上线跨境电商项目一期,实现渤海银行首个跨境全自动审批放款模式,为渤海银行与该项目规模化合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收获了非常宝贵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与头部国内电商及生态体系内电商和物流的成功合作,使渤海银行在电商领域、国际物流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为渤海银行与头部生态平台合作、继续深入拓展蓝海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从2019年9月开始关注跨境电商行业,经过三个月深入调研,完成了一份百页的跨境电商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3月,本项目获得渤海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信贷审批部批复,至此成为该跨境电商项目唯一中资合作银行。4月启动线上化项目,自5月15日线下跑通第一笔业务后,总分联动,8月完成跨境电商线上化项目一期投产,实现渤海银行首个跨境全自动审批放款“N10”模式(N分钟准备,1分钟放款,0人工参与),并对该项目的风控模型和流程进行不断迭代更新,9月二期项目投产,11月三期项目投产,2021年1月4期项目投产,逐步推进自动化授信、自动化放款、自动化受托支付、自动化还款、自动化额度调整等功能高效落地。
本项目项下实际涉及了跨境电商在某支付平台、某跨境电商平台与某物流仓储配送平台的三方数据,分别对应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并整体构建了信息流,打造基于四流合一的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协同平台,通过打通新零售仓配供应链与物流要素,充分利用自贸区(FT)平台优势为跨境电商提供供应链金融增值服务。
在此生态场景下,支付平台为资金结算的基础设施,主要约定了支付平台按照仓配方指令为跨境电商客户的资金账户提供绑定、监管等服务;跨境电商平台为前台,对接消费者和商家,可实时获取跨境电商的订单情况和经营情况;仓配方的保税仓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指定保税仓合作伙伴,提供商家货物的出入库监管及配送交割服务。渤海银行通过全流程监控货物链和资金链,打造线上供应链业务。
作为一个从0到1的项目,结合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资金链路和货物出入仓的情况,在线下服务流程正式开通的同时,渤海银行启动批发跨境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服务的创新打造,从项目启动到正式投产,仅耗时3个月就完成了跨境电商线上化项目一期投产,实现渤海银行首个跨境全自动审批放款的“N10”模式(N分钟准备,1分钟放款,0人工参与)。随着数据的深入对接,本项目的风控模型和线上流程仍在不断迭代更新。
1.建立“数据手段+规则驱动”机制
传统审批方式采取单笔人工逐级操作,而不是“数据驱动”“概率授信”,不利于提升客户使用感受、实现快速上量和高效风控,缺乏持续的产品竞争力。
借助互联网平台数据端口和渤海银行系统,渤海银行在所有的贷前和贷后环节设置“策略规则”,包括白名单、预授信、强规则审查、自动审批通过(拒绝)等,通过规则引擎的方式逐步实现线上自动化审批。业务部门和风控人员只需关注现有规则的精准度以及对客户分层的适用性,并密切关注客户业务增长和逾期情况,随时灵活调整规则引擎。
2.自建风险控制模型
2020年4月底,银保监会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在渤海银行总行层面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实行集中运营和统一管理,将互联网贷款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贷款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机制、网络信息系统和安全防护措施。其中互联网贷款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模型是搭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和实现线上化审批的基石。
为顺利自建风险控制模型,渤海银行首先开展电商客户画像数据工作。一是收集电商企业各项数据;二是组织电商企业画像调查问卷,参考专家评委、一线审批人员、大众评审的意见优化风控模型线上审批决策机制。
在前置工作完成后,跨境电商项目于2020年8月实现了一期模型的初步建立。本项目合作方的大数据分析与风控全链路覆盖技术较为成熟,对模型建设、商家评分、货品估值、流水监控、水位管理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渤海银行借此机会向外部科技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与经验。
随着项目的深入合作,渤海银行在2020年10月完成了从一期模型到二期模型的迭代升级,添加了更丰富的判断依据,从十个维度对店铺和商家进行评价,按比例计算最终得分,测算整体资金需求量,核定拟授信额度。之后,对拟授信额度与合作方推荐额度进行参照对比,偏差超过一定范围则采取人工干预方式确定最终授信额度。后续渤海银行根据已落地客户情况,不断优化升级模型逻辑,及时做好模型参数的更新迭代工作。
3.推动数据分析团队建设
“数据手段+规则驱动”机制建设需要不断的打磨升级,在提升渤海银行对外部科技企业提供的关键指标的把控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渤海银行获得的金融属性数据,迭代式地优化各种策略规则。同时,渤海银行逐步推动大数据分析团队的建设,通过分析、评价、试算、调整后续的营销和风控策略,帮助实现规则引擎和风险控制模型的不断更新升级,有效调节营销和风控的平衡点。
受疫情影响,2020年该跨境电商平台的全年交易量增速低于预期,在8月份该项目上线后,共计为31家电商核定融资额度,审批额度折合人民币共计1.9亿元。其中美元商户26家,额度共计2227.31万美元;港元商户4家,额度共计3496.40万港元;日元商户1家,额度共计2271.77万日元。
累计完成放款共计发放73笔,放款金额折合人民币共1亿元。其中美元60笔,共计1159.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584.63万元;港币13笔,共计2968.76万港元,折合人民币2420.09万元。
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与跨境电商和物流的成功合作使渤海银行在电商领域、国际物流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为渤海银行与头部生态平台合作、继续深入拓展蓝海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1.管理机制创新
(1)建立重大项目专题会议决策机制。渤海银行行长专题会议机制贯穿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对重点项目的重大决策重点支持。无论战略规划还是方案设计,待决事项只协商一次,协商未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提级决策。减少沟通成本,提升项目效率。
(2)推行总分行敏捷工作小组机制。本项目涉及面广,参与研究、规划、推进和执行的人员众多,通过总分行敏捷工作小组设置集中调动优势力量确保项目进展,并对渤海银行未来大型项目的推广和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指导作用。
(3)推广前中后台平行作业机制。以“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的敏捷协作模式,全力推进重点产品和项目规模化落地。
(4)建设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通过本项目,锻炼出一支懂业务、对电商文化有认同感的队伍。通过深化行业专业优势,培育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专属客户经理队伍逐渐成熟,专职产品经理和审批人员更加专业化。
2.管理模式创新
(1)业务模式的创新,通过打通新零售跨境仓配供应链与物流要素,以企业与渤海银行风控规则为核心能力推进业务;
(2)信息模式的创新,通过对本业务项下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进行整体,构建形成信息流,从而打造基于四流合一的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协同平台,让金融要素更好地服务供应链生态;
(3)风控管理模式创新,首次引入水位管理方式,并围绕资金监管和商家经营稳定性等风控重点加强审查与审批;
(4)业务流程的的创新,全面贯彻“零接触银行”的先进理念,打造“N10”放款模式,客户不必再通过线下面对面办理业务,该做法对比同业,属于行业首创,实现渤海银行批发条线授信业务线上化重大突破。
坚持金融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则是创新发展,这亟需金融机构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扭转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
金融改革必须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配套,始终遵循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定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市场化方向,才能推动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前行。创新是驱动金融改革的根本动力,也是破除发展瓶颈、顺利推进改革的手段,改革需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等银行业改革发展话题受到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既从宏观和市场层面揭示了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也为下一步银行业稳健经营,为实体经济“输血蓄力”指明了方向。与往年相比,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化了定向支持,提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将成为信贷资金重点布局领域,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
新的一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将立足自贸战略定位推进金融科技生态转型,力争成为电商领域专业分行。以本项目为突破口,落实“科技向生态赋能、生态向银行赋能”,以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积极探索自由贸易和跨境服务项下业务拓展新途径新模式,全面带动分行各项业务专业化、特色化、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
下一步,渤海银行将争取与更多的场景进行对接,分阶段推进渤海银行科技赋能水平,通过完善渤海银行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循序渐进实现电商企业越来越多的合作需求,将渤海银行的融资服务延伸到国内电商业务、跨境电商业务、国内物流生态供应链。第一步,金融科技生态体系的地基是数据。渤海银行目前逐步深入互联网生态圈,已通过本项目合作获得互联网平台数据接口接入权限。第二步,渤海银行参考并结合现有项目全链路的风控模型,多维度、多角度、多环节把控风险,进一步优化自建风险控制模型。
最后,整合渤海银行产品体系,根据不同服务场景应用生态,针对不同领域,打造数字化平台,联通供应链上下游、贸易融资相关节点,使商户的经营场景与渤海银行金融服务无缝对接,概括而言,一是实现数字化转型,服务渠道线上化,风控模式数据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二是实现服务场景化,渤海银行产品服务根据实际嵌入到交易场景,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三是实现运营平台化,通过构建统一平台,来承载服务对象、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四是实现模式共享化,通过平台实现客户、产品、服务、数据和价值共享,由此完成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