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洪, 温贤秀,梁丽芹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泌尿系结石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疾病,是指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发生结石的疾病。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泌尿系结石患病人数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趋势[1]。目前,由于病情的需要,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需常规留置双J管道,以起到支撑尿管、通畅引流、协助排石及预防术后输尿管狭窄和梗阻的作用[2]。对于留置双J管道的患者而言,一般留置管道时间为1~3个月。因此,规范出院后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在其后续康复进程中显得尤为关键。格林模式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行为改变理论模型和观点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组织框架[3]。该模式因其在健康干预中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成为了当代健康教育领域最具有代表性、应用最广泛的过程模式。微信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工具,以其互动性、即时性、简要性等沟通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迅速、全面的跨平台支持[4]。目前,我国将此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留置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方案,改善和规范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的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②年龄>18 岁;③术后经影像学证实双J管放置到位;④留置双J管均来自瑞士进口,产品编号为Marflow AG,REF:SS-628-S-C;⑤手术顺利,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⑥精神正常、言语沟通无障碍且具有自主能力;⑦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⑧有智能手机且能熟练的使用微信者。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以及严重泌尿系感染;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由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常规健康指导:①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入科介绍。②围手术期由责任护士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③出院时,将口头宣教与发放疾病康复手册相结合,告知患者留置双J管的注意事项,在出院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1.2.2试验组 运用Delphi法制定以格林模式为干预框架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案。首先,组建研究团队,包括负责对研究方案审核及指导的1名泌尿科主任医师和1名康复科主治医生;负责微信群的1名主治医生;负责研究制定与实施的2名专科护士和研究者本人。实施流程如下:选取2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名专科医生及10名护士进行访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并将问题归纳成以下因素:①倾向因素:患者对疾病了解不足、缺乏对非计划拔管的危险感知等;②促进因素:健康宣教片面、专业知识来源受限等;③强化因素: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缺乏监督评价机制等。根据上述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①促进倾向因素:术前由责任护士通过宣传手册结合口头宣讲的方式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并统一加入医患沟通群;术后采用小视频及医护大讲座的方式对其进行留置双J管护理指导;举办病友护理经验分享会,增强患者康复信心;②促进促成因素:团队自制双J管维护手册作为患者自我管理工具,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介绍、手术治疗方式讲解、留置双J管的必要性、带管并发症防治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意义宣教5个部分,且同步推出手册的电子版本。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考核把控健康宣教质量;③促进强化因素:家庭层面,采取患者与家属同步宣教的教育模式,确保家属起到支持、监督的作用;医院层面,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组建微信群,建立起动态管理、反馈评价机制。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④微信平台的应用:通过组建医患沟通群,管理者可定期推送留置双J管知识相关推文,提高了信息的沟通和协同效率。借助微信平台的打卡功能,管理者可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1.3 评价标准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干预前)及出院一个月后(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①输尿管支架管评分量表(USSQ)[5]:该量表主要由泌尿系统症状、身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工作表现、性生活及其他问题6 部分、 38 项条目构成。评分标准按照症状频率或程度不同以 5 分制进行评估,分值与症状呈正相关。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此量表包含 10 项条目,使用李克特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其中,量表选项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分别赋值1~4 分。总分值为 10~40 分,分数与个体的自我效能程度呈正比。③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100)[7]:该量表主要从生理、心理、信仰、独立、环境及社会6个方面评价留置双J管患者的心身状况。每方面计100分,取平均值,患者所得总分值越高,其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1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总人数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带管期间USSQ评分、QOL-100评分及GSES评分比较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带管期间USSQ评分低于对照组,QOL-100评分及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带管期间USSQ评分、QOL-100评分及GSES评分比较 (分)
3.1 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有资料显示[8],留置双J管出院休养期间,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膀胱刺激征、血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程雪梅[9]研究结果相似。根据格林模式分析,这可能与传统护理过程中,患者未有效地将获取到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自我管理行为有关。通过全面、系统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后,有针对性地对影响患者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的形成条件采取精准干预,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而联合使用微信平台不仅解决了患者住院期间对专业知识获取途径地保障,通过这一系列健康教育指导的延伸,也解决了患者出院后得不到专业人士关注与指导等问题。
3.2 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带管期间临床症状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0],采取格林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方案的患者,其出现排尿症状、躯体疼痛等临床症状的例数低于常规宣教的患者。国外学者也指出[3],依据格林模式理论,患者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由认知制约的,即随着患者对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健康行为将得以重塑。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USS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格林模式在纠正患者导管维护过程中错误信念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护水平,重塑了认知,促进了健康行为的转变。同时也说明了临床症状的改善是建立在行为改变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的。格林模式通过考虑影响目标人群行为的多重因素,从患者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改变出发,强化干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程度。微信平台作为能够打破空间、地域、时间限制的沟通工具,满足了患者对专业信息的需求,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实现对患者的持续干预和督导,这为保证、维持、强化患者导管维护知识和管理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3.3 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干预1个月后,GSE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案有助于激发患者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自护行为的自信心,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根据该结果分析,这可能与宣教过程中格林模式针对患者倾向因素缺乏的因素,借助微信平台将患者需求和医护资源整合起来,使得健康促进的评估、执行和评价成为一个连贯过程,在宣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激活了患者的行为能力。这意味着患者逐步主动地在获取知识并进行积极思考,当患者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管道护理及处理相关问题时,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产生[11]。
3.4 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患者带管期间生活质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0],患者出院后的自理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随着自理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必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QOL-10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强化患者的倾向因素、强化因素以及促成因素,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进行多层次评估后,借助微信平台实现医患无障碍沟通,建立了评价-反馈-督促机制,这使得患者无论是在认知还是行为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有利于患者对自我管理的主动选择及坚持性,提升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这也与众多学者的观念不谋而合。
综上,基于格林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生活质量水平。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干预性研究,有存在选择偏倚的可能,且由于干预的时间受限,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