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逻辑:“故事新编”中“拟人化”的预习单辩证教学

2022-10-09 05:3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朱春辉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拟人化新编乌龟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 朱春辉

儿童富有想象力,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想象类作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拟人化想象力的指向与作文教学的知识点完美切合,需要教师做好作文教学的预习框架,利用好学生习作前的预习单与课堂中的探讨,两者进行碰撞,选择最合适的、最符合逻辑的故事情节,促进学生习作知识点与兴趣点的统一。

一、想象类作文,并非“漫无边际、天马行空”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中,关于“新”的理解,指新的结局与新的情节,情节就是故事内容。这是对于“新”所含内容的理解,而对于“新”的程度与指向,未有明确的要求。如其中举例新编《龟兔赛跑》,假设了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可能碰到的情节:路遇不测、借助工具、遇到诱惑等,这类的想象通过拟人化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形象。但是,学生容易-“偏”,走入“歪门邪道”取得胜利,这是对预习单进行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预习单中主题指向不符合“真善美”

想象不是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第八单元语文要素中“真善美”的人文主题熏陶,应该在习作教学中有所体现。学生预习单中,出现了更凶猛的动物把乌龟与兔子其中一方杀死的情节,两者互设陷阱,走“歪门邪道”取得胜利等情节。这些拟人化的想象源自生活,也暗射了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主题的正确引导是把故事编好的前提。

(二)预习单中情节的逻辑关系“混乱”

以新编《亡羊补牢》为例,学生预习单中情节:狼从篱笆跳进羊圈吃羊;给羊圈装上指纹锁。结局:狼没有吃到羊。这里存在逻辑的错误:既然狼能够跳进羊圈吃羊,那么装上“指纹锁”是毫无用处的,虽然“指纹锁”这个情节是出人意料的,但前提要符合逻辑。

(三)预习单中的想象趣味性“不足”

以新编《龟兔赛跑》为例,预设结局:双赢。一学生预习单中情节:兔子掉进了坑里,乌龟去救他。另一学生预习单中情节:兔子忍不住诱惑去拔萝卜吃,乌龟劝阻;兔子遇到老虎追赶,乌龟骑上滑板车,帮助兔子脱险。将两者结局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想象会让故事更添趣味性。

二、“新逻辑”教学,拟人化的想象作文

(一)“新逻辑”——预习单中,真善美情感的拟人化表达

1.发掘互帮互助、共赢的价值观导向

想象类的习作,极大地反映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将两者进行联系,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拟人化地运用在动物上进行情感的表达。笔者发现,在预习单中以新编《龟兔赛跑》为例,预设结局可以为共赢和共输。产生共赢的结局,有两种可能:第一,双方都运用先进工具,加快了双方的速度;第二,其中一方遇到了困难,另一方帮忙,两者一起到达终点。共输,可能有两类情节:第一,双方都遇到了麻烦,无法到达终点;第二,其中一方遇到了麻烦,另一方帮助,两者都无法到达终点。我们发现共赢和共输存在一个共同点“互帮互助”。教师在预习单中,寻找的不仅仅是出人意料的想象力,更是心存美好的价值观,它也许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教师进行了以下引导:

师:请这两名同学读读预习单中的情节。(生读)

师:老师猜,这两名同学在班中肯定特别乐于助人,你们觉得老师从哪里发现的呢?

生:因为他们俩都写到了兔子遇到了陷阱,和乌龟脚受伤了,另一方都上前帮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做过这样帮助别人的事情。(见图1、图2)

图1

图2

师:在赛场上,我们一般把这叫什么?

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发掘去“凶”存“善”的价值观导向

影视、文学作品等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是广泛的。预习单中,教师需要“过滤”的是“残忍”,心向美好。以新编《亡羊补牢》为例,预设结局:狼没有吃到羊,情节:农夫拿起枪,把狼打死了,然后吃了它的肉。如此血淋淋的情节,令人发指,却实实在在存在于学生预习单中。在“真、善、美”主题引导下的故事创编,即使有输赢,即使羊又被偷了,也应该是用美好的“方法”,让学生的习作中,多一点爱。教师做了以下教学引导:

师:同学们,大家为什么喜欢童话故事?

生:有趣,里面的角色很可爱。

师:预习单中农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凶狠、险恶。

师:对啊,童话故事那么美好,当中的情节也应该是美好的。

(二)“新逻辑”——预习单中,趣味性想象力的拟人化表达

1.趣,用好高科技

生活环境充满着高科技,如影视作品中高科技的熏陶,教材中对于高科技类文章的录用。我们发现,在想象类作文中,学生对于高科技的运用也是信手拈来。如新编《龟兔赛跑》中,学生预设乌龟坐上了超级迷你无人机;《亡羊补牢》中,主人装了指纹锁……而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

生:无人机,在现实生活中长得比乌龟大多了,乌龟要怎么爬上去操控无人机啊?

小作者:我想象的无人机是迷你型的,只有上升、起飞、转弯、下降的按钮,对乌龟来说简单易学。

师:那么还可以用哪些高科技让乌龟加快速度呢?

(生畅想)

此类的想象是紧跟时代潮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高科技,拟人化地运用在动物形象上,让故事更易懂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2.趣,用好人物的思维

想要编好故事,教师就要用好人物的思维。在预习单中,明显的目的性情节,与需要思考的逻辑性情节,展现的趣味性大相径庭。《狐狸与乌鸦》的预习单中,预设结局:狐狸吃不到肉,学生展现“摇树”这一情节,一生表述:狐狸摇树,另一生表述:狐狸使劲摇树。此时,教师进行如下引导: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读这两个情节,其他同学想想,哪一个情节更吸引你?

生:狐狸使劲摇树的情节,更吸引我。

师:为什么?因为使劲摇树,更加符合逻辑,树那么高大,肯定要使劲。

生1:一只狐狸使劲摇树,可能也摇不动树,应该多喊几只狐狸来帮忙。

生2:我觉得使劲摇树就可以,因为不一定可以把肉摇下来,说不定一个小的蜂窝掉下来,狐狸就逃走了,吃不到肉。

生3:我也觉得只要使劲摇树就可以,只要让乌鸦感受到震动的感觉,乌鸦就飞走了。

我们发现,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把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进行思维的辩证,使之更加符合逻辑。

(三)“新逻辑”——预习单中,想象中抓结局与情节相匹配的表达

1.预设情节和结局,搭好习作的框架

前文提到想象并非胡思乱想,预习单的运用,是在-作之前,对情节与结局进行筛选的环节。结局与情节相匹配,是强调“趣”与“价值观”的前提。如新编《亡羊补牢》中,预设结局:狼不能吃到羊,学生预设情节:农夫虽然修好了羊圈,但是狼从羊圈边上跳了进去;农夫给羊圈装上指纹锁,狼就进不去了。而同学们都产生了质疑:

生:结局是没吃到羊,狼如果能跳进去,那不是和结局不匹配了吗?

师:可以怎么改?

生1:狼确实可以跳进去,前面应该说清楚,不仅修了羊圈,还把羊圈增高了,狼跳不进去了。

生2:如果可以跳进去,那么农夫装指纹锁是没有用的,因为狼根本不需要从门进去。

学生只有进行思维的碰撞后,才能基本确定新编故事的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趣味性与真、善、美价值观的体现,为故事的创编锦上添花。

2.预设情节和结局,搭好角色的框架

本次习作,要求是新编一个熟悉的故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熟悉的故事里面角色的性格特点是可以转化的。比如,在《龟兔赛跑》中,只刻画了一心一意比赛的乌龟和中途睡觉的兔子。那么,在新的创作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可以随着故事内容的转变而转变。在预习单中这样-道:兔子看到一块胡萝卜,经不起诱惑,去吃萝卜。而乌龟看到了,马上劝阻兔子,让它赶紧跑,说完就把他拉回赛道。这里刻画了兔子“经不起诱惑”的形象,而乌龟则非常善良,为他人考虑,拉上兔子一起赢得比赛。教师做了如下引导:

师:你为什么想让他们都赢。

生:这两个动物我都很喜欢。谁输了,我都伤心,那还不如全赢了。

师:可以如何来形容兔子和乌龟?

生:经不起诱惑、知错就改的兔子,热心、乐于助人的乌龟。

在预习的框架中,事先对主人公进行角色的定位,方便学生-的时候直奔主题。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想象作文并非必须符合所有的逻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合,一旦完全符合逻辑,就无趣味性和想象力之说了。

“故事新编”新的结局,新的情节,拟人化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而“趣”是有逻辑的“趣”,趣中寻找主题的真善美,趣中关注生活实际,趣中辩证思维,让故事不仅能博人一笑,还能让人回味。

猜你喜欢
拟人化新编乌龟
一词拟人化
新编报到等
调皮的小雨点
乌龟
浅析拟人化无人驾驶交互界面对信任度的影响
故事新编
《亡羊补牢》新编
和乌龟赛跑
刻舟求剑新编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