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平
(招远市城区畜牧兽医站,山东 招远 265400)
在规模化养殖背景下,蛋鸡养殖出现了疾病常态化、复杂化等特点,容易引发疫病传播风险,给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从蛋鸡养殖疫病防控角度出发,对现行防控工作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有效的疫病防控实施路径,能够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生物安全性角度来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畜禽养殖场划分为高安全性的工业化生产系统、中安全性的商业化生产系统和低安全性的生产系统。相较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大型标准化生产系统,国内蛋鸡养殖多采用庭院式或中小型商业化生产系统,生物安全性较低。在半封闭或全封闭环境下进行蛋鸡规模化养殖,在人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薄弱的情况下,随意进出生产区、生活区等各个区域,容易导致病原体被带入生产区。而缺少现代化设施辅助人员作业,仅凭经验进行蛋鸡饲养,也容易出现环境温度过高、粪便积累过多等问题,增加了生产区细菌、病毒的滋生概率。因此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发生疫病的风险不断变大,可能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的情况,导致疫病迅速传播扩散,防控难度较大,给区域畜禽养殖业带来威胁。
国内畜禽养殖业准入门槛较低,在引种方面多数种禽企业也并未建立净化计划,导致父母代、祖代疫病遗传至下一代,造成商品代阳性率较高。难以通过种禽为后代提供滴度高、变异系数小的母源抗体,给疫病免疫预防带来了较大困难。在蛋鸡养殖期间,疫病防控主要依靠疫苗,而直接使用活禽疫苗,则可能引发病原体外源感染。未能建立科学免疫程序,出现滥用疫苗等行为,不仅无法取得理想防疫效果,还可能产生反作用,给养殖户带来损失。目前,多数蛋鸡养殖场尚未建立免疫档案,在实施免疫前并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建立相应的免疫程序。受这一因素影响,尽管养殖场开展了免疫检测,但依然无法根据检测结果对疫病发生概率做出准确判断,最终造成免疫实施效果不佳。
疫苗实际只能起到抑制病原体繁殖等作用,无法阻止强病原体的感染和复制,因此疫苗仅为疫病防控的一道防线,还应通过科学饲养建立更多防线,有效降低疫病发生和流行概率。现阶段,许多养殖场采用循环周转模式进行蛋鸡饲养,即上一批蛋鸡即将淘汰时后一批仍然处于产蛋高峰期,尽管能够缩减空置率和提升养殖场生产能力,但也将导致疫病发生概率变大,疾病发生后可能形成复杂疫病传染链条,进而因无法及时找到病源而导致疫病蔓延。此外,许多养殖者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盲目依赖疫苗进行疫病防控,而日常养殖期间未能做到每日检查饲料、水源和粪便,同时存在粪便清理不及时、消毒不到位、鸡舍通风差等问题,导致疫病反复发生,蛋鸡整体生长和生产质量不佳。
结合蛋鸡养殖存在的疫病防控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有效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性。首先,应做好选址工作,优选地势高燥、相对平坦、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点,并确认周围交通、配电等设施齐全,能够为养殖场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为避免受外界因素影响,养殖场地址应远离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和水源地等,并避开候鸟迁徙路线。具体来讲,应确认与居民区、城镇等至少保持1km距离,并与化肥厂等污染源至少保持2km距离,3km范围内确认不存在生活应用水、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其次,需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在养殖场四周建设保护设施,并在出入口区域建设消毒室、消毒池。从内部布局来看,应结合生产需求进行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无害化处理区等各区域划分,确认生产区位于上风方向,然后依次进行生活区、管理区的排布,将无害化处理区布置在下风方向。为防止各区相互交叉感染,需要实现各区相互隔离,并做好污道和净道分隔,确认养殖人员进出污染区按照规定消毒。在生产区设计上,应将孵化室、雏鸡舍、蛋鸡舍和公鸡舍等相互分隔开来,各栋鸡舍保持约10m间距。在养殖场外稍远位置设置专门的粪污处理场,在养殖场内建设鸡蛋储存仓库,应在出入口位置设置熏蒸消毒室,避免携带细菌病毒。再者,在建设养殖场过程中,应做好材料选择,如选择保温、隔热等材料性能良好的同时,应具有易清洁和抗腐蚀等特性,便于开展消毒工作。在鸡舍建设方面,选择的材料应具有一定抗菌、抑菌等特性,从而减少细菌滋生。最后,建设标准化养殖场还应配齐各种防疫设备设施,包含诊疗、消毒、疫苗保存等仪器设备的同时,配备灭蝇灯、捕鼠板等设施,有效降低蚊虫鼠害发生概率。此外,应引进现代化技术对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安装温湿度监控设备、自动消杀装置、湿帘风机、智能化照明系统等,通过连接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提前设定参数加强温湿度、通风等条件控制,为蛋鸡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在蛋鸡疫病预防方面,建立科学免疫程序能够有效降低疫病发生概率。结合地区流行病学数据制定免疫计划时,应结合鸡舍规模、鸡群生理和病理状态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免疫程序。在专家指导下定期进行蛋鸡抗体检测,加强抗体衰减研究,并结合地方疫病流行情况的变化动态调整程序,确保能够有效实施免疫。在兽医的协助下,应对蛋鸡母源抗体情况进行分析,掌握疫病传染规律,在蛋鸡养殖的不同阶段制定科学免疫方案。育雏为免疫工作实施的重要阶段,应扩大防疫范围,在孵化时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采取滴口方式接种球虫疫病,通过喷雾方式接种新城疫和支气管炎疫苗。由于产蛋期应尽量避免接种疫苗,因此在蛋鸡开产前应将疫病威胁程度大的多数疫苗接种完。而针对蛋鸡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不仅具有较强传染性,同时拥有较多变异毒株和血清型,应选用多联免疫方式。一旦产蛋期发生疫病,应尽量采用喷雾、饮水方式接种疫苗。结合各类疫苗特点可知,紧急接种疫苗应选择活疫苗,在短期内最大限度促使蛋鸡产生局部免疫力。而灭活疫苗多用于加强接种,激发免疫力需要一定时间,但能持续更长时间,因提前制定免疫计划。在免疫接种阶段,应做到规范开展工作,保证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合格。在疫苗购置阶段,应检查厂家许可证等证件,并确认疫苗运输和存储符合要求。根据各类疫苗特性,规范采用冷藏、冷冻等方式保存,并在规定的限期内使用,以防出现疫苗失效问题。开启疫苗后,要求在2h内用完。疫苗接种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确认可以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并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接种剂量。在接种后,应加强免疫抗体监测,发现失效等问题及时补充接种。此外,在接种疫苗后,应为蛋鸡提供丰富食物营养,防止蛋鸡出现应激情况。
建设现代化蛋鸡养殖场,还应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将防疫工作看成是系统性工程,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开展管理工作,主动对地区畜禽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首先,应针对蛋鸡主要传染病进行分类,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疫病防控方案,确保在发现疫病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病蔓延。如发现一类疫病应立即上报,按照规定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针对其他等级疫病,需要根据发生程度、治疗价值等进行综合分析,在做好隔离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救治或处理。其次,应建立疫病监管机制。在蛋鸡引入、出栏等环节实施检疫的同时,日常加强蛋鸡生长状况巡查,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发生疾病后使用先进诊疗设备进行疫病检测。通过对蛋鸡发病、死亡等情况进行监管,能够及时发现疫病风险,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有效防止疫病扩散。再者,在疫病防控方面,需要建立严格消毒制度,确保细菌、病毒等能够得到彻底杀灭,降低疫病感染率。从根源上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日常需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消毒,每周定时开展1~2次消毒作业,每月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并在冬夏疫病高发期增加消毒次数,确保鸡群健康生长。建立科学消毒程序,明确地面、器具等不同区域采取的消毒剂、浓度、用量等要求,及时对生产区、鸡舍、厕所等各个区域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消毒剂,交叉使用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消毒剂,避免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确保可以取得理想消毒效果。在发现疾病后,应立即进行全面消毒,做到无死角,取得理想灭菌效果。最后,应制定科学无害化处理程序。为避免疫病大面积传播,需及时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病毒感染源。按照国家规定,可以采用焚烧、深埋等措施,在指定地点对病死鸡及其产生的封边进行统一处理。在粪便处理上,可以在远离养殖场区域建立化粪池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保证环境卫生的同时,达到杀菌、消毒目的。
在蛋鸡规模化养殖方面,应推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遵循全进全出原则加强管理,避免疫病代际传播。在引入雏鸡、种鸡、育成鸡和商品产蛋鸡的过程中,应确认同种类的批次相同,且鸡日龄相同。在饲养规模较大时,如需引入不同批次蛋鸡,应加强隔离管理,观察30d确认无问题后才能混群饲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问题。在全封闭管理方面,应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养殖场,在运输鸡蛋的车辆和人员进出前,应进行有效消毒。在蛋鸡淘汰阶段,使用的笼子和运输车辆在进入鸡场前应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播。在蛋鸡饲养方面,保证蛋鸡饲养密度合理,并加强环境管控,提升养殖场卫生条件,能够降低疫病发生概率。根据气候和天气变化,应做好鸡舍温湿度调节,夏季加强通风散热,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鸡群发生应激反应。保证鸡舍通风、光照良好,加强氨气浓度控制,可以使蛋鸡保持较好生长状态。每天应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为增强蛋鸡的机体抵抗力,在不同生长阶段应做到科学饲喂,根据品种、育龄、体征等进行分区饲养,确保个体营养均衡。科学搭配日粮,应定期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适量添加黄芪等中草药,在提升产蛋量的同时,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此外,在日常养殖期间,应加强饲料、饮水等各方面检测,保证饲料质量合格,饮水洁净,以防病原体通过口腔进入蛋鸡体内。建立档案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养殖记录,能够对以往发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管理工作,为推动蛋鸡养殖的健康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完善畜禽养殖行业准入制度,确保从事相关活动的企业达到一定专业水平,能够从源头上加强疫病监督防控,为蛋鸡养殖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为此,面向从业人员应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加强科学养殖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宣传,指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开展养殖活动。由专业人员开展雏鸡培育、免疫接种等各种工作,能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疫病发生概率。如通过提升雏鸡质量,使雏鸡品种纯正的同时,获得较强的抵抗力,后续通过科学饲养和免疫能够有效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保持较高产蛋量。伴随着准入制度的完善,可以加强养殖场的监督管理,推动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同时,确保蛋鸡养殖在专人的指导下进行,落实卫生消毒、免疫接种等工作的同时,及时对鸡群进行淘汰净化,为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在蛋鸡养殖产业取得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疫病防控已经成为事关行业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科学开展疫病防控工作降低疫病发生率和流行率,将疫病发生控制在萌芽阶段。在实践工作中,应推动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并通过科学免疫和加强蛋鸡疫病调查监测等手段加强疫病防控,做到科学进行蛋鸡养殖和加强源头质量把控,为蛋鸡养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