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北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社会实践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出发点,是理论产生的根本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内生动力。共同富裕的思想,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和检验,也必将指导着人类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实践。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无情的事实是,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失落,增加的财富流进了极少数人的钱包,工人却日益穷困。工人阶级的非人生活和悲惨命运激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新理论学说的动机。共同富裕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进行的科学设想,并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度走向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人民公社等制度,正是当时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激发各方面活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奠定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年我们如期全面实现小康,向共同富裕又迈出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第20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一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深刻蕴含。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农民问题,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成功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广大农民得到解放,翻身做了主人。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绝对困难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没有掉队,共同富裕路上更不能落下农村农民。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当代中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苏北某乡镇为例,分析农民农村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所面临的实践问题。该乡镇位于所在城区东南,离主城区40公里路程,总面积65.4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社区)、14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5万,耕地面积6.2万亩。“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5年达65.91亿元,年均增长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730万元,年均完成1746万元,年均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92亿元,年均投资3.38亿元,年均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8.41亿元,年均完成1.68亿元,年均增长55%;全镇2515户9707名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2元,年均增长8.4%。可以说“十三五”期间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但如果对比如下两组数据,便可以发现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图1所示,该镇所在县区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9元,而该镇是18722元,略低于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但仅为该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53%。
图1 2016—2020年某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对比
如图2所示,该镇所在县区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4.58亿元,全区户籍总人口74.04万人,人均固定资产投入35754.50元,该镇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4.48亿元,该镇户籍人口4.5万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955.56元,为全区平均的27.8%。
图2 2016—2020年某镇与全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比
由宏观经济学可知,投资是拉动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该镇与所在县区如上对比可知,城乡之间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如此之大,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原因,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上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由于固定投资方面的差距而带来基础设施投入太少,农村发展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比例太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工业经济薄弱,乡镇企业带动能力较差,居民人均收入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发展人才匮乏,三产发展人气不足,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欠账等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所做的真理性、规律性的认识,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路径和方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以苏北某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为根据,我们认为就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可从以下几点着力。
近年来,该乡镇通过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高,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推动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全镇80%人口近3万人集中到镇区生活,住上了楼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但该镇位于主城区东南方向40公里之外,区域劣势明显,且仅有两条建于21世纪初7米宽的乡道作为乡镇通行的主干道,年久失修且无亮化,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而且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有意向的项目投资方,看到这种状况后也都敬而远之。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铺路。我们认为,交通基础建设逐渐完善、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该镇走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前期规划的毗邻而过的高速路和省道,已开始启动建设,完工之时,该乡镇会成为该县城中离长三角城市最近最便利的乡镇之一,区位劣势将得到扭转。此外,还可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外资,允许民间投资,多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投资兴办交通、排水、通信、娱乐、交流等公共基础设施,带动该乡镇区域及周边范围共同发展。
只有产业兴旺,才有乡村振兴。该乡镇第一大产业是农业,但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该乡镇耕地仍以传统的稻麦耕作为主,土地主要集中到大型国企和中小农场主手中,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土地的产出效益也得到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无工不富,但作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和乡政财政税源的工业,一直是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瓶颈:镇工业园区仅0.2平方公里,大小企业20家,规上企业5家,解决就业3200余人,实现税收3000余万元。这样的工业规模与一个有4.5万人口,镇区集中人口3万人以上,2.5万就业人口的乡镇极不匹配。作为乡镇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引擎,该乡镇的工业企业发展迫在眉睫。制约该乡镇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的基础设施配套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设用地的土地指标问题。该乡镇这些年持续推进人口集中居住、土地整治和公共空间治理,溢出6000多亩的建设用地指标,但留给乡镇自用部分不到200亩,而且有一部分要用在农房及其配套建设上,工业项目用地不到100亩。若想实现工业的跨越赶超,根据该乡镇发展现状,目前仍需要200~500亩工业建设用地土地指标。同时,该乡镇要根据自身特色,立足自身实际,深度思考当地特色产业类型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方向与前景,集中发展1~2个特色产业,做到产业配套完善、绿色安全、集群发展。同时可以充分运用南北挂钩帮扶机制,对接苏南城市,承接相关配套产业,我们也看到了该镇正在落户一家苏州转移过来的总投资10亿元的加弹丝纺织企业,正式投资产后可带动就业300人,实现税收3000万元左右,将大大打牢该镇的工业基础。
乡村振兴,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人才是关键。目前该乡镇共有劳动力2.5万人左右,除了乡镇企业、家庭农场、镇区三产吸纳近5000人就业外,大部分的中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更是凤毛麟角,乡镇发展本土人才流失严重,且得不到外来人才的补充。根据前期调研,我们认为,该乡镇一方面要加大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在当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致富的机会,让当地更多的人才能够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同时,要出台有效地激励政策,鼓励吸引大量的人才向农村进军,回乡就业创业。另外,要加大推动本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训、培育本地的职业农民、专业农场主、乡村振兴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让农民富起来为核心,一切都要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来做文章。目前该乡镇有200多个农民成为新型的家庭农场主,每个家庭农场主承包100~200亩土地不等,年收入10万~20万元,是一部分在乡村中先富起来的农民,其他大部分农民仍靠外出务工、本地就业、创业和流转土地租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引进项目时,可以积极探索推动股份制、合作制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本、农民变股东,建立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良好机制,让农民跟着企业一起富起来。与此同时,该乡镇要多措并举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要改善营商环境,减轻税费负担,帮助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持续增收。要增加城镇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农村的生态资源、村集体收入分红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尤其要补齐乡镇教育这块短板。该乡镇9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共计3800人左右。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儿童留守,优质师资力量不愿下乡等问题,该乡镇2020年初中重点高中录取仅为2人,普通高中录取率仅为2021年的15%,远远低于城区中学。为此要扭转该镇学生成才率低的局面,真正实现城乡学生教育公平,该乡镇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硬件投资和软件投入。2021年该镇投资1.2亿元,改造成现代化校园校舍,师生学习生活环境提到了大幅提升。但在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仍未得到好转。而这决策权又不在乡镇,所以在市区级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城乡教师轮岗制度,鼓励推动优秀教师下乡轮岗,优秀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让乡镇的学生能够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全面领导,选优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乡镇承担着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土地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繁重的工作任务,总体力量薄弱,人员流失较大,年轻力量补充不足,按照《乡村振兴促进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要合理设定机构,增加编制,保障人员,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编制向基层倾斜,加大大学生返乡新村干等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提高乡镇及村两委工作岗位吸引力,为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要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托底保障和援助力度,保障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增强下一代人致富能力。不断消除和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提升困难人群健康水平。传播自立自强的正能量,引导困难人群树立志气和信心,坚定依靠自身苦干实干、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
综上所述,我们在推动乡村推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加大产业培育,加大民生保障,找准定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