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海涛 陈新锋 张雷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整理、分析国内航空公司、维修单位数量、机队概况、维修能力、维修人员、维修培训机构数量和培训能力等,发布《中国民航维修系统资源及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力争科学、客观、准确分析和评价维修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制定行业管理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和企业规划自身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报告中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 年12 月31 日,文中若无特别说明,2021年的数据均截止该日期。
国内依据CCAR-121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共58 家,注册在用大型运输航空器共3938 架;依据CCAR-135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共58 家,运行的各类航空器共计298 架。依据CCAR-91部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公司共599 家,在册航空器共计3018 架。
截至2021 年底,国内依据CCAR-121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共58 家,比2020 年底净增加1 家,新增运行的航空公司为南航货运。依据CCAR-135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数量保持不变。依据CCAR-121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在用航空器数量2017 年底为3301 架,2021 年底达到3938 架,平均年增长率为4.51%。2021 年在用航空器数量净增159 架,增长率为4.21%。其中,南航、东航和国航3 家航空公司的航空器数量占总航空器数量的40.20%。依据CCAR-135 运行的航空公司在用航空器数量近五年平均年增长率为9.54%。
在3938 架在用121 部运行公司机队中,空客机队2039架(51.78%),波音机队1696 架(43.07%),其他ERJ、CRJ、MA60 和ARJ21 机型占国内运输航空器机队的5.15%,如图1 所示。
图1 2021 年国内CCAR-121 部运行公司机队构成情况
图 2 为2021 年底国内在用航空器数量按机龄分布情况,整个机队平均机龄为8.22 年,比2020 年增加0.69 年,机队平均机龄于2015 年达到谷值(6.10 年)后呈逐年增加趋势。2021 年在用航空器中10 年以下机龄比例为69.76%;10 ~20年机龄比例为26.31%;20 年以上机龄比例为3.94%,最大机龄为32.34 年,为一架波音757-21B 货机。
图2 2021 年底在用航空器数量按机龄分布
2021 年底国内按CCAR-121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在用发动机(含运行和备份状态)总数量为8570 台,较2020 年增加了3.23%,其中CFM56-7、CFM56-5 和V2500 三个型号分别占据国内按CCAR-121 部运行的在用发动机总量的32.74%、18.93%和13.84%,合计占比65.51%,如图3 所示。
图3 2021 年国内飞机各型号发动机数量分布
根据航空器使用困难报告系统统计,2021 年国内按CCAR-121 部运行的航空公司共报告SDR 2387 起,比2020 年减少1537 起,增长率为-39.17%;其中机械类SDR 1747起、非机械类SDR 640 起,分别比2020 年减少882 起和655 起,增长率为- 33.55%和-50.58%;SDR 千时率、机械类SDR 千时率和非机械类SDR 千时率分别比2020 年降低42.88%、37.60%和53.59%。从图 4 中可看出2021 年度占机械类SDR 前三位的是飞行操纵系统(10.10%)、动力装置(9.55%)和起落架系统(7.67%)。
图4 2021 年按CCAR-121 运行航空器SDR 报告分布情况
截至2021 年底,CAAC 批准的维修单位总数为960 家,其中国外维修单位为469 家,国内维修单位为491 家(包括58 家运输航空公司的维修单位),总数比2020 年底增加1家。2021 年11 月中国民航局、香港民航处、澳门民航局签署《联合维修管理合作安排》,标志着三方互相认可航空器维修单位批准、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批准和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持有人,将进一步促进维修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CAAC 批准的国外维修单位为469 家,与2020 年底相比,2021 年底美洲地区维修单位数量净增长最多,为9 家,数量达到了237 家,占比为50.53%,欧洲(31.13%)、亚洲(17.06%)和大洋洲(1.28%)地区单位数量保持不变(如图5 所示)。2021 年中国民航局与新加坡民航局签署《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新加坡民航局维修合作执行程序》,为双方相关航空维修企业开始申请对方民航局的维修许可提供了具体指导,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有助于化解因交通困难给两国航空维修企业发展和政府安全监管带来的困境。
图5 近两年国外维修单位数量对比
2021 年底CAAC 批准的国内维修单位数量为491 家,较2020 年底减少7 家,增长率为-1.41%,由于2020 年民航维修行业实施“多证合一”政策,国内维修单位数量有所降低。与2020 年底相比,国内7 个地区除中南和西南地区维修单位数量各增加2家外,其他地区维修单位数量都有所减少,东北地区维修单位数量减少4 家,华东地区减少3 家,华北地区减少2 家,西北和新疆地区各减少1 家,如图6 所示。
图6 近两年国内维修单位数量对比
2.2.2. CAAC 批准的国内维修单位维修能力分析
国内CCAR-145 部维修单位491 家,其中具备机体维修能力有297 家,具备动力装置维修能力的有70 家,具备螺旋桨维修能力有13 家,具备部件维修能力的有223 家,具备特种作业能力的有138 家,如图7 所示。
图7 2021 年底国内维修单位数量按维修项目类别统计
在机体维修方面,297 家具备机体维修能力的单位中,有192 家仅从事机体维修项目,其中87 家仅从事航线维修。国内维修单位具备了大部分国内在用机型最高级别定检能力,基本可以保障国内航空公司的需求,同时还承接一定量国外第三方飞机定检维修业务。在机体改装方面,以客改货为例,航空货运市场受疫情的影响要小于客运市场,预计未来国内客改货市场需求巨大,而目前国内具备客改货方案实施能力的MRO 企业有厦门太古、山东太古、GAMECO、上海波音等,GAMECO 在2021 年实施完成首架波音737-800 客改货项目。动力装置维修方面,国内70 家单位具有动力装置(含APU)维修能力,涵盖CFM56 系列、V2500 系列和RB211 系列等国内运输机队主要型号发动机的维修业务。13 家从事螺旋桨项目维修的维修单位主要面向通用航空领域提供螺旋桨修理和翻修业务,如沈阳威亚航空、哈尔滨振宇航空器修理、民航飞院、武汉航达等单位。223 家从事部件项目维修的维修单位中仅从事部件维修项目的有116 家,部件维修涉及产品范围广,部分产品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从事特种作业项目维修的维修单位有138 家,能够为行业提供无损检测、喷漆、喷涂、热处理、电镀、焊接和复合材料修理等服务。
截至2021 年底,CAAC 批准的CCAR-147 维修培训机构共122 家,其中国内102 家、国外20 家。
2021 年底国外维修培训机构共20 家,如图8 所示,在20 家国外维修培训机构中,美国数量最多为5 家。CAAC 批准的国外维修培训机构的培训类别全部是机型培训,见表1。
图8 2021 年底国外维修培训机构地域分布
表1 CAAC 批准国外维修培训机构提供机型培训所涉及的主要机型
国内华东地区维修培训机构数量最多29 家,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各20 家,这4 个地区的培训机构数量占国内总数量的87.25%。2021 年华北、西南、华东和中南地区维修培训机构数量分别增长4 家、3 家、2 家和2 家,西北地区培训机构数量减少2 家,东北和新疆地区维修培训机构数量与2020 年底数量持平,详细数据见图9 。
图9 2021 年底国内维修培训机构地域分布
机务维修工作是保障飞机持续适航、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是与民航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行业,同时也是高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资质要求高、培养周期长、承担责任大、管理要求严、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环境差等特点。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航线网络不断扩展、日利用率不断提高,机务维修总体工作量快速攀升,同时安全管理和航班正常性要求不断提高,机务维修工作的压力也逐步加大。截至2021 年底,我国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取得CCAR-66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为63480 人。自2020 年7 月1 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 R3)实施以来,新执照体系强化了对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要求,增加了机型两年有效和复训的要求,允许民航专业在校生完成培训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取执照,进一步强化人员资质建设,提升机务维修人员能力水平。
2021 年是中国民航“十四五”开局之年,全行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7 亿吨公里,同比提高7.3%,恢复至2019 年的66.3%。航空器维修工作是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和稳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随着飞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寿命维修和数字化维修、无人机维修和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的大量运用,推动着维修行业向智能化发展,同时对传统维修管理方式、安全管理等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和挑战。因此,不断优化改进维修系统的设置和布局、改变传统的维修观念、提高意识和大局观念、形成规矩意识、拓展国际视野、促进团结协作和谐发展、加强产研结合和维修文化建设,是机务维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