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康慧宁,张晓宇
(辽东学院 朝韩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
当今社会由于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自信。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1]。这意味着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将以不同形式、手段不断渗入社会及民生的发展中去。因此中华优秀传统进校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多数文化研究成果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仅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融入教学。而站在学生的视角,探索传统文化校园传播路径的研究甚少。根据课题组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微乎其微。
大学生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振兴中华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该文从在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探索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校园传播方式,切实解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仅拘泥于书本的理念、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代表着的民族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正确三观的引导下,从而形成自主、自立、自强的就业观。
2021年初,课题组以辽东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计并发放了相关调查问卷,经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见表1),我们发现:约60.47%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约82.12%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十分需要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达92.94%的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够全面系统,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还有小部分大学生并未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性。以汉服为例,近些年流行的国风潮流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对公共场合身穿汉服行为,大学生们都给予肯定支持,并且希望尝试。他们虽然认为汉服的复兴崛起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帮助,但对汉服的历史发展、服饰结构、服饰文化等知之甚少。
表1 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见表2),大学生对“中国十大国粹”中的书法、中医、京剧、武术、刺绣等了解甚多,其他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此外,我们还发现,父母长辈、电视、互联网、书籍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的主渠道;大学校园课程输出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甚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过于片面,不够系统深入;校园作为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式还亟待完善。
表2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渠道情况
通过大学生对校园传统文化传播的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增设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及相关社团十分感兴趣;多数学生认为中国当代大学生非常有必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分乐意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受疫情影响,学生还希望学校能够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封闭的校园内,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还能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表3 大学生对校园传统文化传播的认同情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2]
大学生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非所有文化都需要传播弘扬,一些劣质、糟乱的文化习俗应该摒弃,或进行改正后以崭新的面貌去发扬。同时还要注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使文化与国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贴合。
在中国近百年的光辉奋斗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当代实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一个崭新的属于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华优秀文化。因此,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融合优秀的外来文化。文化无国界,优秀文化相互交融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创新性改变,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去。青年大学生们理应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行到底,不断开辟形成属于中国自己的新文明,如此“少年强,则国强”才能人尽其才。文化自信作为指导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指南,引导民族复兴的指向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为民族复兴固基护航[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支的红色文化,传播力度也应高度重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一直以来,各大高校主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而红色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十分关键[4]。学校应把红色文化融入课堂,调动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开展系列讲座,组织系列红色展馆参观学习,定时举办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会演(以舞台剧、歌剧、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出)。由此来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及文化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培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文化自信。
“回味过去,品味现状”并不能完美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面向将来”。而要想“面向未来”就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青年学生应深入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社会道路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既不盲目崇洋媚外,也不一味排斥新鲜文化的流入。让无数个“抗美援朝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优秀中国精神影响着每一位莘莘学子,使其在未来不断创新优秀中国精神以供后辈学习、借鉴、传承。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闪现出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令人感动的场景。其中大多是我们身边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其中不乏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在危难时刻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家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在这场病毒与人类的无烟战争中,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纵观全球,中国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表现卓越,而支撑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信念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正是这一思想使中国人民奋勇向前。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应走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时代精神这一道路。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方向是鲜明的。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本国发展的同时向世界介绍并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中国向世界讲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会发展得越来越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良文明。
作为中国人,尤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学子,应当始终明确: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做新青年,奋走新征程。在新征程的道路上,要坚持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思想,结合新时代新发展需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铸就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漠不关心,学生们渴望并且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因此,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好校园主阵地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传播尤为重要。为了在校园内高效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查、访谈的结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具有深刻的意义。那么如何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当中去,成为令人深思的问题。2021年,无数个优秀的中华文化再次迸发出来,令人回味。从三星堆考古文化的新发现到舞蹈诗剧《千里江山图》等,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用创新的传播手段及途径感染着青年学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因此,可以尝试利用前沿的技术手段更迅速、更高质量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通过微信平台上的公众号、小程序、抖音等数字技术、自媒体传播方法及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建立如茶艺社、汉服社、书法社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通过清晰、具体又生动的专题讲座、文化体验、海报等形式传输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后真正喜爱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切身做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还需要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每一个国人应具备的自信,应当尽早培养。“不忘本来”,是中华全民族人民与生俱来的优势。将这种优势作为基石,以此才能更有自信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时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当代人的文化自信,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说“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5]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不单纯是一个口号,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践行。为此,学校可以借助自媒体、传统文化社团等平台,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邀请相关教师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以解决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问题。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6]。这些能准确无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文化自信。
新一代青年学子不仅需要内部消化所领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自信贯彻始终,还要更好地将优秀文化与文化自信弘扬传播出去。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走进博物馆,去学习历史、了解文化。青年学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互动参与、表达自身对这些优秀文化的想法,用各种文化衍生品来进行推广。这些行动不仅增强自身文化自信,提升自身修养,也给身边人带来影响。坚定文化自信从来不是一句空口号,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去落实才是正确道路。